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注册链接_我馆科普巡展走进秭归

杏鑫注册链接_我馆科普巡展走进秭归
6个月前 (10-16) www.nxdzgc.com 杏鑫注册服务 59℃

11月10日,由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务处、资源学院、秭归产学研基地共同举办的地学科普展演活动在秭归基地顺利举行。来自秭归一中、秭归二中的1200余名师生走进秭归基地,领略地大文化,感受地质魅力。 上午10时,伴随着《勘探队员之歌》悠扬的旋律,同学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分班级有序参观了秭归基地。在阶梯教室,同学们观看了科普视频《火星上的水》,了解了宇宙的历史以及人类探索火星的重要意义。在岩石园里,同学们重点参观了秭归地区典型的含中华震旦角石的宝塔组灰岩、作为三峡大坝坝基的黄陵花岗岩体,增强了对家乡的自豪感。岩矿石展台展出的丰富多彩的矿石类型,让同学们感受到大自然之瑰丽的玄奇幻妙。活动现场还准备了两台光学显微镜,肉眼看起来颜色纯净质地均匀的岩石,在显微镜下显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和形态各异的构造,让同学们直呼太神奇了!VR虚拟现实体验设备让同学们仿佛置身于大冶铁矿开采现场,感受开山辟石的宏伟。地学知识有奖问答则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到了地学知识,缓解了学习压力。此外,地质风貌摄影作品展、精美矿物摄影展所展示的优美如画的野外风景、趣味盎然的地质工作、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着地球奥秘的矿物都让同学们惊叹不已。 观看科普视频《火星上的水》 岩石园里认化石                                                                                                                                               BlingBling的珠宝最诱人 看瑰丽矿物,叹造化神奇                                                                      家里没矿没关系,我们给你看 显微镜下的岩石五彩斑斓 答对问题就有奖哦 VR体验大冶铁矿开采现场 这儿的恐龙会动起来 秭归二中的颜老师说:“今天的活动真是太丰富多彩了,同学们玩得开心也同时收获了知识。对学生们来讲,能够了解地大,了解大学,是一次生动的高考动员。这样的机会很好,期待以后能够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此次地学科普展演活动是逸夫博物馆整合学校专业资源、深化对内融合的一次有益尝试,旨在持续将博物馆打造成为服务教学、协同育人的课堂。此次活动也拓展了我校秭归产学研基地的科普功能,使之成为服务社会、讲好地球故事的课堂。活动中一系列互动式体验,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了地学知识,促成了对资源保护合理利用的自觉性。今后,我馆将持续举办科普巡展活动,推出更多体验式科普活动,丰富我们的科普工作,提升科普效果。  

杏鑫怎么注册_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聚焦任务需求 着力创建全面过硬一流实验室

杏鑫怎么注册_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聚焦任务需求 着力创建全面过硬一流实验室
8个月前 (09-12)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79℃

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聚焦任务需求 着力创建全面过硬一流实验室 发布时间: 2020-09-15   来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    发布时间:2020-09-08  近年来,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聚焦使命任务,围绕服务中心工作,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积极拓展化验分析能力提升。面对转制改革后实验室“骨干人才缺、分析任务重、质量标准高”的实际,在指挥中心党委坚强领导和有力指导下,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精准施策、提质强能,确保了分析测试能力平稳接续,实验室全面建设发展稳步推进,在服务中心、建强队伍、争创一流方面作用明显、成效突出。 创新合作机制 围绕“工作如何接续、任务如何完成”,原支队党委在细致摸底、交流研讨、预研预判的基础上,提出“借外力合作帮带、挖潜力接续能力、提能力满足需求”的建设发展思路,选定西安西北有色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为合作共建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战略合作,在技术培训、科研攻关、实验室管理等方面优势互补,达到了互学互鉴、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效果。抓住与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能力共建时机,选派业务骨干到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实验室见习交流,邀请专家对资质能力扩项进行指导,双方共享合格供应方名录,实现互通有无、共建共赢。2019年完成基本分析样品4千余件,化探样品2万余件,岩矿鉴定样品900余件,内外检合格率均在95%以上。 充实技术力量 原支队党委在深入了解实验室测试人员需求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谈心交流、全面摸排等方式,遴选了13名专业相近、责任心强且愿意从事分析测试工作的技术人员充实到实验室;通过考试、公示遴选了15名士官参加指挥中心组织的第一期分析测试技能培训班。目前,已打造了包括管理人员、分析测试人员、样品加工人员等51人的分析测试团队。 组织内培外训 选派15名士官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进行岗前培训,完成第一阶段理论培训后,以工代训,全面开展岗位实训,目前已成为实验室骨干力量;组织3人参加了指挥中心组织的授权签字人和质量负责人培训;选送6人参加陕西省质量协会组织的内审员培训、地方行业举办的样品前处理大会。通过请进来,手把手教仪器操作和样品前处理的方式培养了一批能独立完成多金属和矿调样品分析测试的技术骨干。 下一步,该中心将坚决落实上级关于实验室整体规划部署,发挥好面向国家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地域优势和现有的人才基础优势,立足现有基础拓展新兴领域、加强人装结合锻造科研能力,加快融入部局实验测试体系,力争在2025年取得国家级实验室认可(CNAS)证书,更好的服务中心工作开拓发展、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                                      上一篇: 物化探所科研团队和个人受到国家三部委联合表扬 下一篇: 锡试金分析方法新突破 郑州综合利用所成功建立贵…

