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登录注册_2020年全国地质勘查成果发布
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地质勘查成果通报》显示,去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资金161.61亿元,在矿产勘查、基础地质调查和水文地质调查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探矿权设置方面,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效期内非油气探矿权共9561个,登记勘查面积11.38万平方千米,新立非油气探矿权303个。矿产勘查方面,2020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96处,新发现矿产地数量排名前5位矿种为金、地热、铜、陶瓷土、水泥用灰岩。同时,全国457处矿产地完成阶段性勘查。 基础地质调查方面,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5.5万平方千米;完成1:5万重力测量0.5万平方千米,1:25万区域重力测量6万平方千米,航空物探20.3万测线千米;完成1:5万地球化学调查4.6万平方千米,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3.8万平方千米,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4.7万平方千米,圈定清洁土壤面积1.3亿亩,圈定富硒(锌)土地820万亩;完成1:5万矿产地质调查5.4万平方千米,圈定见矿物探化探异常99处。此外,“海洋地质八号”船在南海完成5368千米二维地震调查,“海洋地质九号”船在印度洋完成7120千米二维地震调查;在海南东方—乐东近海海域圈定8个海砂矿体,在广东近海初步圈定35个海砂体,在福建、台湾浅滩圈定3个海砂资源有利区。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方面,一是完成1:5万水文地质调查3.6万平方千米。构建“全国—流域—省级”地下水资源评价组织体系,形成全国地下水资源量和储存资源年度变化成果,首次实现全国地下水资源年度出数。完成全国地下水位统一监测,测点总数达6.7万个,实现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34个地下水漏斗年度变化监测。在江西赣南红层区、滇桂黔岩溶区和西部干旱区成功找水打井1600余眼。 二是完成1:5万环境地质调查5.7万平方千米。完成雄安新区“一主五辅”地区工程地质详查、土地质量调查、深部地质结构探测。编制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区等系列环境地质图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及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评估。完成黄河流域“双评价”研究。 三是完成1:5万地灾调查26.8万平方千米。对10省市312县开展地灾隐患综合遥感识别,覆盖118万平方千米,识别出1.1665万处疑似隐患。实现对2512处滑坡监测预警实验点实时监测,成功预警15次。完成云南泸水市为代表的县市级和浙江杭州市鸬鸟镇为代表的乡镇级地灾风险区划。 四是开展地热调查,在青海共和盆地完成深度超4000米、井底温度超200℃的双靶点干热岩定向井,成功实施超千万立方米干热岩规模化储层建造。初步建成雄安新区地热动态网,布设长期观测孔36个。
杏鑫注册链接_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
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实物资料中心精心组织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开展的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建设工作近日取得新进展。 截至目前,已建成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的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6159个项目、10万多个钻孔、656万余米岩心、11万件岩屑、16万件标本、21万多光薄片、630余万件样品目录数据信息。其中2019年新增608个项目、4478个钻孔、近90万米岩心、118万余袋地球化学样品目录信息。 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建设工作是贯彻《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自然资发〔2018〕179号)》,实现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共享,促进实物地质资料有效保存和高效利用的重要举措。 建成的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已通过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和“地质云”实物资料中心节点提供服务,其中2019年新增发布实物资料目录数据35万条,累计发布实物地质资料目录信息近100万条,极大丰富了“地质云”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服务信息,为提供实物地质资料精准锁定岩心、化探样品等实体管理信息奠定了基础,夯实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杏鑫注册链接自然资源部部署近期地灾防治工作
为在主汛期到来之际再动员、再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6月1日,自然资源部在京召开2021年第一次汛期地灾防治工作视频调度会,部署下一阶段地灾防治各项工作。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凌月明出席并讲话,部总规划师许大纯,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牛之俊出席。 据悉,今年1~5月全国共发生地灾726起,造成6人死亡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225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减少73.9%、42.7%。 会议指出,地灾防治取得好的开端,但绝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和懈怠。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主汛期东北、华北、黄淮、江南、华南、西北及西南等地部分地区雨情较重,地灾风险仍可能增加,全国地灾防治形势日趋严峻。6~8月是突发性地灾的高发期,随着近期各地陆续进入主汛期,地灾防治的关键时段已经到来。 就做好近期地灾防治工作,会议要求:一要保持清醒头脑,压实各项责任。