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调成果为皖江城市群跨江通道规划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地调成果为皖江城市群跨江通道规划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3年前 (2022-06-08)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289℃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刊发了“皖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皖江经济带安庆-马鞍山沿江段1∶5万环境地质调查”“皖江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项目近年来取得的重要地质调查成果。   上述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承担。项目组针对皖江城市群沿江岸线开展了跨江通道规划建设地质适宜性评价,提出了基于区域地质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及长江水下地形的过江通道适建性地质评价体系,为跨江通道的规划建设提供了科学支撑。   一是在满足工程建设安全性、经济性与技术可行性的前提下,综合分析长江岸线区域地质环境(地形、地貌、河势、水文、岩土体特征、不良地质现象、区域稳定性),进行跨江通道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跨江大桥适宜建设段达39个,跨江隧道适宜建设段达38个。   二是明确铜陵城市开发区跨江通道规划区域位于Ⅱ级岸线,并综合工程地质条件和长江水下地形开展了适建性评价。项目组查明了规划区工程地质“负面清单”,主要包括西岸易液化砂土、软土和高水位、高水压;利用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获取了规划区内水下三维地形。项目组将老洲乡分为西段和东段两部分。西段水下地形坡度较小,整体呈现西低东高趋势,在靠近西岸边有较深的侵蚀台阶,下切深度约15米;东段水下地形较陡,形成较深的侵蚀沟,深度达35米。综合工程地质条件和长江水下地形分析,项目组建议该过江通道采用桥隧结合的建设方式,提出了“西隧东桥”方案。   三是明确芜湖龙窝湖跨江通道规划区域位于Ⅲ级岸线,并综合工程地质条件和长江水下地形开展了适建性评价。项目组查明了规划区工程地质“负面清单”,主要包括两岸易液化砂土、软土、砂砾石和高水位、高水压;利用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获取了规划区内水下三维地形。该区域北段主航道水下地形坡度较陡,下切深度约40米;南段汊道水下地形亦较陡,呈V形河谷,深度约40米。与2015年水下地形相比,主航道河道变化表现为河床不断下切,以冲刷为主。如采取隧道方案,开挖深度势必达45米,高水压、大砾石等地层条件极不利于施工。综上,项目组建议该过江通道采用跨江大桥建设方式。

杏鑫在线注册全国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取得阶段性进展

杏鑫在线注册全国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取得阶段性进展
3年前 (2022-06-08)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218℃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国务院部署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目前正在各地有序开展。作为调查内容之一,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杏鑫怎么注册部署的1067个县(市)中,110个试点县(市)已完成地灾风险普查,658个县(市)的地灾风险普查陆续启动。   据介绍,此次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掌握我国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底数,为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基础。此次调查重点聚焦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开展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需求进一步划定重点防治区,杏鑫在线注册并提出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全面完成本次普查、完成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动态更新的地质灾害数据库,为各级政府开展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与以往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相比,此次风险普查在工作理念上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调查措施上也更加聚焦关注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所造成的风险调查和评估。此次普查强化了对航测遥感、无人机等多种新技术新方法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地质灾害调查的科技能力,特别是对山高坡陡、人员难以到达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重点加大了综合遥感调查力度,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综合遥感调查解译复核,为开展野外调查提供了靶区方向,有利于较为快速、全面、准确地发现新隐患点,提高调查精度和效率。

杏鑫在线注册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江苏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杏鑫在线注册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江苏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年前 (2022-06-08)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246℃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南京签署“地质工作支撑服务江苏省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合作新机制,加快推动干热岩新型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二氧化碳封存和地质储能产业化,积极构建特大城市地质安全风险综合防控新体系,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地质保障。  合作协议提出,双方共同推进实施以下5项举措。一是开展干热岩等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与利用示范。开展江苏地区干热岩等深部热能基础地质调查,评价资源潜力,杏鑫在线注册圈定勘查开发目标靶区。开展干热岩等深部热储探测、钻探、储层改造、发电及综合利用等科技攻关,建设示范工程。研究制定保障性政策措施,推动干热岩等深部热能勘查开发产业化发展。开展江苏地区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与区划,提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建议。  二是开展地质碳汇与封存技术攻关及工程示范建设。开展江苏地区二氧化碳排放与地质封存综合调查,分析源储匹配可行性,圈定地质利用与封存靶区,评价潜力。开展地质封存场地勘查、选址、注入、监测等关键技术攻关,推进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示范工程建设。杏鑫怎么注册编制江苏省二氧化碳地质碳汇与封存区划。  三是开展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调查评价与区划。加强城市地质安全监测预警技术和关键设备体系研发,开展南京市及其他重点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调查评价,查明主要地质安全风险,实施城市地质安全风险区划,服务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探索防范和化解城市重大地质安全风险隐患管理新模式。  四是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构建基于空间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手段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开展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水、湿地、海域海岛等自然资源调查,系统掌握自然资源数量、质量与分布状况,提出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区划建议,服务江苏省自然资源管理。  五是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和生态保护修复。开展长江下游地区生态地质调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加强沿江生态系统与生态安全研究,积极推进长江干流及太湖地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示范,精准支撑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  根据协议,合作期为2021年~202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按照“共同策划、共同出资、统筹部署、协同实施、成果共享”的原则进行合作,共同编制《支撑服务江苏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地质调查总体方案(2021-2025年)》,组织精锐力量协同推进实施,并将联合成立领导小组,全面协调推进战略合作。

