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在线注册_全国数字岩心系统上线运行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做好岩心数字化与信息共享工作的总体安排,在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的指导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研发的全国数字岩心系统于12月15日在北京宣布上线试运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司长鞠建华出席上线发布会议并发表讲话。 全国数字岩心系统的上线运行,将实现岩心从产生、汇交、保管、服务全生命周期数据信息的集成展示与深度融合,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查询和服务,提升岩心数字化与共享利用水平,推进信息化与地质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形成全国实物地质资料共建共享新格局。 此次上线系统为1.0版本,基于“地质云”构建全国统一的岩心大数据汇聚平台与服务窗口,基本实现全国实物资料统筹管理、岩心数字资源汇聚与服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三项功能。本次上线服务的数据资源包括国家馆藏80万延米Ⅰ类岩心数据和河南、安徽等试点省份Ⅱ类岩心数据。数据内容包括钻孔基本信息、地质属性信息、样品测试分析、岩心图像扫描、岩心光谱扫描、X射线荧光光谱(XRF)、磁化率、测井曲线等,其中2万米光谱扫描数据为首次公开发布,广大用户可以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云”门户网站访问使用。 下一步,按照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完善系统功能、丰富数据资源、发挥示范引领的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加强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中的支撑作用,谋划部署岩心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岩心数字化技术标准研究,完善全国数字岩心系统各项功能,加快推进野外岩心图像在线化采集,不断丰富数据资源,为支撑服务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有关同志、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有关部室和局有关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杏鑫登录注册_充分发挥部省合作新机制新模式的优势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谈部省地质调查工作战略合作
2002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就开展浙江农业地质调查工作,签署了全国第一份战略合作协议。2006年,杭州市城市地质调查合作协议签订。2011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合作协议签署。2015年,以地质调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就共同推进浙江省综合地质调查工作,部省又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在部省合作新机制、新模式的助力下,浙江省的地质工作取得了哪些经验和成绩?在近日举行的2017年地质调查工作会议期间,中国矿业报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以下简称“负责人”) 中国矿业报:部省合作以来,浙江省的地质调查工作都取得了哪些成效? 负责人:10余年来,在部省合作新机制、新模式的助力下,浙江地质工作在助推浙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体现了地质工作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受到了部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尤其是2015年,部省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成为构建中央和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相互合作、相互促进新机制的重大制度创新。按照部省战略合作协议的要求,我们对浙江省地质调查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启动了系列计划,实施了系列调查工程,落实了系列调查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成果转化应用取得新成效。自2002年以来,浙江省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投入财政资金近2亿元,组织实施大中型调查项目30个,完成1∶25万省级调查面积6.25万平方公里,1∶5万县级调查1.25万平方公里;2016年,我们制定了《浙江省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行动计划(2016-2020年)》,启动了84个县(市、区)的耕地1∶5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并积极探索调查成果转化应用,取得以下三方面的新成效。 服务土地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在深化“六大服务”的基础上,我们积极探索服务土地管理的新模式。一是对接土地管理“一张图”,实现了调查成果的融合。在“海盐县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及建档”成果的基础上,以国土资源管理需求为导向,将土壤污染、养分评价、富硒资源等调查成果通过数据信息与国土管理“一张图”实施对接,实现了地质调查成果直接服务土地管理的应用,解决了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丰富了国土资源管理“一张图”的科学内涵。二是服务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在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开展了1∶1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完成重金属污染现状和养分丰缺评价,建立了耕地质量档案,编制了“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成果服务村级土地利用规划试点说明”。