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在线注册_未来八年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有了路线图 ——解读中国地质调查局《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方案(2017-2025年)》
11月15日,在全国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式发布了《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方案(2017-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未来八年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部署。加强城市地质工作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的重要措施,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扩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美丽城市、提高城市宜居水平的迫切需求,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地质工作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 系统梳理 总结城市地质工作六点宝贵经验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建局以来,在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和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开展了34个城市三维地质调查、京津冀等10多个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306个地级以上城市环境地质问题摸底调查、337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温能调查以及包含城市在内的全国地质灾害、地下水、矿山地质环境、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等工作;完成了6个城市三维地质调查试点,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广试点工作经验,以城市群为单元、推进综合地质调查。 这些工作不仅积累了翔实的地质资料,更形成了宝贵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经验。 以上海为代表的大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工作经验,开创了城市地质成果服务规划国土资源、重大工程安全运营和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路径,构建了地质工作服务城市规划管理的常态机制,实现了地质调查成果服务融入政府管理主流程。 以福州、厦门、嘉兴、丹阳为代表的中小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经验,探索了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城市人民政府等三方合作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了三方的积极性,建立了在全国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模式。 大型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工作经验,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要城市群为代表,瞄准重大需求,聚焦重大问题,打破专业界限,统筹部署工作,创新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增强了城市地质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和决策建议话语权。 城市地质调查技术要求逐渐得到规范,形成了以一模(三维城市地质结构模型)、一网(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网路)、一平台(综合地质信息服务平台)为主体的技术方法体系,发布了城市地质调查行业标准。 基于长期的工作经验与目前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方案》提出了分类推进地级以上城市地质调查、有序开展城镇群基础综合地质填图、加强城市地质调查与地下空间利用科技创新的工作思路。 立足需求 明确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四项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求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和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这对城市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方案》指出,当前,城市地质工作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优化城市群结构和空间布局,需要加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调查评价,建立监测预警体系。二是提升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拓展城市地下发展空间,需要系统查明城市地质条件。三是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提高城市宜居水平,可以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资源条件。四是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需要加强重大地质问题调查与监测,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针对这些需求,《方案》提出未来八年我国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主要有四方面的主要任务。 第一,推进地级以上城市地质调查。要构建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示范,探索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构建、资源环境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地质信息决策支撑系统开发等技术方法,到2020年,完成15个~18个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在已开展三维地质调查的城市中,选择有积极性的城市开展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示范,补充开展相关地质调查工作,快速形成示范性成果,2018年完成10个~12个城市地质调查示范。要全面推进地级以上城市地质调查,原则上大型城市和人口超过50万的中等城市都应建立三维城市地质模型、资源环境监测预警网络、地质信息决策支撑系统。到2025年,确保实现辖区内地级以上城市地质工作全覆盖,至少完成140个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 第二,开展城市群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初步测算,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需要部署图幅数量1020幅,其中需新开展图幅690幅。