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登录注册_青海工程勘察院创新发展纪实
今年5月中旬,青海工程勘察院作为“青海品牌企业”,其融入青海、投身青海、建设青海的先进事迹在青海广播电视台的《青海省新闻联播》栏目播发,这也是青海省众多地勘单位中唯一入选“青海品牌企业”并在《青海省新闻联播》栏目中集中宣传报道的地勘队伍。
一个不过百人、在青海省地勘单位中属于“小不点”的地勘队伍,缘何能入选“青海品牌企业”,并荣登青海省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头条”?《中国矿业报》记者近日来到青海工程勘察院进行了探访。
壮士断腕觅新机
青海工程勘察院隶属于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上世纪90年代初,该院根据当时形势和改革发展需要,由铀矿地质勘查领域转入民用地质工程勘察市场。
从一个旱涝保收、吃喝不愁专门勘查放射性矿产的专业队伍,突然转行到竞争激烈、高度市场化的民用地质工程勘察市场,许多干部职工的思想转不过弯儿来。而且,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自身的应对优势也明显不足。
彼时刚刚分配到青海工程勘察院、现在已成长为院长的郭歧山,亲身经历了这个阵痛的过程。谈到那时的情景,他记忆犹新:“当时局里为了改革发展的需要,对各个单位进行了工作方向分工调整,其中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大队以找放射性矿产为主,第二地质矿产勘查大队以找金属矿产为主,而青海工程勘察院则以民用地质工程勘察为主。”
从原来的上面给项目定指标拨资金,到现在的自己跑市场找项目要资金,对青海工程勘察院来说,这样的转型无疑是壮士断腕之举。更重要的是,由于行业跨度大,多年来积累形成的找矿优势荡然无存,却又不得不与原本不在同一个起跑线的民营工程勘察单位去竞争,其难度和风险之大可想而知。
事实也正是如此。青海工程勘察院刚刚“下海”涉足民用地质工程勘察市场后,由于缺乏人才和技术优势,再加上工程勘察行业本身就利润微薄,日子过得并不好,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辛辛苦苦从市场上赚来的钱,仅能维持工人的工资而已。
“那时的青海工程勘察院干的都是从市场承接的苦力活,挣来的也是辛苦钱,几乎没有什么利润可言。当时的首要任务就是保工资稳队伍,解决好职工的温饱问题,确保队伍不散、士气不减。”郭岐山说。
风险中往往孕育着机遇,而机遇又时常“眷恋”有心之人。2005年,青海工程勘察院与青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合作,联合承担了青海省柴达木至木里的柴木铁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这个项目虽然收入不多,总共才30多万元,但利润回报却很高。
“我们院以前没有地质灾害方面的资质。利用青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资质并与其合作完成了该项目后,我们发现了新的商机,并由此开始从单一的民用地质勘察市场向地质灾害防治、民生地质等领域拓展。”郭岐山介绍。
多点开花树品牌
资质是敲门砖,人才是动力源。在当时情形下,要想拓宽市场,资质自然是必不可少。从柴木铁路项目中尝到甜头的青海工程勘察院,把资质建设放在首位,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职工进行培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先后培养出一批注册工程师,为资质的取得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全院上下牢固树立人才为本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兴院、人才强院战略,公开招聘了一批本科毕业生,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了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郭岐山介绍,经过不同形式的培训,全院有9人取得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证书,10人取得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证书,7人取得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培训证书,8人入选青海省住建厅勘察设计协会专家组成员。人才队伍更趋于完善,形成了各个专业均有学术带头人、各个部门均有技术领头雁的良好局面,为资质的升级维护和市场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青海工程勘察院拥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资质,原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地质灾害治理勘查、设计、施工甲级资质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资质,青海省住建厅颁发的施工图勘察专项审查一类资质和地基与基础及土石方施工二级资质,青海省商务厅颁发的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许可证。同时,该院还通过了GB/T1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有了资质作“靠山”,有了人才作支撑,青海工程勘察院如虎添翼,开始在市场上长袖善舞,游刃有余。他们始终坚持质量至上,强化内部管理,对所有项目均按照质量、环境、安全体系认证要求进行考核检查,确保质量管理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各类项目成果优良率达到90%以上,真正实现了“开展一个项目,树立一个品牌”之目的。
