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登录注册自然资源部全力做好四川天全县暴雨灾害应对工作

杏鑫登录注册自然资源部全力做好四川天全县暴雨灾害应对工作
3年前 (2022-06-07) www.nxdzgc.com 杏鑫注册服务 220℃

收到信息反映,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喇叭河镇水电站库区堰塞湖溃决引发洪水,造成库区复建公路工程二标段工棚被冲毁,交通通信中断,62人被困。自然资源部高度重视,杏鑫在线注册陆昊部长立即部署,第一时间派出司局级领导带队的工作组和技术专家赶赴现场,协助抢险救援并指导开展成因调查认定、暴雨灾害应对等工作。   目前,四川省已启动地质灾害Ⅲ级响应,杏鑫登录注册省自然资源厅主要负责同志已带领专家组赶到现场开展应急调查工作,指导帮助当地政府抢险救灾。经初步核实,截至9月26日17时,48名群众被转移至安全区域,灾害已致2人死亡,12人失联。失联人员搜救工作仍在进行中。   收到李克强总理、王勇国务委员的重要批示后,自然资源部立即启动加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会商,加强区域地表形变综合遥感识别和监测分析,部专家工作组会同四川省厅加大巡查排查力度,强化地质灾害防范措施。截至9月26日16时,雅安市共组织排查地质灾害隐患354处,避险转移3577人,其中天全县排查地质灾害隐患35处、避险转移80人。

杏鑫登录注册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络订单”系统服务用户成效显著

杏鑫登录注册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络订单”系统服务用户成效显著
3年前 (2022-06-07) www.nxdzgc.com 杏鑫注册服务 311℃

  为认真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满足“后疫情时代”广大地质资料用户对“无接触”获取地质资料的需求,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地质资料服务积极转型升级,形成了以“在线订单+在线服务”为核心的新型网络服务,于2020年初在全国馆网站开通“网络订单”服务。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形成“在线借阅、审批,涉密资料线下加工”的一套服务模式,用户可以在网站检索地质资料数据,整体在线下单,全国馆收到订单进行加工处理。用户既可以申请通过邮件领取资料,也可以到馆领取资料。杏鑫登录注册真正做到了让申请利用地质资料像“网购”一样方便,“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自“网络订单”系统开通一年半以来,累计向用户提供服务1854单,提供资料17272档次、63968件次,数据服务量1.19TB。目前,网络订单数量占比已经达到同期全国地质资料馆订单总量的83%,资料服务量达到总服务量的78%。同时,地质资料“网络订单”服务系统的开通也带动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的用户访问量同比上涨了63%。   地质资料“网络订单”系统不仅压缩了用户借阅地质资料的时间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更是打破了偏远地区用户使用地质资料的空间约束。杏鑫在线注册在日常服务中,100%的本地用户只用到馆一次领取资料,超过51%的外地用户(317单)通过邮寄服务收到了其申请的资料,真正做到了让用户“只用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的服务目标。   通过地质资料“网络订单”系统,全国地质资料馆获取到沿江高铁、青藏科考、南水北调、粤港澳大湾区互通建设等国家社会重大需求,已精准对接提供专题服务,使社会化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目前,全国地质资料馆正在积极推动地质资料“网络订单”服务模式向省市区延伸,湖南、江西、四川、吉林、甘肃、云南、广东、新疆等8个省(区)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计划年内纳入地质资料“网络订单”协同服务体系,逐渐实现全国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服务上线、信息共享、流程公开。

杏鑫登录注册嫦娥五号返回样品首篇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

杏鑫登录注册嫦娥五号返回样品首篇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
3年前 (2022-06-07) www.nxdzgc.com 杏鑫注册服务 228℃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刘敦一研究员和地质所海外高级访问学者澳大利亚科廷大学Alexander Nemchin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在嫦娥五号返回月球样品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证明月球在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使目前已知的月球地质寿命“延长”了10亿年,为完善月球演化历史提供了关键科学证据。北京时间10月8日凌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嫦娥五号年轻玄武岩的年代与成分”。这是以嫦娥五号返回样品为研究对象发表的首篇学术成果,刘敦一研究员与Alexander Nemchin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杏鑫在线注册车晓超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   自美国和前苏联分别执行“阿波罗(Apollo)”和“月球(Luna)”月球探测任务以来,在对这些样品进行长达52年的科学研究后,人类对月球的地质演化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月球的岩浆作用在何时停止,即月球在地质意义上何时死亡,这一月球演化历史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此前发现月球最年轻的岩浆活动约为29亿年。此次嫦娥五号采样位置设计在了月表最年轻的月海玄武岩区域,所采集的样品应含有年轻的月球玄武岩,全世界科学家都满怀希望,杏鑫登录注册期待从嫦娥五号样品研究中获得更年轻的岩浆事件结果,以完善月球岩浆演化历史。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团队在今年7月获得嫦娥五号样品后,立即着手对样品中的岩石和矿物进行了密集、高强度的元素和同位素分析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系统的年代测定,研究团队中国内外成员实时远程讨论,用详尽的微区原位高分辨率二次离子质谱(SHRIMP)定年数据和坚实的岩石矿物地球化学数据,证明月球直至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使目前已知的月球地质寿命“延长”了10亿年。   北京离子探针中心被国外同行赞誉为“世界著名地质年代学研究平台,世界上运行最成功的实验室之一”。中心刘敦一研究员团队自2007年起便与国际知名学者合作开展月球样品研究,凭借高灵敏度、高分辨率二次离子质谱(SHRIMP)的技术优势,在国内率先完成了阿波罗(Apollo)12、14和17号样品的分析研究工作,揭示出月球早期存在多起重大天体撞击事件,为解决月球岩浆演化和撞击历史两个关键科学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杏鑫登录注册教材版《地质摄影》出版

