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在线注册_自然资源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画摄影展开幕
翰墨丹青歌盛世,绿水青山颂祖国。9月25日,由自然资源部主办,自然资源部直属中央文化企业中国大地出版社、地质出版社承办,以“珍惜自然资源、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画摄影展在中国地质博物馆拉开帷幕。 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凌月明出席展览开幕式。中国大地出版社、地质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顾晓华,中国地质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姚义川,自然资源部离退休干部局副局长李永昌,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赵树栋,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研究员郑山莙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副主任王永梅主持开幕式。 本次展览从自然资源部各司局、各直属单位和30个省份征集到作品5600余幅。其中,书法作品1000多幅,绘画作品500多幅,摄影作品4000多幅,经专家委员会评选后参加展览。参展的书法作品分习近平语录、自然资源生态文明建设、毛泽东诗词、篆刻、横轴、多联等,作品写实或会意,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风格多样、各有异趣;参展的绘画作品无论是素描、水彩、印染还是人物风景、动物小品,幅幅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形象饱满、妙趣盎然;摄影作品注重思想性与艺术性并重,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自然资源各条战线发生的巨大变化,用影像记录了自然资源系统生态环境修复、土地、山川、湖泊、海洋、林草、人与自然等不同状态,题材丰富、体裁别致、风格独特、流派各异。 据了解,总体来看,此次参展作品主题鲜明,立意突出,格调高雅、佳作纷呈,充分展示了自然资源系统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论述,牢记初心使命和职责担当,致力于“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生动描绘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取得的显著成就,深情表达了广大自然资源系统工作者和社会人士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诚挚祝福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憧憬与坚定信心。 自然资源部在京直属单位同志和书画摄影代表参加了开幕式。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25日。
杏鑫在线注册_西安中心南疆团队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南疆大型资源基地调查团队日前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荣誉证书。这是自然资源部唯一获得这项殊荣的模范集体。 “南疆大型资源基地调查团队”现有地质调查科研人员30人(其中90%以上为40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近年来团队坚持“五问”“五不唯”的人才成果评价标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践行新时代地质文化,凝练出“励志战昆仑、创新促突破”的团队精神,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扎根昆仑、开拓进取、甘于奉献的中青年地质调查研究队伍,涌现了多名优秀共产党员和典型人物代表。 在实践工作中,团队通过开展基础性公益性矿产地质调查,创新西昆仑锂锰铅锌等成矿理论、成矿规律与资源潜力等认识,提出古特提斯构造转换与镍钴锰锂等关键矿产成矿系统认识,创建高寒深切割地区“空地一体”快速勘查技术方法体系,引领和带动新疆地勘基金和商业性矿产勘查,实现南疆地区重大找矿突破,新发现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助推形成了大红柳滩百万吨级锂矿、火烧云千万吨级铅锌矿和玛尔坎苏亿吨级富锰矿3处国家大型资源基地。开展和田地区地质潜力、开发条件和环境影响“三位一体”综合评价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为南疆地区绿色矿业发展提供了规划依据和科学支撑。与新疆克州、和田地区政府及矿山企业等紧密合作,推进绿色矿业和民族经济发展,帮助当地少数民族同胞脱贫解困,为南疆地区民族经济发展、产业脱贫、富民固边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政府副秘书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邢金春在接受中国矿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疆南疆地区居民以维吾尔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0%左右。南疆大型资源基地找矿成果,为推进南疆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活跃当地经济,扩大民族地区人口就业,促进精准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紫金矿业、新疆有色等大型资源型开发企业落户南疆。下一步,“南疆大型资源基地调查团队”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全力推进南疆地区关键矿产调查,助力大型资源基地勘查开发,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据了解,国务院此次授予了665个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授予了812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杏鑫登录注册_广西那坡县发现一大型天坑群
