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注册链接_青海省有色地勘局转型发展纪实

  在青海省由“资源立省”转为“生态立省”的背景下,首当其冲受到严峻考验的非当地地勘单位莫属。然而,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却在大转型中交出了一组亮眼的数据:2017年,该局实现地勘经济总量4.11亿元,较2016年的3.46亿元增长19%。

  环保要求提高、资源政策趋紧、地勘布局调整、地勘投入下滑……在如此多重不利因素的叠加下,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缘何能冲出重围,实现风景这边独好?该局局长杨站君谈到这来之不易的增长时感触颇深地说:“一年来,全局上下以‘四个转变’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积极应对多种考验,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勘查为抓手,强化地勘主业,推进转型升级,在取得一系列找矿成果的基础上,也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新突破、新进展、新特色。”

  强化主业 提升资源保障能力 

  地勘工作是地勘单位的传统优势主业和看家本领,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基础性工作。2017年以来,青海省有色地勘局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绿色勘查为导向,坚持做精和提升地勘主业,先后落实各渠道项目资金1.5亿元,实施地勘项目57项,完成钻探10157.4米、浅钻4026.2米、槽探5.56万立方米;新发现矿产地2处,提交普查基地3处,新增资源量金8.16吨、铜铅锌4.04万吨、银272吨。

   

  检查岩芯、寻找线索 

  “绿色勘查是地质勘查工作的生命。2018年以来,我们持续深化绿色勘查,不仅其典型示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彰显,也为地勘主业的稳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一提到绿色勘查,作为全国绿色勘查倡导者和实践者的杨站君就显得特别兴奋。他掰着指头给中国矿业报记者介绍起来:一是持续完善和落实绿色勘查责任体系及“1+5”制度体系,将绿色发展理念和措施全面贯彻到基层和各类项目;二是不断提升绿色勘查的层次和水平,积极探索模块化可拆卸钻机、以钻代槽、地质项目环境影响因素与分析、地勘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健全完善了绿色勘查主动防控机制;三是与中国地调局探矿工艺研究所、四川华锋钻探公司等科研生产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了在绿色勘查技术方法创新方面的合作;四是结合全省环保督察,主动投入500多万元自有资金对以往矿山和实施重型工程的项目全面开展了恢复治理;五是积极参与全国绿色勘查规范、标准等制度体系的制定和研究工作,为顶层设计输送“青海有色经验”。

  绿色勘查的落地生根和持续深化,有力推动了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地勘主业的提升、找矿成果的突破。据介绍,2018年,该局岩浆熔离型铜镍矿找矿取得重要进展,浪木日地区钻孔深部首次发现厚大富矿体,邻区发现良好的铜镍矿化信息,显现出东昆仑东段寻找该类型铜镍矿的巨大找矿前景,也为该地区找矿部署明确了新方向。同时,该局在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找矿取得新进展和新发现,都兰沟里色日、迈龙、卡龙等地区金矿体规模进一步扩大,阿斯哈、瓦勒尕地区金矿体控制程度进一步提高,热龙、吉日迈地区新发现金矿化线索,进一步扩大了沟里地区金矿找矿前景。鑫拓地区矿带及矿体规模进一步扩大,资源量持续增加。在浅成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找矿方面,该局也取得了新认识和新进展,各玛龙、那更康切尔北等地区圈出多条银多金属矿体,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三大找矿格局的初步形成,使全局项目支点更加稳固,找矿潜力不断显现,为加快战略转移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局的基础地质工作成效突出,共圈出各类元素综合异常216处,圈定找矿靶区13处,提交立项建议17份,夯实了立项基础。”杨站君说,“合作矿山企业主动适应绿色环保新要求,持续推进节能降耗、挖潜增效,取得了来之不易的经营成效,其中山金公司产金432千克,海鑫公司产金603千克,并协同中铝公司启动中铝黄金有限公司股权转让挂牌。”

