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登录注册_重点瞄准“三个点” 筑牢发展“生命线” ——对话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所长胡泽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场春雨虽然让3月的成都增添了几分“乍暖还寒”的感觉,但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综合所”)却是春潮滚滚。 “围绕基本定位,把握着力点、找准发力点、明确立足点,确保我所在公益性地调工作中的地位。”在3月15日该所召开的第六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暨全体职工大会上,所长胡泽松在工作报告中的讲话掷地有声。 “全力支撑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的新工作定位,“用科技创新改造、支撑、引领地质调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地质调查局”的新总体思路,以及事转企步伐的加快,使担任所长才4个多月的胡泽松压力倍增,责任重大。 按照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部署,成都综合所既要巩固提升传统优势“寻生路”,又要适应新的形势要求谋划新发展方向“找活路”,还要转型升级打造新格局“谋出路”。胡泽松这几个月几乎是“连轴转”。尤其是今年以来,他带领相关人员马不停蹄,先后与贵州省地矿局、中核集团地质事业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盛康宁(上海)矿业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四川省内多家地勘单位就战略合作和协同配合进行洽谈。 即便是接受中国矿业报记者采访,胡泽松也是掐着点,利用吃饭的短暂时间,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工作节奏之快可见一斑。难怪所里许多人总说跟不上他的节奏。 记者: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成都综合所如何调整转型,主动作为,确保在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中的地位? 胡泽松:善谋者谋势。要确保我所在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中的地位,必须应对新形势,适应新变化,引领并促进地质调查、矿产综合利用工作调整转型。 一是牢牢把握国家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重大需求,找到着力点。在中国地调事业进入新百年之际,党中央发出了“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号令。国务院印发了《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国土资源部规划部署“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和服务国家资源能源安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2020前五、2030比肩,2050领跑”的“三步走”地质科技创新目标,部署了三大科学计划、五大科技创新攻坚战、六大服务领域。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作为国家公益性地调科研单位,我们必须围绕“全力支撑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的基本定位,按照“用科技创新改造、支撑、引领地质调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地质调查局”的新时期地质调查工作总体思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深化改革,推进创新,找到地调科研与矿产综合利用支撑服务国家的着力点,走在国家科技创新的前列。 二是牢牢把握地质调查的发展机遇,找到发力点。近年来,地质调查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我们的工作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纳入了部门预算并实现了常态化,中央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之间、中央和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之间的定位准确了、关系清晰了。要坚持以精准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国土资源中心工作为导向,跨专业、跨学科、跨单位综合部署实施地质调查。全面深入推进地质调查结构调整,地质调查由单一区域调查转变为大型能源资源基地调查。同时,加强以大型能源资源基地为抓手,部署资源集中区资源潜力评价、技术经济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着力解决重大地质科学问题,精准对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向地球深部进军,实施“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迫切需要加大地质科技创新的力度。这些变化,为我们的地调科研工作,尤其是解决长期困扰综合利用在国家公益性工作中的地位、作用等问题,明确了方向。 三是牢牢把握综合利用工作服务国家矿产资源管理的重大机遇,找到立足点。国土资源部等五部委发布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制度工作方案》,为综合利用工作支撑、服务国土资源管理指明了方向,这也是矿产综合利用工作可以长期维系的立足点。根据方案,要在现有27个矿种“三率”最低指标基础上,研究制定领跑者指标。到“十三五”末完成46个矿种“三率”最低指标和领跑者指标,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评估指标、评估方法、评估流程的评估体系。委托第三方评估单位,将矿山的具体指标与“三率”最低指标和领跑者指标进行比对,科学合理评估,公开调查评估结果。矿业权人进入“先进名单”的,在技术创新项目、绿色矿山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列入“不达标名单”的,督促整改或惩戒。这项工作在郑州综合所的努力和推动下,确立了良好的工作局面,我们要加倍努力、迎头赶上。 记者: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改变资源调查方式。在这方面,成都综合所有哪些新的举措和方向? 胡泽松:我们将从加强资源集中区地质潜力评价、技术经济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三方面入手:一是以稀土为核心,以“三稀”资源为重点,兼顾其它能源资源矿产,围绕重要矿产资源领域、能源资源领域和地质环境领域开展综合地质调查和科技创新;二是发挥我们技术经济评价的专业优势,推动建立与资源评价、环境承载力评价相适应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体系;三是发挥地调评价、成果集成、成果转化的作用,为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长期以来,矿产经济技术评价一直是我们的强项,但在矿产评价方法、标准方面存在短板。作为国家公益性地调队伍,我们要发挥传统优势和引领作用,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探索建立起新的评价标准体系。目前,我们围绕这个目标已启动了相关工作。 