新华社南宁11月16日电(记者赵曼君、胡正航)记者16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获悉,近日,岩溶地质研究所联合中外专家,开展“西南岩溶地质遗迹调查”时,在广西西南边境发现一大型天坑群。 据介绍,此次新发现的天坑群,由19个天坑组成,主要分布于广西百色市那坡县的城厢镇和龙合乡,系目前北回归线以南发现的最大天坑群。 据调查,那坡天坑群大部分天坑容积在百万立方米以上,原始景观保存完好,人为活动痕迹较少,天坑与地下河及其洞穴系统相连。那坡天坑群形成于定业地下河流域内,地下河汇水面积486平方公里,地下河总长60公里,落差292米。 “这些天坑有的发育于海拔1000多米的高原之上,有的顺着谷地地下河轨迹呈串珠状分布。那坡天坑群的发现对完善天坑演化理论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岩溶地质研究所党委书记蒋忠诚说。 那坡天坑群保存有完好的原始植被群落,如董棕、蛇根草、爬树龙、香木莲、棕榈树等,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董棕群落,林木均高在30米以上。天坑中央香木莲树高50米,仅次于大石围天坑香木莲。 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显示,此次调查是“全球岩溶动力系统资源环境效应”国际大科学计划实施的组成部分。调查结果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制定相关岩溶国际标准的样本。 据了解,我国的天坑主要集中在广西、贵州、重庆、云南、四川以及陕西汉中。其中,广西的“天坑家族”规模最大。国内位居前列的大型天坑群,有3个位于广西:最大的是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共有29个天坑;其次是此次发现的那坡天坑群;第三是巴马盘阳河天坑群,发现天坑15个;第四是陕西镇巴县的三元天坑群,发现天坑13个。
杏鑫注册链接_应用遥感调查识别伟晶岩脉 新疆西昆仑新发现4处锂(铍)矿产地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利用研发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的识别方法及系统,在新疆西昆仑地区新发现4处大型锂(铍)矿产地。近日,该方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西安地调中心《西昆仑铁铅锌资源基地调查与勘查示范》二级项目在新疆西昆仑大红柳滩一带发现锂等稀有金属矿,显示出较好的找矿潜力。但西昆仑地区海拔高、切割深,地表调查难度极大。在此过程中,项目组提出了一种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的识别方法及系统,通过分析地质矿产资料确定含矿地质体、通过高分遥感影像进行伟晶岩脉的识别,应用多光谱遥感影像提取与伟晶岩型锂矿成矿相关的遥感异常,结合稀有金属化探异常综合圈定找矿靶区。经野外查证,新发现4处大型锂(铍)矿产地,估算氧化锂资源量100万吨以上。 该专利为大红柳滩一带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实现快速找矿突破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方法支撑,对高寒深切割地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调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杏鑫在线注册_专家共谋三峡库区地灾防灾减灾良方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近日在湖北宜昌组织开展2021年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趋势会商。 会上,代表们分享了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经验与做法,研判了2021年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趋势与形势,商议了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对策与良方,并重点讨论了2021年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测报告。 代表们认为,2021年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防范、科学应对、高效处置突发地质灾害,从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巡查排查和临灾准备、值班值守和临灾处置等方面,强化防灾减灾工作。本次会商形成了多项共识,要加强协调联动,坚持问题导向,运用先进技术,加快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共享,提升监测预警智能化水平。
杏鑫怎么注册中国—苏丹地学合作项目成果推介会召开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苏丹共和国驻华使馆召开“中国—苏丹地学合作项目成果推介会”,以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达成的资源合作共识。会前,杏鑫注册链接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会见了苏丹驻华大使加法尔·卡拉尔。苏丹矿业部副部长阿卜杜拉·科迪通过网络线上参会并致辞。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在现场参加会议。 李朋德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向苏丹驻华大使馆赠送了中国—苏丹地学合作项目成果图集。他在致辞中表示,中苏双方合作基础扎实,推介会旨在打造全新合作模式,建立互联互通长效机制,深化双方在地学领域务实合作,共同开拓互利共赢新局面。加法尔·卡拉尔大使表示,中苏双方联合实施了多个地球科学合作项目,取得显著成果,双方应该利用现有合作平台,扩大合作范围,实现互利共赢。 会上,苏丹矿业部官员穆罕默德·奥斯曼·贾祖里(网络)介绍了苏丹投资机会。杏鑫怎么注册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就中国—苏丹地学合作项目成果进行了推介,并围绕企业所关注的基础设施、社区环境、矿业政策等提出了投资建议。三家中资企业现场与苏丹政府代表签署了投资意向书。 外交部西亚北非司、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中国社科院中国非洲研究院及中资企业代表和专家,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有关部室、直属单位、国际矿业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在现场参会。苏丹矿业部有关人员通过网络线上参会。