精准的调查数据和科学的评价结果,为村级“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试点、土地整治评价等提供了依据。三是服务土地垦造工程。在衢州市衢江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为“旱地改水田”的万亩水田垦造工程、农产品安全源头保护与监测、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并通过成果转化应用,为全省提供经验和示范。 服务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一是通过分析浙江省农产品及其产地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土壤和农产品系统中重金属迁移富集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初步建立“重金属在土壤-农产品中对应关系模型”,研发了“浙江省蔬菜重金属限量值专家诊断系统”。二是通过划分不同成因类型富硒土壤,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及迁移转化规律,编制了“浙江省富硒土壤综合利用分级图”。三是通过对浙江省碘的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和居民碘营养状况评价,提出了生态安全补碘的措施,研制了生态补碘产品,为地方病的防治提供了地学支持。四是为了深化土地质量调查成果的研究应用,建立了全国首个“土地质量研究示范基地”。 服务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成果。一是服务土地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在湖州市土地质量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将湖州市农用地土壤做了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理类三种环境类别的划分,编制了污染土壤分布图,建立了污染土壤档案,为湖州市耕地保护和土壤污染防治提供了更科学、更精准、更实用的成果资料。二是服务矿山污染治理。针对开采历史悠久、生态环境影响显著的龙游黄铁矿区,我们从地学、环境学、生态学的角度,进行了综合调查研究,查明了矿山开采对周边土地环境的影响,开展了矿山周边污染农田修复试验,总结了经验做法,建立了矿山土地污染治理方案,为全省矿山污染治理提供了经验和示范。三是服务全省土壤污染详查工作。通过历年积累的调查工作经验和翔实的调查成果,确立了地质调查在土壤污染防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由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牵头负责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点位布设、野外调查与质量监控,参与方案编制、成果集成等工作,浙江省地质调查队伍已成为土壤环境调查的主力军。 二是紧紧围绕海洋强省战略,海岸带地质调查成果转化应用取得新进展。近年来,依托省部战略合作地质调查协议,聚焦海洋经济和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相继开展了海岸带地质调查(城市群地质调查)工作,形成了从地上到地下、从二维到三维、从陆域到海域的系列调查研究成果,建立了海岸带地质大数据库和综合信息系统,为城市发展、海洋经济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和资料支撑。 服务城市规划建设取得新成效。聚焦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需求,首创“嘉兴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适宜性三维动态评价与政府辅助决策平台”,通过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三维动态评价、资源计算与管控、规划选址辅助分析等应用功能,为政府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服务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取得新进展。利用舟山海岸带成果,编制《点石成景》地质遗迹图册,助力2015国际海岛旅游大会;开展朱家尖沙滩演化监测工作,监测数据为科学举办沙雕活动和海滩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宁波市海岸带调查在三门湾淡水资源勘查中寻找到理想的淡水体,为宁波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保障。 服务地质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果。嘉兴市利用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创新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估机制,提高了行政服务效率,改善了投资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舟山市海岸带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浅层气,为舟山市应对突发性事件提出决策依据。 中国矿业报:浙江省这几年在地质调查工作中主要经验有哪些? 负责人:我省地质调查工作,始终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需求,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一)合作引领,统筹部署。长期以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关心支持浙江省的地质调查工作,建立了良好的部省合作关系。2015年,“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愈加重视地质工作,出台了《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文件,强化了地质工作的基础支撑作用。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编制了“浙江省土地质量地质调查项目实施方案(2016-2020)”、“浙江海岸带重点地区综合地质调查实施方案(2016-2020年)”等四个实施方案,出台了《浙江省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行动计划(2016-2020)》等文件,全面部署全省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海岸带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等各类调查工作。 (二)创新机制,增强活力。