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注册链接_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要求从三方面准确把握贺电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围绕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继续重点做好七项工作
5月22日上午,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召开第三次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的贺电精神,研讨不断提升依靠地质科技创新解决重大资源环境问题的能力,用科技创新改造、支撑、引领地质调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地质调查局。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局长钟自然主持会议并讲话。局党组副书记王研,局党组成员李金发、李海清、王昆、严光生出席会议。 钟自然指出,要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共中央、国务院贺电精神。一要充分认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的重大意义。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试采成功,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的必然结果。二要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对试采成功的高度评价。三要准确把握中共中央、国务院贺电对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贺电是指导中国地质调查局当前和今后做好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对今后做好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第一,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关键一步,后续任务依然艰巨繁重;第二,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向地球深部进军的重要指示精神;第三,要依靠科技进步,保护海洋生态,促进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产业化进程,为推进绿色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立新功。 钟自然强调,要深入贯彻和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贺电精神和国土资源部党组的要求。重点做好以下有关工作:一是科学部署、精心实施本次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后续工作;二是加快推进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产业化进程;三是完善、扩大、保护和转化应用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的科技成果;四是完善并实施天然气水合物工程实施方案;五是精心筹备、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六是统筹组织申报深海探测和深地探测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七是统筹研究部署天然气水合物、页岩气、地热等新能源地质调查工作。 钟自然对局各单位组织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贺电精神、试采后期工作、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筹备参加第九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做好宣传报道等进行了部署安排,对各单位坚决贯彻执行部局党组决策部署、重大事项重要情况及时请示报告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杏鑫注册链接_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清洁土壤占陆域面积的97%
近日,记者从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和山东省地质调查院获悉,目前,山东省已完成对全省陆域的1∶25万比例尺生态化学地质调查,初步摸清了全省土壤、大气干湿沉降物、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有害有益元素含量情况。调查发现,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山东省清洁土壤占陆域面积的97%。 山东省地质调查院物化探所所长代杰瑞表示,这项调查从2002年开始,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耗时十多年完成。调查涵盖了全省陆域范围15.8万平方千米土地,包括农用地、工业用地等所有地类。 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调查人员绘制了全省土壤、大气干湿沉降物、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环境质量分级图。土壤环境质量分级图显示,该省97%的土地处于清洁、较清洁水平,3%的污染土地主要分布在企业用地上,包括城市及周边和胶东局部地区。 调查中,该省圈定了特色土地资源、绿色土地资源分布区。特色土地资源方面,圈定了富硒土壤区。据介绍,山东省本来位于低硒带,但调查发现局部地带土壤达到了0.40微克/克的富硒标准,全省富硒耕地资源共计113万亩。富硒耕地主要分布在济南-章丘-淄博一带。 代杰瑞告诉记者,目前,山东省正在开展更大比例尺的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随着调查范围的扩大,山东省有望建立全省的土地质量档案,不管是什么地类,每块土地都将拥有自己的“身份证”:土地营养元素含量、有害元素含量多少,地形地貌怎样,大气、水、岩石的状况如何。 另外,记者获悉,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目前山东省国土资源、环保、农业部门正在联手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目前已经完成了18000个农用地上土壤采样点位的布设。按照全国统一部署,调查将在2018年底前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20年底前完成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杏鑫在线注册_摸清城市根基 呵护美丽家园 ——全国城市地质工作会议各地代表发言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加强城市地质工作正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城市地质工作会议上,代表们畅谈如何加强城市地质工作,分享在本单位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思路,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政府要高度重视、转变发展理念方式、强化资源整合、强化精准服务、加强宣传交流……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昆在总结中提出,要做好传达贯彻,坚持创新引领,狠抓落实,并加强指导。 “这是一次对推动城市地质调查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会议。”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庄少勤感慨道。对于如何推动城市地质工作,他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树立新时代的地质资源观;构建新的城市地质调查体系;促进形成新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数据互动的信息平台;构建城市地质工作的新机制;构建新时代的法律法规体系。 现选登部分代表的发言,以期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观点一:城市地质调查将大有作为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总规划师周锦来: 城市地质工作的开展非常有必要。一是有助于城市建设规划,了解哪些地方可以开发、哪些地方不适合开发;二是有助于节约集约用地,科学开发地下空间;三是有助于整个城市的建设安全,比如,了解城市土壤的安全性等。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树民: 开展城市地质工作可以有效避免城市规划中的盲目性。一是使重大项目的选址更加具有科学性,减少资源浪费和决策失误;二是有利于地下水及地热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三是推动优质农田的发现和保护;四是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意义重大。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赵玲房: 此次会议召开得很及时,无论是对于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具体到甘肃省来说,目前地勘队伍面临找矿空间基本没有的困境,会议提出的城市地质工作正好为他们指明了方向,扩展了领域。 南京地调中心科技处处长程光华: 城市地质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个调查、三个评价、一个监测、一个系统。调查即在一定尺度下,对地层、岩石以及各种水文工程参数等全要素的调查。评价分别是:全空间下的全资源评价,区分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全环境评价,包括生态、水土等环境评价;关键要素评价,摸清楚哪些是该地区需要保护的。在上述评价的基础上,监测资源、环境变化情况等,一旦变化超过阈值就要进行调整。最后,建立一个各部门都能应用的三维可视化系统,使城市“智能化”。目前,我们缺少一支长期为城市地质工作服务的队伍——这也是地勘单位的出路。 观点二:工作向前推进仍有待解难点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地质与矿产资源管理处副处长付立恒: 在北京市开展城市地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难点,即地质资料的汇交。开展城市地质工作需要很多资料做支撑,但目前缺乏相关资料的汇集整理,急需在这方面加大力度推进。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总规划师周锦来: 城市地质工作的开展还存在局限性:一是影响力不够,很多地方都没有意识到城市地质工作的重要性;二是调查与地方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很多调查材料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三是政策层面支撑不够,政府应该加大支持力度。 中国地调局水环所所长石建省: 城市地质工作要避免几个倾向:一是单纯的技术导向,只考虑纯业务,不考虑应用;二是单纯的行政导向;三是过分求全,忽视各自的重大关键问题。 我建议,除了规范之外,尽快编制一些工作手册,推荐优秀工作方法;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在地质云建设的基础上,将所有的城市地质工作都统一到一个平台;形成长效机制,确保项目、资金、技术单位的稳定性;做好结合,包括中央地方技术队伍的结合等。 中国地调局环境监测院副院长张作辰: 总体方案提出,城市地质工作要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全覆盖,这种说法是对的。但是真正适合做城市地质工作的城市比我们想象的要少得多。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是给地方政府用的,地方政府对其认识程度决定了地调成果发挥的效力;而地方真正的需求城市地质工作的时候是发展遇到问题的时候,感到没有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支撑城市运行就会遇到困难。此外,每个城市处在特定的地质单元,其城市地质工作内容是独一无二的。地方政府应明确对各类地质调查的需求,同时作为出资主体做好资金安排。 观点三: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开展工作 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赵春: 杭州是经济大市、资源小市,城市地质工作的开展非常有必要。目前,杭州的城市地质工作主要是围绕地下空间建设开展的,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接下来,我们将深化城市地质工作:一是要与城市需求相匹配,强化地下空间的利用;二是要与绿色生态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三是要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统筹地上地下开发。 地质研究所副所长高锦曦: 城市地质工作对于中国地调局地质所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但之前我们也做过一些相关工作。一是凭借科研力量,开展地质构造研究,支撑雄安新区建设;二是开展活动断裂探测工作,助力城市地震研究;三是开展了三维地质调查,摸清地下结构。今后,我们非常愿意与各地政府合作,继续开展城市地质工作。 北海市副市长李克纯: 对于北海市的城市地质工作,我有以下建议:一是重点加强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海绵城市对地下空间利用的需求等领域的项目实施;二是尽快编制项目发展规划,服务北海“向海经济”发展;三是优先开展城市地质工作,北海市政府将为相关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高效率、全方面的服务和支持。 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党委书记付晶泽: 在城市地质工作中,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大有可为。比如,在金刚石钻探工具、钻井化学材料等方面的研发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城市地质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技术支撑。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巡视员王晓立: 山西在城市地质工作方面有一定基础,特别设立了浅层低温能示范点。目前,山西正在编制相关方案,并专门立项投入50万元资金。我们将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要求,一项一项做好对接,同时建议中央资金倾斜。 