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怎么注册_山东省地矿局助力深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杏鑫怎么注册_山东省地矿局助力深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2年前 (2022-07-29) www.nxdzgc.com 杏鑫注册服务 219℃

  “深部地热资源调查项目实施所获取的干热岩参数指标,将为深部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规划提供重要依据,对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在山东威海市文登区举行的干热岩勘查技术高峰论坛暨地热专业委员会会议上,山东省地矿局党委常委、副局长徐军祥如是说。   这里提到的山东省文登-荣成-威海地区深部地热资源调查项目,是2018年新设立的山东省财政项目,也是山东省深部地热资源调查施工的第1个超深孔,由山东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承担。项目设计孔深3000米,目前钻探深度已有2000多米,目的是通过研究钻孔提取物开展地热地质调查、地热测温孔钻探施工、钻孔测温、岩心热物性及放射性元素含量测试等工作,获取深部地热资源开采所需的指标参数,为下一步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远景规划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记者了解到,山东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在2016年实施的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干热岩资源潜力调查评价”项目过程中,圈定了两处干热岩资源富集区,分别为招远-栖霞-蓬莱地热聚集和文登-荣成-威海地热聚集区,范围5585平方千米,覆盖威海、招远、莱州、栖霞等市县的部分区域。其中,在文登实施了ZKCW01干热岩测温孔,钻孔终孔深度2000.76米,实测孔底温度为114.12℃,是当时我国东部干热岩勘探钻孔的最高温度,预测4000米深处温度可达150℃-200℃。据该队测算,目前施工的文登-荣成-威海地热聚集区地下3000米~6000米蕴藏深部地热资源量3.043×1021焦耳,折合标准煤1038亿吨。按照2%的利用率计算,可代替标准煤约21亿吨。   地热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地热资源供暖和发电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效果突出,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新能源。实际上,地热资源尤其是深部地热资源不论是取暖还是发电,开发利用目前仍存在诸多技术瓶颈。山东省地矿局长期致力于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工作,在深部清洁能源勘查与施工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1年,在东营利津率先完成了全国首个干热岩勘查项目,首次进行了深孔人工压裂实验;2016年在福建漳州实施完成了4000.85米的全国最深干热岩勘探孔;2017年在青海共和承担的项目中钻获236℃的全国温度最高干热岩体,目前全国已完成的7个大口径干热岩实验钻孔有6个是由该局承担实施的。山东省地矿局在全省16市都找到了较为丰富的地热资源,发现地热田96个;“山东省地热田成矿模式、采灌均衡资源评价与找矿突破”科研成果,获自然资源部2018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在德州、淄博、济宁、菏泽等市建立了10余处地热清洁能源供暖技术示范点。

杏鑫登录注册_地灾综合治理的“会宁经验”

杏鑫登录注册_地灾综合治理的“会宁经验”
2年前 (2022-07-29)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153℃