一是创新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我们将地质调查工作的安排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总体工作部署相衔接,按事权划分开展地质工作。二是创新多方合作工作机制。我们积极寻求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农业地质应用研究中心、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等中国地调局所属单位的关心支持,与之建立了良好的项目和技术合作关系。同时,与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科研院校及有关企业共建成果应用转化研究平台,形成学科互补、信息共享、互为支撑的运行机制。 (三)健全制度,保障发展。一是建立了注重实效的立项工作制度,调动了地方积极性,确保了项目落地,为地质调查成果应用取得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逐步健全地质调查方法技术体系。三是建立了项目长期监管制度。落实地矿信用监管制度,把调查成果汇交情况作为项目完成的前置条件,实施统一项目管理,统一成果汇交,统一数据入库,严格把控项目质量和进度。 (四)强化服务,打造样板。如嘉兴市利用地质调查成果,在土地质量建档、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农村土地整治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成果转化应用试点工作。通过海盐县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成果服务土地质量管理、嘉善县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服务村级土地规划、嘉兴市有机农业示范园农产品源产地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以及嘉兴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示范工程的建设,总结了“嘉兴经验”,提供了“嘉兴样板”,明显提升了土地管理的科学性水平,打通了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矿业报:下一步浙江省在地质调查工作方面有什么打算? 负责人: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学习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结合我省实际,落实部省合作协议,扎实推进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海岸带地质调查等工作,更加主动地服务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计划”,服务于“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到2020年,全面完成全省84个县(市、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建立土地质量档案;开展浙江省海岸带重点工程区综合地质调查;开展大都市区、区域中心城市和10个典型中小城市的地质调查,建立不同规模城市地质调查方法与评价体系。今年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推进地质调查工作: 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方面,一是组织实施“711”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程。全面启动70个县(市、区)耕地范围1∶5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100个农业“两区”的1∶1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完成一批试点县(市、区)土地质量建档工作。二是深化成果应用。建立嘉兴等试点地区土地质量数据库,完成与土地管理“一张图”平台对接;继续开展成果转化示范工程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应用成果,构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制。三是继续开展土地质量监测试点工作。至2017年底,在全省设置监测点1500个,深化土地质量监测理论研究,基本建成基本农田土地质量(地质环境)监测网。四是继续开展浙江省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建设。编制出台《浙江省基本农田土地质量建档技术要求》,并力争在富硒土壤标准研制、重金属限量值研究等方面实现突破。 海岸带地质调查方面,一是扎实推进海岸带地质调查(城市群地质调查)工作。全面开展宁波、温州城市三维地质结构调查、1∶5万环境地质调查等工作,围绕地方需求做好应用性研究专项,助力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二是深化成果转化应用。完善城市地质综合信息系统平台功能,利用城市地质调查大数据,为嘉兴轨道交通建设、杭州环西湖地下空间开发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建立海洋地质信息数据库,打通海洋地质信息全方位服务渠道,探索形成“互联网+”的海洋地质调查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
杏鑫登录注册_辽宁省地矿局2017年工作会议提出:尽快实现从事业管理向企业管理方式转变
辽宁省地勘局近日召开2017年工作会议,会上,副局长杨占兴代表局领导班子作了题为《适应新体制、拓展新市场,为开创我局改革发展的新局面而不懈努力》的工作报告,局长岳永华作总结讲话。 杨占兴全面回顾了2016年主要工作。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局上下共同努力,保持了地勘经济平稳运行,矿产勘查取得新成果、地质科技研究取得新进展、地质灾害预警防治取得新突破、工程产业和矿业开发又有新拓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得到有效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加规范有力。同时,明确了2017年工作目标,一是地质立企,大力承揽政府投资与市场项目,全力实现自有矿权找矿新突破;二是发挥专长,履行地质环境监测职责,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三是工程强企,抢抓发展与改革转折期的历史机遇,促进地勘经济结构优化和规模提升;四是矿业富企,推进勘查开发一体化,积极盘活矿业权资产。会议还提出了2017年工作保障措施,一是以改革为导向,按照组建集团的要求整合资源和转变管理方式;二是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创新发展和人才强局的要求,加强能力建设;三是以需求为导向,在改革进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群众的意愿;四是以目标为导向,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努力构建和谐地勘队伍。 