观点四:多路径发力才能确保目标实现 广州海洋局党委书记、副局长温宁: 城市地质工作要做好,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导要高度重视,起到关键的带动作用;二是吃透城市地质工作会议精神,明白怎样去开展工作;三是要统筹规划,做到可持续发展。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韩生福: 对于青海省城市地质工作的发展,我有以下建议:一是应该让政府部门认识到地质工作的重要性,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主导;二是加强宣传城市地质成果,让大家了解地质工作的重要作用;三是对西部地区实施政策倾斜及资金支持;四是把西宁市作为中国地调局实施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示范城市,以此推动青藏高原的其他城市地质工作。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朱明仓: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我建议:扩大试点示范,加快进展进度;确立相关法律,出台相关文件;加大对西部的资金支持,探索建立资金投入长效机制;撬动社会资金,出台激励机制政策;加大科技集中攻关,如地底层构造、复杂的地质条件等。 四川的很多城市都处在地震带上,加强城市地质工作对四川的城市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目前,我们在发展城市地质工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如,各级政府部门意识有所提高;城市的经济化管理水平、科学化管理水平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提升等。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侯克常: 我希望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调局能在江西设立一个城市地质工作示范区,范围是赣江新区。目前,合作方案初稿已经出炉,先期安排资金1亿元,申请中央财政出资六七千万元,其余的依靠地方筹集。 同时,希望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发文,协调各方共同推进;实行差别化政策,加大对江西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持。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吴迪: 黑龙江的城市地质工作开展得比较早。哈尔滨市于2007年投资5000万元(市财政1500万、省财政3500万)开展相关工作。我建议,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央财政支持的量大一点,同时明确资金渠道;此外,不同的城市,标准不能都一样,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标准。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处长黄发儒: 指导意见战略定位高,但在推进层面不应只是由国土资源部门来做,建议上升到国家政府层面,这样力度更大,效果会更好。 此外,要理顺关系。此次会议明确在地方执行层面由规划处来牵头,这样更有利于成果转化应用。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陈伟: 我们计划制订一个推动城市地质工作的方案,各方推动形成合力,把城市地质工作作为地勘转型发展的一种方式,在地勘基金里拿出一部分资金做引导,选择一两个城市开展试点示范。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兴辽: 一是提高站位,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合作,首先是国土资源部门间协作,然后扩展到住建、发改等部门。二是统筹布局,先慢后快,集中力量先把示范点的方法、路径、要求制定得详细规范。三是开展综合研究,把各部门的有关地下工程的资料汇总,增强成果的针对性。 中国地调局航遥中心主任韩子夜: 城市地质工作由两部分组成。首先是城市,城市的主导者是政府,政府应明确本地的需求、问题;其次是地质工作,主体是地调单位,要根据城市需求拿出看家本领,做好服务支撑,注重高技术手段的应用。总之,做好城市地质工作,需要城市和地调部门结合好,缺一不可。
杏鑫注册链接_全国城市地质调查业务培训班明年开班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城市地质工作,发挥地质工作优势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在2018年3月、5月、7月举办三期全国城市地质调查业务培训班。 培训班拟邀请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领导、权威专家授课。培训对象为各省(区、市)城市地质工作相关管理部门人员;各省(区、市)地质调查院、环境监测站、地勘局所属地质勘查单位总工程师和相关业务人员;行业地质调查单位、高效地质调查院、局直属事业单位的总工程师和相关业务人员等。 据承办单位中国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人员介绍,此次培训班将主要从政策、理论和实践三方面,针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城市地质工作做全方位指导。培训内容包括:解读《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讲解新时期城市地质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部署和技术要求;分享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上海市、江苏省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和成都地下空间利用的典型案例;讲解国土空间规划与适宜性评价、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政策、城市地下多资源协同利用等;讲解地质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方法;讲解地热、地下水、地质灾害、水土质量等领域调查评价与监测预警。
杏鑫在线注册_湖南提交部省地质调查合作十年“成绩单” 形成15处大中型矿产勘查开发基地、新发现矿产地89处等
