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注册链接_怒江流域泥石流监测预警项目取得五大成果
怒江流域泥石流监测预警项目取得五大成果 作者: 王洪磊 发布时间: 2015-07-07 近日,由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组织,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和怒江州国土资源局参与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汛前培训与移交工作顺利完成,标志着地调局水环中心建设完成的怒江流域19条泥石流沟的监测预警进入运行阶段。 怒江流域泥石流监测预警工作属于地调局水环中心2014年承担的公益服务项目,委托方为云南省地质调查局,工作量为在怒江流域19条泥石流沟安装152台套监测预警设备,建立怒江流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地调局水环中心于2014年4月份中标,10月份完成野外安装施工和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建设工作,12月份进行了野外验收工作。2015年5月,在汛期到来之前,完成了监测仪器的使用与维护、监测预警平台使用与信息发布培训工作。 怒江流域泥石流监测预警项目从前期调查与监测选点、监测设备安装、监测平台搭建到监测预警模型建立等均由地调局水环中心完成。由于怒江地处横断山脉地区,高山峡谷地貌,有怒江大峡谷之称,野外工作难度极大,项目组先后投入了17人次开展野外工作,涉及地质、仪器、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人员,圆满完成了项目的各项工作,并获得了云南省地质调查局等单位的一致认可。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初步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一是在怒江流域实现了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多参数专业监测预警,并且80%的雨量监测设备布置在海拔1500m以上,最高点位于海拔3200m的小流域分水岭处,将为研究怒江流域小气候特征提供基础数据;60%以上的泥位监测设备都布置在距沟口2km以上距离处,为泥石流的预警提供了应急时间。二是高山峡谷区实现了GPRS和北斗卫星双模式数据传输方式,保证了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将监测数据及时准确传出。三是开发了地质灾害监测数据信息平台,主要包括数据查询、视频查看、数据分析、分级预警等功能,实现了怒江流域泥石流实时在线监测预警功能。四是初步建立了基于统计数据的联动预警模型,最大限度避免了误报、漏报等情况发生,向预警工作迈出了关键一步。五是实现了横向项目与科研项目的结合,与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开展深入合作,数据共享,按照实际应用与科学研究两个方向开展预警模型的研究工作;同时与中心承担的“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相结合,着手分析取得的数据资料,争取在降雨量与泥水位耦合关系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总之,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不仅锻炼了队伍,增加了专业之间的融合,同时也开拓了云南地灾监测市场,提高了服务水平,将进一步推动监测预警工作向工程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策划研发室:王洪磊)
杏鑫怎么注册_四川:中国的避难所
在漫长的历史中,四川在中国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唐朝从建立之初即开始依靠四川;唐皇在关中不能立足时,又选择南避入蜀,利用四川的财力、物力再作恢复;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也将赢得战争的希望,押在了四川。乃至当代,四川依然是中国的战略后方…… 四川见证了中国封建史上最伟大的王朝——唐的兴盛与衰落 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迫于“安史之乱”,唐明皇李隆基带着心爱的贵妃杨玉环开始了逃亡,目的地正是四川。那里不仅是避难之所,也是杨贵妃的故乡。杨玉环的父亲是蜀州(今四川崇州市)的司户(主管民户的佐吏),在蜀州附近的都江堰市聚源镇,迄今还保留着玉环幼年时不小心掉进过的“落妃池”遗址。 杨贵妃没有想到,回乡的路竟变成了奔赴黄泉的路。途经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县境内)时,六军止步不发,李隆基无可奈何地赐死杨贵妃,以平众怨。从此,他开始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忧伤。
杏鑫注册链接_国际博物馆日 | 博物馆都有什么防震措施呢?
