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注册链接_地学科普之花播洒地质芬芳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普工作一瞥

  地学科普是将既有的地球科学探索成果,向社会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群体进行科学教育和推介普及的重要环节,与地质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1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和研究更多转向“地球系统”的整体性,突出关注地球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从整体地球系统的视角,对各圈层的相互作用过程和机理进行研究。

  地学科普也因此有了新内容、新方向。

  2018年,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与局中心工作相结合,形成包括松科二井、天然气水合物、地热、地质调查扶贫等一系列重大地质科技成果在内的科普产品,并以图文、影像、场景、实物标本和相关设备兼具的感性认知和体验式学习等多种形式推介给公众,进一步扩大了地质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也使科普工作整体得到提升。

  地质科普都做了啥

  衡量地质科普工作成功与否,需要从多方面综合考量。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普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地质科普意识提升,产品迭出,成绩卓著,社会影响深远。

  科普意识明显提升。2018年,通过科普目标考核机制、地质调查科技奖-科普专项奖引导机制和地质调查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责任机制建设,全局科普意识明显提升。各直属单位将科普纳为单位年度重要工作内容,29家单位制订了科普规划实施方案,全年研发科普产品297件、开展科普活动345次,产品和活动数量均超过“十二五”的总和。高层次地质调查专家和学者积极投身科普创作与科普活动,两院院士、李四光学者、地质调查工程首席专家、“万人计划”入选者、五大平台科技项目负责人等50余人亲自参与科普创作与科普活动。全局3000余人次直接参与年度科普创作与科普活动。野外项目组在工作区开展科普活动的主动性增强,有58个项目组主动到当地农村、社区、学校、政府等开展科普服务。

  重大科技成果科普亮点突出。

  一是针对“松科二井”成果科普传播,中国地质调查局办公室联合中央电视台组织制作了系列科普新闻和《地下7000米的秘密》科教片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科教频道播出,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普办公室(地学文献中心)联合地科院、勘探技术所、实物资料中心等单位制作了包括视频、VR、文章、模型等22件“松科二井”主题科普产品,通过科普中国、新华网、《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重要中央主流媒体科普平台传播,并被近百个重要媒体网站转载,科普视频及文章累计浏览量超过3000万次,“松科二井”、“7018”等词汇成为网络热词。相关科技成果还通过在中国科技馆举行的“神奇的钻地术”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黄石地矿科普展、深圳中国科普产品展等大型活动进行科普宣传,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效果显著。

  二是针对天然气水合物成果的科普传播持续推进。可燃冰试采成功以来,社会关注度一直居高不下。广州海洋局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通过在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会上展出水合物试采沙盘等科普产品,组织创作科普舞台剧《冰火传奇》等方式,继续推动天然气水合物重大成果科普化,提升社会认知度;青岛海洋所通过与中央电视台、中国科学院共同主办“问海夏令营——我是海洋科学演说家”活动,出版《揭秘可燃冰——可燃冰知识100问》图书,开发天然气水合物知识互动问答小游戏,制作天然气水合物模拟体验等科普产品,举办50余场相关科普活动等方式,深化普及天然气水合物相关知识。

  三是针对地热资源调查成果开展多种形式普及活动。水环所联合《中国矿业报》组织拍摄的《地热那些事》登上央视科教频道《创新一线》栏目。《干热岩——前景可期的新能源》科普文章登上“紫光阁”等时政期刊。“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面向首都中小学生举办《绿了大地蓝了天》、《来自地球深部的神奇能源》两期大型科普讲座,邀请水环所、水环中心工程首席专家,进行地热、干热岩相关知识及地质调查成果科普,大幅提升了深部热能开发的社会认知度。

  四是地质调查科普服务脱贫攻坚工作。将深地探测、深海探测、页岩气清洁能源、农业地质服务、地质遗迹、地质灾害等方面的科普产品捐赠赣县五云镇中心小学等8所学校(教学点),形成了“地质调查扶贫+”重要活动形式,在当地产生重要影响;环境监测院在浙江金山开创了地质文化村的科普扶贫模式;岩溶所、西安地调中心、水环中心等单位深入乌蒙山、贵州、云南、陕西等全国58个项目工作区、贫困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开展科普扶贫活动,受到地方广泛欢迎,进一步彰显了地质调查的社会服务水平。

  地质科普产品内容经典,形式新颖。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普所形成的地质科普产品基本涵盖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年度地质调查重大成果,形式不断创新。《冰火传奇》儿童剧、水合物3D打印模型、海洋地质科普虚拟现实VR、松科二井岩心认知之旅VR、古生物识别应用系统等借助新技术完成的科普产品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研发了包括《给地球做CT》、《揭秘松辽盆地》、《生“气”的石头》等一批深受公众欢迎的科普精品,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网、科普中国等重要媒体发布共计38次,传播影响近亿人次。“松科二井系列科普产品”、《航空物探知多少》、《地质调查100问——可燃冰是个啥》、《含水层破坏危害及其成因》等13项科普产品被评为国家级、省部级优秀科普作品。全年13项科普产品获得5个类别的国家、省部级以上荣誉,比2017年(7项国土资源优秀科普图书)有显著提高,尤其是在国家层面斩获颇丰。《地质探秘之旅》获科技部2018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航空物探知多少》、《地质调查100问——可燃冰是个啥》、《含水层破坏危害及其成因》等3部视频获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奖;“松科二井系列科普产品”获中国地质学会第二届优秀科普产品奖;科普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获第五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赏石与健康》、《十个伙伴来分级》等7部图书获自然资源部2018年优秀科普图书。