  会宁,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面积6439平方千米,人口58.66万人,平均海拔2025米,年均降水量370毫米。会宁县地处陇西黄土高原,是我国新构造运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地形地貌以黄土梁峁为主,沟壑纵横,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   为防治会宁县城区地质灾害,消除灾害隐患,保护革命圣地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振兴革命老区经济。近年来,会宁县委、县政府抢抓国家将甘肃省列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省(2014-2018年)的政策机遇,在甘肃省原国土资源厅的指导下,按照旅游文化城市的功能定位,紧紧围绕甘肃省提出的“巧用政策杠杆,放大治理效应,有机结合棚户区改造与生态环境修复,有效整合部门资金和社会资本,采取企业化运作方式,实施开发式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走出了一条城区地质灾害开发式综合治理的路子。   6月24日,在兰州举行的中国地质调查局-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CCOP)地质灾害防治研讨培训班结束后,来自中国、韩国、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蒙古、法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近20位中外地学专家学者专程赴会宁县城,考察观摩城区地质灾害开发式治理模式。他们对会宁县城区地质灾害开发式治理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具有很大的学习借鉴和推广价值。   组织与协调齐抓,扭紧综合治理的“责任链”   会宁县城位于祖河、厉河汇合的三角地带和祖厉河河谷地带,城区沿南北向展布,东西宽不足2千米,城市发展空间狭窄。整个县城被祖厉河两岸崩塌群和7条泥石流沟所包围,威胁人口4万余人,威胁财产35.2亿元,是城区安全的隐患、城市建设的软肋、经济发展的瓶颈。   2012年9月,会宁县编制了《甘肃省会宁县城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程规划》,防治工程分为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和监测预警三部分,规划总投资人民币10.2亿元,其中,治理工程分三期实施。   根据总体规划,防治工程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期治理、滚动开发”的模式,将地质灾害治理与城市规划建设、土地资源开发、棚户区改造相结合,最大限度开发利用崩塌群边的荒坡河滩,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高效整合防灾减灾效益和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据了解,会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成立了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及时协调解决地质灾害综合防治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祖厉河流域地质灾害线路长、居住人口密集、安全隐患突出、治理难度大的实际,他们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消除隐患、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工作原则;明确了“影响项目施工的拆迁区域不清场、地质灾害项目不启动”的推进要求;在工作谋划上将创新贯穿于治理始终,秉持灾害治理与城市建设规划相融合,走开发式治理的路子,实行一次性规划、统一治理方案、逐年分步实施。   为保障灾害治理工程的有效推进,会宁县非常注重目标可行性,对综合治理进行充分调查论证;注重安全防治性,有效消除地质灾害潜在隐患;注重连续整体性,使各分部工程实施后达到有机整合;注重综合提值性,充分体现综合治理的最大效益;注重引领创新性,积极探索开发式治理模式。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调互动、合力推进,保证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理念与思路先行,牵住综合治理的“牛鼻子”   据了解,会宁县在规划、设计城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过程中,出现了“老城区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拆迁难度大、安置费用高、安置场地选址难、施工场地狭小、工程推进难度大;而规划区居民较少、工程实施条件较好,但达不到立项治理标准,只能选择异地搬迁或临时预警、群测群防等手段”的问题,导致治理工作陷入了“拆不动、迁不走、治不了”的困境。   故而,在具体工作实施中,工作人员将全城区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通盘考虑,优先实施难度较小的寨子桥-状元府邸段防治工程,创造安全的场地后,再将密集区的人员安置起来,采取轮换协调措施,有序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在城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中,会宁县按照“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定位旅游文化城市,走开发式治理路子,扩大综合社会效益”的总体思路,坚持与陇中区域性城市建设相结合,紧紧围绕旅游文化城市定位;坚持与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相结合,立足城区土地资源紧缺实际,最大限度地利用河滩地、荒坡地,通过全力治理,集约节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坚持与综合开发治理相结合,积极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多方整合资金开发建设;坚持与棚户区改造相结合,充分利用棚户区改造政策,及时推进影响工程施工的项目区域内拆迁安置工作。   通过“四个结合”,该县城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作得到了及时有效推进,彰显了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落实与成效互促,构建综合治理的“大格局”   2013年,会宁县实施了城区寨子桥段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1800万元,治理长度530米。   在此基础上,会宁县积极抢抓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机遇,相继组织实施了城区西湖庭院至热力公司段、文昌路至会宁二中段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国投3500万元),治理长度1645米;兴业桥至会北大桥治理项目已于2017年批复立项,总投资4000万元,治理长度3750米,正处于施工图设计阶段。   同时,为了加快推进综合防治进程,会宁县自筹资金1.04亿元,实施了寨子桥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二期、北城教育片区边坡防护工程、热力公司至状元府邸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等,治理长度2641米。   上述项目的实施,确保了会宁二中至会北大桥8566米地质灾害的全面治理,消除了该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保障了沿线2万余人和红军会师旧址等10家单位的安全。同时,结合地质灾害治理和城市建设规划,会宁县又筹资建设仿古墩楼5座、人行天桥1座、人行踏步8条,进一步提升了治理实效、美化了生态环境、注入了文化元素、彰显了城市品味。   项目与资金倾斜,织密综合治理的“保障网”   为保障地质灾害整治工程的顺利推进,会宁县政府想尽一切办法,整合水务、住建、园林等部门项目资金,积极争取国开行贷款,打好地质灾害治理“组合拳”。   会宁县坚持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与旅游文化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优化紧密结合,对居住在水、电、气、暖、房等基础设施落后,排污、排洪不畅,存在安全隐患的祖厉河周边的600余户居民,特别是结合棚户区改造政策将影响地质灾害项目实施的柴家门镇二十铺村寨子社的农民进行有效安置。   通过地质灾害治理,会宁县取得了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带动二三产业、提升城市品位的综合效应。按照“宜绿则绿、宜路则路、宜建则建”的原则,配套生态绿地22.3万平方米,新建改造了文昌路、滨河东路、寨子路、滨河西路、水岸路和兴业路,建成了状元府邸、颐园水景等10个住宅小区,开工建设水岸公园、滨河锦绣公园及文昌中学、文昌小学。   据统计,2013年以来,会宁县共开发整理出建设用地1300余亩,已出让687亩,显化土地效益7.6亿元,共整合项目资金约10亿元,撬动民间资金约23.7亿元;原来支离破碎的河滩地得以高效利用,建成了汉唐二十四节气文化休闲商业街;新发展第三产业47家。   与此同时,会宁县完成了祖厉河城区段13.3千米的河道治理,祖厉河区域消除了安全隐患,河道告别了脏乱差,营造了良好的宜居宜业环境,使地质灾害隐患点变成了靓丽的风景线、产业的聚集线、发展的引领线。   据了解,会宁县将继续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和帮助,继续对祖厉河支流祖河、厉河及西巩驿河城区过境段沿岸的崩塌群实施治理,提升城市功能和内涵品位,综合开发城市河道及两岸土地资源,形成“一河引领、两岸繁荣”的开发开放城市建设格局,打造更加宜居环境,将会宁建设成为甘肃省地质灾害开发式治理的精品样板城市。□

