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怎么注册_透过岩石看世界 跟着专家探索地学奥秘——武汉小学来我馆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杏鑫怎么注册_透过岩石看世界 跟着专家探索地学奥秘——武汉小学来我馆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4月10日,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迎来一群特别的客人,武汉小学四年级的320余名学生以及十几名老师来到逸夫博物馆展开了一场主题为“透过岩石看世界,跟着专家探索地学奥秘”的研学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和游品慧科普实践教育服务平台承办,共同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份科普大餐。在一天的研学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走进逸夫博物馆,通过参观地球奥秘、生命起源与进化、矿物岩石等展厅,跟着专家老师一起揭开地球生命演化的秘密。 上午9:00武汉小学的同学们陆续来到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这里是全国首家被认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高校博物馆,也是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地球奥秘展厅、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矿物岩石展厅、珠宝玉石展厅、矿产资源展厅、张和捐赠化石专题展厅等六大展厅,以岩石化石为切入点,揭开地球46亿年生命演化与地质变迁的发展宏图。 与往常走马观花似的参观旅游不同,本次研学实践活动中,一大特点就是每位同学都带着研学任务,丰富有趣的知识就藏在博物馆当中,带着任务去听讲,孩子们积极性更高,与讲解的专家老师积极互动,主动探索和寻求答案。 将自然当课堂,将世界当课本。亲自走进博物馆,通过观察实物,结合老师的专业讲解,让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 我们的地球已经46亿年了,巨大的磁悬浮地球在空中自西向东缓缓旋转,在地球奥秘展厅,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的,各种地质地貌,以及各类岩石、化石标本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宏观的地球演化历史。 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研学手册,收获满满的知识与成就。将课堂搬到博物馆,搬到大自然中,学习的乐趣,无处不在。 中午同学们来到美丽的中国地质大学校园,在这里进行了一次野炊。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铺上垫子,拿出从家点心和零食,还有的同学们动手自制好看又美味水果沙拉,同时也不忘与老师和同学分享。这样的形式不仅锻炼孩子们的独立能力,动手能力,而且还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谊。    

杏鑫在线注册_北方高寒区地面塌陷又添监测新手段

杏鑫在线注册_北方高寒区地面塌陷又添监测新手段

北方高寒区地面塌陷又添监测新手段 作者: 董翰川、湛钊 发布时间: 2015-11-18   近日,为加强我国北方高寒地区地面塌陷监测手段,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塌陷防治工程研究所达成合作共识,选定该市某典型塌陷区作为实验基地,安装调试3台套GNSS变形监测仪和1台套地表位移监测仪,对该塌陷区进行自动化无人值守监测,同时检验地调局水环中心设备的各项性能。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是一座因煤而生、缘煤而兴,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新兴工业城市。2009年3月,国务院将该市列为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因煤业的过度开采,导致该地区地面塌陷十分严重,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塌陷防治工程研究所将该地区称为具有典型代表的北方高寒区地面塌陷区。地调局水环中心于2012年与塌陷防治工程研究所开展合作,将在地面塌陷形成机理、监测预警与防治、监测设备研发、示范区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此次向该单位支援地面塌陷监测设备,为双方的战略合作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目前,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塌陷防治工程研究所地面塌陷监测多采用人工监测手段,较为落后,给较大区域的监测工作带来不便。GNSS变形监测仪为地调局水环中心最新研制的新式地表变形监测设备,支持GPS L1/L2,BD-2 B1/B2/B3,双星五频,具有水平±2mm、垂直±5mm的静态精度,可实现自动化无人值守监测。布设GNSS变形监测仪可弥补人工测量的不足,加强该区域地面塌陷监测手段。(策划研发室:董翰川、湛钊)