去年,我们部署开展了川西稀有金属矿集区综合地质调查。在甲基卡、可尔因和九龙矿集区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和资源技术经济评价工作。今年,我们要积极与四川省地矿局合作,在共建“可尔因-甲基卡大型锂资源能源基地”方面有所作为。在已有成果基础上,按锂矿床、铍矿床、锂铍铌钽共伴生矿床和多种金属共伴生矿床类型开展锂多金属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建立锂多金属矿产开发利用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围绕构建矿集区资源利用技术经济绿色评价方法体系,在青海大场金矿矿集区开展应用示范。依托地质调查二级项目青海大场金矿矿集区技术经济与环境综合评价,在已完成1∶5万遥感地质解译和环境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重点针对青海大场金矿矿集区,开展资源潜力调查、环境地质调查、环境影响评价及资源可利用评价等工作。将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经济、人文及社会统一进行评价,形成可推广应用的矿集区资源与环境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矿集区资源与环境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在大型能源资源基地建设中的转化,做实项目,扩大成果与影响。 在攀西地区开展资源集中开采区地质环境调查。通过宝鼎煤矿,攀枝花、红格、白马钒钛磁铁矿和拉拉铜矿、德昌稀土矿等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查明攀西地区多金属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危害,分析评价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矿山地质环境发展变化趋势,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合理恢复对策建议,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实施矿山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依据。 记者:去年11月,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调局提出建设大型能源基地,成都综合所将如何更好地参与其中? 胡泽松:积极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是我们的职责所在。2016年11月,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建设大型能源资源基地后,我们围绕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发展绿色矿业、促进高端利用发展需要,积极与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合作,共同打造贵州毕节-六盘水地区能源三稀资源大型基地建设,助推乌蒙山毕节地区脱贫攻坚。今年3月7日,双方在成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该地区大型能源资源基地建设正式启动。 大型能源基地建设需要地调引领,多兵种多手段齐上,局、大中心、所、地勘单位共同参与,真正构建一个集科学研究、调查与转化相结合的机制。成都综合所前期有调查,中期有集成,后期有转化,还有上市公司来支撑发展,在大型能源基地建设方面具有优势。该项目的正式启动符合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需求,是地调工作进入基层的具体体现,契合双方发展需要,是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2017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继续加大三稀矿产勘查力度”要求的具体行动,是主动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建设,助推乌蒙山脱贫攻坚战工作的重要举措。双方将以大型能源资源基地建设为引领,围绕“区调、矿调、环调”地质调查评价、能源资源经济性评价工作、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示范,结合精准扶贫行动,共建产学研创新平台,推动地质科技成果集成与转化,将为贵州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矿政管理提供支撑服务。 记者:成都综合所如何践行“用科技创新改造、支撑、引领地质调查”,服务国土资源管理主场? 胡泽松:我们要加快地质科技创新,围绕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创新战略部署,将矿产综合利用工作作为贯彻落实部、局重大战略布局的落脚点,作为服务国家资源能源战略的支撑点,作为科技创新与服务“三深一土”和“五大科技攻坚战”的结合点。 一是围绕国土资源部“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立足现有选冶技术成果,重点开展土壤重金属修复治理、矿山尾矿和地下水修复工作,为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提供服务。 二是抓住中国地调局“五大科技攻坚战”部署,今年要加快“中国地质调查局稀土资源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和“油气综合利用评价中心”组建,做实国土资源部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三是抢抓支撑服务国土资源“三率”管理机遇,推进矿产综合利用技术互联网+工程,突出三稀技术研发优势,力争出大成果。 四是发挥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引领作用。 2017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地质科技体制改革,促进调查与科研深度融合,用科技创新改造、支撑、引领地质调查。同时,深化战略合作和协同配合,实现联动与融合,目前我们已经与四川省地矿局、贵州省地矿局、中核集团地质事业部、四川核工业地质局、四川煤田地质局、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盛康宁(上海)矿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积极对接,洽谈合作,抢抓机遇,强强联合,努力形成协同创新、融合创新的格局。 记者:在深化科技创新改革方面,成都综合所将有哪些举措? 胡泽松:我们要大力构建人才、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科技创新机制。一是推进地质调查成果评价机制改革。以解决重大资源环境问题为导向,以成果转化应用和服务效果为标准,建立科技创新的指标体系。二是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坚持“五问”、“五不唯”人才评价标准,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建立符合我所实际的人才评价机制,促进高水平成果产出和优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三是推进地质调查运行机制改革。地调项目实行法人负责制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坚持项目负责人在法人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原则,明确负责单位和负责人的权利和责任,探索放权、问效、追责的新机制。