杏鑫怎么注册_地调局水环中心协助西藏灾区建立次生灾害群测群防监测体系

杏鑫怎么注册_地调局水环中心协助西藏灾区建立次生灾害群测群防监测体系
11个月前 (06-08)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103℃

地调局水环中心协助西藏灾区建立次生灾害群测群防监测体系 作者: 刘勇、董翰川、窦猛 发布时间: 2015-07-07 根据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地调局水环中心紧急组装和运送地质灾害监测装置至西藏地震灾区日喀则,协助灾区建立次生灾害监测群测群防体系。5月29日上午,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国土资源局二楼藏式会议室,举行了“地调局水环中心捐赠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交接仪式”。会议由市国土局党组书记尹立生同志主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姚常雨同志、市国土局局长多吉旺久同志、地调局水环中心有关技术人员出席了会议。 会上,市政府副市长姚常雨同志就此次地调局水环中心向西藏灾区捐赠地灾设备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的谢意。为预防西藏灾区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地调局水环中心技术人员向参会人员通报了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局水环中心向西藏灾区捐赠地质灾害预警设备的目的,并介绍了设备类型、数量及原理,并与多吉旺久同志进行了设备交接。 会后,地调局水环中心技术人员对日喀则市吉隆、聂拉木、定日、定结、拉孜、萨迦、昂仁、仁布等九个县国土局相关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人员就监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原理及安装过程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此次捐赠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仪器包括100套无线滑坡预警伸缩仪、100套有线滑坡预警伸缩仪和500套裂缝报警器。经培训,使在场的每个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人员均掌握了监测设备的原理、预警方法,得到了地方单位的充分肯定,为灾区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技术推广研究所:刘勇、董翰川、窦猛)

杏鑫注册链接_“一种地下水位水温远程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杏鑫注册链接_“一种地下水位水温远程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11个月前 (06-06)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100℃

“一种地下水位水温远程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作者: 张磊 发布时间: 2016-01-11   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研制申请的“一种地下水位水温远程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发明专利,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号为ZL 2013 1 0432639.2。 传统的地下水位水温监测绝大部分以人工测量为主,自动化程度低,监测精度差,远远不能满足监控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和地下水动态评价的要求。少数区域虽然安装了自动监测仪,但一般采用定期现场提取数据方式开展工作,对监测仪器的运行状况(工作状态、电池状态、数据存储情况等)无法进行实时监控,不能及时发现监测仪器故障常常造成监测数据的丢失,进而影响地下水监测质量。因突发事件需要及时调整监测频率时,传统监测设备需要工作人员到野外现场进行调整,应急响应能力差。 鉴于上述原因,地调局水环中心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研制发明了地下水位水温远程数据传输装置。本发明不仅可以对监测仪器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远程控制、在非工作时间自动切断电源以最大限度降低功耗,而且采用常用的通讯结构,通过GSM网络通讯完成数据传输;本装置采用分体供电方式,可直接使用1号碱性电池进行供电。 近年来,地调局水环中心不断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了知识产权的工作管理体系;中心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及其专利产品,都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强势产品,本项专利的授权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中心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巩固在地下水监测领域领先的持续创新机制和技术优势。(地下水监测技术室:张磊)