分三个阶段推进城镇群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工作:2018年~2020年,启动第一批1∶5万比例尺为主的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覆盖200个城市。2021年~2023年,启动第二批1∶5万比例尺为主的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覆盖138个城市。 2024年~2025年,完成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的成果验收与资料汇交,开展综合研究。梳理全国城镇群地级以上城市发展的地质资源优势和面临的重大地质问题,综合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空间开发适宜性,为优化城市群内部格局和结构、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施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方案。 第三,城市地质调查与地下空间利用技术标准制定。制定城市地质地质调查评价技术标准,建立城市地质资源环境监测预警技术标准,建立城市地质信息共享服务技术标准, 修订城市地质调查行业标准。 第四,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等科技创新。加强城市地质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方法研究,创新理论、攻关技术、制定标准,提高工作效率和科技水平,用科技创新改造、引领、支撑城市地质调查。在理论研究方面,融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综合地质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以促进人地和谐为导向,建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理论。研究不同场、不同尺度地球表层系统扰动变化和再平衡过程,建立城市多圈层交互带理论。研究制约地下空间资源禀赋的地下岩土水气要素,地下多相多场影响因素,建立地下空间资源协同规划理论。在技术方面,围绕城市地区如何获取可靠地质数据、城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如何确定、城市地质信息如何有效服务城市管理等问题,开展城市地区地质探测与监测、城市国土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安全评价、三维城市地质建模与公共服务等研究。 绘制蓝图 提出城市地质工作预期目标 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总体目标是:2020年之前,完成100个地级以上城市1∶5万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完成25个~30个城市开展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启动20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初步构建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 到2025年,完成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1∶5万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地质调查全覆盖,城市地质与地下空间利用理论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建立系统完备的城市地质工作支撑体系,全面提升地质工作服务保障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全过程的能力和水平。 《方案》中对预期目标成果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预计将提交33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1∶5万基础性综合地质图,提交25个~30个示范城市地质调查报告,提交不少于140个中型以上城市(含示范城市)的城三维城市地质模型、地质资源环境监测预警网络、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198个小城市的城市地质调查报告。 形成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理论、城市多圈层交互带理论、地下空间资源协同规划理论。城市高干扰环境条件下地质物探仪器与数据处理、生态地质环境高光谱遥感探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安全评价等技术方法。 形成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产品体系,包括在城市规划阶段提供规划布局建议、地质咨询和地质适宜性审查意见,在工程建设阶段提供区域地质信息服务,在城市运行阶段提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判、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评、重大地质灾害风险管理、重大工程地质安全管控等方面的服务报告。 针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地质工作的实际需求,将提交一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灾害地质、土地地球化学、城市地质信息系统等方面基础性和应用性成果,优化城镇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规避建设风险有效利用地下空间,查明地质问题构筑防灾减灾体系,防治环境污染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应用地质信息服务政府科学管理。为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和治理能力提供基础资料,为提高城市地质领域的科学进步提供实践平台,为提升智慧城市水平提供基础地质支撑,为社会公众参与城市建设了解城市发展提供途径。
杏鑫在线注册_湖南省有色地勘局二一七队新疆地勘项目工作侧记
项目工作区属高山区,海拔高度2175~3130米,相对高差200~1000米,山势巍峨,高山突兀,峻岭入云,景色固然雄伟壮丽,而身临其境的工作,对大家身体上和心理上都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地形地势复杂险峻,在开展地质工作的过程中,又常常需要翻山越岭、登临山顶…… 南疆风光 新疆阿克陶切帕勒克矿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缘、西昆仑山脉北坡前缘。 3月9日,在史国伟副院长的带领下,湖南省有色地勘局二一七队新疆项目组一行5人辗转多个省市,转乘多种交通工具,从队部所在的衡阳市到新疆切帕勒克矿区,历经了整整10天。10天路程说不上长,却如同度过了一个春秋——湘南大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草长莺飞,让人心旷神怡;陕甘一带凉风萧瑟,枯叶簌簌,一片寂寥;青海达阪山上凝霜剔透,雪花飞舞,天凝地闭;新疆戈壁地区烈日炎炎,热浪滚滚,四处荒芜。 初到切帕勒克矿区基地,天色空明,水光清澈,让人眼前一亮,俨然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卷。