杏鑫怎么注册自然资源部《关于做好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强调着力防范化解风险 切实减轻地灾危害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做好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要坚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严格落实各级主体责任,狠抓隐患排查,强化监测预警,落实应急预案,既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又防灾有方、治灾有法、救灾有略,着力防范化解地灾风险挑战,切实减轻地灾危害,积极防范、科学应对、高效处置各类突发地灾事件。 《通知》提出,要全力履行好“全力防,配合救”的部门职责。各地要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化、扁平化防治工作新格局,强化央地统一、分级负责的政府责任体系,全面落实政府主导、行业共治、全民参与的防治管理机制。组织编制好“十四五”地灾防治规划、年度计划和应急预案,统筹协调好地灾防治与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等工作,加强风险源头管控与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地灾防治组织管理体系、群测群防体系、技术装备体系等建设,将地灾防治工作纳入地方绩效考核体系,落实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灾防治制度体系。 《通知》强调,要聚焦关键重点,集中发力落实。要聚焦防灾减灾关键领域、关键问题、关键环节和重点地区、重点隐患和重点时段,持续集中精准发力,杏鑫注册链接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一是加强隐患识别,突出解决“隐患在哪里”问题。充分利用基于星载平台、航空平台、地面平台的天—空—地一体化多源立体观测体系,开展多方法、分层次、多尺度综合遥感调查,全面开展高、中易发区地灾隐患早期识别和地面验证,解决地灾隐患发现不够的问题。 二是加快风险评价,推动“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结合《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实施纲要》和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开展新一轮区域性1∶5万地灾详细调查和人口聚集或风险较大的重点区域1∶1万大比例尺高精度调查评价及风险区划工作,加强地质结构分析和致灾机理研究,把那些目前没有变形迹象但是具有成灾风险的地区划分为不同程度的风险地区管控起来,既要管住已有隐患点,又要管住风险区,推进防控方式由“隐患点防控”逐步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转变,探索总结双控管理制度、责任体系和技术方法。 三是人防技防并重,提高“什么时候发生”的预警能力。要进一步落实群测群防体系,加强群测群防员遴选、补齐、培训和激励,落实专业队伍驻守制度,提高技术支撑服务力度。加大详细调查和勘查工作力度,查明隐患点“结构是什么”及威胁对象并合理选定安装点位,继续推广应用普适型监测预警设备。完善地灾专群结合监测预警体制机制,杏鑫怎么注册提升地灾预警精准度、时效性和覆盖面,持续提升精准服务风险区内基层群众和交通、旅游、水利、能源等各行业的能力。 四是加强综合治理,提升防御工程标准。以最大限度减少受灾害威胁人员为目标,提高重点地区和重点部位防御工程标准,科学设计防范措施,集中必要财力实施工程治理或排危除险,特别是要加大力度开展人口聚集区的工程治理与避险移民搬迁。 五是提升基层能力,充分发挥第一防线作用。面向全社会开展多形式的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宣传,针对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群测群防员等进行地灾防治知识培训,针对受威胁群众开展防灾应急演练,加强基层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提高风险防御和应急处突能力。 《通知》要求,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与住房城乡建设、交通、水利、文旅、应急、能源、铁路、气象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加强信息和资源共享,统筹协调好各系统行政力量、专家团队、技术人员、群测群防员、应急物资装备等,充分发挥地勘、遥感、测绘等专业人员作用,形成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总合力,共同做好隐患巡查排查、监测预警、撤离避险、转移安置、抢险救援和次生灾害防范等各项工作。 《通知》强调,要全力做好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地灾防治工作。据预测,2021年我国地灾防治形势仍然严峻,总体趋势接近常年,局部地区可能加重。特别是华东地区南部、中南地区的西部和东部局部、西南地区的中南部和东北部、西北地区的东南部和西北局部,在汛期或受较强地震影响期间,地灾将呈高发态势。同时,要加强防范水利水电、铁路、公路等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建房切坡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灾。上述地区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将地灾防治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加强趋势预测和监测预警,合理调配防灾备灾力量,全力做好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地灾防范工作。
杏鑫怎么注册自然资源部出台《指导意见》加强地质勘查和测绘行业安全生产管理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安全生产有关决策部署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行业稳定发展,3月22日,杏鑫怎么注册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加强地质勘查和测绘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一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理念。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及部派出机构要按照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要求,认真落实地质勘查和测绘行业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职责,加强管理和指导,筑牢安全生产底线。 