杏鑫在线注册_第六届中国国际地热能技术与装备展览会将举办

杏鑫在线注册_第六届中国国际地热能技术与装备展览会将举办
2年前 (2022-07-28) www.nxdzgc.com 杏鑫注册服务 172℃

  2019第六届中国国际地热能技术与装备展览会,将于8月18-20日在北京九华山庄举办。此次展览将致力于打造地热能行业领先的集现场展览、交流和采购平台,成为我国地热能行业全产业链展示交流和产品技术宣传的大型专业展会。   中国地热能资源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趋势良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大力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应对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治理以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民对清洁用能、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十三五”地热能规划发布、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战略出台、快速城镇化及广大农村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清洁取暖市场的逐步扩大等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近年来我国的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得到了较快发展。   第六届中国国际地热能技术与装备展览会是在前五届地热能和地源热泵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的基础上升级而来的,2019年,第六届中国地热能和地源热泵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正式更名为第六届中国国际地热能技术与装备展览会。   来自地热能发电、地热能供暖、地源热泵空调等国内外的百余家知名厂商将携其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在大会上亮相。作为独立的展会品牌首次在大型的专业场所举办,本次展会总展出面积近5000平方米,预计超过100家企业参展,展览内容主要包括地热发电机组及技术与设备,中深层地热能供暖技术与设备,中低温发电技术,地源热泵技术与设备,水源热泵技术与设备,污水源、余热利用技术与装备,干热岩发电技术与设备,地热+多能互补清洁能源站技术与设备,地热+农业,地热+旅游,地热+养生,地热能+智慧能源,地热钻井设备,地热能发电机供暖配套产品,地(水)源热泵配套产品,温度测量设备、传感器及温控器等供暖、发电自控系统等。   据了解,本届展览会在国家地热能中心、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国际地源热泵协会中国分会的指导下,由北京快能帮展览有限公司主办,《地源热泵》杂志社、地热能网、地源热泵网联合承办。