四是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坚持突出科技人员在科研单位和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成果发明人、科技成果奖主要完成人的奖励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杏鑫怎么注册_中国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与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开展对接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尹宏等一行6人近日到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调研。双方就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成都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落实情况、中国地质调查局支撑服务成都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地质工作部署情况、成都地调中心基地搬迁和西南地区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情况、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成都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总体方案编制及相关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座谈交流。 会议由成都地调中心副主任谢渊主持,成都地调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经过座谈,双方达成了4项共识。一是联合组建成都市地下空间地质工作专家组和总体实施方案编写组,以5年为规划周期,启动成都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地质工作顶层设计与总体方案编制;二是围绕总体目标与主体事权及职责,加强专题设置与任务分解,确保中央财政与地方资金使用运行各行其道,避免工作重复,加强成果集成共享;三是建立例会制度,落实联动机制,定期开展沟通交流;四是加强资料的收集、共享与开发、利用,尽快实现成都市重要钻孔坐标的转化与钻孔数据标准化。 据了解,2月1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北京与成都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地调局依靠地质科技服务成都市建设,着力打造地下空间探测示范区,解决成都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地下空间利用问题。目前,成都已列入国家地下空间探测的8个试点城市之一。 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按照地下、地上“两个成都”目标,开展成都市地下空间调查和探测工作,吸收基础测绘、城市规划监督测量、地下管网和城市建设等相关信息,建立成都地下200米以浅三维地质结构和综合信息数据库,使成都成为向深部要空间、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综合利用国土空间的示范区。 2017年,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工作是在已有地质调查成果全面集成、二次开发、转化利用基础上,通过钻孔标准化与数据库建设,初步摸清成都市地下空间宏观地质结构,梳理出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关注的地质问题与地质资源,编制发布支撑服务成都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地质调查报告和图集。
杏鑫怎么注册_中国地质调查局瞄准四大工作目标 雄安新区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正式启动
雄安新区安新县大王镇3个工程地质标准孔日前同时开工,标志着中国地质调查局支撑服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地质调查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总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根据新区规划建设需求,制订了雄安新区地质调查总体方案和2017年工作方案,确定了四大工作目标:一是构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透明雄安”,二是打造全球地热利用样板,三是建成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基地,四是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提供全流程地质解决方案。 据介绍,近期将有200多台钻探、物探、试验等野外施工设备和1000多名施工技术人员陆续投入此次野外调查工作。按照工作计划,他们将在7月底完成一期调查工作,提交阶段成果,服务雄安新区总体规划编制;12月底完成二期工作,提交年度成果,服务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此次野外调查工作计划投资6.59亿元,将利用4年时间开展雄安新区“空间、资源、环境、灾害、文化”综合地质调查。今年,工作人员将率先完成新区重点地区总体规划工程地质调查、起步区地热调查、土地质量调查等工作,为新区总体规划编制提供支撑。
杏鑫在线注册_我国海洋地质调查又添利器 “海洋地质十号”船顺利下水
2017年6月28日上午,调查船舶设计与建造的最新成果,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洋地质十号”综合地质调查船在广东东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顺利出坞下水。这意味着,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保障工程配套装备项目中的3艘调查船已全部出坞下水,这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地质调查和科考船舶平台,整体提高海洋地质调查精度,全面提升海洋地质调查能力,也标志着我国海洋地质综合调查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钟自然出席“海洋地质十号”综合调查船下水仪式并宣布“海洋地质十号”船出坞下水。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岩峰出席仪式并致辞,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经济师骆庆君宣读“海洋地质十号”船命名令,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叶建良为“海洋地质十号”船出坞下水敲香槟。 在当天上午举行的海洋地质保障工程配套装备项目工作汇报会上,钟自然指出,“海洋地质十号”的建造是海保配套装备项目的重要内容,它的成功建造填补了全国小吨位大深度海洋地质钻探船的空白,丰富了我国海洋地质调查技术体系。提升了我国重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能力,助力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进程,同时为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大洋钻探船)积累了宝贵经验。 “海洋地质十号”投入使用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形成9船探海的新格局。钟自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坚持目标导向,确保“海洋地质十号”与八号、九号年底前如期入列。二要坚持统筹协调,科学合理地安排9艘船的调查任务。三要乘势而上,加快推进天然气水合物创新平台建设。 “海洋地质十号”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是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水文环境等多功能调查手段为一体的综合地质调查船。总长75.8米,宽15.4米,深7.6米,结构吃水5.2米,排水量约3400吨,续航力8000海里,定员58人,调查船采用电力推进全回转舵浆,二级动力定位等世界先进航行及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在全球无限航区开展海洋地质调查工作。该船配置了我国首套自主研制的举升式海洋钻探系统,通过设计优化及技术创新,钻探能力可拓展一倍。船舶建造过程中,吸纳了国际同型调查船舶设计建造的最新成果,对国际先进调查技术通过引进、整合、优化与提升,采用模块化科考设备布局,配置有无人无缆深潜器(AUV)、综合导航定位系统、海洋重力和磁力测量系统、单波束和多波束测量系统、浅地层剖面测量系统、海床静力触探系统(CPT)、大能量电火花震源系统、四波束侧扫声纳测量系统、超短基线水下声学定位系统、温盐深探测系统(CTD)、深水多普勒海流测流测像系统(ADCP)和数字罗经系统等国际主流、前端调查设备20台套,在全船调查手段的统筹布局、调查设备兼容与效能提升等方面,体现出高精度、多功能、综合作业能力强等特点。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是“海洋地质十号” 船建造项目单位。该船由中船工业第七〇一研究所于2014年开始设计,2015年10月,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点火开工建造。下水后将进入舾装和设备海试阶段,预计在今年年底,将与“海洋地质八号”、“海洋地质九号”调查船一起入列投入使用。届时,将与现有的“海洋六号”、“海洋四号”、“探宝号”、“奋斗四号”、“奋斗五号”、“业治铮号”调查船一起,构成中国地质调查局覆盖浅水、深水及大洋等全海域海洋地质调查船舶及技术装备探测体系,海洋地质调查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地质工作。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海洋地质调查工作是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海洋地质保障工程配套装备项目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提升海洋地质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海洋地质调查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中国地质调查局装备一流、提升海洋地质调查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水仪式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广州举行了海洋地质保障工程配套装备项目综合地质调查船项目工作汇报会,项目承担单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秦绪文汇报了建造情况,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孙轲汇报了建造及下水准备情况,中国船级社验船副总经理陈林龙报告了下水条件核定情况,并举行了建造节点确认签字仪式。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中船工业第七〇一研究所、中国船级社广州分社及监理公司等领导和有关负责人出席了下水仪式。
杏鑫登录注册_“松科二井”钻进突破三项世界纪录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探技术研究所实施的松辽盆地资源与环境深部钻探工程(以下简称“松科二井”)攻克5项技术难点、突破3项世界纪录、形成5项创新技术,目前正在推进五开钻井工作。 据悉,“松科二井”攻克了5项技术难点,包括在沉积岩地层中实施取芯钻探工程,攻克井壁稳定性和钻井液护壁技术难题;钻孔地温梯度3.8℃/100米~4.2℃/100米, 预计完井地温将攻克高温钻井液难题,创我国高温钻井新纪录;短时间内自主研制具应用水平的国产涡轮钻具,为四开、五开钻探提供技术保障;开创性进行深度超2800米的大口径直径444.5毫米/216毫米扩孔钻进;运用新的取芯钻进技术,突破常规取芯钻进技术造成的工期长和总经费大的瓶颈,并形成了大口径扩孔钻进技术、直径311毫米同径取芯技术、长钻程取芯技术、大直径岩芯出筒技术及5种规格涡轮钻具5项创新技术。 经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认定,“松科二井”钻进过程中突破了3项世界纪录:一是311毫米口径同径取芯技术在深部地层连续取心1650.51米(深度2863.23米~4513.74米),岩芯直径达214毫米;二是311毫米口径同径取芯单回次取芯长度超30米;三是216毫米口径长钻程取芯技术在井深超4900米时单回次取芯长度超40米。 据了解,围绕开展松辽盆地深部能源资源调查、建立松辽盆地深部地层结构剖面、寻求白垩纪气候变化地质证据、研发深部探测技术四大目标,“松科二井”2016年已完成四开直径216毫米口径取芯钻进,完钻井深度5922.58米,成为亚洲最深科学钻探井。
杏鑫怎么注册_郑州综合利用所3项“花岗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在花岗岩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持续攻关,取得多项发明专利。近日,《一种花岗岩细粒石粉全粒级除杂制备超细高白微粉的方法》(专利号ZL 201910979893.1)、《一种花岗岩石材废石制备陶瓷原料的方法》(专利号ZL 201910978877.0)、《一种花岗岩石材锯泥石粉制备陶瓷原料的方法》(专利号ZL 201910532022.5)等3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 我国现有花岗岩开采及加工产业聚集基地20余处,年增固废超1.5亿吨,受运输半径限制,主要以集中堆存、填埋为主,造成资源浪费、土地占压、环境污染等问题。郑州综合利用所发挥国家非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人才和品牌优势,依托“华东地区脉石英晶质石墨等重要非金属矿综合利用评价”地质调查项目,形成花岗岩资源非金属矿物分离、除杂提纯、功能材料制备等综合利用技术,并完成年处理30万吨规模花岗岩固废制备陶瓷原料工业试验,实现花岗岩固废规模化消纳、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研究所充分发挥专利技术优势,与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共建非金属矿高效利用产学研用合作基地,构建“矿山开采—天然石材—边角废料—非金属矿加工—废浆废渣再利用—陶瓷原料—建筑卫生陶瓷建材—功能材料等”的循环产业链,促进了驻马店市非金属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以上3项“花岗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均采用无污染物理技术,绿色环保、经济高效,可在山东平邑、五莲、莱州;河南泌阳、南召;湖北麻城、随州、通山、咸丰、罗田;广西贺州、岑溪;新疆奇台、和硕、焉耆、哈密、博乐、托里;吉林蛟河;内蒙古镶黄旗、合林格尔等花岗岩资源基地推广应用。此外,该技术还适用于花岗岩型钽铌、锡铜、钨钼、锂铷铯等多金属矿废石及尾矿综合利用。
