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怎么注册_地质调查支撑国家脱贫攻坚战略
地质调查支撑国家脱贫攻坚战略
作者:
范基姣 魏玉梅
发布时间:
2016-05-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情系扶贫、心系扶贫,多次到贫困地区进行调研,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对做好扶贫开发作出明确指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理念。“坚持共享发展,让社会共享地质调查新成果。特别是要加大贫困地区资源、环境、灾害调查力度,有效支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强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开采,努力缓解群众饮水困难;”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加自觉地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
1999-2015年,在国土资源部领导和财政部支持下,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26个省区市地勘队伍及地调局直属单位共2.5万人,在我国黄土高原、内陆盆地、基岩山区、红层盆地和饮水型地方病区,实施了集中连片扶贫区和革命老区地下水勘查与扶贫找水。完成探采结合井6600余眼、供水浅井213.5万眼,直接解决了贫困区2250万缺水群众的饮用水水源问题,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促进了脱贫致富。
一、 有效支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1.针对革命老区河北省阜平县实际,开展地下水、地热和地质遗迹综合调查,保障供水安全,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采用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探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探采结合孔21眼,最大出水量2740立方米/天、最小出水量144立方米/天,成井率100%,在六个乡镇包括城南庄、史家寨、骆驼湾村在内的21个村庄解决了3.1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在阜平县大台乡发现长约1100m溶洞,暗河流量达17280立方米/天,是北方罕见的地质景观,极具科学与开发价值。发现了地热异常靶区,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
2.落实国家扶贫规划,解决了四川阿坝州大骨节病区饮水安全问题,并将其经验推广到西藏病区,促进了脱贫致富。解决了四川省8市(州)27个县大骨节病区17万农牧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划定宜井区段260处,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11.3亿立方米/年,为国家集中扶贫特殊政策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脱贫致富提供了充足的地下水资源保障。在西藏自治区大骨节病重病县和重点城镇,实施探采结合井197眼,解决了10万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3.在严重缺水的甘肃省环县,发现新的供水层位,实施的探采结合井可为解决县城供水提供了地下水水源。在该区实施探采结合井两眼,发现局部富集相对优质的地下水,可作为稳定供水水源,矿化度1.7克/升、实际抽水稳定出水量超过1500立方米/天。在洛河组含水层实施的钻孔出水量5244立方米/天,可解决县城2万多人的生活用水。带动地方资金又施工2处供水井,总出水量达6640立方米/天,通过适当处理后可解决庆阳北部4万多人严重缺水问题。
4.在湖南省新田县,作为重点扶贫工作的水资源开发取得突破,解决了8万多人的饮水困难。国土资源部2002年将新田县确定为定点扶贫县以来,把最为迫切的水资源勘探开发工作列为扶贫工作的重点,十年来先后投入资金1250万元,共实施水文地质钻探孔17眼、成井11眼,涌水量4377立方米/天,实施岩溶开发利用示范工程5处,成功解决了8个乡镇16个行政村8.16万多人的饮水难题,改善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600多亩,赢得了贫困群众和地方政府的称赞,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 地质调查和科技创新相互促进
1、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实现勘查找水高效率、低成本。建立了缺水区“逐步逼近式”找水模式,从找水、增水到改水的完整技术方法体系。
2、根据红层找水地区当地农户居住分散、人畜饮用日需水量小、间歇性用水的特点,结合发现的“浅层风化裂隙水分布广,埋藏浅,补给充沛,更新速度快”的自然规律,创造性地建立了一户一井“分散式”“庭院式自来水”供水新模式,实现了红层风化裂隙水资源化的历史性突破。在饮水型地方病区,针对第四系粉细砂松散含水层钻孔易涌砂、难成井、成井后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难题,研发出不同透水性能的“塑衬贴砾滤水管”,使用寿命可达50年,形成了粉细砂松散地层的成井新工艺。
3.针对不同地层条件,研发出了高效增水技术,提高了供水能力。针对不是因为地质条件差而出水量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水井,开发了基岩水井水力压裂增水技术。通过对河北、山东、北京等地实施的基岩水井压裂增水工程统计,与压裂前相比出水量最大增加900%、最小增加51.5%;高压喷射洗井,提高松散地层供水管井出水量,实现了有效洗井增加水井出水量的目的,应用结果增加水量超过2倍;水平井开采方式,提高低渗透含水层出水能力,开发了一套由垂直主井+水平汇水井+虹吸系统构成的浅层水平井虹吸集水装置。在沧州地区进行试验推广结果显示,相同深度的集水井出水量由原来的15立方米/小时增加到40立方米/小时,成倍提高了出水量。同时,也可有效降低地下水位,阻断盐分上升,改造盐渍化土地。
4.水质改良技术,开拓了劣质水区供水新渠道。开发出经济高效的高岭土-菱铁矿复合矿物除砷材料和装置,对高砷地下水中砷去除率稳定在90%,可满足分散式供水砷含量小于0.05毫克/升的要求;开发出降氟除盐材料和装置,已在宁夏南部西吉县严重缺水区某村小型集中供水站运行一年,出水中F-及TDS含量均满足国家饮用水标准,以每户居民40升/人来计,每天产水6立方米,以8个月计算,处理1吨水的成本仅为0.35元。
三、 以革命老区地质调查为抓手支持脱贫攻坚
十三五期间,水环中心依托地质调查项目继续推进地质调查扶贫工作,将全力助推老区脱贫,未来五年,水环中心的主要扶贫区域包括陕甘宁、沂蒙山和燕山—太行山革命老区。依托中心多年找水扶贫经验,发挥资料积累多和多种技术方法勘查找水优势,查明工作区基础水文地质条件,实施探采结合示范工程,直接解决部分人畜饮水困难,解决因水致贫问题;通过野外调查,圈定富水地段,编制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提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聚焦当地扶贫需求,找水精准到位,为连片贫困区饮水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水文地质支撑,实现地质调查支撑国家脱贫攻坚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