辽宁省地勘局局长岳永华对2017年全局工作提出了六点要求,体现为六个“抓”:一是抓市场。大力开发市场,包括政府市场和商业市场、省内市场和省外市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提高集团、分公司、子公司对市场资源的掌控能力,确保全年生产任务的完成。二是抓调整。按照四个着力的要求和地质立企、工程强企、矿业富企、多元发展的经营方针,认真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队伍结构调整,拉伸产业链,提高人才使用效益。三是抓管理。尽快实现从事业管理向企业管理方式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认真抓好清产核资的收尾工作。四是抓创新。思维创新,跳出地质看地质;管理创新,不断创新管理手段;技术创新,努力形成科技创新的氛围。五是抓党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党组织是国企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的内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防止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和边缘化的问题发生。六是抓民生。切实搞好养老保险的事、企对接,解决好尚未解决的一些遗留问题,尝试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着力发展地勘经济。
杏鑫注册链接_青海有色地勘局开展调研促绿色勘查工作
绿色勘查还存在哪些技术性难题,又该如何破解?近日,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组织人员深入四川,到勘查技术研发和钻探施工单位进行调研取经,以期为绿色勘查谋求技术支撑和保障。 近年来,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的绿色勘查走在了全国前列,初步构建起了一套绿色勘查的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绿色勘查作为一项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高的系统工程,亟需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保障。为了破解绿色勘查中的技术难题,谋求更先进更适用的技术来支撑和促进绿色勘查,青海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局长杨站君和副局长沈小荣带领相关处室和地勘队负责人赶赴成都进行调研取经。 他们认真参观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探矿工艺所的各项钻探新技术、新设备,就“以钻代槽”、“一基多孔”、“一孔多支”等适合绿色勘查的技术工艺以及双方下一步的深度合作进行了交流。该局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综合所,围绕如何建立绿色勘查开发评价标准体系、建设大型能源基地加强合作进行了探讨。 他们还到项目合作施工方——四川省冶金地勘局、四川华锋钻探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地勘施工单位进行了走访,就如何发挥钻探设备和技术优势,做好下一步的绿色勘查工作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杨站君表示,绿色勘查既需要先进的理念来引领,又需要科学的规范和标准来约束,更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保障。只有“走出去”多学习多参观多交流,吸取先进的钻探技术和工艺,才能有效破解绿色勘查中的技术难题,促进绿色勘查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杏鑫注册链接_甘肃省地矿局2017年工作会议提出 加快地质工作与社会需求深度融合
甘肃省地矿局2017年工作会议近日在兰州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委十二届十九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甘肃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6年全局工作,安排部署2017年重点任务。 该局局长梁育才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16年面对地勘行业严峻的发展形势,全局上下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防风险促效益、强作风聚合力的思路,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主动聚焦甘肃省发展大局,优化勘查工作布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注重和谐队伍建设,着力靠实主体责任,使全局地勘工作保持稳健发展态势,服务经济社会成效显著,地质找矿实现重要突破,地勘经济平稳健康运行,队伍能力素质不断提升,职工幸福感持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围绕工作总体要求,报告从7个方面安排部署了今年的重点工作。一是聚焦社会需求,努力推进地质找矿实现新突破。要积极适应矿业形势的新变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勘查、突出重点、狠抓成果的思路,全力推进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优化找矿布局。按照找国家急缺的矿、市场需求的矿、能够转化的矿的思路,在主攻大宗矿产和黄金矿产勘查的基础上,紧盯稀有金属、晶质石墨、页岩气等新能源、新材料矿产勘查,为甘肃省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推进绿色勘查。切实将绿色勘查理念贯穿于地勘项目实施全过程。打造勘查基地。依托甘肃省地勘基金项目,全力推进甘南千吨黄金绿色勘查基地和酒泉“三稀”矿产勘查基地建设,努力为全省民族地区和县域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抓好新能源勘查。继续做好全省页岩气调查评价工作,力争敦煌盆地页岩气调查评价实现突破。 二是聚焦转型升级,努力开辟地质工作新领域。围绕当前地质市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孕育而生、蓬勃发展的态势,要以服务政府、服务社会为依托,坚持紧盯需求、强化支撑、抢先跟进、整体推进的思路,加快地质工作与社会需求深度融合,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转型升级。