据粗略统计,该院自进入民用地质工程勘察市场30多年来,先后完成各类工程项目3500多项,业务范围遍及全国16个省区,合格率达到100%。受青海省住建厅委托,该院主编的《青海省岩土工程勘察统一技术措施》成为地方勘察标准。尤其是近几年来,该院相继完成了青海省玉树市结石镇灾后重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欣荣小区高层住宅楼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大武至久治高等级公路勘察、鱼卡至一里坪地方铁路勘察、华土沟民用机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等800余个项目。其中,青海省玉树市结石镇灾后重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获国家优秀工程勘察二等奖、曹家堡机场跑道岩土工程勘察获国家优秀工程勘察三等奖。
与此同时,该院近几年来在地质灾害、矿山生态修复等领域也是硕果累累:先后完成了青海省玉树4·14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结石镇当得隆片区、果波隆片区及折隆沟片区泥石流灾害治理,青海省祁连县八宝镇南山泥石流灾害治理,青海省乐都高店南山牛梨壕沟泥石流灾害治理等30余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完成了青海省德令哈市雅沙图矿区地质环境治理、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大通煤矿地质环境治理示范等地质灾害治理施工、青海省大柴旦行委锡铁山泥石流防治治理、青海省互助柏木峡废弃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项目。此外,他们还相继承担了贵南县、同德县、曲麻莱县、治多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高寒草甸生态地质环境区的绿色勘查调查评价项目,贵南县茫拉乡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等10多项地勘基金项目。
青海工程勘察院还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把民生地质作为发展的重要方向,先后完成了同仁县、贵德县等地的地质调查,基本查明了当地饮水井供水现状,为当地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地下水保障。
“我们在开展地质调查过程中,把项目施工与脱贫攻坚、解决当地村民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肯定和村民的拥护。”青海工程勘察院副院长王克强举例说,他们在黄南州开展1∶5万水工环地质调查过程中,把许多试验井专门部署在当地需要用水的地方。项目完成后,把试验井及水泵等设施留给地方,实现了“勘查一处,造福一方”的目的。
位于德令哈市蓄集乡浩特茶汉村的土地整治项目,是青海工程勘察院实施民生工程、助力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该项目建设总规划1675.2公顷,项目完成后可为德令哈市新增耕地1599.8公顷,新增耕地率为95.5%。自2018年5月项目实施以来,已累计完成了1133公顷的土地整治。这些整治后的土地,今年种上青稞和燕麦后,已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谈起这几年青海工程勘察院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中做出的成绩时,郭岐山指着会议室里悬挂的一面面锦旗说:“近年来,我们着力践行青海‘一高两优’的发展理念,完成了多项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提高和改善了工程所在地周边群众的生活水平,重塑了青山绿水的美丽景象,使青海大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叫响品牌谋新篇
品牌就是市场,品牌就是效益。青海工程勘察院30多年来树立的品牌,不断铸就了该院新的辉煌。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该院广大职工一心一意谋发展,团结合作求质量,认真开展工程勘察、水工环地质、测绘等工作,全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全面完成目标任务7100万元,实现利润700万元,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令人可喜的是,在2018年末,该院相继中标了互助县林川乡高标准农田整理项目、湟源县东峡石崖庄村不稳定斜坡应急治理工程、刚察县第三次国土调查项目,以及引黄济宁项目全线1100多公里的地质灾害评估、压覆矿调查、土地复垦任务,为今年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青海省生态保护优先战略的实施,许多地方禁止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并开始注重和加强生态保护和矿山环境治理,这对我们而言,反而比其他传统的地勘队伍更有了优势。”谈起今年的工作,郭岐山说,“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开展刚察县第三次国土调查任务,层层落实责任,严格时间节点,确保2019年底完成调查成果整理、汇交。引黄济宁项目是青海省生态优先战略大西宁地区水资源保障工程,工期紧、任务重,要从坚持生态立省战略高度出发,按照绿色勘查的总体要求,做好周边环境的恢复整治。工程质量要让群众满意,业主赞誉。”
与此同时,该院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他们编制的4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立项报告,已纳入全省地灾治理工程规划中。
“今年,青海省强降雨天气持续增多,地质灾害防治任务日益繁重,我们要加大调研立项工作的力度,做好地质灾害施工治理项目的立项选点工作。唯有这样,我们的经济总量才会有新的突破,服务青海省重大战略的能力才能不断提升,青海工程勘察院这个品牌才能叫得更响更亮!”郭岐山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