2008年,国土资源部、湖南省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开展湖南省地质调查工作协议》《共同推进湖南省国土资源工作促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合作备忘录》。12月22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在长沙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了部省合作十年来的地质调查成果。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双方开展了急需短缺矿产资源勘查和新能源地质调查,累计投入资金约37亿元,先后实施勘查项目960余个,形成了花垣大脑坡铅锌矿等15处大中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新发现矿产地89处,实现新探获矿产资源经济价值超2.9万亿元。基本查明了湖南省页岩气资源赋存的地质构造条件,完成3个煤层气区块调查工作。查明全省地下热水资源总量约28万立方米/天;在14个市(州)城市规划范围内共发现浅层地温能年可利用资源量折合标准煤约1亿吨,可满足29亿立方米建筑供暖制冷需要。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方面,完成了123个县市区1:5万地灾详查,13个县城和31个集镇地灾勘查,12771所山地丘陵区中小学校及41处人口聚集区的岩溶地面塌陷与地面变形地灾补充调查,系统查明地灾隐患点20176处;完成6.5万点次地灾隐患排查并消除3328处隐患,完成6801处应急突发地灾调查并处置2120处灾害;建成1个典型地灾监测区,完成10个地灾专业监测点勘查。 城市地质调查方面,重点开展了长株潭城市群水工环地质调查,完成调查面积2.8万平方公里,系统查明了城市群内工程地质条件、地热资源利用潜力、地质遗迹保存等情况,建立了地下50米以内地质结构模型。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方面,在全国率先全面采用“数字化填图”系统,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查明了矿山地质灾害等5大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累计消除121处矿山地灾隐患,完成8211公顷土地治理和复垦,使30余万人免受矿山地灾威胁。 农业调查方面,共完成调查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发现富硒土壤3.2万平方公里,富锗土壤3.9万平方公里,富含多种微量有益元素土壤2万多平方公里;在洞庭湖平原中央地区发现约6000平方公里富含钙、镁、硒等多种元素的优质土壤,在涟源市、双峰县分别发现693平方公里和745平方公里富硒耕地,在新田县发现1022平方公里天然含硒土壤。 旅游地质调查方面,对全省951处地质遗迹开展系统调查评价。新发现永定罗塔坪、慈利五雷山等4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以及永顺不二门等3处红石林地貌,纠正了“国内甚至全球仅张家界武陵源和桑植峰峦溪存在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仅古丈红石林地区存在红色石林地貌”等错误认识。选择518处重要地质遗迹进行了分等定级评价,助推平江石牛寨等11家国家级和省级地质(矿山)公园完成建设。 地质科技创新研究方面,更新了湖南省1:50万、1:25万及1:5万地质图,编制了新一代全省成矿规律图,研究发布了全省黄金、冶金、煤炭、建材、石化等行业“十三五”发展途径与路线规划。在衡邵干旱走廊等地区实施了探采结合井130口、提引示范工程3处,出水量5.1万立方米/日,解决了部分缺水干旱地区50万人饮水困难问题。
杏鑫注册链接_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召开务虚(扩大)会议 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精心谋划新时代地质工作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日前召开了务虚(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研判地质调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系统梳理2017年的工作成效,科学谋划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钟自然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今后5年要重点做好10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加快推进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进程。三是推进重大地质装备建造。四是全力推进地球深部探测重大科技项目的申报实施。五是精心实施陆域清洁能源地质科技攻坚战。六是加快推进“地质云”建设。七是精心实施“十大计划60多项工程300多个项目”。八是构建定位准确、分工明确、密切合作的中央与地方、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体系。九是加大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十是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王研,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李金发、李海清、王昆出席会议。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各部室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局机关处级以上干部、发展研究中心有关同志列席会议。
杏鑫登录注册_中阿地学合作平台发展规划出台 聚焦九大任务开展共商共建共享
3月18日,中阿唯一的地学合作平台——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阿拉伯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了聚焦九大任务的研究中心业务发展规划。 这九大任务是:能源资源潜力及勘查开发形势跟踪分析;重点地区基础地质调查合作;重要成矿带成矿动力学机制、成矿作用与深化研究;高分卫星数据国土资源推广应用示范;地下水系统理论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岩溶动力学与资源环境灾害效应研究;地质矿产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中阿合作战略规划研究;人力资源交流与培训。 规划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传承友谊、深化合作、共同发展”为宗旨,坚持面向世界地质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原则,开展共商共建共享,在深入分析阿拉伯国家地质工作需求和我国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明确了三个阶段目标:到2020年,将研究中心建成较为稳定的中国—阿盟多边地学合作和交流平台;2030年,将研究中心建成全球权威的中国—阿盟地学数据中心、合作交流中心;2050年,建成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地学研究顶级智库。围绕这些目标,规划确定了九大任务以推进中阿地学间的多边务实合作与交流,提升中阿地学间的产能合作、科技进步和信息共享水平。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阿拉伯地学合作研究中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和宁夏地质局共同组建,2017年9月9日在银川挂牌成立后,分别在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宁夏地质局组建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和地质矿产、水文环境、物化探测量、地学信息与遥感应用、合作战略研究等专业团队,并启动了前沿动态跟踪、重大问题等研究,起草的中阿地学合作倡议得到了阿拉伯各国的广泛支持。