杏鑫在线注册_云南昭通、鲁甸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积极服务地方防灾减灾工作

杏鑫在线注册_云南昭通、鲁甸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积极服务地方防灾减灾工作

云南昭通、鲁甸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积极服务地方防灾减灾工作 作者: 杨秀元 发布时间: 2015-11-18   云南昭通、鲁甸是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地调局水环地调中心承担的“云南鲁甸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和“云南昭通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项目以地方政府防灾减灾需求为导向,在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取得大量原始调查数据和初步成果的同时,积极开展“8·3”鲁甸地震和汛期强降雨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得到当地政府的赞许。项目野外验收专家组对2个项目取得的初步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 昭通、鲁甸地质灾害调查项目野外工作期间,恰逢2014年“8·3”鲁甸地震和降雨主汛期,地质灾害集中爆发,项目组克服各种困难,按照项目任务书和相关规范要求,重点开展昭通幅和鲁甸龙头山镇幅孕灾地质环境背景条件调查,不同地震烈度区地质灾害发生情况调查和发育规律研究,编制了专门工程地质图、地质灾害分布图、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图等图件。调查结果显示:“8·3”鲁甸地震前地质灾害隐患点248处,震后地质灾害隐患点671处,地质灾害主要以中、小型滑坡和崩塌灾害为主,整体沿NNE-NE向构造以及河谷沿岸呈带状分布,以地震震中所在地龙头山镇及周边最为集中,地质灾害隐患稳定性总体偏差,在降雨影响下易局部失稳。 项目组在工作期间,紧密围绕地方需求,为地方诊断灾害隐患疑难,在地方组织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会上进行宣讲。2014年 8月3日Ms6.5级地震后,在国土资源部、地调局的统一部署下,项目组10名技术骨干克服艰难险阻投入到地方政府组织的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中,引导地震灾区居民转移到安全地带,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国土部门的高度赞誉,鲁甸县委、县政府给水环地调中心赠送了锦旗。(地质灾害调查室:杨秀元)

杏鑫登录注册_地调局水环中心在沂蒙山区圈定23处地下水富水块段

杏鑫登录注册_地调局水环中心在沂蒙山区圈定23处地下水富水块段

地调局水环中心在沂蒙山区圈定23处地下水富水块段 作者: 王新峰 李伟 邓启军 刘元晴 发布时间: 2016-05-25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的“沂蒙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在淄博市沂源县圈定地下水富水块段23处。 “沂蒙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组技术人员在对2015年野外调查、物探、钻探等实物工作进行总结、资料整理和水文地质图编制工作过程中,注重调查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经项目组对调查的961口机民井、135眼泉和收集的453口机民井系统梳理,分析了65眼机民井抽水试验数据和8眼大泉长期观测数据,结合对11个乡镇486个村庄997眼井、231眼泉水的开采量现状调查,经与沂源县水务局、自来水公司等相关单位交流研讨,在北流水、孟坡、九龙泉、芝芳等地圈定23处地下水富水块段,总面积50平方公里,总水量每天80000余立方米,为沂源县持续增加的用水需求指明了供水方向,并且富锶、富锂、富锌矿泉水分布范围的圈定,将进一步提升沂源“矿泉水之乡”的美誉。 23处地下水富水块段的圈定,是“沂蒙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组继完成16眼探采结合井, 为4.4万余饮水困难群众提供优质供水水源之后,“项目落地、成果开花”的再次体现,是项目成果转化利用、服务地方的再次实践。

杏鑫怎么注册_关于大洋科学钻探,还有一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杏鑫怎么注册_关于大洋科学钻探,还有一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大洋科学钻探的前身是1957年美国加州大学思科瑞普斯海洋研究所和普林斯顿大学提出的打穿莫霍面计划。1968年美国正式启动大洋钻探科学计划。自那时起,国际大洋钻探经历了 深海钻探计划(Deep Sea Drilling Program,缩写为DSDP,1968 ~ 1983年)、 大洋钻探计划(Ocean Drilling Program,缩写为ODP,1985 ~ 2003年)、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缩写为IODP,2003 ~ 2013年)、 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nternational Ocean Discovery Program,缩写为IODP,2013 ~ 2023年) 四个阶段。

杏鑫怎么注册_全国地勘行业信用监管制度全面实行

杏鑫怎么注册_全国地勘行业信用监管制度全面实行

  12月15日~16日,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组织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召开2021年度全国地质勘查通报编制暨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监管服务平台操作视频培训会。这标志着地质勘查资质取消后以地勘单位信息公示为基础的信用监管制度全面实行,为维护地质勘查活动秩序提供了保障。   按照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取消地质勘查资质审批后,自然资源部开展了深入调研,研究加强和规范地质勘查活动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并于今年5月出台《地质勘查活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构建了以信用约束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随后,组织完成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监管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已上线运行。地勘行业主管部门通过该平台,定期组织地勘单位填报公示单位基本信息、地勘活动信息等,公示政府监督检查信息和行业动态等,实施异常名录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实现监管服务平台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中国”网站、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等多个平台的信息共享,营造更加诚信健康的地勘行业生态和市场,促进地勘行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监管服务平台将成为今后地勘行业监督管理服务的重要抓手,是展示行业风采、反映行业动态、面向社会服务的重要窗口,在有效利用大数据监管和服务市场主体、推动行业信用建设、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积极建设好、应用好监管服务平台,组织地勘单位进行信息填报及公示,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及时在平台公示监督检查结果。各地勘单位要如实填报公示单位基本情况和地勘活动信息。对通过平台形成的信用记录实行异常名录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为整个行业发展建立有效约束机制,促使地勘行业形成诚实守信、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杏鑫登录注册_钟自然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调研指导工作时要求: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地质调查局