杏鑫在线注册_中国地质调查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全力推进地质调查支撑 服务福建生态文明建设

杏鑫在线注册_中国地质调查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全力推进地质调查支撑 服务福建生态文明建设
2年前 (2022-07-28)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158℃

  7月5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在福州市共同探讨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地质调查工作精准支撑服务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并签署《地质调查支撑服务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福建省副省长李德金出席协议签署仪式并讲话,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昆主持协议签署仪式。   双方表示,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推进福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探索地质调查转型升级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改革的工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地质调查工作在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双方将按照“聚焦需求、统筹部署、协同实施、成果共享”的原则,紧密围绕福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需求,统筹谋划部署中央和地方地质调查工作,重点开展多门类自然资源综合调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生态地质调查和生态系统修复试点、城市地质调查、工程地质和海岸带地质调查、农业地质和地质遗迹调查等工作。   加强地质工作,支撑服务福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下一步,中国地质调查局将以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轻重缓急安排部署地质调查工作,精准对接需求、精准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向福建省政府赠送了《福建省自然资源图集》。

杏鑫怎么注册_“武威-固原地貌边界带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启动

杏鑫怎么注册_“武威-固原地貌边界带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启动
2年前 (2022-07-28) www.nxdzgc.com 杏鑫注册服务 158℃

  畅谈央地新合作,共建美好新武威。日前,“武威—固原地貌边界带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在甘肃武威启动。在启动仪式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武威市政府和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该项目由中国地调局力学研究所、武威市和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共同推进,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理念,以武威区域为重点,聚焦经济建设、城市发展、生态文明、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开展武威市城市地质三维可视化信息平台应用与智慧城市建设;着眼于当前城市发展中地上空间趋紧、地下管网铺设及城市综合安全等突出问题,进行城市地质三维建模工作,开拓城市发展新空间;开展武威浅层地温能调查与开发利用;开展武威区域生态环境和地质遗迹调查,全面带动生态旅游、沙漠旅游等地方特色旅游业发展,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区域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甘肃省武威市副市长费生云在致辞中说,“武威—固原地貌边界带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在武威落地实施,坚持政府推动和资源整合,产学研用多方合作,切准武威在城市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精准对接基础地质调查服务于我市经济建设需求,对助推武威生态文明建设、夯实城市长远发展基础、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助力文化旅游和文明城市创建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必将为武威的发展提供新机遇、新契机,带来转型新理念、新技术,开拓发展新眼界、新格局。   中国地调局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邢树文指出,“武威—固原地貌边界带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启动暨精准对接,主要目的是推动新时代地质调查根本转型,地质调查更加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项目开展中,中国地调局地质力学研究所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与武威市的发展需求为结合点,找准地方政府需要解决的实际地质科技问题,创新开展区域地质调查,支撑服务武威地区国土空间统一规划发展编制,自然资源多要素综合调查,特色地质文化和旅游地质建设等重点工作。   甘肃省地矿局副局长叶得金在主持启动仪式时说,甘肃省地矿局作为全省地质工作的主力军,将以项目为载体,以技术为支撑,以服务为抓手,坚持发展新理念,立足大地质、大生态、大市场,在传统地质工作基础上,着眼矿产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灾害地质、生态环境保护、清洁能源开发、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利用,与中国地调局、甘肃省自然资源厅、武威市共同建立自然资源管理合作机制,发挥专业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设备优势,推进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促进地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启动仪式后,召开了“武威-固原地貌边界带基础地质调查”项目精准对接研讨会。在研讨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甘肃省地矿局等单位专家,分别从新时代区域地质调查探索与实践、武威浅层地温能调查与开发利用、武威市区域生态环境调查促进武威市旅游文化名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交流研讨。