杏鑫注册链接_我国南海能源资源地质调查实现历史性跨越 开启“蓝色宝藏”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从薪柴取火到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应用,每一次能源利用方式的改变,都带来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百废待兴,海洋地质工作者在南海东部勘探发现并圈定出珠江口盆地,钻获了高产工业油流,这一重大成果,拉开了我国海上石油对外合作开发的新局面,为我国经济腾飞提供了坚强的能源保障。如今的南海东部,已经成为我国海上油气产量最高的能源基地。 聚焦国家能源资源需求,海洋地质工作者解放思想,将视线投向更深、更远的海域,投向了更加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地质工作主力军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瞄准绿色环保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加大勘查力度,开拓创新,取得了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这一标志性成就,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可以预见,中国新能源的战略基地将在南海崛起。 勘探珠江口盆地,拉开海上石油中外合作开发大幕 南海是我国四大海域中自然资源最丰富的海区,油气资源尤为丰富,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其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战略地位极为显著。 20世纪70年代,为破解南方缺油瓶颈,在原地质部和广东省的筹划下,我国当时唯一的海洋地质研究机构南迁广东,更名为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简称“二海大队”),相继在南海北部湾、南海北部大陆架进行地质地球物理初查。初查后指出,珠江口外坳陷带(包括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是广东大陆架的主体,是油气勘探首先聚焦的目标区域。这一时期的中国,对外开放进入酝酿和起步阶段,经济发展急需能源支撑。 1976年~1979年,二海大队继续实施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和研究,发现并圈定出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明确指出,珠江口盆地是一个大型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并划分了油气远景区,提供了一批钻探井位。 1979年8月,由“勘探二号”平台施工的珠江口盆地“珠五井”钻获高产工业油流,日产原油295立方米,这有力地证实了珠江口盆地为大型含油气盆地。这一重大成果引起各方强烈关注。 改革开放,为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翻开了新的一页。1982年1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允许外国企业参与合作开采中国海洋石油资源。地质人在珠江口盆地的重大发现和重大突破,吸引了各国投资者,我国海上石油勘探就此拉开了对外合作开发的大幕。 如今,珠江口盆地所在的南海东部油田累计产量超过2.2亿吨(油当量),已发现23个含油气构造,其中8个油田投入开发,是国内海上油气累计产量最高的油田。 开展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加快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南方风来,改革潮涌。从北部湾到珠江口盆地,继而到南海北部陆坡、台湾海峡、南沙海域,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持续开展石油天然气资源调查,不断拓展油气调查的新区新层系。 海洋地质学家走出国门,开始追赶海洋地质科学最新前沿。1985年,“固态甲烷”这一新名词进入国内科技人员视线。这就是后来被俗称为“可燃冰”的天然气水合物。这种形似冰雪,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被点燃的新资源,能量密度高,资源丰富,被国际科学界预测为石油、天然气之后最佳的替代能源,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迅速成为地学界研究热点,多个国家将其列入国家计划展开勘探。 20世纪末,我国开始启动水合物领域调查工作。1999年,以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为契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起点地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采用当时最新研制的“863”高技术调查手段——高分辨率地震开展海上调查。首次调查即获突破,发现了南海神狐海域存在天然气水合物重要标志——似海底反射。其后,我国开始大规模、多学科、多手段开展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评价,发现了水合物存在的大量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生物等多信息证据。 回顾近20年的调查研究工作,水合物勘查项目负责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工梁金强告诉记者,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海域水合物勘查工作尽管起步晚了二三十年,但起点高,并通过广泛学习、借鉴、采用各种先进调查研究手段,与世界一流科学家及团队展开合作,有效地推进了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工作进展。 以国家专项为平台,在国家“863”“973”等科技计划支持下,我国在水合物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在国内,与科研院所、高校、技术研发部门等展开全方位合作交流。国际上,与德国合作开展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形成及环境影响研究, 2004年在我国南海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自生碳酸盐岩区“九龙甲烷”;2007年后,利用国际工程钻探船多次承担我国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工作,获取到各种类型的水合物实物样品,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四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采到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国家。 通过国际合作交流,开展理论和技术自主创新,我国不断加快追赶世界的脚步。 唤醒海底新能源,全力支撑国家能源资源安全 得益于科技进步,美国掀起的“页岩气革命”对全球天然气供需关系变化和价格走势产生重大影响,世界油气地缘政治格局发生着结构性的调整。 我国的能源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经济高速发展,1991年以后我国石油消费快速增长。到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至2017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逼近70%。全力支撑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这是中国地质人的使命。无疑,国内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的最根本立足点。沉睡海底的巨量新能源被勘探发现:经过10多年的持续调查研究,我国已预测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约为800亿吨油当量,并已圈定了一批成矿有利区带及钻探目标,发现了两个超千亿方级大型水合物矿藏。 