杏鑫在线注册_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挂牌
12月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在四川省成都市挂牌成立。该中心是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为依托的科研协同创新机构。在中心成立挂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上,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和成都市副市长刘宏葆共同为中心揭牌。钟自然在讲话中表示,要努力把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区域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钟自然指出,中心建设的目标是用科技创新改造、支撑、引领地质调查,全面提升依靠科技创新解决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和地球系统科学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服务国家和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他强调,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发挥区位优势;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同步推进,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坚持开放合作、协同攻关,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齐心协力为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 “力争到2020年,中心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青藏高原地质等领域达到世界一流;到2025年,整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在青藏高原地质等领域成为世界领跑者;到2030年,整体水平进入世界一流水平,在稀土及新能源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成为世界领跑者;到205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区域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地质科技水平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围绕远景目标,中心明确了近期工作任务,将实施青藏高原地学研究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开展山地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快速防治、成渝城市群地下空间探测与安全利用理论、沉积地质与油气成藏理论及勘查开发、青藏高原及三江造山带演化与资源环境效应、稀土等重要矿产资源综合评价及高效利用5大领域研究。 会上,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发布了支撑服务成都市地下空间调查报告,并向成都市提交了《支撑服务成都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地质环境图集》。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与合作共建单位代表签订了共建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的合作协议。刘宝珺、多吉、王成善、侯增谦四位院士和潘桂堂研究员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成都市人民政府、天府新区管委会有关部门,四川、云南、贵州、重庆、西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有关地勘单位,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共建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部室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杏鑫登录注册_豫中第一钻井分公司获河南省“工人先锋号”称号
4月26日,在“河南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上,河南豫中地质勘察工程公司第一钻井分公司被授予2018年河南省“工人先锋号”称号,这也是河南省地质系统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单位。 第一钻井分公司是河南豫中地质勘察工程公司的王牌队伍,从2003年进入煤层气钻井市场以来,累计完成各类煤层气井3000余口,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煤矿瓦斯治理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该分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大力开拓钻井市场,不断强化经营管理,持续推进技术创新,承揽完成了一大批煤层气水平井、井穿采空区井等高端钻井施工项目。他们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完成了6口大直径煤矿瓦斯排放井,创造了φ650mm、钻孔每小时进尺10米的全国纪录,实现了困境中的生存、突破、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该分公司苦练内功,充分发挥快速钻井的技术优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16年7月,山西沁水某煤业公司发生透水事故。该分公司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人员、设备赶赴现场。为了抢时间、赶进度、提高效率,该分公司制订了详细的施工方案,采用大口径空气钻进先进工艺施工钻孔,快速打通了直径215.9mm、井深114m的生命通道,为营救矿工赢得了宝贵时间,使被困井下的8名矿工成功获救。此次救援成功的报道入选探矿工程十大新闻,彰显了河南豫中地质勘察工程公司及其第一钻井分公司雄厚的技术实力。
杏鑫注册链接_共青团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委员会成立
