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在线注册_《南部海域1∶100万海洋区调成果集成与研究》通过评审

  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编制完成的《南部海域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集成与应用研究》近日通过了由李廷栋、裴荣富、康玉柱、金庆焕等组成的专家组评审。专家组认为该成果全面、系统、翔实地展现了我国南部海域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就,是有史以来专业门类最全、覆盖范围最广、调查资料最详实的地调成果。

  据项目负责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调查所所长李学杰介绍,自1999年以来,广州海洋局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获取了海量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实测资料,于2015年完成了我国南部海域12个国际分幅调查,实现了我国南部管辖海域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的全覆盖。以此为基础,区调项目组历经3年协同创新、艰苦攻关,以“一图一库一报告”的形式,取得了《南部海域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集成与应用研究》一系列创新成果。

  该项目编制了首套基于海量实测资料的我国南部海域海洋基础地质系列图件共21种,提交了758个数据集、约30TB数据量的专业化大数据服务系统,编写完成了约160万字的成果报告。实现了我国南部海域1∶100万海洋区调实测资料的无缝拼接,创新性地解决了我国南部海域一批基础地质问题,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主要表现在:

  一是重塑了南海及周边构造格局,创新性地提出“弧后扩张-左旋剪切”演化模型,对南海成因研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和板块构造活动论为指导,利用实测数据和计算机模拟技术重新厘定了南海及周边各构造单元的边界和性质,系统刻画了板块边界断裂的立体结构和构造属性,并揭示了南海及周缘深部壳幔结构特征。

  二是提出全新的南海及周缘地层分区系统,建立了统一的南海地层格架。全新的地层分区方案将南部海域划分为2个大区、3个地层区和5个地层分区,从层序发育的角度整体上解释了华南-中南半岛-婆罗洲大陆边缘中、新生代的构造格局对沉积演化的约束机制。首次统一了南海新生代的地层格架,基本厘清了中生代以来的地层发育特征和沉积演化过程。证实了古近纪晚期南海古环境演化模式。系统厘定了花东海盆新生代地层层序,填补了台湾岛以东海域研究的空白。

  三是基本查明南部海域矿产成矿成藏基础地质背景,有效服务找矿新突破。首次在大范围小比例尺区域调查中,综合判识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异常区带,圈定32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远景区,预估天然气资源量可达80.57×1012m3,为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提供了找矿方向。从“深水”(新生界)和“深层”(中生界)两个方面对南海油气资源前景及勘探方向进行分析与预测,初步圈定了10个油气勘探远景区。

  四是准确刻画了南海及周边海域地形地貌特征,实现了成果社会化服务。首次利用海量实测地形数据,编制了高精度地形、地貌图,系统分析和识别了47类三级地貌类型,新发现包括海底峡谷群、火山口、大型海谷、海山和深海扇在内的海底地貌单元36个。对南部海域地理实体进行系统命名,245个命名成果已由国务院正式颁布应用并及时服务社会,强化了我国海洋管理,彰显了海洋权益。

这货来去如风,什么鬼都没留下!!!

相关推荐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