唤醒海底新能源,201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将水合物试采确定为1号工程,全面展开科技攻坚。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作为试采工程承担单位,集中优势力量,创新研发试采关键技术和装备体系等,强力推进试采科技攻坚。 2017年3月28日,水合物试采第1口井在南海神狐海域正式开钻;5月10日,试采井一次点火成功,至5月18日,连续产气近8天,最高产量3.5万立方米/天,平均日产超1.6万立方米,累计产气超12万立方米,天然气产量稳定,甲烷含量最高达99.5%,实现了预定目标。这是我国首次,也是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试采连续产气点火60天后进行了关井作业,创造了产气时长和产气总量两项世界纪录。这一重大成果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赞誉为“中国人民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梁金强介绍,经过近20年的不懈奋斗,中国已形成了对南海水合物形成条件、特点、资源分布及地质理论的独特认识,建立了水合物“两期三型”成矿理论,创建了水合物成藏系统理论等,形成了中国人自己的认识和试采方案。 试采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为核心层,以中石油、北京大学为紧密层,以其他科研院所和第三方服务商为协作层,创新制定了科学的技术路线和详细的试采工程实施方案,优化形成了四种防砂方案和两种人工举升方式。试采现场指挥长、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叶建良说:“试采成功,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体现在:一是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二是参研单位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从珠江口盆地到神狐海域,从传统的油气资源勘探拓展到新能源水合物资源勘探,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南海能源资源地质调查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如今,天然气水合物已被列为我国第173种新矿种,中国海洋地质人正围绕实现产业化目标,积极推进先导试验区建设,同时,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实践,为支撑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提供新的勘查思路和新的方案。
杏鑫注册链接_灼灼其华 勇为人先 ——记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钻井化学研发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陶士先
“陶士先同志是钻探行业知名专家,在国内探矿界具有较高影响力。近年来,该同志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多项地质调查项目和国家地勘基金项目,在冲洗液领域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在国家地质找矿钻探、新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勘探及科学钻探等工程施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决国家能源、资源、环境、灾害或基础地质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该同志还组织和参加了大量的野外钻探技术推广、培训和服务工作,对提高地质钻探行业队伍技术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同志在主持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年轻科技人员培养,在其带领下已经形成一个理论基础扎实、科研能力强、现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该团队活跃在国内地质钻探领域,为国家地质找矿钻探、新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勘探及科学钻探等工程施工提供支撑和服务。”这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探矿工程所”)对钻井化学研发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陶士先同志作出的评价。 当记者拿到有关陶士先的资料时,看到的是一系列的专业术语和一些生硬的数字,不禁有些懵——这么枯燥的工作,“泥浆、钻探、孔壁失稳、破碎地层”,这是一位女同志从事的工作吗?而且一干就是30多年?是什么信念让她如此执著?而且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日前走进了探矿工程所。 错失梦想 1983年,陶士先捧着长春地质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来到了这所中国地质人才培养的摇篮。“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陷阱”,按照陶士先的话说,她走进长春地质学院开始大学生活的时候,便错失了这一生要当老师或者医生的梦想。况且,她从报考的“仪器系”被调剂到了“钻探工程专业”,一个班里只有两名女孩子,让这个年轻的女孩子有些傻眼。钻探?难道是每天摸爬滚打在工地打钻吗?这让一个豆蔻芳心的女孩情何以堪? 然而,生活没有回头路,既然踏上了这条路,那就踏踏实实地走吧。没想到,这一走,就走了35年。今天,当陶士先谈到所从事的工作时,却充满了骄傲和幸福:“这个工作很适合女孩子干,做泥浆(钻井液)有很多试验室的工作,女孩子心比较细。而且,我在工作过程中总结了很多经验,给很多地质队讲过课,为地勘单位培养了大批人才,也算是圆了我当老师的梦想吧。” 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探矿工程所从事钻井液研究工作。上世纪90年代,地勘经济不景气,地质钻探工作量急剧萎缩,传统服务对象“难觅踪影”。于是,探矿工程所将“船头”转向了石油石化行业。1994年起,陶士先跟随所里步伐,开始做市场,卖泥浆材料,因为有过硬的技术,该所在市场上闯出了一片天地。 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我正儿八经地做地质钻是2003年以后,当时中国地质调查局给探矿工程所列了一些科研项目。2008年以后,得益于地质找矿的快速发展,地质钻探呈现井喷式增长,我们的科研经费也逐年增多。我们结合地质钻探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开展研究;针对复杂地层,研究一些材料和技术体系,与现场紧密结合起来,为钻探工程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也就是在这几年,陶士先和她的团队取得了不斐的业绩: 陶士先组织或参与研发的成果已应用于多种金属矿钻探、页岩气钻探、钾盐等盐矿钻探、干热岩钻探及大陆科学钻探等,使用单位达166家,仅项目组参与的在复杂地层中的试验与示范钻孔就达到181个,累计工作量为10余万米,解决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组织实施系列钻探科研项目,研制了多种新型泥浆材料和针对不同勘查区或矿区的冲洗液护壁堵漏技术,开展了大量野外现场技术推广、培训和服务工作。