要不断强化技术支撑,不断提高重要经济区域、重大地质问题、重点项目建设地质技术支撑能力。要全力推进地热勘查,建立全局统一的地热勘查项目管理体系,积极开展全省大比例尺地热资源勘查,深入推进兰州市中心城区地热资源勘查和有效利用取得新进展,着力抓好和政县、敦煌市、崆峒区、麦积区、甘州区等地热勘查项目。要盯紧抓好环境地质和农业地质,培育开拓城市地质,谋划推动旅游地质。 三是聚焦重点项目,努力推进地质工程业上台阶。要以积极参与全省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项目为抓手,坚持创新技术、规范管理、提高效益、确保质量的思路,在创新技术中提升质量效益,在规范管理中抓好项目落地,在面向市场中实现竞相发展,努力推进地质工程业和测绘地理信息业上台阶、上水平。 四是聚焦提质增效,努力夯实地勘产业发展基础。要紧紧依托重点项目,坚持做强矿业、提质增效、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的思路,全力支持矿山企业发展,盘活转化地质找矿成果,巩固提升多种经营产业,稳步推进“走出去”战略,推动地勘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五是聚焦创新驱动,努力提升地勘队伍核心竞争能力。要始终聚焦创新驱动,坚持人才优先、科技引领、管理规范、创新机制的思路,努力破解发展难题、激活内生动力、增强发展实力。要提升人才队伍素质。以深入推进“全局百名地质人才计划”为抓手,注重造就一批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层次领军人才。 六是聚焦和谐共享,努力凝聚地勘事业发展正能量。要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凝心聚力、和谐稳定的思路,持续提升职工的幸福感和荣誉感,着力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七是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努力为地勘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实责任、强化担当的思路,从严从实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抓制度强监督、抓作风聚合力,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成效,凝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杏鑫注册链接_浙江省地勘局力推“1751”工程 把握一条主线、做好七篇文章、抓好五项保障工作、全面构建一个格局
浙江省地勘局2017年地质工作会议近日在湖州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2016年地质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了2017年地质工作任务。会议由龚突钢副巡视员主持,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徐刚作2017年地质工作报告,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金根出席会议并作指导性发言。 徐刚作了题为《深入推进“1751工程”,实现地质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工作报告。他指出,面对传统地质工作投入持续下滑的趋势,2016年,全局上下全面贯彻落实浙江省地勘工作会议和局地质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省部合作协议六方面内容,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在全面分析浙江省地勘局系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基础上,他指出,今年的地质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地勘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1751工程”,即把握一条主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七篇文章——“地灾防治,海洋地质,矿产地质,城市地质,环境地质,矿业经济,探测技术”;抓好五项保障工作——“地质科技创新,信用体系建设,队伍能力建设,跨界领域拓展,地质文化弘扬”;全面构建一个格局——“大地质”工作。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金根从有担当、有创新、有成果三个方面肯定了该局2016年的地质工作,特别对该局参与2016年苏村山体滑坡抢险救援和平时地灾防治等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浙江省政府3月1日的召开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工作会议,部署开展“除险安居”三年行动,这项工作任务艰巨,非同小可,地勘系统全体职工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部署上来,紧紧围绕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做好地灾防治各项工作,按照又严又实的要求,抓好当前工作,积极融入“除险安居”三年行动计划中去。 会议期间,该局还组织局属各单位进行了交流发言,召开了地质文化产业培育和发展座谈会,并组织全体参会人员实地考察了九大队(二六二队)实施并已取得突破的南浔区倪家湾地热勘查项目施工现场。
杏鑫注册链接_让伊朗人民从“一带一路”建设中受益 记江西省地矿局资源公司金开旺公司伊朗夏拉夫阿巴德金矿项目部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发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后,中国已经与沿线很多国家开展了矿业方面的深度合作。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再次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江西省地矿局资源公司伊朗金开旺公司多年奋战在“一带一路”上。2016年5月,金开旺公司启动伊朗夏拉夫阿巴德金矿选厂建设项目,预计2017年7月选厂正式投产。届时,项目将给伊朗带来可观收益。更令人称道的是,项目部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谱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10多个小时打通生命通道 夏拉夫阿巴德金矿矿区位于伊朗库赫塞汉特高原,海拔2000米左右,冬季特别寒冷。 伊朗的2月,正值中国的新春佳节,此时,对于身处千里之外的伊朗项目部成员来说,吃团圆饭只是一种奢望,电话成为他们问候亲人的不二选择。 