在博物馆这并不大的一方天地中保存有承载着灿烂文明与悠久历史的文物。美誉的各种釉彩大瓶,还有代表华夏第一女战神的妇好鴞尊,每一件国宝都让我们感受到那看似遥远却血脉相连的民族文化。 地震时的危机 地震时对于文物来说可是危险重重,地面晃动时,由于卡位没有阻止文物掉落的棱边,且没有防滑处理,导致文物在架子上碰撞、跌落;或者因为文物架未与房顶连接固定,只固定了底部,从而造成架台翻倒,使文物损坏;又或者由于长时间断电,展厅、展柜及库房的温度和湿度无法调整,温度、湿度变化都会造成部分贵重文物的损坏……
杏鑫怎么注册_全国低碳日 | 低碳节能小知识看过来~
6月13日至19日 是202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主题是 “绿色低碳 ,节能先行” 6月15日 是第10个全国低碳日 活动主题是 “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
杏鑫注册链接_4.7亿年前,湖北宜昌笔石和三叶虫们在有氧环境中生存
中–晚奥陶世过渡期是全球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的重要转折期,也是奥陶纪生物大辐射和古生代演化动物群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发育了海侵形成的黑色页岩序列,如塔里木地区的萨尔干组、华北地区的平凉组、华南江南区的胡乐组,以及扬子区的庙坡组。 其中,扬子台地之上的庙坡组一直被认为分布在扬子碳酸盐岩台地内部并充填在同期地层大田坝组碳酸盐相的局部凹陷区,属扬子区陆表海上的凹陷带沉积,其中发现大量浮游、游泳和底栖动物化石,包括笔石、头足类、腕足类、三叶虫等。
杏鑫在线注册_全国数字岩心系统上线运行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做好岩心数字化与信息共享工作的总体安排,在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的指导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研发的全国数字岩心系统于12月15日在北京宣布上线试运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司长鞠建华出席上线发布会议并发表讲话。 全国数字岩心系统的上线运行,将实现岩心从产生、汇交、保管、服务全生命周期数据信息的集成展示与深度融合,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查询和服务,提升岩心数字化与共享利用水平,推进信息化与地质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形成全国实物地质资料共建共享新格局。 此次上线系统为1.0版本,基于“地质云”构建全国统一的岩心大数据汇聚平台与服务窗口,基本实现全国实物资料统筹管理、岩心数字资源汇聚与服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三项功能。本次上线服务的数据资源包括国家馆藏80万延米Ⅰ类岩心数据和河南、安徽等试点省份Ⅱ类岩心数据。数据内容包括钻孔基本信息、地质属性信息、样品测试分析、岩心图像扫描、岩心光谱扫描、X射线荧光光谱(XRF)、磁化率、测井曲线等,其中2万米光谱扫描数据为首次公开发布,广大用户可以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云”门户网站访问使用。 下一步,按照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完善系统功能、丰富数据资源、发挥示范引领的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加强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中的支撑作用,谋划部署岩心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岩心数字化技术标准研究,完善全国数字岩心系统各项功能,加快推进野外岩心图像在线化采集,不断丰富数据资源,为支撑服务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有关同志、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有关部室和局有关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杏鑫登录注册_充分发挥部省合作新机制新模式的优势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谈部省地质调查工作战略合作
2002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就开展浙江农业地质调查工作,签署了全国第一份战略合作协议。2006年,杭州市城市地质调查合作协议签订。2011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合作协议签署。2015年,以地质调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就共同推进浙江省综合地质调查工作,部省又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在部省合作新机制、新模式的助力下,浙江省的地质工作取得了哪些经验和成绩?在近日举行的2017年地质调查工作会议期间,中国矿业报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以下简称“负责人”) 中国矿业报:部省合作以来,浙江省的地质调查工作都取得了哪些成效? 负责人:10余年来,在部省合作新机制、新模式的助力下,浙江地质工作在助推浙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体现了地质工作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受到了部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尤其是2015年,部省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成为构建中央和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相互合作、相互促进新机制的重大制度创新。按照部省战略合作协议的要求,我们对浙江省地质调查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启动了系列计划,实施了系列调查工程,落实了系列调查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成果转化应用取得新成效。自2002年以来,浙江省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投入财政资金近2亿元,组织实施大中型调查项目30个,完成1∶25万省级调查面积6.25万平方公里,1∶5万县级调查1.25万平方公里;2016年,我们制定了《浙江省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行动计划(2016-2020年)》,启动了84个县(市、区)的耕地1∶5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并积极探索调查成果转化应用,取得以下三方面的新成效。 服务土地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在深化“六大服务”的基础上,我们积极探索服务土地管理的新模式。一是对接土地管理“一张图”,实现了调查成果的融合。在“海盐县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及建档”成果的基础上,以国土资源管理需求为导向,将土壤污染、养分评价、富硒资源等调查成果通过数据信息与国土管理“一张图”实施对接,实现了地质调查成果直接服务土地管理的应用,解决了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丰富了国土资源管理“一张图”的科学内涵。