杏鑫登录注册_土壤污染防治——地调局水环中心在行动

杏鑫登录注册_土壤污染防治——地调局水环中心在行动
9个月前 (07-17)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103℃

土壤污染防治——地调局水环中心在行动 作者: 范基姣 发布时间: 2016-06-07 5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土壤污染防治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主要指标。土壤污染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6年开始,地调局水环中心地下水与土壤污染调查团队从保定市及其周边加油站、垃圾场调查入手,踏上了地下水与土壤污染调查之路。2012年成立地下水与土壤污染调查防控室,在地质调查项目的支持下,目前已完成石油类、污灌类、钢铁类等5类土壤污染场地的调查,积累了大量调查数据,形成了不同类型污染场地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在石油化工场地调查时,项目组人员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的功能,探索出便携式VOCs仪土层测气方法。在污灌类场地调查时,项目组技术人员利用便携式水质分析仪分析污水水质,为污水灌溉区水土污染范围的圈定提供了快速、准确的判断依据。 2014年,水环中心地下水与土壤污染调查团队四上雪域高原,历时3个月,踏遍西藏地区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河三个流域7万平方公里大地,在海拔3600-5200m的山地河谷中调查地下水、地表水体水质状况,参与完成第一轮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任务。 在完成地质调查项目和地下水与土壤污染调查实践基础上,项目组技术人员还参与完成了《中国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调查报告》的编写任务。结合我国国情和行业特色,牵头编写出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调查与风险评价技术标准》(DD 2014-06),该技术突破了国际惯用的三阶段调查模式,提炼为初步与详细调查两个阶段;贯穿了土壤与地下水一体化调查及污染源-途径-受体系统调查的理念;以全季节污染信息捕获、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为特点,联合运用遥感、物探、钻探、成井、监测等多种技术,实现了对场地水土污染快速、有效、完整诊断,具有鲜明的地质特色,成为我国污染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价重要技术文件。 目前,水环中心地下水与土壤污染调查防治技术团队正在开展我国豫北平原冲洪积扇的水土污染调查。未来,水环中心将开展我国不同岩土结构类型、不同污染类型场地的地质调查,建立污染场地调查信息数据库;依托典型污染场地、污染水文地质试验基地和地下水与土壤污染防控实验室,开展修复技术试验研究及地下水污染动态监测;编制我国污染场地调查、风险评价与修复控制的行业技术标准,建立典型污染物的科学观测技术方法体系;积极参与国家污染场地调查以及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为全面治理我国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提供技术支撑,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杏鑫怎么注册_地调局水环中心协助地方开展地质灾害排查工作

杏鑫怎么注册_地调局水环中心协助地方开展地质灾害排查工作
11个月前 (06-07) www.nxdzgc.com 杏鑫注册服务 103℃

地调局水环中心协助地方开展地质灾害排查工作 作者: 田运涛 发布时间: 2015-08-28   近期,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陇南白水江流域地质灾害调查”项目组技术人员受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国土资源局的委托,赶往白龙江流域文县玉垒乡大山村任家沟、枇杷沟、麻柳沟进行了地质灾害调查及危险性排查工作。 项目组经过详细调查,查明了三条沟的工程地质条件。此次调查的三条沟均位于白龙江流域左岸,且彼此相邻,属于侵蚀构造中低山地貌类型。出露的地层时代相同,地层岩性相似,以下古生界碧口群砂岩、灰岩、千枚岩为主,受沟内地质构造的影响,节理发育,切割岩体,风化作用强烈,使得山体较破碎。沟口均有残坡积土堆积,土石混杂,疏松;沟口底部为第四系冲洪积层,厚度一般5-8m,两者均属于泥石流物源;汇水区位于沟顶部,面积较大,约占泥石流沟长度的30%-40%;流通区通视条件好,具有潜在泥石流发生条件。每当暴雨降临时,雨水混杂碎石向沟口冲出,总共威胁沟内40户约174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调查结果,项目组最终给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是以避让为主,雨季加强巡视。本次工作一方面为文县国土局相关决策提供技术参考,另一方面与地方政府加强了沟通,服务了地方政府。(地质灾害调查室:田运涛)

杏鑫注册链接_芯片都叫“寒武纪”,这个时期为什么这么牛?

