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注册链接中国当选东亚东南亚政府间地学组织指导委员会主席国
杏鑫登录注册近日,中国成功当选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CCOP)指导委员会主席国,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中国驻CCOP常任代表李金发担任CCOP指导委员会主席。11月23日,CCOP指导委员会主席线上就职仪式在泰国曼谷举行。CCOP指导委员会前任主席、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矿产资源局局长颂迈·泰查万,印度尼西亚能源与矿产资源部地质调查局局长、CCOP指导委员会副主席埃科·布迪·勒隆诺出席会议并致辞。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指示精神,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地学合作机制建设,负责协调国内有关单位与CCOP开展合作,中国科学家积极参加国际组织并担任重要职务,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地质科学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此次,中国成功当选CCOP指导委员会主席国,彰显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杏鑫注册链接促进区域互利共赢的成效,将为促进东亚东南亚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李金发在就职讲话中表示,CCOP作为东亚东南亚地区唯一的政府间地学合作组织,将加强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巴黎气候变化协议》等全球性重要协议的对接,积极推动相关国家开展碳中和碳达峰、地质灾害防治、海洋地质、城市地质以及地学大数据平台建设等领域的国际合作,着力推动区域内重大资源、环境、灾害问题的解决,促进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CCOP成立于1966年,原为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的一个地区性组织,1987年独立成为东亚东南亚地区唯一的政府间国际地质科学组织,总部驻泰国首都曼谷。CCOP现有16 个成员国、14个合作国和17个国际合作组织,其使命是促进和协调东亚东南亚地学项目实施以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CCOP有关成员国地质调查机构负责人见证了就职仪式。就职仪式后,CCOP举行了第57届年会和77届指导委员会议。
杏鑫注册链接全国泥炭沼泽碳库补充调查稳步推进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近日组织召开“全国泥炭沼泽碳库补充调查工作进展研讨会”。会议对项目进展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后续泥炭沼泽碳库调查提出了明确要求。 此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国地调局西安地调中心、中国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中国地调局探矿工程所项目负责人分别介绍了青海省、杏鑫注册链接四川省与内蒙古自治区泥炭沼泽碳库补充调查所取得的进展、成果、认识,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中国地调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生态地质调查工程”副首席介绍了黑龙江、吉林、辽宁、云南四个省所取得的调查进展与成果,并对全国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对后续调查范围、全国调查成果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要求。与会人员就目前工作进展、采用技术手段、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议在全面总结的同时,还对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工作机制、数据库建设、工作安排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下一步,相关项目组将根据会议要求,集成泥炭沼泽碳库调查成果,杏鑫登录注册以查清我国泥炭沼泽碳库现状为目标,为泥炭沼泽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杏鑫注册链接中国当选东亚东南亚政府间地学组织指导委员会主席国
近日,中国成功当选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CCOP)指导委员会主席国,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中国驻CCOP常任代表李金发担任CCOP指导委员会主席。11月23日,杏鑫登录注册CCOP指导委员会主席线上就职仪式在泰国曼谷举行。CCOP指导委员会前任主席、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矿产资源局局长颂迈·泰查万,印度尼西亚能源与矿产资源部地质调查局局长、CCOP指导委员会副主席埃科·布迪·勒隆诺出席会议并致辞。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指示精神,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地学合作机制建设,负责协调国内有关单位与CCOP开展合作,中国科学家积极参加国际组织并担任重要职务,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地质科学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此次,中国成功当选CCOP指导委员会主席国,彰显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杏鑫注册链接促进区域互利共赢的成效,将为促进东亚东南亚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李金发在就职讲话中表示,CCOP作为东亚东南亚地区唯一的政府间地学合作组织,将加强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巴黎气候变化协议》等全球性重要协议的对接,积极推动相关国家开展碳中和碳达峰、地质灾害防治、海洋地质、城市地质以及地学大数据平台建设等领域的国际合作,着力推动区域内重大资源、环境、灾害问题的解决,促进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CCOP成立于1966年,原为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的一个地区性组织,1987年独立成为东亚东南亚地区唯一的政府间国际地质科学组织,总部驻泰国首都曼谷。CCOP现有16 个成员国、14个合作国和17个国际合作组织,其使命是促进和协调东亚东南亚地学项目实施以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CCOP有关成员国地质调查机构负责人见证了就职仪式。就职仪式后,CCOP举行了第57届年会和77届指导委员会议。