杏鑫登录注册教材版《地质摄影》出版
3年前 (2022-06-07) www.nxdzgc.com 杏鑫注册服务 223℃

  近日,著名地质摄影家赵洪山编著的高等学校旅游地学规划教材《地质摄影》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   《地质摄影》是一部适合课堂摄影教学的实用型教材。在我国传统摄影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各类各级自然科普场地宣传推介的需要,杏鑫登录注册系统介绍了地质摄影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地质摄影和风光摄影的区别,并使学生能够较快地了解地质摄影的操作技能。作者结合大量地质摄影实践,使学生能够理解地质摄影的本质,掌握实际拍摄和创意设计的基本技巧,杏鑫在线注册为培养我国地质摄影专业工作者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地球生态系统保护日益重要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有地质知识的摄影家为保护地球“立此存照”,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贡献。

杏鑫登录注册第十七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会暨《李四光科学论著集》出版发行座谈会在京举行

杏鑫登录注册第十七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会暨《李四光科学论著集》出版发行座谈会在京举行
3年前 (2022-06-07) www.nxdzgc.com 杏鑫注册服务 217℃

第十七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会暨《李四光科学论著集》出版发行座谈会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副主任钟自然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永生主持。   会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副主任侯启军宣读《关于颁发第十七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的决定》。根据决定,本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共评选出获奖者15位,其中野外奖8位,科研奖5位,教师奖2位。获奖者大多长期坚持野外一线从事勘探与研究工作,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促进地质科学事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钟自然代表自然资源部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对获奖者表示热烈祝贺,向始终奋斗在野外和科学研究一线的广大地质工作者表示亲切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杏鑫登录注册支持地质科技进步与地质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李四光是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是卓越的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我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李四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体现和实践,是老一代科学家追求真理、严谨治学优秀品质的凝结和升华,是李四光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钟自然强调,广大地质工作者要大力继承和弘扬李四光精神。一是要大力弘扬李四光先生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情怀,坚持精准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二是要大力弘扬李四光先生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坚持“四个面向”,坚定不移用科技创新引领、支撑、改造新时代地质工作。杏鑫在线注册三是要大力弘扬李四光先生诲人不倦、奖掖后学的师表风范,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打造一支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地质科技人才队伍。四是要大力弘扬李四光先生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做“真”学问、搞“真”科研、出“真”成果,求“真”成效。五是要大力弘扬李四光先生淡泊名利、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要扑得下身子、耐得住寂寞,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地质文化。   迄今为止,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已评选17次,各类奖项获奖者总计268位,先后有62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荣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其中有36位是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后当选的两院院士。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是面向全国地质工作者的最高地质奖项,是推动地质科技创新、培养杰出地质人才的重要平台。   会上发布了《李四光科学论著集》,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论著集出版的重要意义。《李四光科学论著集》是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指导下,由地质力学研究所与李四光纪念馆、地质出版社组织出版的科学巨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院士为论著集作序。论著集全面详实地反映了李四光长达半个世纪的科学研究历程及丰硕成果,是其毕生研究地球科学、献身地质事业的忠实记录与科学总结。全书收录了李四光1920年-1971年间的专著、论文、讲话、谈话、书信、手稿等,总计篇幅约500万字,按专业领域分成11卷。第一卷至六卷分别收录了其在地质力学、中国地质学、䗴科化石、冰川地质以及天文地质古生物五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理论篇。第七、八卷地质力学实践,第九卷讲话辑丛分别为应用实践篇和工作实践篇,是其学术思想指导实践的重要补充。第十卷简文著述,第十一卷文稿荟萃是其思想言行的展现,也是后人理解探讨其科学思想的重要依据。   大会向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地质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图书服务中心、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等单位赠送了《李四光科学论著集》。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自然资源部机关有关司局及直属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有关部室及直属单位,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李四光纪念馆等部门和机构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