即便没有孤鹜,三两只乌鸦的日落乌啼之感、碧波荡漾下的晴空万里之景也别是一番风味。或许这种自然而不加修饰的美景也只有野外地质工作者才能欣赏到吧…… 就笔者这样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地质工作者而言,这里自然而和谐的“宁静”可以培养自己淡泊的心性和坚韧的品性。“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这里艰苦工作环境恰好是地质工作者内省修身的圣地。 矿区基地建有活动板房、输电线路等,设施基本完备,基本生活也有保障,但也有繁华都市难以想象的困难。一是灰尘特别多。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在这里“尘积三尺、却是一日之功”,日落而息后往往就要面对这份大自然的“厚礼”。二是出行极为不便。基本的日常生活用品必须到最近的县城——距离矿区大约150千米的莎车县去进行采购,且道路崎岖,车行不便,往返就需耗费6个小时。 石崖传水 相对于灰尘多、出行不便,野外最大的挑战就是生活用水困难,饮用水严重不足更让人最揪心。矿区属于大陆性气候,雨量稀少,气候干燥,土壤盐碱性较强,植被稀少,山体裸露,仅在水源充足的河道两侧及山势平缓的地带分布少量木本、草本植物。最初到矿区基地时,矿区内的叶尔羌河河水清澈,水质相对较好,可以直接作为饮用水。但每年4月中旬至10月,由于上游冰雪大量融化,河水变得浑浊不堪,这将给我们的取水带来极大的不便,尤其是饮用水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 面对迫在眉睫的饮水和用水难题,大家充分发扬“以艰苦奋斗为荣”的地质人传统精神,登高山、攀绝壁,每个人都不畏困难,不怕艰苦,希望尽快解决团队饮水、用水困难这块“心病”。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家终于在一处山谷找到一股清澈的水流,但流量很小,需要到一处石崖上方的蓄水坑取水。石崖陡峭湿滑,单凭个人扛着水桶难以通行。大家分工合作,一人装水,三人在石崖处接力传递,两人在石崖下方将水搬运到公路,齐心协力将一桶桶宝贵的水运回基地。所谓“谁知桶中水、滴滴皆辛苦”,到这里才深切领悟到“水是生命之源”、“水贵于油”的含义。即便在完成一天的工作之后大家还要为饮水、用水而忙碌,但大家依然能苦中作乐,有人说笑:“我们生产不了水,我们才是大自然真正的搬运工”。 山谷的水虽然清澈,但是盐分较高,碱性较大,作为一般生活用水尚可,但不可饮用。大家通过当地居民了解到,可以在河边挖蓄水池,河水渗透进入蓄水池,自然沉淀后,可以作为生活用水和饮用水。随即,项目组调来了挖机,修了一个简易的蓄水池,本以为以后用水、饮水问题就此解决,不曾想,蓄水池壁的细沙会不断掉进池中,加之河床水位下降、风沙吹进池中等原因,渗入蓄水池中的水越来越少,眼看大家又将陷入无水可喝的困境。史国伟副院长一马当先,又是在蓄水池边上垒石头,又是在蓄水池中挖沙除淤。尽管才临近5月,空气中已是滚滚热浪,冰雪融化而成的河水渗入蓄水池中却有着冰冷刺骨,双脚陷入池中的淤沙中,淤沙往往会没过膝盖,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拔出。头顶炎炎烈日在蓄水池中挖沙除淤,身上冒着热汗,脚上却有着刺骨般的寒冷,仿若身处冰火两重天的世界之中。史国伟副院长以实际行动和朴实作风,将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更有战斗力、凝聚力。 饮水问题的成功解决,使大家在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行动上更加积极乐观。而笔者则领悟到:生活中、工作中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中,都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许多突发的难题,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放弃,但绝不能在还没有面对问题就选择退缩。面对难题,在了解和分析困难之后,首先应该迎难而上,以顽强拼搏的毅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解决问题,战胜困难。如果难题是人力所不能解决的,放弃也是一种选择。 勇攀绝壁 项目工作区属高山区,海拔高度2175~3130米,相对高差200~1000米,山势巍峨,高山突兀,峻岭入云,景色固然雄伟壮丽,而身临其境的工作,对大家身体上和心理上都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地形地势复杂险峻,在开展地质工作的过程中,又常常需要翻山越岭、登临山顶……时而穿行在狭窄陡峭的山坡小路上,时而借助绳索攀登悬崖绝壁,十分耗费体力。有些陡峭的山坡,能行走的地方仅仅一足之宽,更甚者,只能靠地质锤挖出一些坑窝。在没有习惯这种环境之前,心理压力是巨大的,因为稍有失误或者土石垮落,随时会危及生命。 这种集困难、挑战、危险、未知于一体的环境给笔者身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如同一名新兵,初上战场就遇到了千军万马厮杀的场面。最初,笔者猜想大家的心境都是一样的,不容多想,只能“硬着头皮上”。当把绝壁上工作的照片发到队工作联系微信群后,领导、同事们都替大家捏了一把汗,纷纷点赞、留言,让大家注意安全,为大家感到骄傲,叮嘱大家平安回家。领导、同事们的支持,坚定了项目组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的信念。虽然艰辛,但是充实;虽然平凡,但是快乐。 野外地质工作的性质决定了项目组工作人员在物质、家庭等方面的牺牲,这种不可避免的牺牲更应该转变为激励大家实现理想、为地质事业奉献青春的动力。俗话说“最美的风景在险峰”,要完成找矿立功的目标就必须发扬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精神,以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和自身的智慧在“险峰”找到“好风景”。因此,地质三光荣精神相辅相成,整体统一。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是基础,艰苦奋斗是动力,找矿立功是最终目标。只有先树立了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的信念,才能磨砺出以艰苦奋斗为荣的品质,以前两者为前提,才能完成找矿立功的目标。 喜传捷报 虽然因矿山炸药库不符政府要求以及甲方资金紧张等诸多原因,本项目不得不提前中止。但经过地表填图、槽探施工、坑道编录、刻槽采样等工作,已探获金金属量超4吨,平均品位4.6克/吨,平均厚度4.48米。该区矿化带走向延伸大于4千米,属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现仅有少量工程控制和揭露,找矿前景巨大,有望发现一个大中型金矿。项目组工作也得到了业主单位的认可。他们表示,待项目重新启动,会继续合作,感谢二一七队为项目做出的努力,不愧是一家全国功勋地勘单位,技术团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 当太阳再次升起之时,大家走在上山探宝的路上,听着叶尔羌河雄浑的奔流声,似乎在高唱着《勘探队之歌》……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找出富饶的矿藏……
杏鑫怎么注册_新时代地质战略转型研究聚焦九大方向
