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怎么注册_新时期应更加重视地质工作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是实现“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础保证。 随着大地质观、大资源观、大生态观的提出,地质工作被赋予新的内涵。地质工作服务于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于防灾减灾,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重大工程建设,服务于海洋强国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如:近些年来地质工作围绕“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在沿线国家广泛开展地质工作合作及国际地学交流,油气资源勘查、“水工环灾”勘察;围绕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开展能源与战略性矿产勘查,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地球深部探测、深海探测、大洋极地地球科学考察、深空对地观测、页岩油气调查、铀矿调查,“三稀”矿产勘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围绕国家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在重要城市群和地区、重大工程、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展地质服务优势,开展城市地质、灾害地质和民生地质工作;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深入实施城市环境地质调查、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三维城市地质调查、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以及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地下水和地热资源利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地质工作;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土壤污染区域、地块详查评估,服务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开展地质遗迹调查打造特色地质旅游资源,等等。这些表明,地质工作不仅发挥了在国家资源能源安全中的保障作用,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发挥了重要服务与技术支撑作用。 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更加重视地质工作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经济建设中的先行性、基础性,重视地质工作在国家重大战略决策、能源结构调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海洋强国战略,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等方面的支撑和服务作用。同时,应为地质工作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保障。
杏鑫怎么注册_华东冶金地勘局实施“12345”战略
记者日前从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工作会议上获悉,2017年是安徽省地勘单位分类改革三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安徽省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该局今年提出“坚持一个中心、推进两大创新,构建三大格局,夯实四大平台,实施五大工程”的“12345”发展战略,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调优结构、补齐短板,努力培育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地勘经济发展升级版,为实现“三年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一个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和加快发展、提升效益为中心,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谋发展,在地勘单位深化改革、规范管理的大背景下谋发展,在坚持转型升级、突出质量效益的前提下谋发展,在结合地勘单位自身实际中谋发展。 推进两大创新,就是要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在地质找矿重点项目、科技创新重点领域、产业发展重点行业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提升装备水平,增强创新实力。深入推进管理创新,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人事、财务、审计、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积极探索分配制度改革,创新激励机制。 构建三大格局,就是要完善“大地质”工作格局,坚持地质找矿主业地位,大力发展地质服务业,力争形成产业规模。同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做大专业服务产业;打造“工程建设”新格局,稳步发展工程勘察、基础施工,加强地质钻探工作,全面进军地灾治理、地基处理等施工领域,努力开拓建筑业房建总承包市场、高端市场、一级市场和新能源产业新市场;推进“华冶制造”产业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加快粉末冶金科技型企业进程,实施“倍增计划”,做大规模;紧抓与江汽集团合作机遇,紧盯军工行业市场,努力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玻钢产品总量扩展;更新改造技术装备,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推进金刚石产品优化升级,实现超硬材料市场新突破。 夯实四大平台,就是要继续加强环境地质平台建设,发挥环境地质工程院的龙头带动作用,坚持开放发展,深化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合作,以资质升级实现市场拓展,以项目实施带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影响力。继续加强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在统一资质品牌、统一市场运作、统一资源配置上下功夫,推进地理信息产业全面发展,为打造新的发展增长点创造良好条件;继续加强土地规划平台建设,强化地源公司内部管理,提升资质等级,拓展业务范围,为局属单位调整产业结构、分流安置职工、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支撑;继续加强安全服务平台建设,依托现有资质,开拓属地市场,业务由点到面向外发散。 实施五大工程,就是要实施人才强局工程,改善现有人才队伍结构,打造人才新高地。实施安全发展工程,坚持党政齐抓,上下联动,全员共治,确保实现全年安全生产目标;实施民生保障工程,在保障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在建民生项目进度;实施和谐华冶工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大力推进共享发展,努力打造过硬的地勘队伍;实施全面从严治党工程,坚持发展和党建两手抓、两手硬,为全年工作做好服务和保障。