  主题科普活动组织能力提升。围绕重大成果和民生需求,中国地质调查局共策划300余场各具特色的主题科普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松科二井、可燃冰等科普产品成功亮相第二届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首届中国科普产品展、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等11余次大型展会。“保护地球,精彩地质”科普作品大赛、全国地质资料数据创新应用数据大赛、“最美地球印记——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摄影大赛等科普活动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公众参与,取得了很好科普效果。地质力学所李四光纪念馆、实物资料中心、青岛海洋所、地质所创办的地质研学实践活动,受到中小学生喜爱。

  科普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中国地质调查局创建并成功举办4期“李四光地质科普讲坛”,成为地学有影响力的科普活动品牌。3家单位被教育部评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并获专项经费奖励。14家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进一步建实建强。加强与中国科协、新华网、科普中国等国家级科普平台合作,《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中国矿业报》、地质调查科普网等科普平台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调中心、地科院京区基地等单位的重点实验室、野外基地、新科研基地科普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科普人才队伍稳步成长。中国地质调查局新增国家、部、局科普传播专家15人次,4人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二批首席科学传播专家,1人获得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优秀奖。遴选出首批11名地质调查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兼职科普人员队伍得到进一步发展,400多个项目的近千名业务骨干积极参与地质科普的创作和传播,成为科普传播重要力量。

  科普工作有成效,领导重视是关键。科普工作占据着地质调查事业发展尤为突出的位置。在制度设计上,把科普工作纳入目标责任体系,与地质调查任务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同验收。在具体工作部署上,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科普重点任务,推进重大科普活动,强力推进科普任务落地。

  科普工作有成效,围绕重大成果统筹协调科普传播是保证。近几年来,地质调查不断涌现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松科二井、南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等重大成果,已成为社会关切、热议的新闻话题。科学普及应乘势而上,及时跟进重大成果和地质调查中心工作,开展立体式知识传播,取得良好的地质科学普及效果。同时,在围绕重大成果开展科普传播中,要提早谋划,加强协调,特别是在科普对象、产品类型、传播平台、发布节点等方面,要统筹安排,达到整体传播效果。

  科普工作有成效,研发适应现代传播模式的科普产品是基础。在研发图书、文章、科教片等传统科普产品基础上,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适应快节奏、易传播的现代生活传播模式,研发适合于手机端、移动互联网浏览的科普短视频、微动画、H5短文、长图文章,研发适用于大型展览立体显示的、互动性参与感突出的虚拟现实(VR)产品和模型模具,以便使科普产品便捷、快速、广泛地传播,达到更好的科普目标。松科二井重大成果传播就是采用手机端和移动互联网传播的微视频和长图形式,在发布72小时内浏览量超过了2000万次。

  科普工作有成效,人才是重要因素。科普工作需要专业精、知识广、表达能力强的人才。2018年,以首席科学专家作为科普传播的主体,整体参与了科普创作、活动开展等科普工作的多个环节,取得了很好的示范引领效果。同时,加强科普能力培训、经验总结和工作交流,选派业务骨干参加香港科普培训学习国际经验等一系列措施,也有效提升了地质调查研究人员的科普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6年“科技三会”上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2019年,科普工作仍然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普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紧跟“十三五”科普规划,开展科普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以评估促规划落实;系统梳理规划任务的执行情况和取得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加强经验总结与推广,加快推进规划实施,确保目标任务全面落实。要推进重大成果的科普传播工作,重点围绕页岩气、页岩油、深地探测、深海探测等重大科技成果研发科普精品,开展成果知识立体式传播,扩大重大成果的社会影响;继续开展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深部热能资源、松科二井科研成果的科普解读,不断深化社会对重大成果的认知,提升地质调查公众服务水平。要精心策划高水准重大科普活动,整合科技攻坚战、深地探测、深海探测等地质调查重点领域的科普精品,集中在中国国际科技成果交易会中国科普产品展、中国地矿科普大会(国际矿物博览会)、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以及其它国家展览活动中展出;参加国家“科技列车云南行”科普活动,设立地质调查专场;深化地质调查科普扶贫活动,在赣州、乌蒙山等地区开展系列科普示范活动;联合地质学会继续开展地质调查科普作品大赛、青少年地质研学实践等活动,扩大地质调查的社会影响。

  地质科普历经百年,社会功效昭然史迹。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地质科普将不断融合新的可视化技术、互联网传播手段和文化创作模式,传播地质知识,弘扬地学精神,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这货来去如风,什么鬼都没留下!!!

相关推荐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