杏鑫注册链接_以专业优势实现地热资源勘查突破 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工作亮点扫描

杏鑫注册链接_以专业优势实现地热资源勘查突破 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工作亮点扫描
1年前 (2023-04-18)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115℃

  2016年,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承担各类公益性地质勘查项目39个,其中重点项目包括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监测站点建设(安徽省)项目、安徽省地质环境图系编制、淮南煤炭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安徽省主要城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皖江经济区岩溶塌陷调查、安徽省界首市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阜阳市城区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阜阳市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环巢湖地区(全椒县)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等。   在安徽省地质环境图系编制工作中,该站系统集成了安徽省多年来地质环境调查、监测资料,全面总结安徽省地质环境背景特征和发育演化规律,提升地质环境认识水平和成果转化效率,科学支撑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和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为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安徽省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地质依据。   在淮南煤炭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中,该站查明了矿区主要开采矿种、矿区各类矿山数量与分布、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等,项目成果主要服务于矿区各级政府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为其提供地质依据。   安徽省主要城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该站采用先进的分析方法,进行浅层地温能资源量计算及开发利用潜力评价,对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采用数字模拟技术进行了预测,对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该项目技术成果的应用,将为安徽省新能源开发利用及节能减排做出重要的贡献,其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显著。   通过安徽省界首市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阜阳市城区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项目的实施,该站初步查明了调查区地热田地质背景条件及热储类型,掌握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为界首、阜阳两市城区探明了大型温热水城市地热田。项目成功在界首、阜阳两市的勘查区内施工了两眼地热深井,井深1500米,抽水水温均超过52摄氏度,突破了两市城区地热井水温度上限。项目成果的应用将为城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及绿色发展提供地质依据。   在阜阳市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项目中,该站收集利用现有资料深入分析地面沉降的历史、现状及其与地层岩性、地下水开采之间的关系,编写阜阳市地面沉降防治规划方案,掌握地面沉降现状,有针对性地防止地面沉降继续发展,为阜阳城市规划区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开展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该站摸清了全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基本查明了全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状况和危害程度,预测了发展趋势,掌握了全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状况,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整治、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为安徽省生态建设和“三线三边”综合治理、“矿山复绿”行动服务。   此外,该站承担的环巢湖地区(全椒县)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正在开展当中,该项目将依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结果,提出特色土地资源开发、土地质量与生态管护、农产品安全生产、污染土壤治理等建议,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该站2016年共承担社会服务项目128个,主要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调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设计、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监理等,工作成果有效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该站承担的安徽省含山县昭关地热资源可行性勘查项目查明地热田面积达1.23平方千米,成功完成了地热井施工成井4口。昭关地热为硫酸钙镁型,不仅含有丰富的氟、偏硅酸和放射性氡等医疗价值高的热矿水化学成份,而且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带动当地旅游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站还承担了“亳州市城南水厂一期工程应急备用水源地水文地质勘查”项目,项目成果日前已应用于亳州市政建设,利用该成果亳州市在水源地新建了赵桥-石河以南应急加压泵站。该应急加压泵站日供水量达3万立方米,水质良好,能满足6万~8万人生活用水需求,大大缓解了亳州市城市供水紧张的压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另外,该站实施的地热资源调查和地温能调查评价项目对全省16个地级市城市建设规划区进行了浅层地热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预期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显著,查清了地温能家底和地热分布情况,为安徽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杏鑫在线注册_“十三五”脱贫攻坚,地质调查将不遗余力

杏鑫在线注册_“十三五”脱贫攻坚,地质调查将不遗余力
1年前 (2022-12-30)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146℃