杏鑫怎么注册_上海城市地质工作经验将在全国推广 钟自然在调研时称其启动了后工业化时期地质调查工作模式的探索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钟自然近日到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调研。 钟自然听取了上海城市地质工作进展、城市地质信息共享与服务及下一步重点工作的汇报,并与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继伟等主要负责人和业务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 钟自然高度肯定了上海城市地质工作。他认为,上海城市地质工作成效十分显著,建立了开放、共享、可更新的资源环境综合信息系统,构建了多元、经济、高效的信息采集机制,制定了城市地质调查和监测及信息系统的标准体系和技术方法体系,形成了多层次、多用户、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模式,启动了后工业化时期地质调查工作模式的探索,建立了城市地质工作保障体系,是全国城市地质工作的典范,率先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通过座谈交流,双方希望进一步加强合作,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一是深入总结上海城市地质工作的成功经验;二是将上海探索建立的技术方法和标准转化成全国的标准和规范;三是要在全国推广上海城市地质工作的经验,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精准的地质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四是要加强在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中的合作与联动。 据了解,自1999年实施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国土资源系统开展了一系列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在服务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地下水和地热资源利用、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各地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开展过程中,上海的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其地质调查成果服务已经融入到政府管理主流程。
杏鑫注册链接_地灾监测预警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由中国地调局监测院牵头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技术方法研究”近日通过结题验收。 该项目由监测院殷跃平研究员担任首席科学家,联合了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力学所、中国地调局水环中心、中国地调局工艺所、长江科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的数百名科技人员共同参与完成。项目针对国家在地质灾害领域的迫切要求,研发了重大地质灾害空-天-地一体化信息获取与传输技术装备、高寒浓雾山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设备和地质灾害光纤传感监测预警技术装备,形成了重大地质灾害实时、自动、智能的监测预警与应急分析技术平台;研发了大直径空气潜孔锤跟管钻具等地质灾害应急治理相关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流程;研制了滑坡过程及风险评估模拟系统和地震地质灾害链综合损失风险评估系统;建立了台风暴雨地区滑坡失稳的水文-力学耦合模型;建成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判别标准与防治区划等级系统。 该项目提出的水库型滑坡的风险控制指标已在三峡库区蓄水后滑坡灾害应急处置和库水优化调度中得到应用;研发的高寒浓雾山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设备已在汶川、芦山及鲁甸地震区和舟曲泥石流区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中发挥了作用;研发的地质灾害光纤传感监测预警技术装备在三峡库区、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推动了我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技水平的发展。 据统计,该项目在执行期间共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4部;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59项,软件著作权22项;发表学术论文303篇,其中SCI/EI检索文章129篇,出版专著14部;培养研究生126名,建成示范区17处。 该项目成果已入选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以及中国地质学会2016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
杏鑫怎么注册_大陆架科学钻探在南黄海创造多项记录
由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太平洋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联合组织评选的 “2016年度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评选结果日前公布,中国地调局青岛所申报的“我国大陆架科学钻探在南黄海资源及环境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入选。 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是由中国地调局牵头,青岛所主持,联合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海洋局、中石化、山东地勘局等部门近20家科研院所共同开展的基础性、公益性调查科研一体化项目。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CSDP-1井为300米全取芯钻探,目标为钻穿南黄海第四纪,建立第四纪标准层序,探索重大环境地质问题;CSDP-2井为2800米全取芯钻探,目标是探查南黄海中部隆起前新生代海相地层时代,揭示南黄海前新生代海相地层沉积演化过程,探讨南黄海资源和环境问题。 目前,该项目在资源环境方面获得了多项新认识,创造了多项记录。一是实施CSDP-2井钻探的“探海一号”平台为完全自主研发,成本降为同作业区石油钻探平台的1/10,完井深度2843.18米,综合取芯率高达97.7%,创造了全球海洋科钻全取芯的最高记录;二是CSDP-1井首次揭示了南黄海第四系底界227.16米,首次查明了南黄海陆架的形成时间为1.6Ma,并确定了黄河贯通进入南黄海的时间为0.9Ma;三是CSDP-2井作为南黄海中部隆起首钻,首次钻遇奥陶系地层,打破了南黄海钻遇最古老地层为石炭系的记录,证实了中部隆起发育巨厚海相沉积层的论断,首次在海相地层中发现多处油气显示,并揭示了多套海相优质烃源岩层,为南黄海的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杏鑫怎么注册_以地质调查支撑乌蒙山脱贫攻坚 云南省地调院工作亮点扫描