杏鑫登录注册_“流动地质博物馆”进校园 助力科技列车甘肃行

杏鑫登录注册_“流动地质博物馆”进校园 助力科技列车甘肃行
2年前 (2022-07-28)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159℃

  2019年6月25日,由科技部、国家民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10家国家部委局与甘肃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科技列车甘肃行”活动拉开帷幕。中国地质博物馆作为重要的资源单位连续七年全程参与了列车行活动,并在今年首次邀请安徽地质博物馆、宁夏地质博物馆共同组成“流动地质博物馆”服务队,在定西市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渭源县的多所中小学校开展系列地球科学普及活动。   25日下午,“流动地质博物馆服务队”来到了安定区公园路中学,开启了此次科普宣讲之行。李元恒副馆长首先向学校师生介绍了中国地质博物馆百年来的光辉历程以及丰富的馆藏资源等,鼓励广大学生努力学习地球科学知识,激发了师生热爱地球家园、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中国地质博物馆冯向阳研究员为同学们带来了《多彩的矿物世界》主题讲座,冯向阳活泼、生动的讲解将现场的氛围一次次推向高潮。广场上的矿物标本展示,同学们也是兴趣盎然,将博物馆专家团团围住,如饥似渴地倾听每种矿物的形成原理、特征、结构等知识。   26日和27日,服务队冒雨穿梭在通渭县、陇西县、渭源县等地,先后来到通渭县第一中学、陇西思源实验学校、渭源县第三高级中学和第一中学开展科普活动。每每到达一个学校,老师们热情的配合、同学们渴求知识的眼神,都给服务队队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四所学校,服务队开展了《流淌的玉石文化》、《会动的地球》、《冰川时代》、《石头的故事》、《古生物科考队采访记》等主题讲座,从宝玉石学、古气候学、岩石学、古生物学等角度切入,向同学们输送了丰富的地球科学知识。化石猎人、3D打印笔绘制生物模型、“爱护环境,保护地球”T恤绘画等一系列动手实践活动,既让同学们学到了恐龙、矿物颜料等相关知识,又让他们亲身实践,做出了属于自己的作品,深受同学们喜爱。   “流动地质博物馆”服务队在不到4天的时间里完成了40余场科普宣讲活动,并为当地学校带去《世界矿物精品》、《恐龙王国》、《地球家园》等十几种科普图书和笔记本、笔袋等文具,活动受到各校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在当地反响很大。开展“流动地质博物馆”活动是中国地质博物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的重要举措,向广大青少年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宣传生态文明思想是地质博物馆的责任与义务,艰苦边远地区的学生们更是渴望学习地球科学知识。本次活动扩大了地质类博物馆宣传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覆盖面,提高了中国地质博物馆的知名度,增强了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影响力。

杏鑫注册链接_全国首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暨自然资源研学旅行课程研发高峰论坛举行

杏鑫注册链接_全国首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暨自然资源研学旅行课程研发高峰论坛举行
2年前 (2022-07-27)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162℃