二要严格落实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地质勘查和测绘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强化内设机构安全生产职责,按规定配齐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切实做到安全生产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和应急救援到位。 三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及部派出机构要结合实际,制定修订有关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完善艰险地区、危险作业等专项安全技术作业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不断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地质勘查和测绘行业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四要抓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地质勘查和测绘单位应对各类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掌握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就加强地勘、测绘行业关键环节安全风险管理,杏鑫注册链接《指导意见》强调,做好野外安全风险防范;加强艰险地区作业安全管理,在危险性较高的区域开展野外作业,应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安全教育和物资保障,提升野外生存和自救互救能力;强化野外作业安全管理,针对不同野外作业方式,完善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安全操作规程;加强野外交通安全管理;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完善操作规程,特别要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 《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及部派出机构要积极配合应急管理部门的部署,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按照职责把安全生产纳入地质勘查和测绘行业日常监督检查内容。
杏鑫怎么注册院士专家建言“十四五”基础地质研究应从四方面发力
以“传承精神·筑牢基础·延续辉煌”为主题的基础地质研究高层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指出,“十四五”时期应从四个方面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常印佛,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其韩、任纪舜、杏鑫注册链接莫宣学、王成善、王焰新、肖文交等以视频方式参会。 会议提出,基础地质研究工作要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尽职尽责。要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以提升地球系统科学和自然资源环境国情认知水平为目标,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做好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加强、拓展、创新区域地质填图,为国家矿产勘查开发规划、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防治、重大工程建设、农业区划,以及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地学基础资料和信息。 会议指出,“十四五”时期,应从四个方面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工作:杏鑫怎么注册一是构建地球系统科学框架,深化重大地质事件和关键地质过程认识;二是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推进基础地质调查改革,深化成油、成矿、致灾等资源环境地质背景认识;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大力提升基础地质科技创新能力;四是发挥信息化核心引擎作用,全力推进基础地质工作动力、质量和效率变革。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来自地勘单位、矿业企业、科研院所等160家单位的代表,通过“线下﹢线上”方式,在“科学精神传承”“前沿动态与进展”“学科建设”三个板块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杏鑫怎么注册湖南麻阳成功避险滑坡地质灾害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近日组织专家组赶赴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高村镇映潭小区突发性滑坡地质灾害现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支撑服务工作。 经过现场调查,专家组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事务中心,怀化市、杏鑫注册链接麻阳县相关部门和单位在会商后认为,此次滑坡为顺层浅层岩质倾覆式滑坡,总体方量为1.3万立方米,主要诱因为降雨。此次滑坡发现及时,提前预警,处置得当,未造成人员伤亡,是一起成功避险的典型案例。目前,受滑坡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已经撤离并安置妥当,现场正在进行清方等恢复性治理工作。 根据灾情,专家组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严防二次灾害。加强现场监测,及时准确上报信息,强化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安全管控。本次地灾险情转移群众人数众多,社会关注度高,要妥善做好群众安置工作等,管制周边交通。经评估风险可控后,群众方可返回居住地。杏鑫怎么注册二是开展隐患排查和分析评估。排查建房切坡、自然高陡边坡、危岩落石带等容易存在风险隐患的重要地段和重点部位,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的地区及时采取有效防护和处置措施。 专家组提议,要进一步加强建房切坡隐患的排查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尤其是规范人类工程活动的宣传培训,提高人民群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临灾自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