1月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地质战略研究中心在京正式成立,并举办第一次地质战略研究论坛。张洪涛等26位专家被聘为地质战略研究高级咨询专家,负责指导制定研究方案、重点选题,咨询与把关重大议题,参与形成重大对策建议报告等。第一次地质战略研究论坛释放信号:新时代我国地质战略研究将聚焦九大研究方向积极推进战略转型升级。 地质战略研究论坛上,专家围绕资源转型、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转型、矿产资源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等问题作了学术报告。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国家发展战略部署和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的拓展,地质战略研究中心近期将主要聚焦九大研究方向: 一是新时代基础性地质调查的使命与方向。深入分析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基础地质信息的需求,研究明确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方向、重点等。二是资源安全战略与对策。加强国内外资源、矿业、政策等评估与形势分析,完善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方案与对策。三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地质支撑。加强区域尺度地质、资源、环境条件评价和规律研究,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国土空间规划、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四是生态文明建设地质支撑。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解决的水土污染、地质灾害、生态退化等问题,开展地、矿、山、水、林、田、湖、草、人等生命共同体的调查研究。五是海洋强国建设地质保障。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为指导,分析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权益保护对海洋地质工作的需求,开展海洋地质调查战略、规划与部署研究。六是“一带一路”地质调查国际合作。开展地质工作国际合作研究,明确优先领域、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布局建设。七是地质科技发展战略。以国家科技创新驱动战略为指导,结合“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实施,进一步明确地质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与中国地调局的业务部局和团队建设。八是地质大数据与服务战略。深入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地质工作方式与服务方式的深刻影响,积极引导地质调查、研究、服务理念与方式的变革。九是地质工作管理与立法研究。以保障国家地质工作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展地质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与政策保障、法律保障研究。
杏鑫怎么注册_首家地球物理科技推广企业试点单位揭牌
1月17日,随着“地球物理科技推广试点单位”在湖南省长沙市揭牌,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也成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授予的第一家企业型试点单位。 据了解,为坚持以“需求为基础,项目为核心,企业为主体,实效为根本”的基本原则,推动地球物理领域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推进地球物理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在基层单位和生产中的应用,201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决定开展“地球物理科技推广试点单位”授予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筛选地球物理科技创新能力强、装备水平高、人员素质强的基层单位,授予“地球物理科技推广试点单位”称号,并将其作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的重要举措。至目前,已先后授予西北有色物探队、山西煤炭物测院等5家单位“地球物理科技推广试点单位”称号,继善高科是其中唯一的一家企业。 湖南继善高科是由世界著名应用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于2002年发起成立的一家高科技公司,是集物探方法技术研发、生产与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目前已形成以矿产业和新能源为主导,以信息安全服务、工程技术服务和房地产等产业为补充的产业格局。公司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国家重点新产品二等奖和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十余项。
杏鑫登录注册_中国地质调查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2月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2018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落实2018年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会议要求,总结5年来地调局党风廉政建设成效和问题,部署2018年重点工作。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钟自然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认真贯彻中央精神,落实部党组要求,在中央纪委驻部纪检组的监督指导下,以“八问”责任传导机制和“六个强力推进”为抓手,以项目和资金管理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落实“两个责任”,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实践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配齐配强纪委书记和纪检监察审计干部,践行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初步形成压倒性态势。基本建立了以目标责任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初步形成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探索构建了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反腐倡廉教育体系,持续营造了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打造了一支与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基本相适应的纪检监察审计干部队伍。 会议强调,要客观分析当前形势,高度重视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做好2018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奋力开创地调局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一是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二是巩固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目标责任制。三是健全完善新时代地质调查风险防范体系。四是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五是深化实践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六是加强纪检监察审计队伍能力建设。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国土资源部纪检组、国土资源部直属机关党委有关负责人,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京直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纪委书记,局机关全体干部在主会场参会;各直属单位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支部书记、纪委委员、项目负责人和纪检监察干部在分会场参会。