铃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2017年1月9日中午1点多,公司翻译拜敬国拿起听筒,原来是瓦尔扎甘市政府打来的求助电话,说附近一个村子有位重病患者,急需送医院救治,但因为大雪封路,车辆无法通行,请求援助。情况紧急,拜敬国马上向公司总经理王庆民请示。“救人要紧!”获此消息,王庆民马上下达指令:先停下矿区工作,抽调矿上唯一一台铲车赶赴现场,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打通这条雪路。 自去年11月份起,矿区所在地就开始下雪,1月初突降暴雪,积雪达半米多厚,周边好多村庄的道路都被阻塞。 时间就是生命!项目部队员迅速给铲车加满油,给轮胎装上防滑链,两名技术过硬的驾驶员披挂上阵,紧急开往抢险路段。大雪纷飞,朔风阵阵,寒气逼人。铁铲破冰,抓斗除雪,两人轮流作业。夜幕降临,破冰除雪一刻也没停,车灯闪烁、机器轰鸣,扫去冰雪的路面一节节延伸,向着封堵的村子一步步靠近……经过10多个小时的奋战,被冰雪覆盖的生命之路终于贯通。凌晨时分,急救车载着病人向市医院疾驰而去,在医生的全力救治下,病人转危为安。一曲中伊友好挽救生命的赞歌在当地传诵。 瓦尔扎甘市市长哈桑·亚赫亚韦向公司颁发了“嘉奖令”,感谢金开旺公司总经理。第二天,市政府又在官方微信发布“嘉奖令”,并配发颁奖图片,引起全市民众的广泛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金开旺公司协助瓦尔扎甘市政府清雪除障、应急抢险就达7次,工作时长超过100小时。 解决当地小学冬季供暖 马莎那迪村在夏拉夫阿巴德金矿行政所辖区内,位于海拔1700米的山区地带,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25℃。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多年来该村小学缺少取暖设施,学生们只能坐在冰冷的教室里上课,遇到下雪或寒潮袭来,只好临时停课。 王庆民等人在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主动与瓦尔扎冈市教育局、马莎那迪村村委会沟通对接。他们决定,压缩办公经费,挤出部分资金,帮助村小学完成煤气通工程,终于赶在冬季到来之前,解决了冬季供暖问题。 2016年11月5日,瓦尔扎冈市教育局及马莎那迪村村委会举行隆重的煤气供暖工程开通仪式,王庆民亲手点燃象征着中伊人民友谊的希望之火。他还为学生们带来了装着学习用品的礼盒。学生们坐在温暖的教室里,看着崭新的文具,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就业,是当地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为此,金开旺公司安排30多位当地村民到矿里就职,还聘请经验丰富的会计担任公司会计师,聘请经济、刑事、劳工专业的律师担任法律顾问。 每当员工生日,公司都会按照当地习俗给他们过生日,除准备一份香甜可口的生日蛋糕外,还将留下的一部分打好包,让他们带回去与家人分享。 向着萨兰德峰奋力攀登 2016年3月18日,王庆民刚刚体会到做爷爷的喜悦,21日就接到公司的委任状——担任金开旺公司总经理一职。在妻子的鼎力支持下,王庆民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 来到矿区,2016年整整一年,他回国逗留的时间只有10天。每次与家人离别,望着80多岁高龄的老母亲期许慈祥的眼神,王庆民不忍卒读。 王庆民的团队成员,尽量缩小异国他乡风俗饮食习惯的差异,顶着零下20℃的气温,战天斗地,创造了冬季低温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一整套防冻、保温工作流程。 团队的成员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公司老员工董炳辉,在伊朗项目坚守了18年;地质专业毕业的金开旺公司副经理丛宝华,讲得一口流利外语,沟通管理能力强,是一位复合型人才,去年刚办完婚礼就赶回来;土建专业毕业的汪天龙,来不及再看一眼躺在重症监护室保育箱满月不久的新生儿,就前往伊朗矿山工地——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争取让矿山尽快运转起来,实现选矿厂7月份投产,为江西地矿“走出去”作出应有贡献。 夏拉夫阿巴德金矿,位于伊朗的东阿塞拜疆省,海拔3700米的萨兰德峰白雪皑皑、高耸入云,是该省的至高点。一群来自红土地的地矿人正默默奉献,拼搏实干,演绎“一带一路”的丝路新曲,向着萨兰德峰奋力攀登,唱响江西地矿之歌。
杏鑫在线注册_“一带一路”基础地质调查与信息服务计划2017年度工作研讨会达成共识 加强顶层设计 提供精准化服务
“一带一路”基础地质调查与信息服务计划协调人、中国地调局发展中心主任徐勇,计划首席科学家、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成秋明,计划咨询专家组、工程首席专家以及各二级项目负责人日前齐聚北京,共同参加“一带一路”基础地质调查与信息服务计划2017年度工作研讨会。 会上,徐勇介绍了计划整体情况,各工程首席专家对以往工作成果进行总结,汇报了2017年度工作安排以及2018~2020年工作计划。随后,专家及与会代表就计划的目标任务、实施开展以及地质调查国际合作规划等方面开展了研讨。大家一直认为,应加强顶层设计,从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企业需求、服务地质科学发展、培养人才团队等角度出发,明确计划的目标任务,所属工程、所属项目,形成有一定显示度和影响力的成果,及时提供精准化服务。 中国地调局科技外事部主任朱立新指出,“一带一路”地质调查在支撑国家重大战略、服务沿线国家矿业投资与产能合作等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应进一步总结重要成果。中国地调局党组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地质调查国际合作工作,计划的工作内容几乎覆盖了全局国际合作工作,局科外部作为支撑部室,将全力支持计划的实施。 成秋明表示,中国正在引领全球化进程,地质调查国际合作形式也已然发生了变化。计划要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解决好国家战略问题,服务好企业“走出去”,参与到国际主流大科学问题研究中来;要梳理好计划、工程和项目的逻辑关键,做好项目“螺丝钉”,形成“1+1=1”联动机制。
杏鑫注册链接_2507米!新疆南页1井顺利完井