杏鑫注册链接_芯片都叫“寒武纪”,这个时期为什么这么牛?
1年前 (2023-04-06)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139℃

2017年有一则新闻颇受关注,就是“寒武纪芯片”,一款由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设计制作的芯片一举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的高端芯片,摆脱了长期以来受国际芯片打压的困境,将迎来人工智能大爆发的时代。   图1 安装在板卡上的寒武纪1A人工智能处理器(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为什么要将芯片名冠以“寒武纪”,寒武纪究竟何以提上这样的高度,被跨领域的同行捧为至高无上的标志?   原来,发生在距今5.2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是地球生命史上里程碑式的演化事件,其规模和强度前所未有,与之前生命世界形成截然不同的反差,更是深刻影响了后来地球生命史的发展,开启了通向现代生物多样性的征程。寒武纪大爆发精彩的背景故事,所带来的哲理思考和社会影响,对于理解地球与生命,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启示。  

杏鑫怎么注册_铌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铌矿

杏鑫怎么注册_铌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铌矿
1年前 (2023-03-06)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149℃

铌是一种银灰色、质地较软的稀有金属,耐高温、耐腐蚀、导电性优良,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超导材料等领域。世界最大的铌资源产出大国为巴西,我国铌资源也较丰富,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白云鄂博、巴尔哲等地。要获取更多的铌资源,我们需要了解矿床中铌的源、运、储等过程,而这些过程与铌的地球化学特征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介绍铌的赋存状态、铌的地球化学行为与不同类型的铌矿床的关系。

杏鑫怎么注册_安徽省勘技院破解厚覆盖层下找矿难题 在厚覆盖区发现大中型矿床9处、小型矿床4处

杏鑫怎么注册_安徽省勘技院破解厚覆盖层下找矿难题 在厚覆盖区发现大中型矿床9处、小型矿床4处
1年前 (2023-01-08) www.nxdzgc.com 杏鑫注册服务 144℃

  本报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第四系厚覆盖层下找矿突破理论与关键技术”项目成果推广应用情况汇报会上了解到,安徽省勘查技术院通过找矿理论创新、关键技术攻关,解决了在厚覆盖层下找矿难题,并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常印佛,中国科学院院士滕吉文,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等知名专家应邀到会指导。在听取3个应用单位代表及项目承担单位的成果汇报后,院士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具有科学性、创新性,物探关键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促进了我国固体矿产勘查物探技术进步与发展,为深部和覆盖区找矿提供了技术支撑。   据了解,由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完成的“第四系厚覆盖层下找矿突破理论与关键技术”项目,系统研究了厚覆盖层区深部探测关键技术、地质成矿预测模型和多学科融合综合找矿勘查流程模式,特别研究了物探与地质相结合的难题。通过多年的攻关、实践,项目组依据“地质理论指导、物探技术支撑、钻探深部采样、分析测试定性”的指导思想,创新了“渐近式覆盖区综合找矿”理论,建立了“一选三定四阶段反复循环”覆盖区综合找矿模式,研制了“重磁电组合”矿化信息探测技术方案,发明了5项找矿方法技术,形成了厚覆盖区找矿较为完整的勘查技术体系。依靠综合勘查技术理论优势,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在承担、参与的2个省级整装勘查项目和重点找矿项目、5个国家级整装勘查区找矿项目和矿产资源评价项目中,共发现大中型矿床9处、小型矿床4处,产生了巨大的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院士专家对该项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常印佛院士表示,该项目提出了覆盖层下矿化信息探测技术方案,具有可行性,项目成果具有创新性和划时代的意义。滕吉文院士认为,该项目率先引进TXU30-V8多功能电法勘探系统用于金属矿勘查,且创新改进了TXU30-V8物探仪器发射系统,并在全国300多家单位推广应用,开展多期次CSAMT方法试验,在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   据了解,近年来,安徽省勘查技术院高度重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该院还先后投入5000万元,引进了先进的电法仪、高精度重力仪、磁力仪等地球物理勘探仪器设备,并进行了应用技术创新和方法改进,在发展物探专业技术的同时,不断向综合勘查方向迈进,取得了丰硕的勘查成果。