杏鑫登录注册_钟自然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调研指导工作时要求: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地质调查局

  3月28~29日,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钟自然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调研指导工作。   钟自然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地质工作,国家外交、经济等对海洋地质工作需求强劲。当前,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国土资源部实施“三深一土”战略。广州海洋局具备人才、队伍、装备等多方面优势,具备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的深厚功底、实力和基础,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和良好条件。   钟自然在听取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后充分肯定了广州海洋局的工作成效。他指出,广州海洋局牵头组织的天然气水合物有关工作推进顺利;海洋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取得重大成效,阶段性成果显著。   钟自然对广州海洋局提出了六方面具体要求。一是希望广州海洋局要全力以赴打赢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攻坚战;二是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拓创新,转型升级、拓宽领域;三是要准确定位工作目标,用科技创新改造、支撑、引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地质调查局。要将广州海洋局建设成为以地质调查为基础,以满足国家需求为责任,集地调、信息服务、科技于一体的科技创新机构,成为实施深海探测、“三深一土”战略的主力军,要深化南海调查,走向三大洋,挺进南北极,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四是要制定实施广州海洋局的发展规划,优化组织结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五是要加强深海探测业务能力建设;六是认真抓好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安全保密和维护稳定等各项工作。   调研期间,钟自然一行还前往广州海洋局南沙新基地码头选址调研,看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庆焕以及广州海洋局老专家、老干部,传达了国土资源部党组、中国地调局党组的关心和慰问。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地调局机关有关部室负责人陪同调研。广州海洋局领导班子成员、工程首席专家等参加了座谈。

杏鑫在线注册_为“十大计划”全面铺开提供知识体系支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地学情报工作成果巡礼

杏鑫在线注册_为“十大计划”全面铺开提供知识体系支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地学情报工作成果巡礼

