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怎么注册支撑西藏自治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取得实质性进展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编写的《西藏自治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实施细则(1:50000)》在成都通过专家评审,这标志着西藏自治区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进入新阶段。 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总体要求,杏鑫注册链接结合西藏自治区的实际需求,中国地质调查局对支撑地方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要求既要充分考虑地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可操作性,又要考虑西藏特殊地质灾害的特点,切实为西藏自治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技术支撑,起到引领示范的效果。 据悉,《西藏自治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实施细则(1:50000)》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牵头,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杏鑫怎么注册西藏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参与完成,充分结合西藏地区冰崩、冰湖等特殊地质灾害类型,对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内容、技术方法、技术流程及成果表达方面提出了统一的要求,为西藏自治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统一性和科学性提供有力支撑。下一步,将修改完善《西藏自治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实施细则(1:50000)》并提交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使用,为西藏自治区即将开展的74县/市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杏鑫注册链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贵州部署开展汛前地灾大排查
近日,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汛前地质灾害大排查有关事宜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省各地有关部门按照“属地管理为主、分级分部门负责”的组织形式,深入开展汛前地灾大排查,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实落地,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通知》提出,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及时发现新增隐患。杏鑫注册链接全覆盖、无死角开展地灾隐患排查,重点对顺向坡、易风化岩土体、乡村公路、移民安置点、在建工程等进行隐患排查。 《通知》明确,加强风险源头管控,提升综合防范能力。属地县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调查,采用野外踏勘及实地测绘相结合的手段,初步查明地灾类型、成因、诱因、特征和危害等,划定危险区。编制防灾预案,落实监测人员,建立群测群防监测网络。逐一核实隐患新近变化情况及预测演化趋势,查看相应防御措施到位情况。对现场标牌毁损、标识不清及撤离线路模糊等情况,限时整改到位。同时,开展临灾避险演练,增强防灾能力。 《通知》要求,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杏鑫登录注册利用优于1∶5万地灾详细调查成果,对接清楚风险斜坡四至范围并开展全面检查,重点查看有无人为工程活动扰动和异常地质现象。对切坡建房等工程活动,必须严厉禁止。将已发生形变的风险斜坡,按有关规定纳入台账管理。
杏鑫注册链接黑龙江厅实行安全生产“两清单”制度
近日,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下发《关于做好2022年地质勘查和测绘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面排查地质勘查、测绘行业安全风险隐患,实行问题隐患和整改措施“两清单”制度。 《通知》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安全生产理念,从严从实抓好地勘、测绘行业安全生产,筑牢安全生产底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杏鑫注册链接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是加强隐患排查,严防安全生产事故。各单位要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落实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制度。按照自然资源部有关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和行业标准,认真抓好野外作业安全、生存能力培训以及应急救援物资配备工作。实行“两清单”制度,全面排查安全风险隐患,形成问题隐患清单和整改措施清单。对排查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 三是开展安全检查,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杏鑫登录注册各市(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省地矿局组织安全工作督查组,对非国有地勘和国有地勘、测绘行业单位分别开展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各督查组要建立清单制度,填写问题隐患和整改措施清单,建档留存。要围绕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理念、严格落实地勘测绘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抓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加强关键环节安全风险管理、提升野外安全保障能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排查检查,按比例随机选取地勘单位野外驻地或钻井平台等施工现场,实地抽查野外作业人员安全生产设备配备使用和施工作业安全风险管理防范等情况,形成安全生产总体报告。
杏鑫注册链接自然资源部召开2022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
4月15日,自然资源部召开2022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关于防汛工作批示要求,通报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分析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形势,部署2022年工作,强调切实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扎实做好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陆昊讲话,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2021年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国发生地质灾害4772起,造成91人死亡失踪,20多年来首次降至百人以下;全年成功预报地质灾害905起,杏鑫登录注册涉及可能伤亡人员2.5万余人。汛前完成2.2万余处普适型监测预警点设备安装和并网运行。 会议要求,要深刻认识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地质灾害防治战线同志要守土有责,尽心尽力,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时防范化解风险,保持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要充分认识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难度。一是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地质灾害相对不易发的北方地区降雨偏多,基层防灾经验不足。二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地震频发,改变了我国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三是由于疫情影响,基层工作难度加大。四是一大批水利、交通工程集中开工,施工不当诱发地质灾害或地质灾害威胁工程建设安全的压力增加。 会议强调,做好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突出抓好两条线。杏鑫注册链接一手抓要害,持续提升防治技术支撑能力。持续开展1:5万地质灾害调查和重点区域1:1万地质灾害调查;加强科技攻关,充分挖掘陆地探测卫星等高精度InSAR 数据潜力,扩大综合遥感应用范围,为基层识别隐患提供技术手段,集中解决“隐患在哪里”“结构是什么”关键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弥补不足,今年再完成2万处普适型监测预警点设备试用推广,努力探索解决“灾害何时发生”关键问题。