  2019年7月20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管学院地质旅游研究所、地质出版社在北京西郊宾馆联合召开了全国首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暨自然资源研学旅行课程研发高峰论坛。    全国首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暨自然资源研学旅行课程研发高峰论坛现场 (于洪奇 摄)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优良传统。在国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研学旅行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自然资源研学作为研学旅行的半壁江山,在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科学素质、增进人地关系和谐认知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然资源研学旅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我国的自然资源研学旅行开展晚,课程开发、研学导师培训、基地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标准不完善,存在着“只旅不学”、“只学不旅”或者“学旅两张皮”现象。其中,自然资源研学旅行课程的缺乏是制约自然资源研学旅行质量的最核心的要素。   基于此,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12家地学类、旅游类的高校教师,8家科研机构、3家专门研究研学旅行的教育机构、9家自然类公园负责人、21家专业从事研学旅行服务的企业负责人,共同研讨自然资源研学课程如何与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相衔接,拟编撰、出版一套针对各个自然类公园的《青少年综合实践暨自然资源研学旅行系列课程》,旨在推动我国自然资源研学旅行质量的提升。   在本次论坛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管学院地质旅游研究所所长许涛博士作了《自然资源研学旅行质量提升的痛点与路径探索》的报告,他指出,目前限制自然资源研学旅行质量提高的几个痛点分别是专业化不足、研学课程开发得不到重视、研学导师人才缺乏、研学质量评价困难。他分享了自己经过10多年研究提出的“地学旅游解说五层次模型”以及在此理论指导下开发的“河北临城白云洞研学实践课程”。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宋世云老师作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旅行国家政策与发展动向》的报告。另外,泰山、黄山、北京石花洞、武安市东太行、山东莱阳白垩纪地质公园、河北临城文旅委等景区负责人,高校代表北京师范大学蔚东英副教授、探程研学创始人左登琴、乐跋自然联合创始人匡红、博雅研学创始人严凯、卓谨科技创始人宋小波以及研学运营方面的十几位专家、企业总经理们介绍了他们开展自然资源研学旅行方面的经验与面临的困惑。   在讨论环节,与会代表抢着发言成为本次论坛的一大亮点。大家一致认为,自然资源研学旅行市场广阔、意义重大。针对当前学校、自然公园、运营机构、研发机构等各自为战、缺乏专业化、标准化的情况下,大家认为,成立一个“全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暨自然资源研学旅行指导委员会”至关重要,并讨论了相关组成人员以及工作职能,决定先期把评定自然资源研学旅行课程作为重点任务。   本次论坛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管学院院长安海忠教授主持,地质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顾晓华致开幕词。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局长孟宪来等出席了本次论坛。

杏鑫登录注册_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较去年同期偏重

杏鑫登录注册_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较去年同期偏重
2年前 (2022-07-27) www.nxdzgc.com 杏鑫注册服务 169℃

  近日,应急管理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对今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经核定,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地震灾害为主,干旱、风雹、地质灾害、低温冷冻、雪灾和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3180.3万人次受灾、336人死亡、23人失踪、82.8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灾情较近10年、近5年同期均值偏轻,但较去年同期偏重。   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是:洪涝灾害南多北少,地震活动较为活跃,个别省份旱灾相对较重,风雹灾害侵袭北方局地,雪灾和低温冷冻灾害年初集中发生。   统计数据显示,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3.6万间房屋倒塌,9.6万间房屋严重损坏,45.1万间房屋一般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3947.4千公顷,其中绝收321.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63.6亿元。   上半年,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较为活跃,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1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2次。4月24日,西藏墨脱发生6.3级地震,是上半年我国大陆地区震级最高的地震。6月17日,四川长宁发生6.0级地震,此后又相继发生3次5级以上余震,是上半年我国大陆地区灾情最重的地震。据统计,地震共造成全国41.7万人次受灾、15人死亡、9.1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3000余间房屋倒塌,大量房屋不同程度损坏。

杏鑫在线注册_赣皖湘自然资源部门全力投入地灾应急抢险

杏鑫在线注册_赣皖湘自然资源部门全力投入地灾应急抢险
2年前 (2022-07-27)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148℃