由新疆地矿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大队克油项目DK102井队施工的新疆大南湖页岩气地质调查井南页1井日前顺利完井。该井采用车载石油钻机钻进取芯,创下目前国内大口径连续取芯完钻最深、口径最大、取芯直径最大的纪录,实现了大口径页岩气取芯钻探技术的突破。 据了解,该井完钻井深2507米,完钻口径152.4毫米,岩芯直径95毫米,取芯收获率达97.7%。南页1井是新疆大南湖地区第一口页岩气调查井,地处荒漠腹地,自然条件恶劣,地质状况复杂,施工风险较大。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组制订了攻关计划,不断改进取芯工艺及工具。同时,项目组还积极与中国地调局勘探技术研究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川庆钻采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科研机构沟通联系,通过优选取芯钻头型号、优化取芯钻进参数,实现了井底动力钻具组配KT140取芯工艺的应用,成功解决了大口径取芯效率低的问题,取芯效率提高了2倍~3倍。 针对地层破碎复杂问题,该队技术人员始终以井内安全为重点控制目标,通过优化钻井液性能、降低钻井液虑失量、提高钻井液护壁性能和润滑性,有效地保证了该井超长裸眼段的井筒安全。 通过南页1井的施工,不仅锻炼了队伍,同时还积累了经验,使该队技术人员掌握了长裸眼井段钻井液护壁技术、井内复杂处理技术、复合取芯技术等,为今后页岩气勘探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杏鑫在线注册_创新引领,一流成果尽显国际范 ——中国地质调查局开足马力建设国际顶尖研究中心纪实
国际大科学计划是深化中国与有关国家在地球化学、岩溶地质领域务实合作的实际行动,将引领全球范围的岩溶科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蓬勃发展,对优化人类生存环境,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5月12日,继“国际岩溶研究中心”成立之后,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物化探所建设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揭牌运行,这意味着国土资源部已成为我国惟一拥有两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中心的部门。同一时间,同一地方,依托岩溶所建设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成功续签协议。 两大中心的成立和续签,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在地球化学、岩溶地质方面工作取得成绩的肯定,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弗莱维娅·施莱格尔女士所说,“中国有关方面为国际科研合作、发展壮大相关科研机构所做的大量努力,有效地促进了全球科技交流与能力发展。” 取得世界一流系列创新成果 近40年来,我国陆续实施了一系列地球化学调查计划,使我国地球化学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着眼于加强全球地球化学家的合作交流,系统测量五大圈层化学元素的含量,绘制地球化学基因图谱,构建全球地球化学基准值,可以为资源评价、环境保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系统持续的科学数据和解决方案,服务全球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截至目前,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在地球化学调查研究方面取得了四项重大科技创新—— 一是已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理论和技术方法,有效指导了地质找矿突破。发现了大量超微细金和纳米金,突破了金是惰性的不能在水系中长距离迁移的传统认识,超微细金可以长距离搬运,形成大规模区域异常,为金矿区域地球化学勘查奠定了理论基础;创新性发明了活性炭富集或聚胺酯泡沫塑料富集金技术,使金分析检出限降到了0.3纳克/克,为圈定低含量金异常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是研发了76种元素的高精度实验测试技术,形成了由专业研究机构引领,辐射30个省级地质实验室的全国性地球化学样品分析和质量控制体系,为不同尺度地球化学调查提供了强大的实验测试能力和数据一致性保障,也成为目前世界上测试指标最多的国家。 三是研制了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矿石、生物等系列共234种地球化学标准物质,占世界上该类标准物质50%以上。这些标准物质被美国、加拿大、欧洲等40余个国家采用,并被全球地球化学基准委员会推荐为国际地球化学填图的标准物质,为中国乃至全球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数据的一致性和可对比性提供了技术保障 四是牵头实施“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与欧、美、俄等60余个国家一道建立了覆盖全球陆地22%的地球化学基准网,为全球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权威观测数据;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域地球化学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和“化学地球”软件平台,其中后者是世界首个具有化学属性数字地球平台,可实现对全球地球化学大数据管理、展示和查询。 同样,国际岩溶研究中心走的依然是科技创新之路,并在岩溶地质调查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 一是连续承担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开展岩溶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创新性提出岩溶动力学理论,从地球系统科学、全球视野将岩溶研究领域从传统的地质地貌学,发展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综合性学科。 二是深入调查研究不均一岩溶含水介质,发展探测技术,研制岩溶地下水开采新技术,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对世界岩溶区发展中国家地下水资源开发、水害防治起到引领、指导作用。 三是原创性地提出岩溶动力系统与全球变化新方向,建立了岩溶洞穴石笋年代际精度的过去气候变化记录技术方法,可分辨过去极端气候事件,为未来气候变化预测提供了可能;建立了流域尺度岩溶动力系统中碳循环的概念模型,为碳汇通量计算、模型研究等提供依据;开辟了人工增汇新途径,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岩溶生态系统研究成果为国家《岩溶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提供科技支撑,不同类型岩溶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起到试验、示范效果,多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性专利;岩溶景观资源开发生态旅游,有力支撑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岩溶塌陷探测、预警技术及应用,为城镇化、岩溶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撑。