杏鑫注册链接全国地勘行业信用监管制度全面实行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组织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召开2021年度全国地质勘查通报编制暨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监管服务平台操作视频培训会。杏鑫登录注册这标志着地质勘查资质取消后以地勘单位信息公示为基础的信用监管制度全面实行,为维护地质勘查活动秩序提供了保障。 按照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取消地质勘查资质审批后,自然资源部开展了深入调研,研究加强和规范地质勘查活动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并于今年5月出台《地质勘查活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构建了以信用约束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随后,组织完成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监管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已上线运行。地勘行业主管部门通过该平台,定期组织地勘单位填报公示单位基本信息、地勘活动信息等,公示政府监督检查信息和行业动态等,实施异常名录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杏鑫注册链接实现监管服务平台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中国”网站、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等多个平台的信息共享,营造更加诚信健康的地勘行业生态和市场,促进地勘行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监管服务平台将成为今后地勘行业监督管理服务的重要抓手,是展示行业风采、反映行业动态、面向社会服务的重要窗口,在有效利用大数据监管和服务市场主体、推动行业信用建设、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积极建设好、应用好监管服务平台,组织地勘单位进行信息填报及公示,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及时在平台公示监督检查结果。各地勘单位要如实填报公示单位基本情况和地勘活动信息。对通过平台形成的信用记录实行异常名录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为整个行业发展建立有效约束机制,促使地勘行业形成诚实守信、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杏鑫注册链接全国数字岩心系统上线运行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做好岩心数字化与信息共享工作的总体安排,在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的指导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研发的全国数字岩心系统于12月15日在北京宣布上线试运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司长鞠建华出席上线发布会议并发表讲话。 全国数字岩心系统的上线运行,将实现岩心从产生、汇交、保管、服务全生命周期数据信息的集成展示与深度融合,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查询和服务,提升岩心数字化与共享利用水平,推进信息化与地质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形成全国实物地质资料共建共享新格局。 此次上线系统为1.0版本,基于“地质云”构建全国统一的岩心大数据汇聚平台与服务窗口,基本实现全国实物资料统筹管理、岩心数字资源汇聚与服务、杏鑫注册链接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三项功能。本次上线服务的数据资源包括国家馆藏80万延米Ⅰ类岩心数据和河南、安徽等试点省份Ⅱ类岩心数据。数据内容包括钻孔基本信息、地质属性信息、样品测试分析、岩心图像扫描、岩心光谱扫描、X射线荧光光谱(XRF)、磁化率、测井曲线等,其中2万米光谱扫描数据为首次公开发布,广大用户可以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云”门户网站访问使用。 下一步,按照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完善系统功能、杏鑫登录注册丰富数据资源、发挥示范引领的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加强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中的支撑作用,谋划部署岩心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岩心数字化技术标准研究,完善全国数字岩心系统各项功能,加快推进野外岩心图像在线化采集,不断丰富数据资源,为支撑服务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有关同志、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有关部室和局有关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杏鑫注册链接自然资源部通报全国地灾防治监督检查情况
近日,自然资源部通报了2021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活动监督检查情况。检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单位能够较好地遵守地质灾害防治活动有关法律法规。总体看,甲级资质单位情况较好,丙级资质单位问题较为突出。 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自然资源部2021年5月下发通知,组织开展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活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防治活动合法合规情况、单位管理和专业能力情况、安全生产情况三个方面,同时对2020年度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47家单位进行复查。 通报显示,2021年全国地灾防治监督检查共随机抽查589家资质单位,其中甲级资质单位195家,占甲级总数16%;乙级资质单位145家,占乙级总数15%;杏鑫注册链接丙级资质单位249家,占丙级总数11%。检查结果显示,522家单位未发现明显问题,67家单位存在问题需要整改。总体看,甲级资质单位情况较好,丙级资质单位问题较为突出。 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单位能力与资质等级不匹配,内部管理混乱。有的单位专业人员数量和类别不满足其持有的资质等级;有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混乱。二是部分单位作业行为不规范,工作质量保障不足。有的单位超越资质许可承揽业务,为了压缩成本擅自修改施工设计,工程偷工减料;有的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缺失或不完善。三是部分单位不遵守资质管理程序规定,不配合监督检查。 自然资源部强调,各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工作台账,督促问题单位整改到位,对违法问题要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并按照有关要求纳入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监管服务平台管理,主动公示有关信息,不断完善检查工作制度和措施,提升检查效能。杏鑫登录注册下一步,要按照《地质勘查活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进一步打好工作基础,完善资质单位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强化项目日常监管,将质量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强制度配套和业务培训,提高检查工作质量。
