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登录注册_专家呼吁:立法保护“地球密码

3年前 (2022-08-12)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已收录 216℃

  近日,渝怀铁路复线工程铜仁九龙洞温泉段施工中挖穿一个溶洞,洞穴专家和溶洞探险爱好者进入考察后,认为这是一个世界级溶洞。影像资料及照片流出后,这个埋藏久远的地质奇观,引来一片惊叹!   作者cnkarst-exp在“中国岩溶探险”公众号上发表一则《急!世界级宝藏要被埋!在线等政策》微信。消息一出,众多洞穴探险爱好者和科学家再度呼吁加快洞穴保护相关立法。   “中国岩溶探险”公众号的全文如下:   这几天,渝怀铁路复线修建工程——铜仁九龙洞温泉段——挖穿的一个溶洞第一次有人进入考察。从传回的资料来看,这是一个世界级溶洞。   铁路隧洞横穿该洞穴,两端洞道还有各500米左右,尽管挖穿部分已损坏,但余下部分依然惊为天人!不说了,先发图片。   这样的洞,在国内属于首次发现。即使是国内顶级洞穴专家,也鲜少见过这么漂亮的文石花,因为它太罕见了。“唯一”、“最”等顶级形容词用在这个洞上,怎么都不为过。   从已经透露出来的图片看,这个洞足以媲美世界名洞。国外同类型的洞,都是国宝级的,需预约且限制参观名额,绝大部分人只能舔屏而不能近观。即使跟国内洞穴相比,也能轻松秒掉一众石花名洞。   目前,工程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如果按照工程要求,这个洞挖穿的部分肯定要被封闭填埋加固。此刻,各路专家、洞穴摄影师都抢着时间拍资料,就怕此生再没机会见到。希望在各方力量协助下,此洞能存世。   根据初步估算,剩余文石花分布面积高达1千多平方米,其中密集分布的约700平方米。   地调局专家连夜奔赴现场   该溶洞的发现是一个意外。   据《贵州都市报》报道,网名为“探险者从来cium'”的洞穴探险者3月27日路过此地时,无意中从铁路施工人员口中得知这个洞穴。进入洞内后,他立即被洞内的景观震住了,洞内的文石花、毛发石造型奇特。28日,他带上照明设备,再次进入溶洞。随着拍摄的影像资料及照片流出,琳琅满目的洞中珍品迅速在洞穴探险圈子传播,引起轰动!   微号公众号“中国岩溶探险”于3月28日率先推出《急,世界级宝藏要被埋!在线等政策》一文。这个埋藏数万年的溶洞,一朝面世惊天下!   3月28日晚,正在湖南湘西指导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远海闻讯连夜赶到现场,在铜仁市蓝天救援队的陪同进入洞中进行考察。   初步测量结果如下:洞穴分为两层洞道,高差约22米,洞穴实测长度695.3米,铁道下方洞道长约100米,上方两段洞道长约600米,其中上层洞穴还有一竖井洞道。由于当天未带绳索器械,长度及洞道情况属于未知状态。   此外,北支洞还有一竖井洞道,洞道深度和长度均有待进一步探测。   据介绍,洞穴内以各种石花为主,石钟乳堆积物出露表面积大约在1500平方米左右,石膏结晶体有3种分类堆积,其中一种呈长条晶体、在地面生长的石膏晶体为国内首次发现,为国内乃至世界同类型洞穴之罕见。   “与国内其他石花洞不同,这里尚未找到地下河流流动溶蚀的痕迹,只能找到从地表岩石到洞顶延伸不连续的裂痕。”谈及该溶洞成因,张远海称,根据经验,可能是深部热水形成重力水沉积,随后又遭雨水淹没,洞腔密闭,之后在非重力水作用下形成大面积的文石花、石膏花、石膏棒状晶体,可通过碳、硫同位素进一步研究确定其深部岩溶成因,对沉积物类型进行详细调查。   “恶性”买卖造成严重破坏   与石柱、石笋一样,石花也是岩溶洞穴生成物,是在经历漫长而又复杂的地质历史时期后所形成的洞穴及洞内次生化学沉积景观。其呈丛花状、树枝状、针状碳酸钙晶体散布在洞壁和其他洞穴堆积物的表面。   目前,国内较著名的有北京石花洞、重庆武隆芙蓉洞。   “但铜仁石花洞在分布面积上比北京石花洞大,沉积类型丝毫不逊于重庆武隆的芙蓉洞,而且其分布密度是后者无法媲美的。”专家们考察后认为。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至今此洞穴打开已有一年多,铁路施工人员、当地百姓多次进入,钟乳石石柱毁坏,地面钙化面人为踩踏毁坏,石花晶体人为破坏,大量大小便排放,垃圾带入,破坏量达到洞穴堆积物的20%以上。   事实上,这些破坏很常见。张远海曾在云南、广西、陕西等地调查,常常发现路边的溶洞、天坑变成垃圾场和厕所下水道。   尽管铜仁石花洞已经被毁坏到如此程度,张远海仍然认为,此洞穴凭具大量的石花堆积物,完全具备申报为“世界地质公园”的条件,期待国家自然资源保护部门尽快重视起来,拿出行之有效的保护性措施,可以让国家资源长眠于地下,不能让它毁在我们的脚下。   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外联合岩溶科考队队长田稚珩也说:“大量钟乳石被当地人在路边卖,像农村的集市一样。电商平台上,还在以公开方式销售。”   “有这么金贵吗?”田稚珩称他们曾收到这样的留言。“有人在路边见到便敲下来作纪念,有人直接当石膏用。很多人觉得这东西很普通、不值钱,却不知这是重要的地质遗迹。”   专家呼吁立法保护地质遗迹   岩溶洞穴不仅具有旅游价值,还蕴含着地壳演化、气候变化等丰富的地球“密码”。   “我国没有一个洞穴保护的法律,这才是最严重的问题。”张远海说。   上世纪80年代末,广西、贵州等地买卖钟乳石现象十分严重,老一辈科学家呼吁立法进行保护。   此后,1984年,贵州发布《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保护岩溶洞穴的布告》;2002年,广西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钟乳石资源保护条例》,但执行力度不强。   “尽管我们在很多方面领先,但在重要地质遗迹的保护方面却落后很多年。”张远海建议,立法可参照文物保护相关法律,关键是要有约束力。贵州是溶洞大省,可以先做立法尝试,继而推广到全国。   此外,在工程实施前也要先请专家评估,再进行施工。   “我国还有很多工程正在建设,一定还会挖到洞穴,发现可遇不可求的资源,如果能探索出一个更合适的方式处理类似情况,也许就是这次事件的意义所在。”田稚珩说。   据了解,目前铜仁市政府对石花洞已经采取封闭式保护,施工已暂停,所有人进洞都需要相关部门批准。

这货来去如风,什么鬼都没留下!!!

相关推荐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