  “十三五”是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是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中国地质调查局将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需求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发挥专业优势与立足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坚持点上示范辐射面上脱贫,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延伸工作深度,强化转化应用,服务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国矿业报记者了解到,中国地质调查局将重点支撑南疆四地州、西藏和四省藏区、乌蒙山、赣州四县脱贫攻坚,围绕特色和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及应用示范,围绕饮水安全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围绕特色矿产勘查开发开展矿产地质调查评价,围绕能源安全保障开展油气地质调查,围绕城镇化建设开展工程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围绕绿色矿山开展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围绕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开展地质遗迹调查,围绕地方地质人才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强力支持贫困地区人民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统筹部署,服务全国脱贫攻坚。坚持需求驱动、问题导向,加强各类专项资金整合,统筹部署扶贫区地质调查工作,加强与地方有效衔接,统筹部署中央与地方地质工作,服务全国14个片区2875万贫困人口脱贫。在重点找矿远景区,部署实施1∶5万区域地质、矿产地质调查。加快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尽快实现贫困区全覆盖。在特色农业区、示范区分别部署实施1∶5万、1∶1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引领建立特色农产品示范推广基地。在武陵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等西南岩溶贫困区,部署实施石漠化综合地质调查、缺水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实现缺水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全覆盖,支撑解决贫困区的饮水难题。在秦巴山区、吕梁山区、罗霄山区、乌蒙山区等,重点部署实施地质灾害综合调查、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资源调查,服务防治减灾和地质公园建设。   二是突出重点,助力西藏和四省藏区脱贫攻坚。针对西藏和四省藏区能源、铜、金、铅锌、铬、锂、钨、锑等矿产资源优势, 每年经费投入6.5亿元,助力西藏和四省藏区136万贫困人口脱贫。重点部署实施冈底斯-喜马拉雅铜矿资源基地、西南三江有色金属资源基地、青藏高原北部盐湖锂等新能源资源、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铜多金属矿资源基地、滇西北铜铅锌资源基地藏中、藏南、三江、川西等地区优势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以及羌塘、伦坡拉等地区油气资源调查。2020年实现西藏和四省藏区重点找矿远景区1∶5万矿产地质调查全覆盖,摸清特色矿产资源家底;支撑西藏羌塘盆地、伦坡拉盆地等地实现油气突破,形成一批大型优势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绿色矿业勘查基地。   三是立足特色,推动南疆四地州脱贫攻坚和社会稳定。立足南疆四地州油气、锰、铅锌、铁、铜等优势资源,加快推进能源资源地质调查,支撑新疆油气体制改革试点;开展战略新兴及大宗紧缺矿产资源调查,支撑南疆四地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建设、绿色矿山建设。每年经费投入约3亿元,推动南疆四地州90万贫困人口脱贫和社会稳定。重点开展塔里木深层油气资源调查,提供招标区块,支撑新疆油气体制改革。开展南疆大型矿产资源勘查基地综合调查评价,集成应用深地资源、深空对地观测技术,实施深勘精查,促进形成8~10处锰、锂、钾盐、晶质石墨、铜、铅锌、铁、金勘查开发基地。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和综合利用实验研究,推进勘查基地向开发基地转化,促进绿色矿业经济发展。开展1∶5万水文地质、灾害与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查明塔里木盆地北缘重点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赋存、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分布规律,评价地下水资源与开发潜力,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开展喀什、伊宁-霍尔果斯等城市地质调查,为城市供水、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提供地质依据。开展伊犁盆地1∶25万和农业示范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查明土地质量与生态环境状况、土壤污染和有益元素分布情况,服务农业现代化。   四是精心实施,支撑乌蒙山集中连片贫困区脱贫攻坚。针对乌蒙山每个地区脱贫攻坚的具体需求,精心实施地质调查工作,每年投入经费不低于1亿元,支撑乌蒙山集中连片贫困区373万贫困人口脱贫。在四川屏山县、贵州黔西县、云南昭阳区部署实施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15250平方千米,建成3~4个特色和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在四川普格县、云南大关县、贵州纳雍县等部署实施1∶5万水文地质调查25650平方千米,实施探采结合井210口,建立4~8个扶贫供水示范工程,支撑服务解决缺水群众100万人饮水困难问题。针对四川普格石灰石矿、金阳地区磷矿,贵州威宁、赫章方解石矿,云南镇雄石灰石、盐津石英砂部署实施矿产调查评价,完成1∶5万矿产地质调查面积近3万平方千米,提供25~30处可供勘查开发的矿产地。与云贵川三省国土资源厅统筹安排乌蒙山区重点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在四川古蔺县、云南绥江县、贵州七星关区等部署开展1∶5万地质灾害调查7000平方千米。开展清洁能源资源基础地质调查,在雷波-永善等地区开展页岩气调查,在四川古蔺县和贵州习水县等开展煤层气调查,在贵州威宁、四川沐川、云南武定等开展地热调查。部署1∶5万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3800平方千米,实施调查与参数井21口。开展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在贵州纳雍县、云南镇雄县等部署1∶5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3300平方千米。开展地质遗迹调查,在贵州威宁、云南彝良、四川马边、沐川等地区部署14个县岩溶、丹霞等地质景观和地质遗迹调查,科学评估地质景观和地质遗迹价值,提出地质景观和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及保护建议,支撑建成3~5个地质公园。在地质灾害严重县乡镇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技术培训,服务地方地质人才建设、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   五是示范引领,促进赣州四县贫困人民群众如期脱贫。加大地质调查工作力度和经费投入,2016~2018年三年安排经费不低于3亿元,确保赣州四县40万贫困人口脱贫。2017年前,实现特色农业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缺水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区域地质调查、重要矿产远景区矿产地质调查“四个全覆盖”。充分调动各直属单位积极性和主动性,举全局之力,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加快示范工程和示范基地建设。2018年前,在赣县、于都、兴国、宁都等县域,每个县建成1~2个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实施探采结合井300口,为每个县勘查评价1个城镇应急水源地,解决100个贫困村5万人以上人口的缺水问题,建成1~2个扶贫供水示范工程;与江西省地勘基金衔接,提供6~10处可供勘查开发的矿产地,提交3~5处地热水资源地,形成2处钨、锂辉石金属矿产开发基地,6处萤石(兴国)、高岭土(寻乌)、耐火粘土(瑞金)等非金属矿产开发基地,提交一批矿产资源储量,建立1~2个矿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在兴国县实施地质灾害治理示范工程1处;开展绿色矿山建设与利用示范,实施矿山环境改善示范工程1处,支撑绿色矿山建设;开展地质景观和地质遗迹调查示范工程,在兴国县宝石寨、宁都县翠微峰及寻乌县青龙岩开展地质遗迹专项调查,为建设2~3处省级地质公园、1处国家地质公园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点上示范辐射面上脱贫,确保2018年赣州4县打赢脱贫攻坚战。2019~2020年,进一步加强赣州四县的地质调查工作,夯实脱贫基础,防止返贫复困。

