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登录注册_记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水文环境地质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人可一日无食但不可一日无水。而对于一个靠天吃水的村庄来说,有一眼水质优良的水井那是梦寐以求的事情。由于他们的到来,一个40多年吃水困难的村庄圆了吃水梦。他们就是被村民们称为“地调神探”的山东地调院水环所项目组。
精准扶贫解难题,地质调查排民忧
“出水了!出水了!我们村有水了!”2017年9月,此起彼伏的呐喊声打破了山东沂水县夏蔚镇土洼村的宁静。这个掩映在群山之中的严重缺水的贫困村,为解决吃水难题,想尽了办法。“为了找水,村里自发组织过8次打井行动,也请过省里的专家,但都没找到水。我这右眼就是在挖井时被石块砸瞎的!”今年80多岁的王友起老人见证了土洼村打井的艰辛历程。
2017年,正在夏蔚镇开展水文地质调查的山东地调院水环所项目组接到了土洼村“第一书记”的求助,希望项目组能帮助土洼村寻找水源解决吃水难题。在对土洼村进行实地勘探后,项目组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利用专业技术手段和多年水文地质经验,在村外不远处的半山腰上,为村民们找到了饮用水源。从调整项目安排到施工钻井,他们仅仅用了20天就解决了困扰村民40多年的吃水难题。村民们直呼项目组的技术人员是“神探”。为了彻底解决当地吃水难题,项目组又在土洼村周边确定了一处备用水源点。如今,这个靠水窖吃水的小山村,铺设了自来水管道网,家家户户吃上了定点供水。
说起村里的水,村民们个个赞不绝口:“拧开水龙头就有甜水喝,俺真是做梦也没想到啊!感谢‘地调神探’给我们打出了水,日子有盼头了!”
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水文环境地质所帮村里找到了水,也结束了全村434户靠天吃水的日子,圆了村民40多年的找水梦,有效解决了因缺水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大难题。
真情帮扶惠民生,全力以赴促发展
“从钻井立在这的那天起,每天都有七八个大爷大妈搬着马扎坐在旁边。我们施工了几天,他们就坐了几天。”在土洼村找水的项目组负责人刘中业回忆道:“钻井出水那天,村民们自发来到井边,不顾泥沙还未完全洗尽,便争相畅饮起来。”
“有了水,每年仅村里的1200亩大樱桃、500亩桃、400亩苹果、1100亩花椒、200亩杂果就能增收300万元。”土洼村“第一书记”徐华利说,“有了水,群众就看到了希望,幸福感自豪感明显增强,民心向上,脱贫致富就有了保障。”
刘中业所带领的项目组,在开展1∶5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同时,不断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不仅解决了贫困地区的饮用水难题,还积极帮助地方寻找特色资源,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2016~2018年,项目组不仅圆满完成了既定的水文地质调查任务,还解决了沂水县范峪、土洼、下马都峪、泉庄等多个贫困村的饮用水难题,圈定了岩溶水富水段和锶型、偏硅酸型矿泉水的分布范围,为地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助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巧借优势准发力,扶贫攻坚不停歇
近年来,山东地调院水环所立足自身公益性地质调查定位,不断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在开展公益地质调查工作的同时,结合地方实际需求精准发力。2011年,山东遭遇60年一遇的大旱。山东地调院水环所先后在临沂、潍坊、菏泽等地的13个受灾县(市、区)打井183眼,钻探进尺12204.69米,总出水量12.85万余立方米/天,解决了257.09万人的生活用水、428.5万头牲畜的饮水和19568.16亩旱地的灌溉问题;2012~2018年,先后在沂蒙山区、鲁西南等地,完成1∶5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6000余平方千米,水文地质钻探11000余米,施工钻孔79眼,累计出水量10万余立方米/天,解决了近8万人的饮水难题,为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支撑;2017年,仅在沂水县贫困缺水地区就实施了12眼探采结合井,眼眼出水,且水质良好。他们在所有探采结合井获取试验参数后,均无偿交付给当地使用,实现了科研扶贫两不误。
“扶贫攻坚,我们在行动”!作为地质调查队伍中的一员,山东地调院水环所积极履行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在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的同时,积极把专业技术优势转换为惠民生、促发展的新动力。从解决贫困山区居民饮用水难题到济南保泉与轨道交通建设论证,从全省居民安全饮水示范工程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城市地质调查,从乡村到城市,从平原到山区,他们驰骋在水工环地质天地中,用专业技术服务于山东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