  江西万年紧急转移受威胁群众二百五十余人   近日,连续强降雨天气导致江西省万年县发生多起小型地质灾害。该县自然资源部门紧急疏散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目前已转移受地灾威胁的群众79户、250余人。   7月12日~15日,万年县境内连续性强降水,雨量140毫米~180毫米,局部300毫米以上。通过紧急预警和动员,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拉网式巡查,在全县12个乡镇确定了398处地灾重点隐患点,其中县级重点地灾隐患点23个、省级隐患点1个。此外,发放了900多份《避险明白卡》和《防灾工作明白卡》,并出动无人机进行多次航拍,实时监控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   连续的强降雨已在该县引发了多起小型崩塌、滑坡事故,部分地灾隐患点的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该县自然资源局广大干部职工充分发挥防灾主力军作用,冒雨奔赴地灾隐患点,紧急疏散转移地灾点群众,目前已转移受地灾威胁的群众79户、250余人。其中,万年县大源村、港道村是省级地灾隐患点,共转移30户、104人,现均已妥善安排在安全地带,确保受灾群众有吃有住。   安徽:66个巡查指导组赴一线抢险救灾   记者日前从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获悉,截至7月14日24时,安徽境内已发生地质灾害灾情6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7万元。由于避让措施得当,未发生人员伤亡。   7月11日,据安徽省气象部门预报,12日~13日,黄山市、池州市、宣城市和安庆市南部等地有大雨到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雨。   针对此轮强降雨,安徽厅加密与省应急管理厅、省水利厅、省气象局等单位会商,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2次地质灾害黄色预警和1次橙色预警、3318条手机预警短信、56件传真等信息,频频从省地质灾害预警室精准投向预警区域,相关市、县两级发布黄色以上预警42次。   同时,安徽厅派出由厅领导带领的地质灾害防治专家队伍,分赴黄山、宣城、池州等重点地区,深入一线指导当地防灾工作。相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同志分赴各县(市、区)开展巡查检查,各级责任人靠前指挥,组织专业人员参与督查巡查,3288名群测群防员全部上岗到位,强化地质灾害隐患点、切坡建房等威胁区域的巡查排查,对隐患点地质条件变化情况进行及时分析预判,发现险情征兆,坚决果断转移受威胁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安徽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累计派出巡查指导组66个、248人次,巡查检查地质灾害隐患点336个,避险转移群众299户、508人。   风雨中,安徽省自然资源系统干部职工不忘初心一路奋进。   宣城市、宁国市地处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宁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考虑到近一段时间降雨较频繁、土壤含水趋于饱和的情况,在及时发布地灾橙色预警的同时,要求主要负责人站一线,组织人员配合各乡镇加强动态巡查,对受威胁群众实施提前转移。   7月13日上午6时30分,宁国市胡乐镇岛鸿线广竹园段发生山体崩塌,胡乐镇自然资源所及鸿门村委会接报后,第一时间派有关人员赶往现场进行处置,设立警戒线。同时,清理路面石块,保障车辆能够半幅安全通行。7月12日晚,仙霞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和当地自然资源所工作人员一同到宾馆看望该镇转移安置人员,积极妥善安排好转移群众的食宿;甲路镇也派出相关人员前往地灾隐患点组织人员转移……   13日7时,黄山市歙县北岸镇五渡村大岭组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导致大水流向农户房中,其中一户农房一楼已进水有1米深,家中有老人小孩被困其中,有较大险情。北岸镇自然资源所工作人员接报后,立即赶赴现场,配合当地政府和消防大队,将该户5人安全转移,并逐户排查险情。北岸镇政府现场调来挖掘机,疏通堵塞的河道,3小时后排除了险情。   黄山市休宁县是本轮强降雨的重点防范地区。黄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于13日8时向休宁县五城镇发出第一个红色实时定向预警,10时向溪口镇、岭南乡、璜尖乡发出了第二个实时红色定向预警,要求启动本级突发地灾应急Ⅳ级响应,应急队伍和综合救援队伍集结待命紧急转移疏散重要地灾隐患点受威胁人员及附近人员。   根据预警要求,13日10时30分,休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溪口镇政府对杨家山滑坡隐患点共12户、18名受威胁群众进行转移,并妥善安置。