杏鑫注册链接_岩溶所申报国际地球科学计划项目获批

杏鑫注册链接_岩溶所申报国际地球科学计划项目获批
1年前 (2022-12-17) www.nxdzgc.com 杏鑫注册服务 133℃

  记者近日从国际地球科学计划委员会获悉,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岩溶所牵头的IGCP661项目“岩溶系统关键带过程、循环与可持续性全球对比研究”成功获批。项目实施时间为5年(2017~2021年)。   该项目的主席是岩溶所蒋忠诚研究员,项目联合副主席由8位岩溶专家担任,分别是岩溶所袁道先院士、章程研究员,西南大学蒋勇军教授,斯洛文尼亚的Martin Knez教授,美国的Chris Grove教授,巴西的Augusto Auler教授,西班牙的Andreo-Navarro教授和伊朗的Ezzat Raeisi教授。   该项目主要研究岩溶关键带的结构、形成与演化,关键带过程与碳水钙循环,关键带功能及其演变与可持续利用等科学问题。项目将从关键带剖面-流域-特提斯域不同尺度开展对比研究,研究喜马拉雅隆升、中东高地及阿尔卑斯造山对特提斯域岩溶(中国西南及中南半岛岩溶、伊朗土耳其岩溶、地中海型岩溶及中北美岩溶)形成与演化的影响;研究不同区域地质构造(地层组合与新构造运动等)、气候植被分异对岩溶关键带组成、水文地质结构、类型特征的影响;研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尤其是微生物作用对岩溶关键带剖面物质循环的影响,进而揭示岩溶关键带流域过程与碳、钙等通量变化;评估不同岩溶关键带物质循环差异,气候水文与生态过程对岩溶关键带结构的影响;研究岩溶关键带水文生态功能及其影响因素、记录指标与维持机理,为岩溶退化脆弱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项目还计划制定不同岩溶关键带监测技术标准,为全球关键带监测网建立奠定基础。   25年来,岩溶IGCP项目国际合作吸引了40多个国家的200余位科学家参与。本次IGCP项目是基于已有的国际岩溶合作以及岩溶关键带在地球关键带的重要性提出的,对推动“全球岩溶动力系统资源环境效应”国际大科学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杏鑫登录注册_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绿色评价研究中心在京揭牌