杏鑫注册链接_陕西举行“地质与艺术的对话”科考和采风活动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成为主办方
10月16日上午,以“地质与艺术的对话”为主题的科考和采风活动在西安启动。本次活动由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举办,内容包括丹霞地貌科考、丹霞地貌写生及大型笔会等。 据了解,近年来,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在全省地质遗迹调查过程中,发现规模巨大的陕北丹霞地貌,彻底颠覆了人们“黄土高坡无丹霞”的刻板印象,震惊世界。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丹霞地质学家以及陕西省书画界的艺术家汇聚一堂,针对如何发掘和宣传好陕北丹霞地貌展开了热烈讨论。 本次活动旨在以实际行动迎接2019年8月在陕西省举办的第四届国际红层与丹霞地貌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九届全国红层与丹霞地貌学术研讨会,助力陕西丹霞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同时将陕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书画资源有机结合,增加画家写生素材,用画笔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文情怀,提升陕北丹霞地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院长洪增林教授做了陕北丹霞地貌景观有关情况的专题介绍,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黄建军主持启动仪式。据了解,该院机关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技术干部等50余人,以及来自中国矿业报、陕西电视台、陕西日报、西安电视台、西安日报等十多家新闻媒体单位的记者参加了启动仪式。 在启动仪式上,陕西省各界书画院院长、西安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杨霜林,原国土资源部科技司司长、研究员姜建军,国际地貌学家协会红层与丹霞地貌研究工作组秘书长任舫,陕西省各界书画院副院长、西安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谭卫平先后做了精彩发言。由陕西省委副秘书长孟军宣布本次科考和采风活动启动,并和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强共同向科考组和采风组授了队旗。 据了解,本次科考和采风活动将对旬邑马栏河丹霞、照金方山型丹霞、志丹沟谷型丹霞、羚羊谷型丹霞、安塞丹霞天生桥、靖边波浪谷型丹霞、府谷莲花辿彩丘型丹霞进行全面、系统考察。通过本次活动,有望进一步在陕北丹霞地貌的生成机理、古气候古环境以及保护利用规划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果。 陕北丹霞地貌区域南北最长约770千米,东西宽约5千米~100千米,呈“S”形条带,总面积为30773平方千米,初步划分出府谷莲花辿、靖边龙洲、志丹-安塞-甘泉、耀州照金、陈仓九龙山等5处丹霞地质遗迹景观集中区,共包括沟谷型、孤峰型、峰林型、羚羊谷型、波浪谷型、彩丘型以及丹霞赤壁、丹霞天生桥、丹霞石蘑菇等地质遗迹点60处,类型齐全,规模巨大,景观及科研价值极高,具有世界地质公园资源禀赋潜力,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中国红谷”。同时,在神木地区还发现了罕见的趾型恐龙足迹化石。 据了解,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实地考察一致认为,陕北丹霞地貌具有科学性、观赏性和独特性,与陕北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高度融合,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将在红色旅游发展的基础上,为陕北旅游再上一个新台阶做出积极贡献。
杏鑫在线注册_“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揭牌活动在广西南宁举行
11月15日,“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揭牌活动在广西南宁2018年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上举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愿景2025》深入对接,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地学、矿业领域合作,支撑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提供图片 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凌月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严植婵,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老挝能源矿产部部长坎玛尼·因提拉,柬埔寨矿产能源部国务秘书蒙·撒提拉,缅甸自然资源与环保部部长办公厅常务秘书长敏敏翁,马来西亚矿务与地质局副局长卡玛尔,印度尼西亚能源与矿产资源部地质局矿产部主任穆罕默德·阿瓦勒丁,菲律宾矿产与地球科学局局长阿提·维尔弗莱多•蒙卡诺,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矿产资源局副局长宋迈·台察万,越南地质矿产总局国际合作处处长郭德定共同为中心揭牌。来自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数百位学者与中外友人共同见证此庄严时刻。 “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建设在自然资源部的部署、推动下,立足公益性地质调查定位,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和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为依托,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其他相关直属单位、国内相关科研机构、东盟各国地学矿业机构共同建设与管理。设立“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成都)”和“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南宁)”,两地挂牌、分体运行、统筹协调、资源共享、无缝对接、责任明确。