共青团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一届一次团委会议于11月2日在西安举行。大会宣读了《共青团陕西省直属机关工委关于同意成立共青团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委员会的批复》和《共青团陕西省直属机关工委关于同意召开共青团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批复》。这意味着,陕西省地调院加强共青团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 大会以无记名的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共青团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会议选举白鹏飞等九位同志当选为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第一届共青团委员会委员。随后召开了一届一次团委会议,选举产生了团委书记、副书记,白鹏飞同志当选团委书记、郭超同志当选副书记,会上讨论了委员具体分工,对今后的团委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白鹏飞代表新当选第一届共青团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委员会领导班子做了表态发言。到会祝贺的共青团陕西省直属机关工委书记王蓓蕾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陕西省地调院党委书记洪增林在成立大会上讲话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党委书记、院长洪增林代表院党委,对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团委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圆满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省直机关党工委、团工委、省国土资源厅机关党委对陕西省地调院党的工作,工、青、妇工作,特别是共青团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团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肩负着为党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的重任。目前,正值陕西省地调院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共青团要与青年联系互动起来,把青年团结凝聚起来,在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创新创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青年地质人要继续弘扬“陕西地调精神”,以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守正创新的工匠精神,展现新时代青年地调人的新担当新作为。 共青团陕西省地调院委员会成立大会现场 洪增林对陕西地调院共青团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要牢牢把握团的核心主业,始终坚持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二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团方针。三要牢牢把握转型发展契机,全面推进我院共青团工作创新发展,要求青年职工要努力提高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协调能力、科研能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四要牢牢把握青年核心诉求,充分发挥服务青年群众的枢纽作用。 共青团陕西省地调院委员会选举产生的第一届委员 陕西省地调副院长白宏、总工程师宁奎斌出席会议,会议由副院长黄建军主持,直属单位各党委、总支主要负责人、机关各党支部主要负责人以及40余名团员青年代表参加会议,陕西省自然资源厅直属机关纪委书记、厅办公室副主任寇旭应邀出席大会。 陕西省公安厅团委、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团委、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团委、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团委、陕西省汽车控股集团团委、陕西省体育产业集团团委等多家兄弟单位发来贺信,对本次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
杏鑫在线注册_河南省副省长徐光调研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徐光近日到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调研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地勘行业转型发展,地勘单位既要当好金山银山的勘探者、当好绿水青山的守护者,更要当好科技创新高地的建设者。 在该局地质成果陈列馆,徐光认真参观,了解了该局在各个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果。在地质六队,徐光详细询问了地热资源调查评价项目的工作进展和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情况。 徐光在听取该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建平关于继续实施地质找矿勘查、服务保障河南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加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的地质成果和工作成效及改革发展和队伍建设情况、下一步工作打算后,对该局落实地矿工作四项任务取得的成绩,以科技创新推动地勘行业转型发展、以事企分开深化地勘体制改革、以政治过硬统领地勘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以及全面加强新时代地矿工作(当好金山银山勘探者、当好绿水青山守护者、当好科技创新高地的建设者、当好“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者、当好中原更加出彩的实践者)的总体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河南省有色局队伍素质高,转型发展好,科技创新优,政治统领强,走出了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徐光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地勘行业发挥更大作用,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徐光强调,在新形势下做好新时代地质工作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着力打赢三大攻坚战。把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发展机遇,在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中找准位置、精准发力、主动作为。二是继续实施找矿勘查。围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三阶段目标任务,持续开展传统优势矿产和战略新兴矿产勘查,加强地热等清洁能源的调查评价,保障矿产资源供给。积极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质调查和能源资源合作。三是全面推进科技创新。要打造行业性科技创新高地,积极作为、争当先行,为河南省打造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多做贡献。要以科技创新推动地勘技术升级换代和地勘行业转型发展。四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打造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要稳妥推进地勘单位改革,完善“事企分开、共同发展”的新机制。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公开的、透明的决策制度、管理制度,打造风清气正的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