杏鑫登录注册_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绿色评价研究中心在京揭牌
1年前 (2022-11-23)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147℃

  8月1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绿色评价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国务院参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出席仪式,共同为中心揭牌。陈全训、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昆在揭牌仪式上致辞。研究中心在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矿业发展,特别是在建设有色金属大国强国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翟裕生、刘嘉麒,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单位、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及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逾百名专家,在揭牌仪式后进行了第一次专题研讨会,明确了2018年前以完善结构、综合调查为重点,研究和提出综合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和矿产绿色勘查工作指南等,建实研究中心;2020年前以全链条绿色评价标准(指南、规范等)研究为重点,建成国内一流的研究中心; 2025年前以示范推广和国际合作为重点,努力跻身世界一流研究中心行列的“三步走”建设目标。同时,学术委员会建议,研究中心要创新运行机制,打造创新合作联盟,加强信息平台、人才平台、攻关平台和示范平台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矿产资源绿色评价对比研究和合作交流,早出成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据悉,该研究中心面向绿色矿业发展和国家资源基地建设,以矿产资源基地为基本单元,以支撑服务矿产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调查、勘查、开采、生态环境修复(闭坑)全链条评价研究为重点,系统开展矿产资源潜力、开发条件、环境影响“三位一体”综合评价,通过开展系统研究,为在我国建立一套矿产资源全链条的绿色评价技术标准(指南、规范等)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为优化勘查开发布局提供咨询建议。

杏鑫注册链接_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云”呼之欲出 “1.0版”建设已基本完成,拟今年10月上线试运行

杏鑫注册链接_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云”呼之欲出 “1.0版”建设已基本完成,拟今年10月上线试运行
1年前 (2022-11-21)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133℃

  中国地质调查局近日举行了“地质云”建设进展通报会。记者了解到,从今年4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形成建设总体方案至今,“地质云”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其基础设施平台、分布式大数据中心、地质信息产品体系、应用服务体系、安全保障及制度标准体系等已经粗具雏形,“地质云1.0版”有望在今年10月上线试运行。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昆介绍说,“地质云”的建设开发,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窗口”为指导,以“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大集成”为理念,构建地质调查、业务管理、数据共享与信息服务一体化云支撑平台。在即将到来的“互联网+地质调查”新时代,“地质云”将助推实现现代化的地质调查、管理与信息服务全新工作模式,全面提升地质调查与服务能力。   根据“地质云”建设总体方案部署,2017年要实现的目标包括:完成“地质云”顶层设计;“地质云1.0版”上线运行,业务用户实现29家中国地调局局属单位互联互通,以及1个主中心节点+6个区域分中心节点+12个专业分中心节点的部分专题数据共享;向公共用户提供10(类)+3(国家重大战略)+N(定制)的地质信息产品及服务;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智能化试点进一步扩大等。在即将上线试运行的“地质云1.0版”里,这些任务目标将基本得以实现。   会上,有专家表示,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地质云”建设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让人惊喜和欣慰。下一步,要特别注意数据共享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要在云环境下实现地质信息的便捷高效共享,同时要通过云平台的建设,促进地质调查新工作模式和新工作机制的建设。   来自国土资源部网信办、咨询中心、信息中心,国家测绘产品检验测试中心、中科院计算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各部室、网信办的相关负责人及有关专家,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各有关直属单位、“地质云”工作组成员、各节点单位分管领导和技术负责人等8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还针对“地质云”建设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行了深入讨论。   此外,中国地质调查局日前面向社会开展了“地质云”标识图案公开征集活动。目前,该征集活动已经进入网络投票阶段,公众可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参与投票。

杏鑫在线注册_挺进深海大洋 铸就共和国强盛之基 ——地质调查工作全力支撑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纪实