  科学研究是知识体系创新的核心内容,而作为科学研究基础工作的科技情报分析研究,也在整个知识体系创新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地质调查局“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地质调查事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作为地质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学情报研究分析工作肩负着支撑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心工作,服务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使命。   新形势下的地质调查工作迫切地需要广大地质工作者紧跟行业前沿。地学情报工作通过对国内外众多文献信息的分析、研究与综合,形成的关于某些前沿地学研究、地质调查技术成果的课题分析报告,能够为研究人员或技术人员在论证相关课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提供捷径。而且,在后续推进研究课题的过程中,相关地学情报的分析结果可以不断为课题提供经分析对比的科研方法、实验技术以及相关资料,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跟踪服务,全面客观总结评价研究成果。   从全局角度来看,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地调局的战略布局的实施过程中,深入了解国外主要地学研究机构、地质调查实施机构的相关规划与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无需多言,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做好地学文献资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以及相关信息的整合、综合与集成,对于地质调查工作适应全球地学研究的变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支撑重大部署   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以下简称“文献中心”)将地学情报研究作为重点工作,瞄准国家需求和中国地调局中心任务,以“快速响应、准确报道、精准服务”为工作要求,紧密围绕海洋地质、“一带一路”、能源、重点矿种和发达国家地质调查管理等方面开展地学文献情报分析研究,为中国地调局“十大计划”的全面铺开提供了有力的知识体系支撑。   据了解,5年时间内,在文献中心相关研究人员的辛勤耕耘下,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地学情报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崭露头角的快速发展历程。目前,相关成果在行业内形成了一定影响,业界也听到了文献中心地学情报的声音。   通过对重点领域开展情报研究,文献中心开发了一系列地学情报服务产品,如定期出版《国外地学动态》、《非常规能源信息》、《海洋地质信息》等内部刊物,还针对地学热点编写了一批研究专辑和专著等,为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调局的重点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和服务,得到了部、局领导和部、局系统相关单位的一致好评。2015年,在领导的重视和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文献中心还实现了地学情报研究二级项目的突破——正式设立了“地学情报综合研究与产品研发”二级项目,该项目也是目前中国地调局设立的全部300多个二级项目中唯一一个以地学情报研究为主要工作内容的项目。   研究成果显著   目前,文献中心的情报工作已经形成了非常规能源、海洋地质调查、天然气水合物、重要矿产资源、“一带一路”地质调查、国外地质文献资料集成等特色研究领域,开发出一系列服务产品,编写了一批研究专辑和专著,取得了显著研究成果。   开展非常规能源情报研究。文献中心及时抓住非常规能源热点需求,开拓了非常规能源地质调查新领域,完成了十余部专题研究成果,系统研究了国外在页岩气、增强型地热系统、天然气水合物、油砂、重油、沥青、煤层气等非常规能源矿产方面的情报信息,总结了非常规能源开发从勘探、评价、钻探、完井到生产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创办了内部刊物《非常规能源信息》,对国外非常规能源资源评价、勘查开发、技术创新、环境保护、政策等的新进展、新动向和新趋势进行系统跟踪,受到了中国地调局局属单位、地勘机构、油气公司、高校和研究院所等相关读者的一致好评。   开展海洋地质情报研究。通过收集美国、日本、俄罗斯、荷兰、英国等海洋强国和越南、菲律宾等周边国家的海洋地质文献资料信息及相关机构信息,文献中心开展国外海洋地质领域的动态跟踪报道和热点专题研究,有针对性进行信息情报服务,出版了多部研究专辑,提交了多份研究专报,并创办了内部刊物《海洋地质信息》开展国外海洋地质动态跟踪和报道。这些工作受到了部、局相关领导和研究人员的充分肯定。   开展重要矿产资源情报研究。近年来,文献中心在重要矿产资源情报研究方面发布的各项成果,为部、局领导、广大管理和科研人员及时了解铀矿、铜矿、三稀金属的找矿技术方法、全球资源形势、市场供需状况以及最新应用领域提供了有效参考。   开展“一带一路”地质调查情报研究。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文献中心集中开展了“一带一路”及重要成矿区带主要组成国家地学文献采集与分析工作,覆盖114个国家,采集量2.1万条,并出版了多部专著和专辑,对俄罗斯、土耳其、秘鲁、阿曼-阿联、缅甸等国家的地质情况进行了研究和报道。   开展国外地质文献资料集成。对馆藏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形成可对外发布的文献数据集,是文献中心情报研究的特色之一。文献中心在实施地质调查项目过程中,将馆藏国外重要成矿区带地质文献资料目录、国外矿业公司和矿业项目信息、海洋地学文献信息、非常规能源文献信息进行了集成与整合,并对外提供服务。   技术优势明显   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中一家专门承担地学文献的收藏、加工和开发工作,开展相关研究和信息化建设,并向社会提供地学文献信息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文献中心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在文献情报研究业务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技术优势。   在具体工作中,文献中心以“情报二级项目”为依托,以建立“动态监测-自动抓取-编译研究-多平台发布-精准服务”的地学情报研究体系为目标,以地质调查重大计划及部局重点工作的需求为导向,以充分的需求调研为基础,利用现代化情报技术,对地学文献中心的馆藏文献、电子资源、会议交流资料以及网络资源等重要地学情报源开展系统组织和监测,广泛采集最新地学情报开展分析编译,开发情报专辑、快讯、专报、刊物报道、数据集等多种形式的产品,为部局领导、地质调查科研人员和相关企业提供信息支持。   在工作过程中,文献中心开发出了高效的地学情报采集技术和自动分类技术。据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发的“地学文献情报综合服务系统”目前已初步完成,可以实现实时收集重要地学信息并集成,提高了情报工作效率,并实现了情报资料的有效管理。   在团队建设方面,文献中心已经形成了一支团结创新、务实高效、朝气蓬勃、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高素质地学文献情报团队。该团队核心成员由20人组成,其中包括:研究生以上学历19名;副高职称以上13人,中级职称4人;党员11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团队成员均掌握1至2门外语,其中:17人熟练掌握英语,2人精通俄语,1人熟练掌握日语,1人精通德语,这为文献中心的情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继续做好服务   在采访中,文献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该中心将继续依托馆藏的海量地学文献资源,进一步创新情报研究手段和方法,紧密围绕非常规能源、海洋地质调查、天然气水合物、重要矿产资源、“一带一路”地质调查等地质调查重点工作开展地学文献情报跟踪分析、深度挖掘,提高地学文献情报服务综合研究及支撑服务能力,满足地质调查工作需求。   到2020年,通过建成覆盖全面、更新及时、重点突出、特点鲜明的国外地学情报基础数据信息体系,建成集信息采集整理、存储管理和分析发布为一体的地学情报信息研究工作平台、数据共享平台和对外发布窗口,为地学情报研究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和事实支撑,打造地学情报信息研究精品,不断提升地学情报信息与服务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创建一套地学情报信息与服务的方法体系,并建成一支结构合理、运转协调、敬业实干、开拓创新的情报研究与服务的人才队伍,成为国内一流的地学情报研究团队。   到2030年,通过扩大交流,不断提升地学情报研究的影响力与知名度,通过国内联合,国际合作,建成世界一流地学文献情报团队,为服务我国地质调查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