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对两大中心的全力支持,促进了地球化学、岩溶地质在服务我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更大作用。 从历史上看,我国分三个阶段稳步推进地球化学调查研究:一是自1978年开始,我国实施了以找矿为目的的地球化学调查计划,为国家矿产资源基地规划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是自1999年开始,我国实施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计划,为耕地管理和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撑;三是自2005开始,我国组织实施了全国地下水水质调查计划,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国际岩溶研究中心解决了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污染、岩溶石漠化问题,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油气调查领域、景观旅游产业发展以及提升相关学科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查明了岩溶地下水赋存条件,完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评价:西南岩溶地区发育2763条地下河,地下水总资源量达1620亿立方米/年,可开发利用量为534亿立方米/年,目前开发利用率仅10%,开发利用潜力丰富;实施了地下河开发利用示范工程20多处,钻探成井8000多眼,解决了1500万人饮用水困难;创新提出了堵洞成库、建柜蓄水、抽水调节和束流壅水4种岩溶地下水有效开发利用模式,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广泛推广应用;基于岩溶地质的重要认识,建立的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已在广西平果县形成示范基地,成功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1000公顷,植被覆盖率由2001年的10%提高到现在的70%,每年可利用岩溶地下水资源1万立方米,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已在岩溶区100个县推广;在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渤海湾盆地,调查研究了深部古岩溶发育规律和碳酸盐岩油气储存机制,圈定油气聚集有利区30万平方千米,建立了古岩溶发育结构的地球物理响应模式,指导油气勘探开发取得良好成效。 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的工作获得了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赞扬,被认为“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尤其是与岩溶有关的资源环境问题”。 国际大科学计划引领世界合作 我国一直重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自1998年以来,先后举办了26次国际地球化学填图培训班,培训达600余人次,培训人员分别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60余个发展中国家。在岩溶研究方面,国际岩溶研究中心总共举办了国际学术会议11次、国际培训班8次,与9个国外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16份,与40余国家的600多科学家开展了培训与交流,在全球建立了39个岩溶碳循环监测站。科技部认定“岩溶动力系统与全球变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为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在此基础上,两大中心分别组织实施了“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全球岩溶动力系统资源环境效应”国际大科学计划,推进一流研究中心建设与发展,这是当前及下一步工作重点。 依托“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牵头实施“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组织会员国绘制全球地球化学基因图谱,建立“化学地球”大数据平台,支撑全球自然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积极支撑“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地球化学填图双边国际合作研究,服务沿线国家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继续实施矿产资源地球化学调查;全力推进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等。 在此基础上,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制定了首个未来六年的工作规划,将依托国际合作平台,利用中国特色领先的地球化学填图技术,采集世界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球化学数据,为资源评价和环境变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重点在中伊土等3个经济走廊区域实施地球化学填图工作。 与此同时,依托“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牵头实施的“全球岩溶动力系统资源环境效应”国际大科学计划,组织建立全球岩溶环境监测网络,对比调查全球岩溶水循环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创新水土耦合调控技术,研究和查明全球不同岩溶动力系统类型的碳水钙循环规律和资源环境效应,突破岩溶关键带资源环境科学问题的瓶颈,创新岩溶资源勘探开发和岩溶环境治理与保护科学技术体系,创建全球岩溶资源环境信息平台,各国共绘全球岩溶一张图,为人类提供全球岩溶公共服务信息,为不同类型岩溶地区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岩溶环境治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国际大科学计划是深化中国与有关国家在地球化学、岩溶地质领域务实合作的实际行动,将引领全球范围的岩溶科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蓬勃发展,对优化人类生存环境,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