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怎么注册_海上丝绸之路非洲7国矿产潜力评价首战告捷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调中心组织实施的“海上丝绸之路非洲中东部7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日前顺利完成2017年第一阶段野外工作任务。
该项目依托“周边国家重要成矿带对比研究”工程,旨在深入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走出去”战略。项目下辖“中-坦合作坦桑尼亚姆贝亚省恩通巴地区1∶2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示范(以下简称“1∶25万化探”子项目)”、“坦桑尼亚基岩裸露区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以下简称“低密度化探”子项目)”两个子项目。
2017年4月24日~7月21日,天津地调中心“1∶25万化探”子项目工作组一行6人远赴坦桑尼亚开展野外工作,完成采样面积5800余平方千米,化探分析样品(组合样)累计1300件,样品采集、加工处理均严格遵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并结合GPS航点存储、航迹记录与采样点景观照相等办法来同步控制采样质量。
初步预计,“1∶25万化探”子项目成果将首次编制出坦桑尼亚恩通巴地区系列地球化学图件,并提供金、铜、铌等矿产勘查远景区5处~8处,积极为中资企业提供有用信息。“低密度化探”子项目则将首次展示坦桑尼亚基岩裸露区71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编制坦桑全国尺度地球化学图件,也可反映活动造山带与稳定克拉通地区相关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状态的异同。
据了解,天津地调中心分别于2016年4月~7月和9月~11月两次赴坦开展野外工作,不仅超额完成了地球化学填图样品采集工作(“1∶25万化探”子项目完成采样面积7500余平方千米,采集样品1644件;“低密度化探”子项目完成采样面积22万平方千米,采集样品1909件),还完成了相关路线地质调查400余千米以及典型矿床考察若干处。目前,“1∶25万化探”子项目和“低密度化探”子项目的样品分析测试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前者将分析39种元素,后者将分析71种元素,分析工作包含了大部分有成矿潜力的元素。
施工期间,天津地调中心领导班子始终高度关注坦桑尼亚“海上丝绸之路”项目的野外工作实施与项目进展情况。今年7月,天津地调中心总工程师苗培森曾赴坦桑尼亚项目工作区慰问职工,并开展了野外调研与技术指导工作。在坦期间,苗培森还专门拜会了坦桑尼亚地质调查局局长Abdul Mruma,双方进行了友好会谈。通过会面,双方一致同意继续加强在地学方面的合作,同时拓展更加广阔的合作领域,进一步提升双方研究合作的水平及国际影响力。图为坦方技术人员参加野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