杏鑫在线注册_挺进深海大洋 铸就共和国强盛之基 ——地质调查工作全力支撑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纪实
1年前 (2022-11-16)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130℃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海域油气资源勘探、深海探测、滨海开发建设……考验着一个国家的政治视野、治理能力与科技创新力。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陆海统筹,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可以说,加快实施海洋地质调查,是实现海洋强国的重要举措。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将海洋地质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和全新高度。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进一步突出了海洋地质调查在支撑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包括深海探测在内的“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   近5年来,在国土资源部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地质调查局聚焦“六大需求”,将海洋地质调查列为“十大计划”之一,使我国海洋地质国情普查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地质工作挺进深海大洋,实现了海洋地质信息化服务、装备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在诸多制约海洋强国发展的关键领域实现了大踏步前进,更拓宽了海洋地质工作领域的外延和内涵,有力地支撑服务了国家海洋主权权益维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能源资源明家底   向海洋要能源资源,已成为人类亟待攻关的课题。长期以来,海洋基础地质调查作为国家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结出累累硕果: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树立了我国海洋地质调查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开启了海洋基础地质调查新纪元。采用系统、全面、综合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手段,统一调查内容、技术标准,首次实现了管辖海域16个图幅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全覆盖,建立了我国海域地质构造格架。首次完成3个图幅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示范,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范,填补了我国中比例尺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空白,拓展了海洋地质环境与灾害调查评价领域。   海洋油气资源调查,为海洋油气资源勘探指明方向。以助力我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加快海域”的油气勘探开发新格局的形成为目标,至今完成我国管辖海域油气资源普查面积45.8万平方千米,地震测网密度基本达到8千米×16千米。在南黄海、南海北部、东海、台湾海峡等新区、新层系新发现和落实8个油气远景区、8个有利区带,新增远景资源量68亿吨油当量,锁定了南黄海油气钻探目标,为新区、新层系油气突破奠定了基础。   海砂资源潜力调查,首次摸清我国近海重点区域海砂、砂矿等资源“家底”。海砂资源潜力调查的开展,首次摸清了我国近海重点区域海砂、砂矿等资源“家底”。在我国近海50米以浅海域圈定海砂潜力区总面积约2万平方千米,其资源量约3434.3亿立方米。提出鼓励勘查区10个,其资源量为2045.3亿立方米。   国际海底矿产资源地质调查,为我国申请国际海域优质勘探区块奠定了坚实基础。至今,我国利用“海洋四号”、“海洋六号”科考船,执行国家大洋矿产调查与深海资源调查评价任务,先后组织实施调查航次14个,投入船时近2600天,调查总面积逾50万平方千米,为1991年我国成为第五个先驱投资者、2001年获得第一块矿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为2013年我国在第一时间抢占先机,成功申请富钴结壳矿区,发挥了主导作用,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同时拥有国际海底3种资源、4块矿区的国家。   支撑服务亮起来   近年来,国家能源保障、经济建设、政务管理等对海洋地质工作需求强劲。对此,中国地质调查局面向国家、社会需求,提供及时有效的资源评价和信息管理,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建立了统一的海洋地质综合数据体系,实现海洋地质信息的共享和社会化服务。按照统一的数据库结构及建库标准,建成了3个数据库节点及12个专题数据库,综合数据总储存量已达3.6TB。初步构建了海洋地质大数据服务平台,在线方式公开发布了一大批数据资料,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国内地勘单位、矿业公司及科研院校等100多家单位提供了数据服务,实现了海洋地质数据资源共享。   油气资源调查评价有效服务国家矿政管理,引领和带动了海域商业性油气勘探。及时制作了南黄海、南海探矿权区块资料包,国土资源部在南黄海新设置6个探矿权招标区块,其中5个区块已被申请登记,均已启动勘探工作。在南海海域,中国石油与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公益性油气调查资料成果,向国土资源部申请登记了24个探矿权招标区块,面积16.92万平方千米,并开展了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以及钻探工作,2015年经钻探获得重要发现。   海砂资源潜力调查在多领域实现成果转化。编制了我国近海海砂资源勘查与开发规划,补充建设了我国近海海砂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了近海海砂管理的基础资料,提出了海砂资源探矿权招拍挂的重点区块。