杏鑫在线注册太湖流域山丘区关键带监测获取重要多要素数据

杏鑫在线注册太湖流域山丘区关键带监测获取重要多要素数据
3年前 (2022-06-08)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235℃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刊发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资源环境综合评价”项目近年来取得的重要地质调查成果。   该项目归属于“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承担。项目组在太湖流域源头山丘区建立了关键带多要素监测站,杏鑫在线注册通过采集、测定汛期地表水、地下水样品,获取了一批有价值的水文-水质-土壤等多要素数据,揭示了区域水化学类型特征及Cl-、SO42-、NO3-、总氮、总磷等组分与降雨-径流的响应关系。项目成果为深入探索山丘区关键带水量转化机制、交界面溶质运移规律等奠定了基础。   一是建立太湖流域浙西山丘区关键带监测站。该监测站设有气象站1处、植被蒸发站1处、土壤水分剖面4处、土壤水势剖面3处、量水堰3处、山坡浅层地下水井13个、常规水质要素监测点3处,数据采集间隔在5到10分钟之间。常规监测项目涉及水量-水质要素,同时采集分层土壤样品测试物理、化学、水力参数等。   二是查明小流域内竹林、茶园两种代表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水和基岩裂隙水的化学性质和降雨引发的稳定性阴离子变化特征。无机指标化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地表、杏鑫怎么注册地下水中主要阴离子为HCO3-、SO42-,主要阳离子为Ca2+、Mg2+。水源受岩石分化和大气降水联合作用影响,其中地表水体受大气降水作用更为明显。采样点处Cl-、S42–与NO3-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较为相似。降雨径流过程与NO3-、SO42-离子浓度呈负相关关系,很可能存在降雨稀释作用。   三是揭示了暴雨过程中不同汇水面积水系中氮、磷含量变化特征。项目组选定3个不同汇水面积的代表断面,测定一场暴雨过程中总氮、NO3-、总磷的含量变化。三项测试指标在降雨初期均出现明显峰值,随后总磷均逐渐减小,总氮和NO3-的第二次峰值出现在地表径流量的第一个峰值时刻。氮、磷的第一次峰值可能与河道周边点源营养物质快速汇入有关,第二次氮的峰值可能与面源营养物的集中汇入有关。由氮磷变化过程的差异可推断,水系中氮元素的贡献度呈现点、面结合的特征,竹林区等植被茂密区也是重要的氮源,磷元素的运移可能主要受水系周边辐射区影响。汇流面积越大,总磷含量越高;氮的含量与面积关系不大,可能与单位面积的输出率有关。

杏鑫在线注册地质调查精准支撑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

杏鑫在线注册地质调查精准支撑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
3年前 (2022-06-08)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245℃

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在局机关会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王战营一行,双方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杏鑫怎么注册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地质调查精准支撑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地质问题研究、“双碳”目标实现等相关事宜进行交流,并就下一步局省合作达成共识。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牛之俊参加会见。   双方一致认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密切配合,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近年来,河南省地质调查工作在推动转型升级、精准服务区域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双方表示,下一步将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围绕黄河流域重大地质问题、深部找矿突破行动、“双碳”目标实现、城市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科学利用研究、杏鑫在线注册境外地质工作交流等加强合作,打造地质工作支撑服务能源资源安全、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修复保护的“河南模式”,助力河南省向着“四个强省、一个高地、一个家园”的目标迈进。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主要负责同志,省级地质调查院主要负责同志,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有关部室和局有关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