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登录注册_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6月28日,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第九届委员会组织机构和组成人员,陆昊同志当选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第九届委员会主任;丁仲礼、钟自然、马永生、侯启军同志当选为副主任;王小烈同志当选为秘书长。会议由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第九届委员会副主任钟自然主持。 会议充分肯定了过去四年来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在评颁奖、弘扬李四光精神以及开展公益性社会活动等方面取得的成绩,高度评价了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在提升和增强科技创新引领力、行业影响力、社会公信力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会议强调,未来四年,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要继承和发扬李四光精神、不断提升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社会影响力、发挥平台优势,推动公益事业发展、强化管理能力、加强党建工作。 钟自然副主任受陆昊同志委托作总结讲话。他指出:新一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已经产生,希望委员和委员单位继承和弘扬李四光精神,为我国地质行业评选出更多优秀的科技人才,促进科技创新,肩负起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他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始终不忘地质人的初心和使命,继承和发扬李四光精神;二是牢固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导向,办好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的评奖活动;三是恪尽职守、担当作为,履行好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第九届委员会赋予的光荣使命。 来自自然资源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14家委员单位的委员代表出席会议。
杏鑫在线注册_四川汶川:省州县三级联动紧急排查地灾险情
图为四川地矿局402队蜀西勘测院技术人员用无人机拍摄的汶川县板子沟灾害现场。陈 韬 摄 8月19日8时~8月20日8时,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部局地出现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导致汶川县发生暴雨灾害,多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 灾情发生后,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第一时间派出4名专家,紧急赶赴汶川指导地质灾害排查和抢险救灾工作。阿坝州自然资源局第一时间启动地灾三级应急响应,对抢险救灾工作进行安排,兵分三路赶赴汶川县城、水磨镇、映秀镇组织开展地灾排查。四川省地矿局402队蜀西勘测院专业技术人员分3个组,分别挺进信号中断的水磨镇、三江镇,映秀镇耿达乡以及克枯乡、草皮乡核查受灾情况,排查地灾险情,做好施救现场及周边地灾隐患的监测预警技术指导。 阿坝州局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在前期已启动地灾隐患集中大排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抓细抓实地灾排查巡查、监测预警等工作。特别是汶川县要立即启动地灾应急排查工作,确保排查不留死角、全覆盖,并与气象部门加强对地灾风险的研判和会商,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确保相关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到基层一线,积极争取防灾主动权。同时,坚决按照“三避让”原则,在强降雨来临前,果断组织受威胁人员疏散撤离,变临灾避险为主动避让。 汶川县局在灾害发生后已分成3个工作组分赴灾害最为严重的绵虒镇、三江镇和水磨镇开展应急救援。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省地矿局405队的专业技术人员已经到达汶川,地灾排查工作全面展开。
杏鑫登录注册_中国矿业报社在沈阳举办培训会议 凝聚地质调查精准服务矿业转型发展强大合力
9月17日,由中国矿业报社举办的“精准服务中国矿业转型发展暨新闻宣传工作培训会议”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会议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资源安全和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精准服务中国矿业转型发展,研讨交流地质和矿业新闻宣传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动地质调查成果传播与推广工作。 来自自然资源部有关司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有关局属单位,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地勘单位、矿业企业、行业协会和有关高校,中国矿业报社各驻地方记者站、通联站的15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培训会议。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表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自然资源部党组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专门研究了精准服务中国矿业转型发展有关事项,要求精准对接矿业市场主体需求,着力打造精准服务矿业发展的品牌,积极构建有效的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有针对性的新闻宣传产品。《中国矿业报》作为自然资源部所属、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主办的新闻媒体,是部、局面向地矿行业和地勘单位、矿业企业开展新闻宣传、舆论引导的生力军,是自然资源宣传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质调查精准服务矿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信息平台。下一步,报社全体干部职工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坚持政治家办报,牢牢把握新闻宣传的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新的发展定位,聚焦目标任务,落实党组要求;坚持上下同心、同频共振,奋力拼搏、同向发力,要在打造全新矿业信息发布和服务平台、精准服务矿业转型发展上创新创造、不懈努力。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副主任王永梅在讲话时强调,《中国矿业报》作为自然资源部所属的行业性媒体,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要围绕部、局的核心工作,突出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论述,正面宣传自然资源系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履职尽责改革创新的工作举措。《中国矿业报》要进一步找准定位,加快融媒体发展,加快新媒体平台的建设运行,以报纸为中心不断拓展、延伸和辐射出更多的形式和产品,形成策采编发全链条的“内容+平台+终端”的一体化新闻传播体系。同时,还要严格遵守宣传纪律,进一步提高报道质量,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养一支讲政治、懂业务、有情怀、善创新的人才队伍,讲好自然资源故事,传播好自然资源声音。 会上,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刘兴伟、中国矿业报社社长杨智峰分别致辞,中国行业报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国栋致辞并就如何提高新闻宣传影响力对与会代表进行了培训,人民网副总裁刘畅就融媒体环境下的新闻采写与舆论引导进行了培训,与会代表进行了分组讨论并交流发言。 会议期间,还对中国矿业报社2018年度好新闻、通联先进单位及个人,“汉中玉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征文进行了表彰。