杏鑫登录注册_第十五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申报工作启动

杏鑫登录注册_第十五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申报工作启动
1年前 (2023-01-04) www.nxdzgc.com 杏鑫注册服务 121℃

  2月20日,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理事单位2017年度第一次联络员会议在京召开。会议通报了基金会2017年工作安排,并部署第十五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评奖工作。   根据《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章程》,2017年是第十五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评奖年。今年将评选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奖,不多于8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科研奖,不多于5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不多于2人。   本次申报截止时间为今年5月30日,各主管部门、各单位经过个人申请、单位提名和部门审核初评后上报,并将相关申报材料送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秘书处,过期不予受理。   申报工作结束后,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将按照《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章程》规定的办法和程序,于今年10月前评选出第十五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并颁奖。

杏鑫注册链接_第二届“最美地质队员事迹报告会”在京召开 凌月明颁奖并讲话

杏鑫注册链接_第二届“最美地质队员事迹报告会”在京召开 凌月明颁奖并讲话
1年前 (2022-11-15) www.nxdzgc.com 杏鑫注册服务 136℃

  9月28日,第二届“最美地质队员事迹报告会”在京召开,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凌月明颁奖并讲话。         第二届“最美地质队员事迹报告会”现场 (于洪奇 摄)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凌月明讲话 (于洪奇 摄)                                         颁奖 (于洪奇 摄)   2016年12月开始,由国土资源部指导,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承办了第二届寻找最美地质队员活动,产生第二届100名最美地质队员,其中包括13名“十佳最美地质队员”。

