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登录注册_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力学所参加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日志

2年前 (2023-01-06) www.nxdzgc.com 杏鑫注册服务 已收录 187℃

  2016年12月10日,在历经了25天的辗转奔波后,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力学所第一批科考队员——刘健教授级高工和陈龙耀博士顺利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并协助中山站完成了第一次卸货任务。

  据了解,力学所按照目前所承担的国家海洋局极地专项、国家地质调查和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任务要求, 在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将分多批次在南极中山站、长城站和罗斯海附近区域开展野外现场考察。

  11月16日,第一批科考队员从北京出发,经广州转机,于第二日凌晨6点抵达澳大利亚,随后前往停靠在珀斯卫星城弗里曼特尔港的“雪龙”号科考船,与参与本次科考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专家汇合。

  11月18日,“雪龙”号科考船在澳大利亚完成物资补给,出发前往中国南极中山站。从弗里曼特尔港出发不久,科考船就来到了位于南纬40°至60°的南半球西风带——来自副热带高压的气流在这里汇聚,在地球自转力的驱动下,形成了环绕南极大陆的气旋和强气旋,破坏力和强度与台风相比毫不逊色,因此又被称为“咆哮西风带”或“魔鬼西风带”。去年西风带的气象条件格外复杂恶劣,如按常规航线行进,科考船将会与4个气旋正面相遇。为求稳妥,“雪龙”号采用了迂回航线,进入西风带初期降低航速并顶风抗浪,随后根据卫星云图和气象会商的结果适时调整航线。两万余吨的“雪龙”号在“西风带”中乘风破浪,大部分科考队员都出现了晕船的现象。虽然在出发前都做了周密的准备,晕船药、晕船贴和晕船腕带几乎全使上了,可效果似乎不怎么样,大家普遍没有食欲甚至呕吐,餐厅从出发时的满座状态锐减到上座率不足一成。力学所的考察队员每天只能勉强吃一顿饭或只吃个苹果,在天昏地暗般的日子里盼望着“雪龙”号早点驶出西风带。

  11月29日,历经12天的航行,搭载着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队的“雪龙”号科考船抵达距中山站31千米处的陆源冰区域。由于乱冰区冰情较为复杂,冰层较厚,部分冰脊高达3~4米,雪地车无法通过,卡32型“雪鹰”直升机成为了运输主力,从上午8点到晚上11点不间歇地吊运中山站以及内陆队的科考设备、建站材料、度夏和越冬人员食品、油料等700余吨物资。

  物资吊挂至中山站后,科考队员们协助机械师进行了脱钩、物资卸载、转运、规整和入库等工作。在经历了15天、200余次的卸货工作后,科考队员们早已是腰酸背痛,双臂如同灌了铅一般。在这场卸货攻坚战中,力学所的队员们总是冲锋在前,与大家默契配合,圆满完成了任务,充分体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受到了领队及站长的高度赞扬。

  下一阶段,力学所第一批次科考队员将对野外考察的物资和装备进行清点,根据天气情况制订现场实施计划并向站长申报,同时根据实施计划准备相应天数的野外露营所需的食品、水、帐篷、燃油和发电机等相关物资,为赖于尔群岛的野外考察做好充足的准备。

这货来去如风,什么鬼都没留下!!!

相关推荐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