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登录注册_地调局水环中心精准扶贫,解决因水致贫问题
地调局水环中心精准扶贫,解决因水致贫问题 古家庄村找水记 作者: 李明 发布时间: 2016-03-28 2015年,地调局水环中心驻曲阳县齐村乡古家庄村帮扶工作队带着党和地方政府的重托,进村驻点,开展扶贫工作。在真帮实扶中践行“三严三实”的根本要求,按照“摸底子、谋路子、出点子”的工作步骤,确定脱贫攻坚重点方向。 该村基础条件薄弱,在修建王快水库时,淹掉该村沟谷水浇地100余亩,村民居住地势较高,全村300余人,180多人饮用自然沟岔的浅层地下水。据调查,现浅层地下水已被生活垃圾污染,约60%的村民饮水安全无保障。除了生活饮用水极度匮乏,该村农田灌溉水利设施基本为零,农田灌溉用水严重缺乏,大部分农田“靠天收”,据调查,2014年全村秋季作物300亩颗粒无收,直接经济损失20多万元,严重制约着本村的农业经济发展。从建设农村安全饮用水源与水利基础设施入手,发挥我中心地调科研专业优势,将该村饮水安全及农田灌溉水利设施建设列入中心《太行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计划。 经过遥感、物探、钻探多专业联合作战,寻找到集聚于闭坑多年挖掘铁矿的矿洞内、储存量巨大的基岩裂隙水。该井除解决驻村180多口村民安全饮水外,还能用于灌溉村里500亩耕地,约占全村70%的农田,确保农作物丰收,经济增收约36万元/年。 这次在闭坑矿洞内成功打出基岩地下水,再次见证了地质调查成果在解决“因水致贫”,精准服务于地方需求所取得的实效,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大力称赞。 乡干部现场感叹作诗一首: 清冽喷薄出天地,一线晴天映苍穹。 古有愚公移山记,近看扶贫攻坚篇!
杏鑫登录注册_及时转化让地质灾害调查与减灾支撑并行同步
及时转化让地质灾害调查与减灾支撑并行同步 作者: 乐琪浪、孙莹洁、孙向东、邓兵 发布时间: 2016-03-23 近期,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的“三峡库区巫山段危岩体调查”项目2015年度调查初步成果宣讲介绍暨地质灾害防治培训会在巫山县福田镇、龙溪镇分别举行,县、乡镇相关领导、村组长及群测群防人员参加了会议。 项目组技术人员向参会人员全面介绍了2015年度地质灾害调查取得的初步成果:一是清楚指出福田镇、龙溪镇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集中在龙溪镇长溪河、老鸦溪及铁厂沟的两侧,有7个村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村;福田镇主要集中在跑马村等5个村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较为严峻。二是基本确定调查区内滑坡灾害主要发育的地层是巴东组,即当地老百姓俗称的“红沙坡”和“黄泥巴包”中,该类地层岩体风化程度深,堆积层厚度较大,构成顺切向坡,地下水丰富,在降雨期极易形成“溜石板”,造成极大破坏。三是明确圈定了威胁场镇的灾害点及隐患点,特别对需要进行监测的泥石流沟和应该进行简易处置的采矿弃渣等重要隐患点提出了监测方案和处置措施建议;对威胁40余户、200余人安全龙溪镇场镇铁炉坪滑坡,制定了详细的监测预警方案和临灾避险预案。 在系统介绍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的同时,项目组人员结合福田镇、龙溪镇地质灾害点和隐患点所在位置及威胁对象,从监测方法、汛期巡查、预案编制、临灾撤离避险等方面进行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与避险自救能力的培训,详细解答了参会人员提出的问题。
杏鑫注册链接_“太行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在阜平成功获取深层基岩裂隙水
“太行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在阜平成功获取深层基岩裂隙水 作者: 刘伟朋、孟顺祥、宋绵 发布时间: 2016-01-11 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的太行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在革命老区阜平县平阳镇布置的探采结合井成功穿过目的层,获取深层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涌水量达每天1440立方米,可解决当地8000常住人口的饮水问题。 平阳镇位于阜平县东30千米,是仅次于阜平县城的第二大乡镇,占地约1平方千米,坐落于平阳河中下游的河谷阶地上,居民饮用水实行集中供水,自来水覆盖率超过90%,目前有集中供水大口井2眼,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大口井浅层地下水水质逐渐变差,饮用水水质成为当地居民生活的主要问题。 项目组在全面分析区域地质和水文等资料后,结合水文地质综合调查和物探解译成果,寻找深部断层蓄水构造富水靶区后选定钻孔位置,精心施工,分层抽水,获取了精准的水文地质参数,采用实管+变径隔离,封存孔隙潜水获取深部基岩裂隙水。该探采结合井,施工井深100米,第四系覆盖层厚度约20米,变质岩层厚度80米。 此前,项目组还在阜平县城南庄镇温塘村八里沟成功实施一探采结合井,钻孔深度100米,单井涌水量达每天1920立方米,进一步验证了断层破碎带控制富水区块的认识,也为附近两万多群众提供了生活饮用水保障。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中采用探采结合的形式开展钻探施工,不仅完成了地质调查项目的工作任务,还有效解决了当地居民的饮水水质问题,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誉。(环境地质调查室:刘伟朋、孟顺祥、宋绵)