杏鑫怎么注册_2017年地质勘查形势回顾与2018年展望

杏鑫怎么注册_2017年地质勘查形势回顾与2018年展望
2年前 (2022-10-14) www.nxdzgc.com 杏鑫注册服务 137℃

  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回升,发达经济体与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同时提速。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质量效益有所提升;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在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平稳过渡的形势下,资源环境需求结构持续优化,地质勘查工作保持了深度调整的态势,地质勘查业务在不断探索和拓展中积蓄增长的新动能。   宏观政策催化地勘持续调整    我国地质勘查行业自2013年进入调整下行阶段,2017年是进入萎缩期的第5个年头。随着国家资源环境需求结构的持续优化,矿产需求增速显著趋缓,环境保护需求显著增长,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政策趋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宏观管理政策对地质勘查影响日益显现,地质勘查工作的投资结构、专业结构与区域布局持续调整。   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矿产勘查开采管理政策趋紧   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频繁出台,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明显加大。2017年1月,国务院发布《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要求推进国土开发、保护和整治;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7月,国务院新增1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数增至463个;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提出建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障责任体系。2016~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完成了对全国31省份的全覆盖,大幅提升了地方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2006~2017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变化    矿产勘查开发管理政策趋紧,探矿采矿活动约束加大。国土资源部发文启动各类保护区内矿业权清理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解释,强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内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法律约束。新疆、内蒙古、青海、湖南等越来越多的省份出台文件,稳妥推进自然保护区内的矿业权清退。随着矿产勘查开发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不断出台,越来越多国土空间突出生态功能,矿产勘查开采空间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逐渐提高,矿产勘查开采环境成本不断加大;生态环境监管要求日益严格,矿产勘查开采环境约束力度不断加大。   地质勘查投入继续下滑,资源与环境投入一降一升   2017年,我国地质勘查投入继续下行。初步统计,全年地质勘查投入197.78亿元,同比减少20%,降幅比2016年(24.6%)有所收窄。从本轮地质勘查周期来看,2017年地质勘查投入与2012年峰值相比下降了61.2%,相当于2007年的投入水平,接近或进入本轮周期的底部区间。这说明,经过过去几年供需调整和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地质勘查结构性过剩的压力已大大缓解,地质勘查工作去产能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资源型地质勘查投入持续下滑,环境型地质勘查投入不断上升。全年矿产勘查投入119.00亿元,同比减少29.9%;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投入25.34亿元,同比增加0.8%。矿产勘查投入占比逐年下降,从2012年的81.2%降至2017年的60.2%,但仍然占据地质勘查工作的半壁江山。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调查投入占比持续上升,从2006年的3.0%升至2017年的12.8%。东部地区环境型地质勘查上升尤为明显,投入占比从2011年的12.7%快速增加到2017的33.3%,城市群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等工作明显加快。   企业投入持续低迷,中央、地方财政与社会资金三足鼎立   社会资金投入持续下滑。2012年之后,随着地质勘查行业的结构性调整与下行,社会资金对地质勘查前景持负面展望,从而导致对地质勘查投入不断下降。社会资金对地质勘查的投入从2012年293.37亿元的峰值逐年下降,年均下降24.2%,到2017年降至70.55亿元,不足峰值时的1/4。社会资金对地质勘查投入的下降主要体现为对矿产勘查投入的下降。矿产勘查社会资金投入从2012年高峰时的281.39亿元,大幅下降到2017年的62.23亿元,年均下降25.3%。   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稳定器作用凸显。