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登录注册_安页1井成功的启示
2017年10月17日,在距离正安县城十几分钟车程的安页1井钻井现场,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副主任翟刚毅将一厚摞资料和一个巨大的钥匙模型递交到贵州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成杰手中。这标志着,安页1井,这口在贵州省乃至全国页岩气油气调查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钻井,正式由调查阶段转入勘查试采阶段。
安页1井,无疑是中国油气发现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闪光点。也正是安页1井的成功直接促成了今年8月贵州敲响中国页岩气拍卖第一锤——贵州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12.9亿元竞得正安页岩气勘查区块探矿权。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副司长王军表示,这是自1998年国土资源部成立以来,部属探矿权拍卖成功第一例,也是页岩气矿权成功拍卖的首例。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朱立军表示,安页1井的突破,是贵州乃至中国油气勘查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也圆了中国地质工作者和贵州人民60年的油气梦。可以预见,安页1井也将为后续的其他页岩气勘查开发区块提供可吸纳的经验与启示。
那么,安页1井的成功背后有哪些启示呢?
成功得益于油气体制改革的大胆尝试
从顶层设计上,改革的政策措施连续出台。2014年6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要求,积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2015年2月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再次提出加快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同年5月,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研究提出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在全产业链各环节放宽准入”。今年5月,业内期待已久的《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明确了贯穿全产业链的油气体制改革主要任务。
近些年,国土资源部立足资源管理职能,按照“开放市场、有序竞争、创新机制、协调联动”的原则,着力推动页岩气勘查开发。2009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开展了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及有利区带优选,进行了多轮页岩气勘查区块招标。经国务院批准,将页岩气设置为独立矿种,放开了页岩气勘查开采市场,发布了《关于加强页岩气勘查开采和监督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出台了《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共同编制了“十二五”页岩气发展规划。未来,国土资源部将按照《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完善并有序放开油气勘查开采,实行勘查区块竞争出让制度和更严格的区块退出机制,允许符合准入要求并获得资质的市场主体参与常规油气勘查开采。
同时,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科技部、环保部、国家能源局等部委,在鼓励外商投资、加大财政补贴、引导产业发展、建设示范区、推进科技攻关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地方政府积极主动服务,为页岩气勘查开发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成功得益于部省联动机制推行
王军在移交仪式上表示,地质勘查的部省联动机制是安页1井取得突破的基础条件。
2013年1月,国土资源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页岩气勘查开发合作协议》。贵州省完成了全省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工作。调查显示,黔北页岩气综合勘查试验区范围内页岩气地质资源量3.88万亿立方米,含气页岩层系分布广泛,埋深适中,厚度较大,煤层气、非常规油气及固体矿产等资源前景好。2014年3月,贵州省向国土资源部提出设立黔北页岩气综合勘查试验区申请。
2014年8月,贵州省黔北页岩气综合勘查试验区获国土资源部批复正式成立。试验区覆盖金沙-遵义-湄潭-思南-印江一线以北至省界所圈闭范围,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建设周期为2014年~2020年。试验区主要目的是开展页岩气地质理论研究,加强勘查开发技术攻关,尽快探明页岩气储量,逐步形成产能建设,探索建立适合页岩气、常规油气、煤层气及固体矿产等多矿种、多区块、多种所有制矿业权人共同参与、沟通协调的综合勘查机制,力争在2020年前建成产能达10亿立方米/年的页岩气勘查开发基地。同时明确,国土资源部和贵州省共同为试验区内页岩气勘查开发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保障页岩气勘查开发用地用水等方面的需求;加强监督检查,督促企业依法勘查开发,国土资源部还将在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评价、科技攻关等方面给予支持,并探索页岩气勘查开发政策和制度创新,协调解决试验区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而对黔北地区开展页岩气地质调查和科技攻关的重任则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来承担。
据翟刚毅介绍,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为全力支撑和推进国土资源部和贵州省政府签订的黔北页岩气综合勘查试验区建设,每年在试验区安排经费1.5亿元开展页岩气调查工作,开展了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评价优选了安场页岩气有利区,部署和组织实施的“安页1井”,一举取得“四层楼”式的页岩气、油气重大发现和突破。这对于南方复杂地质构造区和贵州省油气勘查工作来说是开天辟地的,被专家院士评价为具有历史性的、里程碑意义的创举。
成功得益于科学的战略部署
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工作定位之一。2014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谋划实施的地质调查“九大计划”、“ 50项工程”,油气资源调查被列为首要任务。其中,南方页岩气地质调查更是重中之重。这项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调查中心牵头组织的工作,将目光投向了久攻不克的南方复杂地质构造区,在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实施了安页1井,并取得油气调查重大突破。
同时,打赢地质调查扶贫脱贫攻坚战,也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兼顾的任务之一。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钟自然曾多次强调,在继续做好乌蒙山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能源资源调查、重要矿产资源调查及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工环调查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地质调查扶贫脱贫工作力度,实现地质调查扶贫脱贫工作先行一步,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打牢基础、做好支撑。
安页1井的油气勘查成果也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精准扶贫的重要实践。