同时,他们的成果也为地学研究及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钻探验证手段。 ——他们研制的成膜护壁冲洗液在河北、甘肃、四川及云南等地的金属矿、页岩气及煤炭孔钻探中应用,解决了炭泥质千枚岩、绿泥石化岩石等行业难点地层的孔壁失稳难题,提高了成孔率、施工效率和取心质量,在多个矿区创造了孔深、成孔率及施工效率的纪录。 ——他们研制的饱和盐水、新型镁基及二盐冲洗液,在云南、青海及境外老挝、泰国等钾盐勘探施工中应用,解决了钾盐勘探过程中氯化钠、氯化钾、光卤石、溢晶石等高溶蚀性地层孔壁失稳、取心率低及采用油基钻井液的高成本难题;研制的用现场卤水、海水配制的冲洗液,解决了现场卤水、海水配浆胶体稳定性差、蚀变和破碎地层孔壁失稳、绳索取心钻杆内壁结泥皮等技术难题,在新疆、青海、山东地质找矿钻探及南黄海大陆架科学钻探施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研制的耐240℃高温冲洗液解决了高温下冲洗液流变性、护壁性等性能显著恶化等难题,为青海共和高温干热岩钻探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其中GR1井井底温度达到236℃,是目前国内温度最高的干热岩井,也是国内少有的温度超过230℃的高温井之一。该科研成果获原国土资源部科技二等奖、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一等奖。 ——他们研制的MBM使膨润土的使用量降低50%以上,有效避免了膨润土资源的浪费;研制的新型镁基冲洗液、二盐冲洗液替代了油基冲洗液,以及为海上科学钻探设计的环保冲洗液等,预防了油基钻井液等对环境的污染;研制的快速凝胶堵漏技术,提高了恶性漏失的堵漏成功率,大幅度降低了钻探施工过程中水资源和泥浆材料的浪费。 “在钻探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层。比如找钾盐,地层成分以氯化钠为主,我们研制了二盐冲洗液,克服了普通盐水浆抑制不住的难题;再比如打金矿矿井,破碎地层要多一些,地层一块一块的,我们就要往钻井液里面添加东西,把破碎地层的缝隙给填上。做之前我感觉挺困难,但是一个又一个困难被我们克服了,做完之后就觉得没什么了。室内的研究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地质队把岩心给我们,我们要分析它含有什么成分。” “钻探这个行业,大部分人觉得是男人干的活,其实我觉得泥浆这个工种挺适合女孩子的。因为这里有大量的室内研究工作,很像是中医配药方。现场配泥浆就是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作出不同的判断,配出不同的泥浆。这个过程非常有意思,让人不会感到枯燥。” 也许,正是因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让岁月的年轮没有在她身上留下多少印迹。年逾50的陶士先,依然玉貌花容,明眸皓齿,声音清丽。 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多年来,陶士先和她的团队在科技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针对复杂地层钻进面临的孔壁失稳、冲洗液漏失、低取心率以及复杂地层绳索取心钻探的局限性等难题,组织实施了与冲洗液有关的关键技术攻关,形成了一套适应地质钻探小井眼特点的复杂地层护壁堵漏技术。该技术引领国内地质钻探冲洗液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地质钻探冲洗液技术的进步。陶士先出版专著2部(第一作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第一发明人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第一发明人)及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发表论文31篇(第一作者13篇)。 近年来,陶士先和她的团队研制了8种新型泥浆材料,如多功能材料(MBM)、防塌减阻剂(GFT)、抗盐增粘剂(GTQ)、成膜A剂、成膜堵漏剂及有机凝胶等。其中,他们研制的具有“方便面”特点的多功能材料(MBM),解决了现场卤水配浆、复杂地层绳索取心钻进、配浆过程复杂等相关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国家发明专利和2013年度国家级新产品;研制了适应地质钻探,具有较低软化点、较强粘接与封堵特性的防塌减阻剂(GFT),获国家发明专利。上述材料的研究,为推动地质钻探冲洗液技术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在分析不同复杂地层孔壁失稳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地质钻探小井眼特点,设计了用于不同复杂地层的系列冲洗液体系,如研发了具有高效能水基冲洗液特性的成膜护壁冲洗液,实现了水基冲洗液性能的突破;研发了用于强溶蚀性地层、具有强抑溶作用的镁基及二盐冲洗液,可替代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油基冲洗液,是水基冲洗液应用于强溶蚀性地层钻探的一大突破;研发了用于干热岩等高温钻探、耐温200℃~260℃的系列高温冲洗液,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项。 在快速堵漏方面,他们更是做出了突出贡献:研制了适应地质钻探小井眼特点的快速凝胶堵漏技术,首次提出并设计了用于地质钻探的孔口装置,有利于提高堵漏成功率;在国内外首次提交与温度相对应、适应不同深度的快速凝胶堵漏配方表,采用该配方配制的无机凝胶堵漏浆液节省候凝时间30%~70%,有效提高了堵漏作业效率;采用有机凝胶与无机凝胶相结合的方式,大幅度提高了恶性漏失和含水层漏失的堵漏成功率;研制的无机凝胶材料与传统水泥相比,固结后的固结体韧性显著增强,体积无收缩。该成果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该项技术为地质钻探提供了新的快速有效的堵漏方法,推动了地质钻探堵漏技术的进步。 拥有广阔市场前景 新技术已为探矿工程所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自2011年至2015年,他们研制的成果带动的泥浆材料开发及技术服务共创产值5831万元;2016年至2017年,共创造产值2800多万元。同时,施工单位采用成果技术后,钻进速度、成孔率明显提高,事故率显著降低,泥浆排放量、泥浆漏失量大幅度减少,为施工单位节省了大量劳务费用、电力、油料消耗费用及泥浆处理剂费用等,因此也得到了施工单位的高度肯定。 在谈到产业前景及后续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陶士先信心满满。她认为,泥浆产业前景广阔,应用范围非常宽广。现在不仅应用于地质钻,像一些地热、干热岩,矿山治理、矿山救援等方面,也离不开钻井液的应用。 “比如矿山治理工程,我们从2016年开始涉入这个领域。矿山企业在采矿之前对采矿区域进行堵水或加固,通过打羽状井并注浆来实现,前景很好。比如,我们与施工单位合作在河北省邢台市邢东矿做的一个项目,已经打了33个分枝井。邢东矿在开采区下面有一层高压水,可以淹没采矿区,采矿过程中万一发生透水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损失亦不可估量。于是,在采矿区底部和高压水层之间打了系列水平井,用注水泥浆把裂隙和孔隙都给堵上。这一工程已为探矿工程所增加产值400多万元。” “我们还参与了山西、陕西等地的矿山救援及煤层顶板加固项目,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最大的成就感来自于给大家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我们就非常高兴,解决不了也很沮丧。” 在人才培养方面,陶士先说:“地质队的人才还是很缺的。我觉得自己除了搞科研之外,最大的贡献是对地质队的人才培养。