一手拼韧劲,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作用。克服疫情影响,通过复盘总结、动员培训、案例警示等手段,让基层换届后的一线干部掌握群测群防工作流程,掌握隐患点情况;要畅通通讯手段,细化撤离避让方案,防范次生灾害;合理安排一线人员,提高专业技术与群测群防结合程度。 会议要求,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地质调查单位注意把握重点工作。一是从实际出发,对重大隐患综合考虑,谋划推进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二是履职尽责,高度关注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范,及时将调查、排查中发现的地质隐患及其构造情况与地方政府和有关工程单位充分沟通,研究避险方案;三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帮助基层解决技术重大问题,加强基层技防力量。 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部门间协调配合,加强与气象、水利、地震、应急、住房城乡、交通、能源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做好强降雨时期和强烈地震发生后的会商研判、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工作,全力做好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地质灾害防范。
杏鑫注册链接中国地质学会推荐:六单位成功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中国科协办公厅近日正式发布《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认定名单》。中国地质学会推荐的李四光纪念馆、南京地质博物馆、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东华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等6家单位成功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主要是指由科技、杏鑫注册链接教育、文化、卫生、农业、安全、自然资源、旅游等领域机构兴办,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具有科普和教育功能的示范性场所。包括科技场馆类科普教育基地、教育科研与重大工程类科普教育基地、“三农”类科普教育基地、企业类科普教育基地、自然资源类科普教育基地等六类。 中国地质学会将按照《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与认定管理办法》要求,杏鑫登录注册加强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工作指导,推进新时代科普工作模式转型升级,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宣传,不断提升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发展建设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杏鑫注册链接中国地质博物馆接收濮阳市人民政府捐赠的雕塑作品“自然之吻”
在第53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杏鑫注册链接为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倡导全社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国地质博物馆接收了河南省濮阳市人民政府捐赠的雕塑作品“自然之吻”。 “自然之吻”雕塑由河南省濮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级调研员穆伟同志设计创作。雕塑的“创意灵感来自孩子们与鱼、白鲸和鸟类亲吻互动。儿童膝下是肥沃的土地,跃起的鱼儿与儿童是生命共同体,泛起的浪儿代表祖国的江河湖海,人鱼相吻寓意亲近自然,杏鑫登录注册双膝跪地体现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双臂后撤反映顺应自然。跪地吻鱼的儿童代表关爱自然的新一代。雕塑作品通过艺术形式反映人与(鱼)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界各类生物都是生命共同体,启发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呼吁全社会为生产、生活、生命、生态、生存顺乎自然而努力。
杏鑫注册链接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2022年汛期地质灾害防御技术支撑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
4月27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召开2022年汛期地质灾害防御技术支撑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会议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杏鑫注册链接深入落实自然资源部2022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总结2021年汛期地质灾害防御技术支撑工作成效,分析地质灾害防治新形势新要求,全面部署2022年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牛之俊,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副司长熊自力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防御技术支撑工作,一要持续指导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综合遥感识别成果验证,加强地质灾害诱发因素的原因分析;杏鑫登录注册二要抓住选点布设、模型选取、阈值设定等关键环节,指导优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实验;三要做到平战结合,及时为重大灾险情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撑;四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工程治理点的回访指导,提出运行维护建议;五要加强对地方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及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从正反两方面做好地方地质灾害防治典型案例总结。 会议提出,结合新形势新要求,要切实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能力,中国地质调查局应聚焦“隐患在哪里”“结构是什么”,加强地质灾害基础调查;聚焦“灾害何时发生”,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实验;聚焦“风险有多高”,加强地质灾害评价与区划;聚焦“社会需要什么”,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智慧服务。 会议要求,各有关单位要时刻遵循“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理念,坚持“两个至上”,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御技术支撑。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提供全力保障。二是发挥专业优势,注重技术与行政逻辑结合,提升技术支撑水平。三是严格遵守工作纪律,筑牢保密安全防线,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 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京直属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在局机关主会场参会,京外直属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常态驻守专家、机动防御专家及相关人员在分会场视频参会。
杏鑫注册链接自然资源部启动地质灾害防御IV级响应
据气象部门预测,5月9日至13日,我国江南南部和华南地区将迎来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相关省份地质灾害防范进入关键时段。根据《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御响应工作方案》,自然资源部已于2022年5月10日8时启动地质灾害防御IV级响应。 自然资源部要求,江苏、浙江、安徽、杏鑫注册链接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本轮强降雨过程中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切实做好巡查排查、监测预警、会商研判、防御力量预置、临灾避险和值班值守、信息报送等工作,协助地方党委政府落实防灾主体责任,共同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和工程建设运营单位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严密防范人类工程活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按要求加强组织协调、趋势分析、会商研判、短临预警和专家调度。部派驻守专家已到达相关省份,杏鑫登录注册按“指导到基层,工作到一线”原则,协助指导地方切实做好防御响应技术支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