各省份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主动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汇报有关情况,积极争取支持,压实地方和相关部门责任;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做好本职工作,杏鑫注册链接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检查落实各层级、各环节防灾责任;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协作,精准作出地灾气象预报;继续做好应急避险演练等工作。 二要加强地灾调查,夯实防治工作基础。要持续关注“三大关键问题”,继续强化隐患综合遥感识别,今年要完成高中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对发现的隐患及时落实防范措施,同时对已入库地灾隐患点进行复核,新增入库、销号出库,确保库内数据动态更新和科学准确;加快推进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持续推进1∶5万地灾调查评价和重点区域1∶1万调查评价,特别是对人员密集区、高风险区的调查、排查和风险防控工作要常抓不懈。 三要推进“人防+技防”,切实提高监测预警能力。杏鑫登录注要继续跟踪推进“人防+技防”监测预警工作,推动普适型监测预警仪在报警“阈值”上取得突破。同时“人防”仍是目前重要的防灾减灾手段,各地要进一步健全夯实群测群防体系,落实责任、拧紧发条、防止松懈。要发挥驻守技术队伍骨干作用,提升“人防+技防”体系下群测群防员的工作能力。 四要加强综合治理,提升防御工程标准。要继续高度重视避险搬迁和工程治理,营造地灾防治良好环境,创新管理、攻坚克难,做好治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改进项目管理方式,加快工程进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要结合乡村振兴、生态修复等做好地灾避险搬迁,既要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性加快推进,也要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要对已完成工程治理的隐患点开展“回头看”,及时修复修补清淤,确保治理工程长期有效发挥作用。 五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防灾减灾合力。各地要加强与住建、交通、水利、文旅、应急、能源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形成合力,最大程度降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山西、江苏等19个省(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分管负责同志等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杏鑫注册链接2021年度地灾监测预警实验全面试运行
由自然资源部统一部署、中国地质调查局全程科技支撑、各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2021年度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实验工作如期完成建设阶段工作,全面进入试运行阶段。 今年年初,为加快推进“人防+技防”地灾监测预警新模式,自然资源部决定在2020年实施的2512处地灾隐患监测预警实验基础上,在山西、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17个省(区、市)选择险情较大、成灾风险较高、威胁人数较多的2.2万余处地灾隐患开展监测预警实验。在监测预警实验实施过程中,为加快发挥监测设备效能,实行边选点、边设计、边安装、边并网的工作模式。截至目前,杏鑫注册链接17个省(区、市)已完成监测设备安装,全面进入试运行阶段。 入汛以来,监测预警实验已陆续预警了四川广安、广西河池、江西赣州、湖南怀化、重庆彭水、福建南平等地11起地灾险情,400余人及时避让转移。 据了解,连续三年开展的地灾监测预警实验,有效扩大了地灾专群结合监测预警覆盖面,提高了地灾防治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了我国地灾监测预警工作科学化、杏鑫登录注册规范化和标准化,初步形成了“人防+技防”的地灾监测预警新格局。
杏鑫注册链接自然资源部出台办法加强地勘活动监管
日前,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地质勘查活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简称《办法》)。这是部构建以信用约束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从地勘资质审批转向地勘活动事中事后监管而出台的首个制度性文件。 《办法》明确,地勘活动监督管理要坚持职责法定、杏鑫注册链接信用约束、协同监管、社会共治的原则,通过加强监管,构建地勘单位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自然资源部负责组织开展全国地勘活动的监管,统一建设全国地勘行业监管服务平台,组织制定、修订国家及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统筹地勘单位情况统计工作,指导推动全国地勘技术鉴定与服务;省(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地勘活动监管、信息填报及公示、统计等,管理地勘单位异常名录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调查处理地勘活动有关投诉举报事项,组织制定、修订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指导本行政区地勘技术鉴定与服务,指导市县日常监管工作;地勘单位应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严格履行项目合同或勘查承诺,按标准规范开展地勘活动,按规定填报公示信息等;地勘行业的学会、协会依照章程对会员单位进行自律管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有权向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举报地勘单位的违法违规及严重失信行为等。 根据《办法》,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地勘单位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杏鑫地质勘查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遵守情况,质量和安全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地质勘查活动诚实守信情况,信息公示情况及地质勘查活动投诉举报等。 《办法》还规定了地勘单位信息填报公示以及实施异常名录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信息使用与联合惩戒、地质勘查技术鉴定与服务等事项。