二是服务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在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开展了1∶1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完成重金属污染现状和养分丰缺评价,建立了耕地质量档案,编制了“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成果服务村级土地利用规划试点说明”。精准的调查数据和科学的评价结果,为村级“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试点、土地整治评价等提供了依据。三是服务土地垦造工程。在衢州市衢江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为“旱地改水田”的万亩水田垦造工程、农产品安全源头保护与监测、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并通过成果转化应用,为全省提供经验和示范。 服务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一是通过分析浙江省农产品及其产地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土壤和农产品系统中重金属迁移富集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初步建立“重金属在土壤-农产品中对应关系模型”,研发了“浙江省蔬菜重金属限量值专家诊断系统”。二是通过划分不同成因类型富硒土壤,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及迁移转化规律,编制了“浙江省富硒土壤综合利用分级图”。三是通过对浙江省碘的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和居民碘营养状况评价,提出了生态安全补碘的措施,研制了生态补碘产品,为地方病的防治提供了地学支持。四是为了深化土地质量调查成果的研究应用,建立了全国首个“土地质量研究示范基地”。 服务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成果。一是服务土地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在湖州市土地质量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将湖州市农用地土壤做了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理类三种环境类别的划分,编制了污染土壤分布图,建立了污染土壤档案,为湖州市耕地保护和土壤污染防治提供了更科学、更精准、更实用的成果资料。二是服务矿山污染治理。针对开采历史悠久、生态环境影响显著的龙游黄铁矿区,我们从地学、环境学、生态学的角度,进行了综合调查研究,查明了矿山开采对周边土地环境的影响,开展了矿山周边污染农田修复试验,总结了经验做法,建立了矿山土地污染治理方案,为全省矿山污染治理提供了经验和示范。三是服务全省土壤污染详查工作。通过历年积累的调查工作经验和翔实的调查成果,确立了地质调查在土壤污染防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由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牵头负责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点位布设、野外调查与质量监控,参与方案编制、成果集成等工作,浙江省地质调查队伍已成为土壤环境调查的主力军。 二是紧紧围绕海洋强省战略,海岸带地质调查成果转化应用取得新进展。近年来,依托省部战略合作地质调查协议,聚焦海洋经济和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相继开展了海岸带地质调查(城市群地质调查)工作,形成了从地上到地下、从二维到三维、从陆域到海域的系列调查研究成果,建立了海岸带地质大数据库和综合信息系统,为城市发展、海洋经济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和资料支撑。 服务城市规划建设取得新成效。聚焦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需求,首创“嘉兴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适宜性三维动态评价与政府辅助决策平台”,通过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三维动态评价、资源计算与管控、规划选址辅助分析等应用功能,为政府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服务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取得新进展。利用舟山海岸带成果,编制《点石成景》地质遗迹图册,助力2015国际海岛旅游大会;开展朱家尖沙滩演化监测工作,监测数据为科学举办沙雕活动和海滩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宁波市海岸带调查在三门湾淡水资源勘查中寻找到理想的淡水体,为宁波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保障。 服务地质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果。嘉兴市利用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创新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估机制,提高了行政服务效率,改善了投资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舟山市海岸带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浅层气,为舟山市应对突发性事件提出决策依据。 中国矿业报:浙江省这几年在地质调查工作中主要经验有哪些? 负责人:我省地质调查工作,始终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需求,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一)合作引领,统筹部署。长期以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关心支持浙江省的地质调查工作,建立了良好的部省合作关系。2015年,“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愈加重视地质工作,出台了《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文件,强化了地质工作的基础支撑作用。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编制了“浙江省土地质量地质调查项目实施方案(2016-2020)”、“浙江海岸带重点地区综合地质调查实施方案(2016-2020年)”等四个实施方案,出台了《浙江省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行动计划(2016-2020)》等文件,全面部署全省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海岸带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等各类调查工作。 (二)创新机制,增强活力。一是创新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我们将地质调查工作的安排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总体工作部署相衔接,按事权划分开展地质工作。二是创新多方合作工作机制。我们积极寻求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农业地质应用研究中心、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等中国地调局所属单位的关心支持,与之建立了良好的项目和技术合作关系。同时,与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科研院校及有关企业共建成果应用转化研究平台,形成学科互补、信息共享、互为支撑的运行机制。 (三)健全制度,保障发展。一是建立了注重实效的立项工作制度,调动了地方积极性,确保了项目落地,为地质调查成果应用取得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逐步健全地质调查方法技术体系。三是建立了项目长期监管制度。落实地矿信用监管制度,把调查成果汇交情况作为项目完成的前置条件,实施统一项目管理,统一成果汇交,统一数据入库,严格把控项目质量和进度。 (四)强化服务,打造样板。如嘉兴市利用地质调查成果,在土地质量建档、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农村土地整治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成果转化应用试点工作。通过海盐县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成果服务土地质量管理、嘉善县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服务村级土地规划、嘉兴市有机农业示范园农产品源产地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以及嘉兴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示范工程的建设,总结了“嘉兴经验”,提供了“嘉兴样板”,明显提升了土地管理的科学性水平,打通了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矿业报:下一步浙江省在地质调查工作方面有什么打算? 负责人: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学习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结合我省实际,落实部省合作协议,扎实推进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海岸带地质调查等工作,更加主动地服务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计划”,服务于“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到2020年,全面完成全省84个县(市、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建立土地质量档案;开展浙江省海岸带重点工程区综合地质调查;开展大都市区、区域中心城市和10个典型中小城市的地质调查,建立不同规模城市地质调查方法与评价体系。今年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推进地质调查工作: 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方面,一是组织实施“711”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程。全面启动70个县(市、区)耕地范围1∶5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100个农业“两区”的1∶1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完成一批试点县(市、区)土地质量建档工作。二是深化成果应用。建立嘉兴等试点地区土地质量数据库,完成与土地管理“一张图”平台对接;继续开展成果转化示范工程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应用成果,构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制。三是继续开展土地质量监测试点工作。至2017年底,在全省设置监测点1500个,深化土地质量监测理论研究,基本建成基本农田土地质量(地质环境)监测网。四是继续开展浙江省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建设。编制出台《浙江省基本农田土地质量建档技术要求》,并力争在富硒土壤标准研制、重金属限量值研究等方面实现突破。 海岸带地质调查方面,一是扎实推进海岸带地质调查(城市群地质调查)工作。全面开展宁波、温州城市三维地质结构调查、1∶5万环境地质调查等工作,围绕地方需求做好应用性研究专项,助力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二是深化成果转化应用。完善城市地质综合信息系统平台功能,利用城市地质调查大数据,为嘉兴轨道交通建设、杭州环西湖地下空间开发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建立海洋地质信息数据库,打通海洋地质信息全方位服务渠道,探索形成“互联网+”的海洋地质调查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
杏鑫登录注册_辽宁省地矿局2017年工作会议提出:尽快实现从事业管理向企业管理方式转变
辽宁省地勘局近日召开2017年工作会议,会上,副局长杨占兴代表局领导班子作了题为《适应新体制、拓展新市场,为开创我局改革发展的新局面而不懈努力》的工作报告,局长岳永华作总结讲话。 杨占兴全面回顾了2016年主要工作。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局上下共同努力,保持了地勘经济平稳运行,矿产勘查取得新成果、地质科技研究取得新进展、地质灾害预警防治取得新突破、工程产业和矿业开发又有新拓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得到有效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加规范有力。同时,明确了2017年工作目标,一是地质立企,大力承揽政府投资与市场项目,全力实现自有矿权找矿新突破;二是发挥专长,履行地质环境监测职责,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三是工程强企,抢抓发展与改革转折期的历史机遇,促进地勘经济结构优化和规模提升;四是矿业富企,推进勘查开发一体化,积极盘活矿业权资产。会议还提出了2017年工作保障措施,一是以改革为导向,按照组建集团的要求整合资源和转变管理方式;二是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创新发展和人才强局的要求,加强能力建设;三是以需求为导向,在改革进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群众的意愿;四是以目标为导向,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努力构建和谐地勘队伍。 辽宁省地勘局局长岳永华对2017年全局工作提出了六点要求,体现为六个“抓”:一是抓市场。大力开发市场,包括政府市场和商业市场、省内市场和省外市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提高集团、分公司、子公司对市场资源的掌控能力,确保全年生产任务的完成。二是抓调整。按照四个着力的要求和地质立企、工程强企、矿业富企、多元发展的经营方针,认真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队伍结构调整,拉伸产业链,提高人才使用效益。三是抓管理。尽快实现从事业管理向企业管理方式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认真抓好清产核资的收尾工作。四是抓创新。思维创新,跳出地质看地质;管理创新,不断创新管理手段;技术创新,努力形成科技创新的氛围。五是抓党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党组织是国企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的内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防止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和边缘化的问题发生。六是抓民生。切实搞好养老保险的事、企对接,解决好尚未解决的一些遗留问题,尝试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着力发展地勘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