与此同时,海砂资源潜力调查在服务国土资源部和地方政府矿政管理、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以及服务企业等成果服务应用转化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海岸带地质调查支撑海岸带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重要工程建设。一是评价了我国海岸带现有的潮上带、潮间带以及后备土地资源,为海岸带54个城市的建设及规划布局提供了地质资料支撑。二是对海岸带滨海湿地进行调查,评价了海岸带地质遗迹。对我国湿地、地质遗迹等生态资源的保护与生态修复;推动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纳入国家公园规划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三是评价了海岸带地区城镇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对49座港口、23座核电站建设及选址提供了参考与技术评价,为沿海高铁、桥隧、大桥的修建提供地质条件评价。   科技创新放异彩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在全国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大会、中国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大会提出的新目标和一揽子方案中,海洋地质调查身负重任,也更有底气。纵观这5年,我国海洋地质调查的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五大理论创新。一是创立并发展了块体构造学说,指导编制了新一代中国海陆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为海洋资源勘查或工程地质调查提供资料支持。二是提出南海北部中生界油气“三段式”形成演化理论,为开拓南海油气新领域、新层系和寻找海上油气勘查的战略选区做出了重要贡献。三是初步建立了南黄海海相层系多源多期成藏模式,指出南黄海盆地具备形成大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为有利钻探目标的锁定提供理论支撑。四是提出了我国近海砂矿资源成矿与演化的理论模式和评价体系,指导了海砂资源勘查。五是提出南海构造演化的新认识。   五大技术创新。一是研发了海底浅层地球物理综合调查技术,提高了我国海洋地质调查技术水平。二是初步建立了适应我国南海特点的深水大型油气盆地勘查及综合评价技术体系(海域高精度重磁震联合探测技术体系),填补了我国深水油气盆地综合评价的空白,总体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三是研发了盆地深部地层“高富强”地震探测技术,能清晰地揭示埋深超过15000米的海相古生代内部地层结构,突破了海域深部地层油气调查的技术瓶颈。四是开发了地壳稳定性网络监测技术,为跨海通道工程选址、设计、施工及运行提供了科学支持。五是研制了海上油气资源区块快速综合评价技术,支撑了边远海区油气资源的快速评价。   建立一系列海洋地质创新平台。打造了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滨海湿地生物地质重点实验室、海岸带与大陆架地质研究中心、与荷兰共建的中荷海岸带地质研究中心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正在建设国际滨海湿地研究中心。   长远发展有保障   “栉风沐雨见肝胆,砥砺奋进续华章”。这5年,是我国海洋地质工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的重要阶段,也是实现海洋地质工作支撑海洋强国建设从点到面的关键阶段。   夯实了海洋强国地学发展装备基础。新建造了“海洋地质八号”、“海洋地质九号”和“海洋地质十号”三艘海洋地质调查船只,形成了“九船探海”新格局,海洋地质综合调查能力跻身世界前列。购置了三架航空物探遥感飞机,形成了覆盖近岸到中远海的综合调查能力,大幅提高了我国深空对海观测能力。   建起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队伍。推动海洋地学学科建设。指导9个沿海省(市、自治区)组建了海洋地质调查专业队伍,形成了上万人参与的“大兵团”作战局面。荣获李四光地质科技奖1名,国防科技合作奖1名(德国专家Jan Haff),国际友谊奖1名(荷兰专家Cees Laban),培养国家“百千万人才”3名,国土资源部领军人才4名、部青年人才4名,培养研究生120余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13项;出版《中国海域含油气盆地群和早期评价技术》、《南海北部中生界分布及油气资源前景》等专著33部;发表学术论文140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48项。   助力提升海洋治理国际地位和话语权。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美国经济地质学家协会(SEG)、国际大洋中脊科学组织(InterRidge)、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CCOP)等国际组织活动中影响力大幅提升。多人在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IODP等国际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有效增强了在国际海洋地质科技前沿舞台的地位和话语权。   中国地质调查局超前谋划部署,开展国际海底稀土资源调查与研究,在中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国际海域首次圈定深海稀土资源远景区;积极参与国际海底事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支撑国际海底管理局法技委的工作,其中在国际海底管理局第17届会议理事会上,为旨在扩大矿区面积的修正案文提供了关键学术支持,并写入了最终通过的富钴结壳勘探规章。   未来,我国海洋地质调查将向三个方向拓展:一是海洋基础地质调查实现由填空式小比例尺调查向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中大比例尺调查的转变;二是实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关键技术领跑式发展;三是实现由管辖内海域向全球海域开展调查的转变。海洋地质调查,必将在“全力支撑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