  转型升级 “第二主业”凸显 

  青海省从“资源立省”到“生态立省”的转变,对地勘单位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应势而谋,因势而动,提前布局,抽调精干人员,组建了专业队伍,开始向民生地质、生态地质转型。

  “2017年,我们局共落实各类民生项目和生态地质项目230多个,合同金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较2016年翻了近一番。”杨站君激动地说,“近3年来,我们局的民生项目产值年均增长40%以上,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已成为全局的‘第二大主业’。”

   

  多彩矿区 

  对地勘单位而言,从传统的地质找矿拓展到民生领域并非易事。该局为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第二主业”尽快形成和壮大,在政策和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倾斜和大力支持。他们先后投入专项资金近500万元增添设备、推动扩项等,并与中国地质大学合办高层次产业转型培训班,全面强化资质建设。同时,他们扩大开放合作,先后与新疆、四川等地的优势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驻新疆办事处并落实项目资金860多万元,在“走出去”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经过近年来的统一规划和扶持引领,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的服务领域和社会效益均实现了历史性拓展和突破。该局的测试中心被列入全国首批土壤污染详查实验室,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全国土壤污染调查、茫崖行委水资源勘查、环保大督查问题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山体滑坡抢险救援、精准扶贫土地整理等多个领域的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全面启动。该局测试中心初次承担的全国土地“三调”试点、湟源县蒙古槽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互助五十镇土观土地整理项目等得到了省厅、地方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评价,并被列为样板工程。

  “我们局的民生地质‘第二主业’已经确立,有力支撑了全局产业转型升级。”杨站君介绍称,今年该局将坚持“重人才、提质量、升资质、强联合、培优势、拓领域、展空间”21字方针,进一步推动民生地质产业再上新台阶。同时加强对全局民生产业项目的顶层指导、重点扶持和一队(院)一特色的差异化管理,强化内部资质、业绩、信誉等优势资源共享机制。紧密围绕国家和省上重大战略以及市场需求,加快实施“地质+”产业融合发展战略,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推动地质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互联互通互融。以即将推进的自然资源一体化管理为契机,主动介入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等新领域。

  创新驱动 搭建一体化平台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青海省有色地勘局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产学研用平台建设,有力支撑和促进了地勘主业发展和转型升级。

  2017年以来,该局在承担省、部级基础和科研项目的同时,还自筹资金与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院校合作加大科研及综合研究工作,定期走访互动,提高了重点矿区研究程度。

  “地质找矿是一项探索性很强且对科研要求较高的工作,只有与科研单位联姻、发挥好专家作用,才能掌握成矿规律,实现找矿突破。”杨站君介绍称,“我们局建设的‘产学研用’平台是实打实的,由大学教授、局队(院)专家组成,依托这个‘产学研用’平台,科研团队全程跟踪指导20余个重要项目地勘工作,开展了青海省内典型矿区实地考察,助推了找矿成果的取得,也为下一步的立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发挥专家在找矿中的“智囊团”作用,该局还专门举办了高层次的找矿突破研讨会和野外项目现场研讨会,组织省内外专家研究分析重点矿区及找矿靶区的找矿思路,明确了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该局产学研用平台的建设,促进了全局科技创新水平的持续提升,其《都兰县沟里地区金矿成矿规律研究及找矿突破》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我们要更加重视综合研究、持续强化科研和科技创新对找矿的指导。”杨站君表示,将继续深化与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校“产学研用”科技创新平台合作,强化联合攻关,在提升理论创新水平和找矿投入产出比的同时,提升找矿认识,优化野外跟踪指导,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借助科研项目和创新平台培养创新人才。同时,青海“生态立省”战略定位进一步强化,对地勘单位绿色发展、绿色勘查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该局还将不断加强绿色勘查技术方法研究和科技创新,大力推广绿色勘查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的应用,持续提升绿色勘查层次和水平。

这货来去如风,什么鬼都没留下!!!

相关推荐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