杏鑫注册链接_“一种地下水位水温远程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一种地下水位水温远程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作者: 张磊 发布时间: 2016-01-11 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研制申请的“一种地下水位水温远程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发明专利,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号为ZL 2013 1 0432639.2。 传统的地下水位水温监测绝大部分以人工测量为主,自动化程度低,监测精度差,远远不能满足监控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和地下水动态评价的要求。少数区域虽然安装了自动监测仪,但一般采用定期现场提取数据方式开展工作,对监测仪器的运行状况(工作状态、电池状态、数据存储情况等)无法进行实时监控,不能及时发现监测仪器故障常常造成监测数据的丢失,进而影响地下水监测质量。因突发事件需要及时调整监测频率时,传统监测设备需要工作人员到野外现场进行调整,应急响应能力差。 鉴于上述原因,地调局水环中心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研制发明了地下水位水温远程数据传输装置。本发明不仅可以对监测仪器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远程控制、在非工作时间自动切断电源以最大限度降低功耗,而且采用常用的通讯结构,通过GSM网络通讯完成数据传输;本装置采用分体供电方式,可直接使用1号碱性电池进行供电。 近年来,地调局水环中心不断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了知识产权的工作管理体系;中心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及其专利产品,都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强势产品,本项专利的授权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中心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巩固在地下水监测领域领先的持续创新机制和技术优势。(地下水监测技术室:张磊)
杏鑫怎么注册_水平井钻进-取水工艺成功运用于浅层咸水区
水平井钻进-取水工艺成功运用于浅层咸水区 作者: 何锦 发布时间: 2016-04-20 华北东部平原地下水埋藏浅、水质差,浅部地层颗粒细、渗透性差。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的“典型地区地下咸水开发利用与盐碱地改良关键技术方法”项目经过三年的田间试验和室内研究,研发出了一套适宜于浅层咸水开发的水平井成井工艺和真空虹吸取水方法。 该套技术采用小口径非开挖定向钻进技术,将水环中心自主研发的轻质贴砾滤水管水平安装至地下特定含水层用以抽水,因增加了滤水管与含水层接触面积,抽水出水量可达每小时20~30立方米,比传统普通管井出水量增加50%以上;同时采用集水井(潜水泵)+水平井(虹吸管)的联通取水方法,能够有效节约能源30%以上。此外,利用监测井水位传感器反馈的数据,可以通过集水井中水位高低自动控制潜水泵的启停时间,实现了大面积浅部含水层抽水降盐的精准化和自动化。野外实践证明,采用此项工艺组成的三眼集水井系统可以在1个月内使200亩农田水位下降0.50~0.60米,从而大大降低无效蒸发量,对排水防涝和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水平井钻进-取水工艺已经成功运用于河北省水利厅组织实施的“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区咸水改造利用及农业节水示范工程”。该项工程拟通过先进取水技术和农业节水技术改造中低产田8000亩,增产粮食30%以上。
杏鑫注册链接_地调局水环中心助力阜平新农村建设
地调局水环中心助力阜平新农村建设 作者: 孟顺祥 刘伟朋 发布时间: 2016-04-01 2016年3月20日,水环中心承担的“太行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实施的探采结合井C19在河北省阜平县阜平镇楼房村竣工,出水量30吨/小时,为新农村建设5栋住宅楼728人的新居提供了充足的供水水源,项目成果直接服务于阜平县村庄搬迁整合工程。 阜平镇楼房村是阜平县规划的村庄搬迁整合试点村之一。2016年1月1日,按照规划,村庄搬迁整合进入实施阶段,急需解决新农村建设集中供水水源问题。 水环中心项目组分析了楼房村附近的水文地质条件,地层岩性为石英闪长岩(岩浆岩),理论上为贫水区,但经过详细地面调查和地球物理勘探,在搬迁整合新村附近发现了明显的正断层,推测存在断层蓄水构造。充分论证后将钻孔布置在断层倾向(东南)30.9米处,钻探实施中,初见水位15米,静水位5.07米,主要出水段为80~90米主断层破碎带和102~118米之间3个次级断层破碎带,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
杏鑫注册链接_地调局水环中心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国际合作再上新台阶