近年来,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利用地质调查工作主动支撑乌蒙山脱贫攻坚。该院承担的“云南乌蒙山特色农业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在昭阳区洒渔-苏家院和彝良县小草坝圈定富硒土地120平方千米,发现富硒苹果,富硒率在90%以上。昭通市政府在北京召开“昭通农产品北京展馆开馆仪式暨昭通苹果、天麻推介会”,将苹果富硒作为昭通苹果的五大特色之一进行推介。该院承担的“云南1∶5万睦伦街、富宁县、木卓、郞恒4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支撑地方经济建设,为富宁县政府“富宁县矿产资源整合招商项目”、“富宁县石材开采加工项目”两个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基础地质支撑,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围绕云南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精准扶贫等战略对基础地质工作的需求,该院编制了省地勘基金矿产(专项)地质调查项目中期规划,为地方公益性资源调查(省地勘基金)项目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服务国土资源调查中心工作卓有成效;通过地质科技研究项目的开展,该院提交了“十三五”国土资源规划、第三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等相关规划建议;同时,制定完善了地质勘查相关技术要求、指南和标准,为地质勘查基金安排、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科学指导探矿权设置和投放数量、制定准入条件等提供了依据;该院还参与制定了云南省“十三五”地质调查规划,积极引领地方财政投入,努力推进全省区域地质调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资源勘查工作,积极准备和落实2017年新立项云南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2017年~2019年),服务云南省地质调查工作。 2016年,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共承担完成中央公益性项目24个,完成1∶5万专项地质填图4057平方千米、水系沉积物测量943平方千米、土壤地球化学测量459平方千米、地面高精度磁测910平方千米、重力测量454平方千米,共圈定重力局部异常62处、磁异常61处、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异常88处,圈定找矿靶区31处、新发现矿产地2处,圈定铅锌矿(化)体18个、铜矿(化)体6个、锡矿体3条、铁矿体4个、锑矿(化)带2条。该院还承担完成地方公益性项目17个,圈定了激电异常27处、磁异常16处、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异常26处,圈定了铅锌矿(化)体18个、铁矿体9个、风化壳型铌多金属矿4个。
杏鑫登录注册_全力提供地灾防治技术支撑——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2016年工作亮点扫描
2016年,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全力做好全省地质灾害防治服务工作,支撑服务全省地质环境保护,为地质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业务技术指导,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该院积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监理,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安全供水工程,完成了重大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并编制完成了一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等方案、矿产及水资源的综合规划。 该院在焦作市、灵宝市、永城市、济源市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监理,编制完成了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孟津煤矿等一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在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安全供水工程中,该院组织开展了南水北调渠首及库区(河南)地质灾害调查,完成野外调查2616平方千米,调查地质灾害隐患点229处,废弃矿山54处,提交了“淅川县丹江口库区(河南境)渠首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规划”及附属专题研究成果,为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供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院还承担了市、县地质灾害、矿山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淅川县丹江口水库用地移民安置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一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编制提交了《河南神火兴隆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泉店煤矿土地复垦方案》等一批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及矿产资源规划,为工程建设安全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了地质依据。 