“聚焦深度贫困,攻克坚中之坚”,这是从遵义市到正安县的高速公路两旁高大的路牌贴示的标语,也昭示当地各级政府为脱贫攻坚急于寻找出路和打好这场硬仗的决心。
正安县为黔北山区,交通运输不便、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文化落后,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而“安页1井”位于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估算其控制范围内天然气资源量达千亿立方米,具有形成10万立方米/年的产能的资源基础,开发利用后可以满足1000万人口地区居民生活和工农业发展的用气需求,大规模开发利用后还可以为黔北地区提供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当地脱贫攻坚奠定扎实基础。
“这必将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正安县的脱贫攻坚创造有利条件。”翟刚毅表示。
以地质调查成果服务各重要经济区与城市群,是新时期地质调查工作新目标。在去年底召开的长江经济带地质工作研讨会上,钟自然提出新的要求——打造沿江绿色能源产业带,将资源潜力转化为生产能力。
安页1井重大突破也直接促进沿江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为长江经济带战略提供支撑。
长江经济带战略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它覆盖了包括贵州在内的11个省市。这为贵州带来独特的优势机遇和巨大发展潜力。
发展所需的最基础的资源支撑就是能源。而这对于一度缺油少气的贵州来说,无疑是不可攻克的“资源之缺”。如今,有了安页1井,有了具有资源潜力的正安页岩气勘查区块,一切都将不同。
翟刚毅表示,安页1井是除四川盆地外,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首口获得高产稳定工业天然气井,有望形成新的天然气勘查开发基地,同时引领武陵山区7800平方千米残留向斜页岩气及油气勘查开发,实现由点到面的突破。
“这将引领沿江经济带清洁能源的勘查开发,促进资源潜力转化为生产能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01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也曾在调研中给予安页1井高度评价——“安页1井为国家培育了新的勘探开发基地,在点上突破的基础上也在面上扩大了战果,形成了有宏观影响的大成果,为黔北、鄂西等页岩气示范基地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支撑,有效促进了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降低碳排放,带动长江流域的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据相关专家介绍,“安页1井”将带动长江经济带约6万平方千米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查开发,为油气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勘查区块,提振了南方复杂地质构造区油气勘查开发信心。
安页1井的横空出世,让缺油少气的贵州省充满无限期待。如今,期待终于落地成真,如何欣喜都不为过。因为,以安页1井为起点的正安页岩气区块的确将给贵州带来强有力的发展后劲。
成功得益于地质理论与技术的创新
2013年起,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系统开展了南方复杂构造区油气地质条件调查研究,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剖面测量、地质填图、地球物理勘查,评价了普子、龚滩、安场等龙马溪组页岩气远景区,并在前人提出的“富有机质泥页岩+稳定构造”的页岩气二元富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研究焦石坝页岩气田与盆外钻井资料,创新提出了“深水陆棚相页岩、稳定构造保存、地层超压”的页岩气成藏富集理论和五种控藏模型。
这些理论的突破为油气的勘探指明了方向,实现了由传统的盆地找油气向造山带找油气、由正向构造找油气向负向构造找油气的两个历史性转变。
移交仪式上,翟刚毅表示,在科技创新领域初步形成的古生界海相页岩气高产富集理论,已经成功指导部署了后续的鄂阳页1井、龚地1井等取得页岩气重大发现。
值得重提的是,该井开辟了南方油气勘查新区新层系。志留系石牛栏组天然气重大突破和奥陶系宝塔组油气重大发现,为我国南方新发现的油气勘查层系。二叠系栖霞组含气层为四川盆地外的首次发现,开辟了我国油气资源勘查的新区、新层系,扩大油气勘查区面积7800平方千米。
李金发曾在调研中指出,安页1井取得“四层楼”式油气重大突破,是南方复杂构造区油气调查的历史性重大突破,是贯彻“四新”要求,通过理论创新、技术攻关、科学论证和精心实施,在新区新层系取得的重大突破,对南方油气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成功得益于创新合作机制的有益探索
在交接仪式上,翟刚毅表示,安页1井创新“政产研用”紧密合作新模式,是国家公益性和企业商业性结合开展地质调查的成功范本。
为推进示范区建设,2015年5月1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调查中心与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黔能页岩气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于共同编制了《黔北地区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实施方案》。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调查中心同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黔能页岩气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地质调查院和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机制,共同推进黔北地区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上述实施方案提出:一是整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和贵州省在该区开展的页岩气地质调查项目,完成区内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力争实现页岩气重大发现和突破;二是探索总结复杂构造区海相页岩气成藏地质理论和勘查开发技术体系;三是建立基础先行、企业跟进的页岩气勘查新模式,促进黔北地区页岩气勘查开发快速发展。由油气调查中心、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和黔能页岩气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三方联合协调机制,成立黔北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指挥部,统筹部署和组织实施页岩气资源调查与勘查工作。
朱立军表示,从国土资源部与贵州省政府签署黔北地区页岩气综合勘查试验区的合作协议,正式启动对贵州黔北地区页岩气勘查工作那一刻起,负责项目实施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就与贵州省国土资源系统及正安县人民政府因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目标达成共识,而紧密团结,同心戮力,共同奋斗。
他还表示,此次移交也标志着中国油气体制改革“第一拍”正式落地。贵州省有关方面将成立专家组,全力保障和支持正安页岩气区块后续的勘查开发工作。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副司长王军强调,此次安页1井的顺利交接,是各方努力的结果,但也仅仅是正安页岩气勘查区块勘查开发的一个分号。后续要尽快申领相关的勘查许可资质;要尽快落实安页1井的试采方案,使资源最大程度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要在开发过程中确保安全与环保。地方政府要做好后续土地、水电供给等服务工作,为贵州正安页岩气区块的快速勘查开发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