就在人员全部转移后不到半小时,杨家山滑坡面发现小面积滑塌,且滑坡体出现裂缝,休宁县地灾办第一时间组织技术专家进行应急调查,对坡体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制定下一步排险方案,以精准快捷的定向预警确保了人员安全。   据安徽省气象部门预报,未来几日,黄山、池州南部和宣城南部的局部仍有暴雨。预警仍未解除,安徽省自然资源系统干部职工仍在坚守一线,备战新一轮风雨。   湖南:7支应急处置队上演“生死时速”   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怀化告急、邵阳告急、衡阳告急……距6月27日~6月30日持续性强降雨结束才一周,湖湘大地又再次拉响警报。面对新一轮的严峻挑战,全省自然资源系统上下迅速行动,周密部署,形成地灾防治强大合力,最大限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今年入汛以来,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多次强调,要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层层落实地灾防治责任,坚决打赢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7月6日,湖南厅抢在暴雨来临前紧急部署,组建7个省级应急处突技术支撑工作组待命。当天下午,《“7.5~7.14”持续性强降雨过程地质灾害省级应急技术支撑响应方案》编制出炉。《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专报》(7月6日~7月15日)通过“湖南地灾防治”工作QQ群迅速下达至全省各市县区。   监测实录显示,7日8时~8日8时,湘中以南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全省共382个乡镇出现暴雨,127个乡镇出现大暴雨,最大日降雨量达290.7毫米,最大降雨强度72.7毫米1小时。   分析研判全省雨情险情后,驻守在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的省自然资源厅地勘处负责人调整思路,决定集中精力打好重点地质灾害防御战。“怀化、邵阳是主战场,永州、娄底、衡阳以及湘东局部地区也面临较大压力。”7月7日上午,湖南厅地勘处负责人在“省厅应急工作”微信群里调度全省地灾应急工作。   灾情就是战鼓。应急处突工作组收到通知后,火速赶往怀化、邵阳指导市县开展地灾防治应急督导工作,并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   “请中心值班室发一张雷达图和云图。绥宁的雨从早上下到现在没停过,而且现在雨很大,开车都有些看不清路了。”“未来3~6个小时,邵阳南部、永州、衡阳、株洲中部以及郴州北部等地山地丘陵地段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风险大(橙色)—很大(红色)。要高度重视,加大督查力度。”   雨势越来越大,“省厅应急工作”微信群的紧急通知一条接着一条。7月9日凌晨3时,湖南厅地勘处负责人在“省厅应急工作”微信群紧急调度:“从云图中看,湘中、湘南降雨已持续数小时,且一直没有变化。再这么下几个小时很危险啦!要抓紧组织避险!”暴雨轮番来袭,驻守在省应急中心的后方“参谋部”和一线应急处突队伍又过了一个不眠夜。   受强降雨影响,截至7月10日,全省已发生地灾602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22.7万元。   自7月8日11时起,全省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涉及长沙、衡阳、株洲、湘潭、邵阳、岳阳、常德等13个市州。9日,湖南省防汛应急响应提升为Ⅲ级。   暴雨中,一场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大转移在各地紧急展开。   7月7日凌晨,衡东县暴雨如注。7时,衡东县自然资源局安排全县各乡镇迅速组织村组和监测人开展巡查排查。8时,霞流镇兴垅村村干部许建设在巡查中发现该村二组出现山体滑坡险情立即上报。霞流镇政府第一时间将情况反馈到县自然资源局地灾值班室,并安排镇村干部疏散撤离群众,拉设警戒线;局值班室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和技术员奔赴现场。由于预警及时,受威胁群众33人已提前转移,未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7月7日下午,绥宁县瓦屋镇刚上任9个月的镇长沈忠友和副镇长黄民等人到各村巡查,驻村干部全部下乡到村蹲守。7月8日凌晨2时,因降雨较大,绥宁县瓦屋镇下达紧急撤离低洼地带和地灾隐患点受威胁群众的通知,组织2600多人紧急转移。   7月9日13时,芷江县禾犁坳乡大沙界村发生重大滑坡险情,19户42人成功避险,并已被妥善安置。   强降雨仍在持续,这场地灾防治的硬仗还未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