地调局水环中心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国际合作再上新台阶 作者: 刁玉杰 发布时间: 2016-03-31 全球气候变化已严重威胁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储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二氧化碳地质利用与储存方式主要包括强化油气开采、驱替煤层气、增强地热利用、铀矿浸出增采,以及强化深部咸水开采等。 2010年以来,地调局水环中心积极开展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选址和技术研究,先后参与了中澳CAGS、中欧NZEC和中英SPF等多个二氧化碳地质利用与储存国际合作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得到了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等国外科研机构的一致好评。 中澳二氧化碳地质封存(China-Australia CO2 Geological Storage,CAGS)项目是由亚太地区清洁发展和气候伙伴计划清洁利用化石能源项目所支持的双边合作项目,由澳大利亚政府资助,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和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共同管理,地调局水环中心主持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选址方法及其指标研究(2010-2012)”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目标区级别评价与筛选方法(2013-2015)”课题,在清华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单位科技人员的参与下,针对中国沉积盆地地质特点,初步建立了深部咸水层等目标区级别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选址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选定了一批适宜的目标区,分析了沉积体系对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适宜性的影响;提出了800~3500米深度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有效封存系数取值推荐方法,以及基于力学稳定性的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盆地选址方法。目前正在开展第三期 “准噶尔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利用与封存潜力评估及准东地区早期示范机会研究(2016-2017)”项目工作。 中欧煤炭利用近零排放合作项目(China-EU Cooperation on Near Zero Emissions Coal,NZEC),旨在应对中国日益增加的燃煤能源生产和二氧化碳排放,由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负责管理。地调局水环中心承担了第二阶段课题“华能玉环电厂50万吨/年全流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场地筛选与评估”的研究工作,在浙江沿海及东海陆架沉积盆地丽水—椒江坳陷,通过储存潜力的多源信息评估,优选出三个目标靶区,为华能玉环电厂5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提供了基础依据和地学支撑。 中英繁荣战略基金项目(Strategic Prosperity Fund,SPF)由英国政府资助,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与重庆市发改委联合管理。地调局水环中心承担了重庆大学牵头的“四川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利用与封存潜力及早期机会”项目,负责“四川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利用与封存理论封存潜力评估(2015-2016)”课题,开展了盆地二氧化碳驱油(天然气)、煤层气、咸卤水和地质封存潜力评估,优选出一批适宜的地质储存靶区。 随着国际合作研究与交流的不断深入,促进了地调局水环中心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地质调查研究水平的提高,培养出一支以青年科技人才为骨干的优秀团队。
杏鑫注册链接_“移动式钻孔倾斜仪探头捕捉器及其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移动式钻孔倾斜仪探头捕捉器及其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作者: 郭宁、金枭豪、罗靖筠 发布时间: 2016-03-30 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水环中心申请的“移动式钻孔倾斜仪探头捕捉器及其方法”发明专利于近日获得授权,专利号:L201210381164.4。 “移动式钻孔倾斜仪探头捕捉器及其方法”是水环中心在三峡库区十余年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实践中,经多次试验而研制发明的。 目前,深部位移监测是库岸边坡、自然斜坡、大坝坝体等变形监测的最有效、且广泛使用的监测方法之一。实际工作中,受钻孔施工、测斜管安装工艺及滑体变形等多种因素影响,均会造成钻孔内测斜管及接头发生变形、扭曲或错位,时常出现深部位移监测倾斜仪探头卡于钻孔内的情况。一旦发生故障,通常是将探头放弃,监测孔也因此报废,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影响监测数据的精确性和连续性。“移动式钻孔倾斜仪探头捕捉器及其方法”为捞取探头、延长深部位移监测孔使用寿命提供了经济可行的技术途径。 该装置及其方法具有原理简单、结构合理、快速有效等特点,已数次成功打捞出多家单位深部位移监测孔中的被卡探头,挽回数十万元的经济损失,同时延长了监测孔的使用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