杏鑫注册链接《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填图技术规程》发布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编制的《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填图技术规程》(DZ/T 0390-2021)近日已经自然资源部发布,该标准作为推荐性行业标准将于2022年3月1日起实施。 近年来,数字填图技术已成为区域地质调查的基本工作手段和方法,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全国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和综合地质调查项目,覆盖全国地质、杏鑫注册链接冶金、有色、化工、建材、核工业、煤炭等部门,并开始走出国门。面向地质调查数字化转型,为进一步规范化数字填图过程中数据采集、传输、集成、处理、成图、建模、建库以及知识发现与服务的全数字化流程,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等4家单位通过归纳总结数字填图全过程的技术要求和广泛征求地质调查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意见,联合编制了《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填图技术规程》。 该规程将地质填图路线观察与描述的数字过程核心技术(PRB)作为贯穿填图全流程的核心技术,通过与数字填图系统配套使用,为地质人员提供全过程数字化支撑;杏鑫登录注册通过本规程将为采取采准野外数据提供全面技术支持,为地质填图全流程的原始数据、成果数据一致性提供保障,在促进建立地质填图全流程不同阶段无缝继承的基础数据库群、提高和扩大地质填图成果的服务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不断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地质填图技术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样也有利于支撑新时期数据密集型地质调查工作模式的应用和推广。
杏鑫注册链接全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全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础研究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构建现代地质工作体系,总结区域地质调查改革成效和经验,分析当前形势和需求,加快推动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出席会议,并作题为“坚定目标,深化改革,开创新时代区域地质调查新局面”的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线上出席会议并作发言。 会议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全面推进区域地质调查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一是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业务布局持续优化,区域地质认知程度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等问题的背景认识逐步深化。二是新技术标准广泛应用,填图效率大幅提高。杏鑫注册链接三是初步形成了首席地质填图科学家、图幅地质填图科学家、填图业务骨干和填图助手四个层次的新一代国家地质填图队伍,填图质量和解决问题能力大幅提升。四是“线上+线下”成果服务与共享体系不断完善,成果服务时效性大大提升。五是六级联动国家区域地质图数据更新体系初步构建。六是成果评价、职称评定、人才遴选等区域地质调查管理新机制落地实施。 会议深入分析了全面深化区域地质调查改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地球系统科学理念对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影响愈加深远,新一轮科技革命要求区域地质调查不断改进工作方式,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要求区域地质调查不断拓展服务领域,高质量发展要求区域地质调查推进结构、质量、效率变革,高水平开放要求区域地质调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会议提出,“十四五”期间,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必须围绕新时代地质工作“十大需求”,聚焦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三大任务”,从七个方面推进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高质量发展。杏鑫登录注册一是提高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提升对地球系统的认知水平。二是推进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建实建强地质填图队伍。三是注重基础研究,提升地质理论原始创新能力。四是加强科技创新,提升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能力。五是发挥信息化引擎作用,实现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范式”变革。六是加快成果出版,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七是坚定目标,推进区域地质调查改革新机制切实落地。 会议通报了2021年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优秀图幅展评结果并颁发证书。会议期间展示了区域地质调查“百年老店”的辉煌成就和近年来优秀区域地质调查图幅。参会专家围绕地球科学发展战略与前瞻布局,区域地质调查改革、进展与展望等内容作了15个报告。与会代表就区域地质调查改革的成果和经验进行了交流,积极为深化区域地质调查改革建言献策。 会议采用“现场+视频”的方式召开。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自然资源部有关司局,各省(区、市)自然资源厅(局),各省(区、市)地质调查院(局、中心),中央管理的地勘单位,有关地质院校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管理人员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者近千人参加会议。
杏鑫注册链接全国地下水储存量评价首次完成