针对河南省灵宝市解决水资源短缺等重大水问题,2015年10月6日,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和灵宝市水利局共同签订了《开展灵宝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合作协议》,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了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研究成果,为实现灵宝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确保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该院承担完成了《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十三五”规划》及《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十三五”规划》三个省级专项规划的编制任务,为河南省地质环境工作明确了发展方向。 在服务实施“河南省碧水蓝天工程行动计划”时,他们监测地下水环境,组织开展了46眼水质监测点监测工作,密切监控地下水质量变化。2016年完成枯、丰两期共72点次水质取样及测试,为河南省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该院向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提交了相关的调查专报,为该区域的露天矿山治理行动政策的制定和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联防联控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该院全力做好全省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服务工作,汛期前完善应急装备,升级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开展应急能力训练,全面提升应急实战能力,汛期时则强化应急值守,确保信息畅通,上报各类地质灾害统计分析、预警预报,并及时向各地市传达信息,三位副院长带队的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分队,随时待命,2016年先后启动了7次应急响应,赶赴信阳、灵宝等地进行应急调查。该院实施完成了12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专业监测与预警工作,通过媒体发布了95次省级汛期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积极做好防灾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减小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杏鑫在线注册_沈阳地调中心与内蒙古国土资源厅开展工作对接 加强协调联动 精准把握需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调中心近日专程赴内蒙古国土资源厅,开展地质调查工作需求、项目及成果“三对接”,旨在强化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与内蒙古自治区实际需求的有效衔接,促进国家与地方地质调查工作协调联动机制的运行。 座谈会上,沈阳地调中心介绍中国地质调查局坚持“全力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精心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定位的总体思路,计划-工程-项目3级项目运行体制,传达了2017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精神,介绍了沈阳地调中心2017年两重工作任务和业务发展方向。东北项目管理办公室汇报了2017年地质调查项目在内蒙古地区部署情况。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方面介绍了内蒙古地区地质工作基本情况,分析了当前内蒙古地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与会人员围绕着项目规划部署、地质调查工作方向等内容展开了深入研讨。 会谈指出,内蒙古自治区资源丰富,承担着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的重任,沈阳地调中心作为东北地区的大区中心,将积极落实中央和部局党组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指示精神,全力支持内蒙古工作,全面发挥支撑服务作用。双方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交流,全方面做好对接,深入合作,共同为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本次调研,沈阳中心进一步了解了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工作“八大转变”和“今年10项任务”等需求,为下一步项目规划部署奠定了坚实基础。 座谈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东北项目管理办公室还与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签订了关于建立地质调查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协议,对精准把握地方需求和部署建议,切实提高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支撑服务能力建设起到了保障作用。 内蒙古国土资源厅办公室、财务处、勘查处、储量处、基金中心、信息院等部门负责人及内蒙古地矿局、有色地质局、煤田地质局、地质调查研究院、地质环境监测院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杏鑫怎么注册_王昆到发展研究中心、成都地调中心调研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昆一行近日先后到中国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和成都地调中心调研。 在发展研究中心,该中心主任徐勇、党委书记张海啟就相关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王昆充分肯定了中心近几年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发展研究中心班子团结,文化传统优良,通过积极努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在业务、党建、文化建设各方面发展均衡,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充分发挥“参谋、支撑、服务”的作用,有力支撑了地质调查中心工作。 针对下一步工作,王昆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贯彻落实好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精神。以有力的措施,坚决的态度落实好局党组交给中心的任务;结合单位定位,抓好中心的主业,将业务、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深度融合,形成合力。二是要全面发挥好“参谋、支撑、服务”的作用。主要体现7个方面的工作:为部、局服好务;做好地质工作战略研究;支撑规划总工室的项目管理;引领地质调查信息化;打造《中国地质》成为一流期刊;筹建全球地质大数据与资源环境评价国际研究中心;办好物业中心。三是要守住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保密工作三条底线。 