从资金来源看,2017年中央财政58.65亿元,占总量的29.6%,同比减少7.2%;地方财政68.58亿元,占总量的34.7%,同比减少16.2%;社会资金70.55亿元,占总量的35.7%,同比减少31.2%。从变化趋势看,2013年以来,社会资金大幅下跌,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入小幅调整,占比随着社会资金投入的下跌而不断上升,对于保障地质勘查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矿种勘查投入继续分化,战略新兴矿产和非常规能源关注度持续上升   从不同矿种来看,2012年以后各矿种勘查投入呈现出三种变化趋势:快速下滑、缓慢下行趋稳、稳定上升。   煤炭和铁矿等大宗矿种矿产勘查投入持续快速下滑。2012年煤炭勘查投入高达121.91亿元,远远超过其他矿种;2012年以后呈现断崖式下滑,到2016年降至17.47亿元,年均下降38.0%(如图);2017年上半年同比下降35.0%。2012年铁矿勘查投入49.54亿元,之后呈现断崖式下滑,到2016年降至10.28亿元,年均下降32.3%;2017年上半年同比下降37.0%。   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勘查投入呈缓慢下行趋稳的态势。与其他矿种不同,贵金属矿产勘查投入在2013年达到峰值72.17亿元,之后缓慢下降,到2016年降至37.72亿元,年均下降18.9%。有色金属矿产勘查投入在2012年达到峰值115.95亿元,之后缓慢下降,到2016年降至57.84亿元,年均下降15.2%。贵金属、有色金属矿产勘查投入年均降幅接近矿产勘查平均降幅。   战略新兴矿产和非常规能源矿产勘查投入稳定上升。2016年,稀有、稀土、稀散、石墨、金刚石等战略新兴矿产投资达7.53亿元,同比增71.4%;2017年上半年同比增加26.9%。   地质勘查区域格局保持稳定,服务重点区域作用提升   地质勘查投入区域格局总体稳定。2017年,西部地区地质勘查投入111.82亿元,占总投入的56.5%,自2008年以来一直保持在60%以上,是地质勘查投入的重点区域;其次是东部地区,占比15.2%,中部地区,占比15.0%;东北地区最低,占比7.8%。从各省情况来看,地质勘查投入由高到低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新疆(36.02亿元)、内蒙古(14.88亿元)、云南(11.33亿元)、黑龙江(8.69亿元)、青海(8.49亿元)。   地质勘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京津冀地质勘查投入占比不断增长,投入占比从2013年的3.7%增至2017年的4.8%;中央财政投入从2015年的1.3亿元增至2017年的2.6亿元,占地质调查总经费比例从1.7%增至4.0%。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京津冀地质调查部门加大了对雄安新区的投入,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新区的地质调查工作程度。长江经济带中央财政投入占地质调查总经费比例总体保持上升态势,从2015年的20.8%增至2017年的21.6%。以长三角、皖江经济带等重要经济区为重点开展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和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基础支撑。   2018:围绕国家新需求加快转型与发展    从全球来看,2017年全球矿产勘查市场触底回升,为我国矿产勘查市场的趋稳与回调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从国内来看,2017年采矿业利润总额实现大幅增长,有利于重塑投资者对矿产勘查业的信心;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和新需求,推动地质勘查不断拓宽工作领域。但是,2018年财政政策优先确保重点领域和项目,地质勘查财政投入下行压力较大;目前已出台的相关管理政策效应或将集中显现,社会资金更倾向于持币观望。总体判断,2018年全国地质勘查工作将延续2017年的下行调整趋势,但地质勘查投入降幅将明显收窄,预计全年投入下降10%左右;地热、三稀等战略新兴矿种等矿产勘查进一步受到重视,城市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等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地质勘查将继续拓展。   管理政策效应或将集中显现,地勘市场趋稳内生动力增强   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与矿产勘查开采相关的管理政策。2017年7月,国土资源部启动自然保护区矿业权清理工作。随后,各省纷纷出台文件对各类保护区矿业权进行清理和分类处置。总的基调是:加大生态敏感区环保力度,现有矿业权逐步退出;抬高矿业权登记门槛,自然保护区内不再新设矿业权。应当认识到,这些政策目前还是阶段性的,未来将会更加清晰:一是自然保护区数量可能还会增加;二是现有矿业权的退出政策可能会进一步细化。面对政策的不断收紧和矿业权退出标准的不确定,社会资金更倾向于持币观望,减少或暂停对矿产勘查的投入。2017年出现的矿产勘查投入与矿业市场及全球矿产勘查市场趋势“双偏离”现象在2018年可能会继续。随着政策的明朗和稳定,市场对矿产勘查的决定性作用将凸显,地勘市场趋稳内生动力增强。       一是矿产勘查投入可能将继续与矿业市场偏离。2016年初以来,标普全球金属价格指数由持续下行转变为震荡上行,特别是2016年下半年持续上涨,2017年上半年经历温和回调后又进入上行区间。上海有色金属价格指数经历了相似的上涨过程。受此影响,我国采矿业利润由降转升。2016年采矿业实现利润1825.2亿元,同比下降27.5%;2017年1~11月实现利润4434.0亿元,同比大增286.8%。矿产品价格上涨和采矿业利润上升的行情没能传导至上游的矿产勘查。矿产勘查投入2016年下跌29.3%,2017年又下跌29.9%。在矿产品价格上涨一年半之后,矿产勘查投入仍然在下行,表现为与国内矿业市场趋势的“偏离”。   二是矿产勘查投入可能将继续与全球矿产勘查市场偏离。2006年之后全球矿产勘查投入出现快速增长,到2012年达到205.26亿美元峰值,年均增长30.4%;2012年以后开始大幅下跌,到2016年年均降幅达23.8%。