我每年大概讲课10几次,有地质队办的培训,有各省地勘局办的培训,也有中国地质大学的课程。泥浆这块内容,基本上都是我讲的,也圆了我当老师的梦想吧。” “研究所和学校的区别在于,学校注重理论知识的培训,而研究所更注重应用价值,要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讲课尽可能做到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到地质队讲课,我面对的是钻工,有的人文化水平相对低一些。所以,讲课的内容让他们听懂最重要。记得第一次去现场的时候,我们跟人家说,解决他们现场的问题需要提高密度。结果我走了之后,人家说我们忽悠他。当时我很疑惑,理论上说我讲的内容是对的,为什么说我们忽悠他呢?原来是因为我们讲得太专业。所以,我们也在不断总结,如何提高讲课效果。后来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举例子,比如1个瓶子,装密度是1的500毫升白水,重量是500克;如果装密度是1.3的泥浆的话,重量就是650克。泥浆重了,泥浆对孔壁的压力(或称支撑力)就大了,就压瓷实了。” 交流中,记者感受了陶士先对工作的无限热爱。谈到产业发展前景,陶士先信心心满满:“是呀,这个产业前景非常光明。钻井液应用非常广,不仅应用于打钻,还有基础施工、地热、干热岩、矿山救援等。为什么在地勘经济、矿业经济形势下滑时期,我们依然有饭吃?我和年轻人说,因为这项工作的技术含量比较高。泥浆关系孔内安全、施工效率等方方面面,在整个打钻的过程中,孔内的地质情况以及从孔里返出的泥浆性能会时刻发生变化,影响因素很多,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拿出科学合理的方法,切切实实地为对方解决问题。所以我说搞这项工作感觉不枯燥,我们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但是这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观察要仔细,还要有准确的判断。” “一个工作做一生,而且做得如此风生水起、有声有色,是要有坚定的人生信仰吧?” 听到记者的提问,陶士先平静地说:“踏实做事就是我的人生信仰,搞应用技术,哪怕解决一个很小的问题,也是一个进步。” 多年来,陶士先为本单位培养6名专业技术骨干,形成了在国内地勘行业领先的钻探冲洗液科研团队。在组织项目实施过程中,她带领6名年轻科技人员参与项目新材料研制、新型冲洗液体系设计、堵漏技术研究、专著编写及现场试验与示范等,提高了他们的科研工作能力、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管理水平及各类报告、专利、论文的编写水平。其中,有两人作为项目组长成功申报了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两人分别担任地调项目和国家地勘基金项目的副组长,四人活跃在野外施工现场,能够独立提供技术服务。 同时,她为一线施工单位培养了大批冲洗液技术人才,组织项目组人员到现场指导施工人员配制、使用冲洗液和实施堵漏作业100余次,现场培训近2000人次;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学、各省地勘局及地质队等举办的钻探技术培训班授课112次,培训1000余人次。通过现场指导及技术交流与培训,她为一线施工单位培养了人才,提高了现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谈到生活,陶士先更是充满了幸福感。“孩子小的时候都是自己带,虽然工作忙,但是没对家庭造成什么影响。后来出差多了,孩子也大些了。2000年以前,大家都在房山周口店上班。那个时候很艰苦,生活用品都没地方购买。记得当时发了工资,第一个周末单位就开动班车,载上大家进城购物。当时没有高速公路,进城要两个多小时,虽然路途遥远,但是大家都非常快乐。”2000年以后,她搬到城里工作和生活,幸福指数更是成倍增加。 看着她写满幸福的脸,让我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甜蜜的工作甜蜜的工作无限好啰喂,甜蜜的歌儿甜蜜的歌儿飞满天啰喂……
杏鑫登录注册_赣南地区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模式初步建立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刊发了“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工程下设“赣南里若地区发现花岗伟晶岩型铍铌钽铷稀有金属矿床”项目近年来取得的重要地质调查成果。 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承担。赣南里若地区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发现及成矿模式的建立,为区域新一轮关键金属矿产找矿预测指明了方向。里若地区区域成矿规律总结及加里东期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潜力评价结果,为实现赣南稀有金属找矿突破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是里若重点检查区内发现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脉,在区内共圈定矿化伟晶岩脉94条,其中,21条铍铌钽达到工业品位及以上,27条脉铍铌钽矿种达到边界品位以上。赋矿围岩为震旦系-寒武系变质砂岩,赋矿岩石均为花岗伟晶岩脉,岩石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长石及云母等,多见电气石。矿体均产在背斜两翼及核部,具有西翼多、东翼少,核部厚两翼薄的特点。 二是区内花岗伟晶岩脉分为变质和岩浆成因两类。花岗伟晶岩脉展布为北北东向,受背斜影响明显,顺层和切层两种类型,与细晶岩脉相伴出现(细晶岩在两侧,或者在下部,两者界线清晰),宽度在0.1~8米之间。伟晶岩中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及云母,部分含较多电气石。 三是里若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体,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加里东期岩体形成时限为晚奥陶世-中志留世,演化序列为花岗闪长岩→花岗岩,S型。岩体-伟晶岩时间具有连续性,且显示伟晶岩年龄略老于岩体年龄。靠近蔡屋岩体,伟晶岩脉显示出脉体多且连续的特征。伟晶岩中间有细晶花岗岩,显示了花岗岩分异演化的特征。伟晶岩中多见有电气石,电气石呈自形晶,长柱状。在加里东期岩体内见石英电气石伟晶岩脉,证明了伟晶岩中电气石的继承性。 四是初步建立了赣南地区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模式。根据已完成的工作及取得的认识,综合以上理论成果,项目组认为本区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与岩浆结晶分异密切相关。岩石圈经部分熔融后形成均一的岩浆或者不均一岩浆在岩浆房达到均一化,此后母岩浆的连续结晶作用形成较宽的花岗岩分带现象,低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形成黑云母花岗岩,而高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则形成富稀有金属的岩浆,如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等,继续分异演化则形成巨型矿物组成的伟晶岩。在形成伟晶岩过程中,由于挥发性组分和稀有金属的不相容性,随着早期晶体的析出,成矿元素不断富集,里海背斜为矿体的富集提供了有利空间,成矿物质在构造有利位置(伟晶岩脉在背斜裂隙及核部聚集)就位,直至最后结晶成脉,并与围岩发生交代蚀变,最终形成富含稀有元素的伟晶岩型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