杏鑫怎么注册_全球首架大集成航空物探遥感调查飞机亮相
9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向社会展示了“航空地质一号”固定翼飞机模型。该飞机是目前全球首架且唯一一架集重力、磁场、航空摄影、高光谱遥感等于一体的大集成航空物探遥感综合测量平台,在航空物探、航空遥感调查等方面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机具有双发增压、安全平稳、节油环保、长航程、超低空飞行性能,可在沙尘、低温、湿热、盐雾、昼夜、复杂气象条件下工作,既可应用于高山、高原区的航空物探遥感调查,也可用于低海拔的平原丘陵和海域地质调查工作,可用于基础地质、能源、矿产、灾害应急、自然资源管理和规划等多个领域,是我国航空物探遥感调查在仪器设备和改装技术全面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该机可在200—10000米海拔高度范围飞行,航速可控制在280—500千米/时范围内,最大航程达4000千米。
杏鑫登录注册_《阶梯式发展论》首发式暨高层论坛举行
一部由找矿哲学衍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并结合地质构造的阶梯式分布原理凝炼而成的、名为《阶梯式发展论》的新书于10月20日在京首发。首发式后举行高层论坛。 “阶梯式发展”是全国政协原秘书长朱训在其所著《找矿哲学概论》一书中提出的,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阶梯式发展论》是以朱训为代表的地学哲学界对新中国70岁华诞的献礼。 阶梯式发展论是朱训同志在长期矿产勘查实践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总结矿产勘查实践经验提出的,是在实践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一种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化。朱训最早在1991年正式提出“阶梯式发展”这一理论观点。当时,朱训同志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对地矿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哲学思考,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找矿实践进行了研究,发表了《从矿产勘查过程看认识运动的“阶梯式发展”》一文,正式提出了“阶梯式发展”这一理论观点。1992年,朱训在其专著《找矿哲学概论》中进一步阐述了“阶梯式发展”这一理论观点。在之后的20年间,经过对自然界特别是对地球上地质演化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考察,朱训同志认识到阶梯式发展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认识领域同样是广泛存在的。2012年,朱训同志发表了《阶梯式发展是物质世界运动和人类认识运动的重要形式》一文,完成了认识的跃迁和升华,形成了“阶梯式发展理论”的雏形。2015年,朱训同志发表了《论阶梯式发展》一文,初步形成了阶梯式发展理论的体系框架。2019年,朱训同志主导撰写的《阶梯式发展论》顺利出版,使得阶梯式发展理论得到了更加系统而深入的发展和完善。 《阶梯式发展论》一书共8章,22万字,资料翔实,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得到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社会人士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该书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教授为本书作序。 本书从阶梯式发展论的提出与形成入手,系统梳理了阶梯式发展存在的形式、内涵与外延,阶梯式发展的基本特征,阶梯式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对比研究了阶梯式发展与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等形式的不同,并将阶梯式发展论融入当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深度剖析了阶梯式发展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为从事自然辩证法、地学哲学、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杏鑫登录注册2022年1月全国地质灾害灾情及2月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1月份地质灾害灾情 1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25起,其中滑坡6起、崩塌11起、地面塌陷8起,造成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85.4万元。均为小型灾害。与上年同期相比,杏鑫登录注册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增加47.1%、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减少36.9%。与前五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减少28.6%、100%和68.6%。 2月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地质灾害多年发生规律及气象部门相关气象预测,2月份,杏鑫在线注册山西西南部、江西西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南部、湖南中部和西北部、广西北部、重庆南部、贵州北部、云南西北部、陕西东部、甘肃南部等局部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杏鑫登录注册2022年1-2月全国地质灾害灾情及3月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2022年1-2月总体灾情 2022年1-2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35起,造成1人死亡、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498.11万元。从灾情类型看,滑坡27起、崩塌85起、地面塌陷23起。杏鑫登录注册从灾情等级看,特大型地质灾害1起,大型地质灾害1起,中型地质灾害1起,小型地质灾害132起。与上年同期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增加164.7%和253.6%,造成死亡失踪人数增加1人。与前五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增加77.6%和198.8%,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减少80.0%。 2022年1-2月,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2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54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645万元。 3月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地质灾害多年发生规律,结合3月份降水、杏鑫在线注册气温预测,预计华北地区的山西,华东地区的浙江、安徽、江西,中南地区的湖北、湖南、广西,西南地区的重庆、贵州、云南,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市)部分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杏鑫登录注册全国政协常委李朋德建议尽快修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常委、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提交了尽快修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提案,建议把重大建设工程的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纳入条例,保障国家重大工程规划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安全。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相关。