在成都地调中心,王昆听取了该中心主任李文昌关于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青藏高原国际地学研究中心、西南项目办建设工作的情况汇报。 王昆充分肯定了成都地调中心在业务发展、队伍建设上已经取得的成绩,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五项具体要求。一是成都地调中心要严格按照局党组的部署,继续按照以往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二是成都地调中心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机制,抓实抓好政治生态整治工作,建设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三是“一把手”要亲自抓好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大区项目办建设工作,将中心的优势资源倾斜到区域创新中心和项目办建设中去,在实践中开辟出一条高效管用的新路子,并能在局层面干出成效,支撑一流新型地调局建设工作。四是按照局党组的要求,集中一切力量做好羌参1井工作,争取出工业气流。五是强化责任传导和落实,牢牢守住三条底线。
杏鑫注册链接_凭技术强项提供优质服务——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工作亮点扫描
多年来,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坚持以“为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技术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两为”立站宗旨,业务工作已全面渗透到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政府决策、执法监督、社会事业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和遥感技术应用领域的领头羊和生力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和服务。2015年,该院获得了“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这也是当年全国地质环境监测领域唯一获此殊荣的省级机构。 2016年,该站在支撑服务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和其他国土资源中心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该站积极开展巡查排查工作,及早处置灾害隐患,创新预警机制,加强监督检查,落实防灾责任,注重科学研究,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遥感应急调查体系建设,提升应急能力。 由于防灾工作及时到位,湖南省全年发生的5500多起各类地质灾害中均未出现群死群伤事件;全年成功避让地质灾害386起,避免人员伤亡9187人,避免经济损失1.79亿元。特别是2016年7月17日,古丈县墨戎镇龙鼻村九组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预警工作机制提前2小时发出地质灾害红色警报,转移受威胁群众500余人。不久后,坡面型泥石流突然迅猛来临,数栋民房瞬间被吞噬,但该村无一人伤亡,实现了“预警及时、处置果断、预案有效”,这也成为湖南省成功避险的经典案例。 在地质环境保护方面,该站是湖南省唯一一家承担对部级和省级发证矿山进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验收的单位,主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地下水监测与保护、地质遗迹保护等工作,通过建立健全监测网络,提升监督职能,恢复受损土地、恢复植被面积,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促进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总体呈现逐年好转的趋势。 湖南省许多乡村生活生产用水极其匮乏,缺水也是造成当地长期贫困的主要原因,找水建井解决贫困地区人畜饮水困难问题迫在眉睫。 该站依托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新建了165个国家级监测井,改造了61个监测井,科学管理地下水资源。该站通过实施扶贫找水项目,成功解决了7个行政村5000多人的饮水难题,改善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000多亩,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2017年,该站的目标是形成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网络,实现地下水的实时监测,为当地城市建设及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和新农村饮水安全提供保障。 此外,该站还组织实施了矿泉水勘查,组织了6个矿泉水勘查项目的现场论证、设计审查、中期检查、野外验收、成果评审及技术指导等工作,查明优质大型矿泉水水源地1处,同时提升了当地百姓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意识,促进了当地矿泉水产业发展。 由于矿泉水勘查成绩斐然,该站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协助湖南省国土资源厅起草了《湖南省矿泉水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推进湖南矿泉水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湖南省矿泉水产业发展战略以及鼓励支持矿泉水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并根据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了矿泉水开发区划。 在地质遗迹保护方面,该站开展了地质遗迹调查,摸清了全省地质遗迹资源家底,创新性提出地质遗迹评价体系和方法,首次对湖南省地质遗迹进行分等定级评价。项目全面查明了湖南省地质遗迹分布状况和规律,首次进行湖南省地质遗迹区划和区划系统的对比评价,创新性地提出湖南省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方向、方式、措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项目成果推广应用于地质公园、矿山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和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的申报和建设,以及政府部门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政策法规的制定,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自2004年以来,该站共完成了30多个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的立项申报、设计预算和部分项目的施工,开辟了40多条地学科考科普旅游线路,这些都将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