2022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2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基于近70年水文地质调查成果、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和全国地下水位统一测量工作,组织25家水资源调查专业单位和31个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首次完成全国地下水储存量评价,查明全国地下水总储存量约为52.1万亿立方米。该成果可为水资源确权登记、地表水—地下水优化调度、水资源战略储备等提供基础依据。 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北方地下淡水总储存量约为35.5万亿立方米,杏鑫注册链接占全国的95%,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平原、河西走廊、华北平原等地区,可为保障北方水安全提供战略储备。南方地下淡水总储存量约为1.9万亿立方米,仅占全国的5%,主要分布于江汉洞庭平原、长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等地区。此外,全国还有约14.7万亿立方米的地下咸水储存量,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等地区。 调查评价发现,2021年与上一年度相比,浅层地下水储存量净增357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储存量净增6亿立方米;17个主要平原盆地中,地下水储存量净增的有16个。松嫩平原、塔里木盆地、黄淮平原、辽河平原、准噶尔盆地等地区地下水储存量净增明显,分别增加97.8亿立方米、62.5亿立方米、57.1亿立方米、51.3亿立方米和30.9亿立方米,江汉洞庭湖平原地下水储存量减少18.8亿立方米。因2021年汛期的强降水过程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华北平原地下水储存量净增17.1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增加32.4亿立方米,但深层地下水减少15.3亿立方米。 据了解,目前全国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进一步完善,杏鑫登录注册在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20469个站点基础上,2021年全国地下水测点数增至7.6万个,监测面积拓展到740万平方千米,监测范围涵盖了全国主要平原盆地以及长江源区、黄河源区、羌塘内流河湖区、塔克拉玛干沙漠等生态脆弱区和水源涵养区,保障了地下水储存量计算的精度。 近年来,在自然资源部领导下,中国地质调查局建立了覆盖全国主要平原盆地和主要生态脆弱区的地下水统测网络,初步建成了全国—流域—省级地下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区划的技术业务体系、组织结构体系、人才队伍体系、条件保障体系和协调合作新机制,为全国地下水储存量评价提供了保障。
杏鑫注册链接2022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召开
2022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2022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1年地质调查工作,部署2022年地质调查工作任务,促进地质事业转型升级。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局长钟自然出席会议并讲话,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谢新义作会议总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作2022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常委、副局长李朋德,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严光生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地质调查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杏鑫注册链接认真落实自然资源部党组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在支撑服务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区域地质调查、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境外地质调查与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明显成效,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会议强调,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国地质调查系统要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重点做好以下十方面工作。杏鑫登录注册一是大力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二是健全完善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的现代地质工作新体系。三是全力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四是实施地质安全保障工程。五是大力加强海洋地质调查。六是深化境外地质调查与国际地学合作。七是强化战略科技攻关。八是加强基础地质调查研究。九是加强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十是实施新时代地质人才建设工程。 会上公布了2021年度地质调查十大进展和地质科技十大进展,表彰了2021年度优秀省级地质调查院和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表扬了2021年度优秀地质科技人才、计划协调人、工程首席专家、项目负责人。 会上,自然资源部有关司局主要负责同志就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地质灾害防治与地勘行业管理等有关情况作介绍,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业务部室主要负责同志、相关领域内专家围绕地质调查支撑服务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进行专题汇报,邀请五矿集团、中铝集团负责同志就保障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进行工作交流,邀请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负责同志就推进地质事业转型发展进行经验交流。 本次会议采用“现场+视频”的方式召开。中组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审计署、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自然资源部纪检监察组等有关同志,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各部室主要负责同志及在京直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会。各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管理处室负责同志、计划协调人、工程首席专家等相关人员在分会场参会。各省(区、市)自然资源厅(局)、地质矿产局、地质调查院(局、中心)、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院、中心),中央管理地勘单位,相关地质院校和部分矿业企业、地勘公司等一线地质工作人员通过“地质云”平台参加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