杏鑫注册链接赣南地区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模式初步建立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刊发了“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工程下设“赣南里若地区发现花岗伟晶岩型铍铌钽铷稀有金属矿床”项目近年来取得的重要地质调查成果。 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承担。赣南里若地区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发现及成矿模式的建立,为区域新一轮关键金属矿产找矿预测指明了方向。杏鑫登录注册里若地区区域成矿规律总结及加里东期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潜力评价结果,为实现赣南稀有金属找矿突破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是里若重点检查区内发现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脉,在区内共圈定矿化伟晶岩脉94条,其中,21条铍铌钽达到工业品位及以上,27条脉铍铌钽矿种达到边界品位以上。赋矿围岩为震旦系-寒武系变质砂岩,赋矿岩石均为花岗伟晶岩脉,岩石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长石及云母等,多见电气石。矿体均产在背斜两翼及核部,具有西翼多、东翼少,核部厚两翼薄的特点。 二是区内花岗伟晶岩脉分为变质和岩浆成因两类。杏鑫注册链接花岗伟晶岩脉展布为北北东向,受背斜影响明显,顺层和切层两种类型,与细晶岩脉相伴出现(细晶岩在两侧,或者在下部,两者界线清晰),宽度在0.1~8米之间。伟晶岩中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及云母,部分含较多电气石。 三是里若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体,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加里东期岩体形成时限为晚奥陶世-中志留世,演化序列为花岗闪长岩→花岗岩,S型。岩体-伟晶岩时间具有连续性,且显示伟晶岩年龄略老于岩体年龄。靠近蔡屋岩体,伟晶岩脉显示出脉体多且连续的特征。伟晶岩中间有细晶花岗岩,显示了花岗岩分异演化的特征。伟晶岩中多见有电气石,电气石呈自形晶,长柱状。在加里东期岩体内见石英电气石伟晶岩脉,证明了伟晶岩中电气石的继承性。 四是初步建立了赣南地区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模式。根据已完成的工作及取得的认识,综合以上理论成果,项目组认为本区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与岩浆结晶分异密切相关。岩石圈经部分熔融后形成均一的岩浆或者不均一岩浆在岩浆房达到均一化,此后母岩浆的连续结晶作用形成较宽的花岗岩分带现象,低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形成黑云母花岗岩,而高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则形成富稀有金属的岩浆,如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等,继续分异演化则形成巨型矿物组成的伟晶岩。在形成伟晶岩过程中,由于挥发性组分和稀有金属的不相容性,随着早期晶体的析出,成矿元素不断富集,里海背斜为矿体的富集提供了有利空间,成矿物质在构造有利位置(伟晶岩脉在背斜裂隙及核部聚集)就位,直至最后结晶成脉,并与围岩发生交代蚀变,最终形成富含稀有元素的伟晶岩型矿床。
杏鑫注册链接贵州六盘水地区石炭系压裂测试获页岩气工业气流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在贵州省六盘水地区部署实施的黔水地1井,杏鑫登录注册日前经直井压裂测试获得日产1.1万立方米的页岩气流。这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贵州六盘水地区针对石炭系页岩压裂测试首次获得工业气流,该发现将有力引领带动滇黔桂地区石炭系页岩气勘查开发,有望为“十四五”时期页岩气调查拓展新领域。 黔水地1井于2019年6月开钻,杏鑫注册链接当年11月底完钻。该井在打屋坝组钻遇近600米厚优质页岩地层,钻井过程中气测显示活跃,展示了该层段良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之后,工作人员优选打屋坝组1600~1928米直井段分4段实施压裂,近期测试获得日产1.1万立方米的工业气流。 下一步,中国地调局将加强探采可行性及环境影响研究,开展石炭系资源潜力、技术经济、环境影响“三位一体”页岩气资源综合评价,深入探索页岩气成藏规律,进一步优选优质勘查区块,为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杏鑫注册链接自然资源部派工作组赴11省份调研指导汛期地灾防范
在地质灾害防范关键时段,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近期关于防灾减灾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然资源部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压实防灾责任,落实各项防灾措施,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坚决防范重大突发地质灾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此,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派出两批6个工作组,分赴安徽、福建等11省(区、市)调研指导汛期地质灾害排查巡查和防范工作。 此次派出的6个工作组将调研指导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杏鑫注册链接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西藏、陕西的汛期地质灾害排查巡查和防范工作。工作组调研指导的主要内容包括六方面:一是2021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二是各级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落实情况;三是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准备情况,专业队伍驻守、值班值守与信息报送、监测预警与信息发布、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等防灾制度建设与落实情况,以及地方部署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情况;四是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推进情况,风险普查、杏鑫登录注册监测预警、重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情况;五是重点城镇、重要基础设施及农村村庄等重点部位汛期地质灾害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六是发现、总结地方典型经验与好做法,会商、指导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排查、巡查和监测预警、避险演练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