我国矿产勘查投入变化与全球走势基本同步,2006年~2012年矿产勘查投入快速上升,年均增长44.7%;2012年之后勘查投入开始下滑,到2016年年均降幅14.4%。但是,2017年全球矿产勘查投入同比上升14%,矿产勘查市场实现触底回升;而我国矿产勘查投入继续下行,且降幅有所扩大,表现为与全球矿产勘查市场趋势的“偏离”。   不同矿种需求增长出现分化,地勘市场随之继续分化   2014年之后,我国矿产资源消费总量增长出现转折性变化,增速由过去的快速增长转变为缓慢增长,并存在高位趋稳的倾向。   一是消费量在10亿吨级的煤炭、铁矿石、水泥等矿产品消费量先后到达峰值并出现微降。煤炭消费量于2013年达到峰值28.1亿吨标准煤;2013年以后逐年降低。铁矿石消费量在2014年达到峰值,2015年~2016年平均比峰值降低2.1%。水泥消费量在2014年达到峰值,2015年~2016年平均比峰值降低4.1%。   二是铝、铜、金等多数有色金属与贵金属消费量增速放缓。原铝消费量2002年~2014年均增长17.6%;2015年~2016年增速分别放缓至14.2%、2.7%。精铜消费量2000年~2014年均增长15.0%;2015年~2016年增速分别放缓至0.5%、2.8%。黄金消费量2013年达到高点1176.4吨,2014年~2016年在970吨上下波动。   三是油气矿产与消费量在万吨级及以下的战略新兴矿产消费量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保持不断增长的态势,石油和天然气年均增长分别为4.8%、9.1%。稀土、锂、铍、锆、铟、铼、锗、镓等战略新兴矿产消费量快速增长。   随着不同矿种需求增长的分化,不同矿种勘查投入变化也将出现分化:持续下行、波动趋稳或继续上行。   广义环境地质加快拓展,城市、地热地质等成为新增长点   贯彻落实“十九大”对地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需求,地质工作将发生重大转变。   一是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地质、地热地质等将得到快速发展。全国城市地质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的目标任务:2020年之前,完成100个地级以上城市1∶5万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到2025年,完成338个地级以上城市1∶5万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地热作为绿色、清洁、安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日益受到关注。中国地质调查局将“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列为科技攻坚战之一,重点推进雄安新区、北京通州、天津东丽地区等地热调查,为地热规模化、可持续高效利用提供支撑。   二是服务环境污染治理,水土污染调查与治理将加大力度。污染防治是中央确定的2018年三大攻坚战之一,实现污染物排放大幅减少和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对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调查等提出了迫切需求。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全面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和矿区土地复垦,实施矿山复绿行动。   三是服务民生与乡村振兴,农业地质、土地质量、地质灾害调查等将受到关注。服务于“精准扶贫脱贫”和乡村振兴,需要围绕满足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开展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围绕农业生产和种植结构调整开展农业地质调查,围绕食品安全开展耕地污染调查,围绕地质灾害防治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对策与建议    明确矿产勘查准入与退出政策,加强矿产勘查市场体制机制建设。在矿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和采矿业利润大幅回升的背景下,2016年与2017年矿产勘查投入连续大幅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与相关管理政策收紧与矿业权人权益保障有关,也与矿产勘查市场体制机制建设滞后有关。我国矿产勘查市场主体成熟度低、融资渠道单一、风险抵御能力低等问题突出。需要从国家层面着力推进矿业权管理政策的调整,加强矿业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加大水工环地质调查财政资金投入,稳定地质勘查财政资金来源。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大幅减少矿产地质调查投入的同时,水工环和基础地质调查投入并没有得到相应增加。水工环和基础地质调查更多地为公益性地质工作,主要依赖财政投入。在社会投入大幅萎缩的形势下,中央和地方财政对保障地质勘查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显得尤为重要。保持中央财政投资不减,带动地方财政稳定投资水平,有序推进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   加强深部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攻关。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进行,近地表、出露区矿产资源找矿空间不断缩小,未来几年国土资源系统将深入实施“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不断加大向深部进军的力度。深部矿产勘探存在诸多技术难题,亟需研发深部探测的方法、技术与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