面对严峻复杂的地质灾害形势,国务院在2003年颁布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履行属地职责,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和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 李朋德认为,杏鑫登录注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未来5~15年实施一批国家重大工程,单纯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已不能完全满足更高水平的工程规划建设运营安全要求,亟需开展系统性的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川藏铁路、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等重大工程,推进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沿边沿江沿海交通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纲要》还指出要维护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提升地质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杏鑫在线注册上述重大工程都具有规划区域广、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的特点,且多位于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的地区,地质安全风险将严重影响工程规划建设和运营安全,有的甚至成为决定工程是否可行的颠覆性因素,迫切需要开展重大工程地质安全风险评价工作,支撑国家和地方政府科学决策,确保工程全生命周期安全可靠。地质安全风险评价涉及可能影响工程规划建设运营的各类地质风险,目前《条例》相关规定还不能完全涵盖重大工程地质安全风险评价工作,亟待补充并细化相关要求。 为此,他建议,尽快启动《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修订工作,将重大工程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纳入《条例》。明确将地质安全风险评价作为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和运营等不同阶段的必要条件,按照“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由工程业主单位组织实施。明确重大工程地质安全风险评价内容。重大工程地质安全风险评价,除针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常规地质灾害风险开展评价之外,还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活动断裂导致场地不稳定或工程错断、高地应力导致地下工程岩爆或大变形、地下储水构造导致构筑物突涌水、高地温导致热害、复杂地质结构导致地质体软弱变形等影响工程安全的各类地质风险。
杏鑫登录注册信息化支撑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业务工作成效显著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全面加强信息化工作,以全国数字岩心平台上云服务、“地质云”数据库核心产品建设和野外岩心图像采集在线化为抓手,2021年支撑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业务工作成效显著,于近日获评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数字岩心平台是中国地调局2021年信息化建设“双十产品”,实现了全国实物资料统筹管理、岩心数字资源汇聚与服务等功能,可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查询和服务。首批发布的资源包括国家馆藏80万米Ⅰ类岩心和河南、安徽等试点省份Ⅱ类岩心数据,杏鑫登录注册其中2万米多参数扫描数据为首次公开发布。全国数字岩心系统上云服务有力提升了全国岩心数字化与共享利用水平,推进信息化与地质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形成全国实物地质资料共建共享新格局。 钻孔数据库、实物图像数据库是“地质云”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库重要组成,2021年持续更新数据库支撑“地质云3.0”建设。2021年更新了5万个重要钻孔数据、2万米重要岩心图像数据、50个信息服务产品、33万余条目录数据,新增10万个钻孔数据库属性数据,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服务平台年访问量达6万人次,总访问量70万人次,国家基础地质数据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以岩心图像野外在线化采集系统为抓手,实现对岩心、杏鑫在线注册岩屑在野外现场规范化管理。在中国地调局总工室和“地质云”在线化团队指导下,通过便携式岩心图像采集仪软件功能升级,初步实现了岩心图像数据和云盘实时同步。 2022年,中国地调局实物资料中心还将继续升级全国数字岩心平台,创新共建共享工作机制,以解决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共性需求和关键问题为导向,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江苏区域中心合作研发实物地质资料业务管理系统,切实提升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统筹管理能力。
杏鑫登录注册我国完成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构建
日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印发《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标志着我国完成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构建。今后,地质调查技术标准化工作将在这一体系框架指导下做深、做细、做实。 标准体系坚持需求目标导向、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继承性和创新性、协调性和开放性、统一性和系统性五大原则,采用“分类层次法”构建,横向对标地质调查“十四五”规划,杏鑫登录注册划分了12大业务领域、47个专业门类,覆盖新时代地质调查业务全领域,突出支撑服务地质调查转型升级和自然资源管理功能;纵向按照“共性提升”原则,自下而上划分为“专业门类标准—业务领域通用标准—地质调查通用标准”3个层次,反映了不同层次标准间递进提升的科学逻辑关系。 标准体系共收录标准1221项。按标准拟定级别分,包含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121项、行业标准628项、地调局标准186项、国家标准物质281项。按标准现行状态分,包含已发布标准537项、已报批标准42项、研制中标准344项、拟研制标准298项。按标准专业领域分,包含基础地质调查与地球系统科学26项,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128项,海洋地质调查与天然气水合物勘查76项,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42项,国土空间生态地质调查与保护修复47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23项,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与重大工程建设地质调查评价50项,应用地质调查11项,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监测预警41项,现代地质调查技术700项,地质信息化与地质资料57项,地质调查管理15项。 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杏鑫在线注册标准体系将在我国地质调查加快推进“服务方向、指导理论和发展动力”三大转变,不断提升“五个能力”,大力推动地质调查工作转型升级,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引领地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将继续深入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精神,进一步加大标准化工作力度,加快研制新拓展和重要领域标准,稳步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持续优化标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