将围绕中国、东盟的共同需求,聚焦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和灾害等重大地球科学问题,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开展地学、矿业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介绍,我国与东盟在地学领域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截至目前,累计进行人员培训800余名,交流互访100余次,举办国际会议30余次,与柬埔寨、老挝、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6个东盟国家签署了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联合实施合作项目20多个,编制1:50万-1:500万比例尺度地质、矿产、水文、环境和岩溶等系列图50余幅,地球化学专题图件600余张,形成一批有影响的成果,为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将在此基础上围绕六大业务发展方向,建成一流的地学智库平台、一流的地学合作平台、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一流的学术交流平台、一流的信息共享平台和一流的人才培养平台。李金发认为,该中心的建立,将成为中国-东盟地学合作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推动地球系统科学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李曙光)
杏鑫注册链接_安徽省勘查技术院院士工作站揭牌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日前在合肥举行。安徽省副省长周喜安出席仪式并为院士工作站揭牌。4位院士、12位专家受聘正式进入安徽省勘查技术院院士工作站工作。 安徽省地矿局党委书记朱学文,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熊盛青,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世蕴出席揭牌仪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致辞。会议由安徽省地矿局副局长施申轶主持。 本次揭牌的院士工作站,包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安徽省院士工作站”。据悉,两个院士工作站同时落户一家单位,这在全国地勘单位还是首家。 2017年9月,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考核评选,安徽省勘查技术院成为全国地矿系统首家“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单位,由两院院士常印佛、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非、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进站指导,重点围绕深部资源能源勘查与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开展研发、应用及推广工作,通过深部资源能源勘查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深部矿产资源及新型能源勘查工作的突破;2018年12月,经安徽省科技厅批准,该院设立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滕吉文进站指导,主要围绕安徽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技术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和创新工作,解决智能地球物理、城市地下空间精细探测等关键技术难题。 近年来,安徽省勘查技术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及平台建设工作,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0余项,研制国家级行业规范14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论文18篇、出版专著4本,连续3年承担科技部深地探测项目课题,并于2017年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该院陆续建设了安徽省电法勘探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地球物理探测科普基地等一批科研科普平台。 院士工作站的正式揭牌,将为安徽省勘查技术院今后开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引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同时通过发挥院士及专家团队高端才智的优势,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实现科技研发新突破,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杏鑫登录注册_南京中心赴丽水开展地灾调查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浙江丽水地区灾害地质调查》项目组奔赴丽水地区开展实地踏勘,研究制定新一轮灾害地质调查技术方法。 丽水市为浙江省地质灾害重灾区,受台风及构造影响,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规模大、危害严重,2015~2016年丽水地区相继发生两次重大地质灾害,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因此,亟需探索丽水地区地质灾害调查的新技术新方法,提升地质灾害隐患的识别率,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组详细调查了丽水地区发育的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典型区域,共同探讨分析了不同岩性、构造单元的成灾条件,选择了里东、下个寮等两处重大滑坡进行深入调研。结合丽水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项目组分析了丽水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条件及与构造的相关性,并会同丽水市莲都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莲都分局及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相关人员,共同考察了雅溪镇小弱坑搬迁避让的备选地址。调查完成后,项目组与丽水市地质灾害主管部门及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共同探讨了丽水市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方法:选择从成灾的风化层及构造两个方面,从内外动力学因素查明地质灾害的成灾条件和成灾规律,建立地质灾害早期研判标志,形成东南沿海地区天—空—地一体化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新技术新方法。
杏鑫注册链接_河南省地矿局党组书记、局长郭轲谈2019年工作思路及部署
2018年,河南省地矿局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市场”的工作要求,创新发展理念,狠抓工作落实,促进转型发展取得新进展。2019年如何开展各项地质工作?河南省地矿局党组书记、局长郭轲近日在接受采访时给出了答案。 笔者:2018年,河南省地矿局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郭轲:一是服务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资源勘查实现新突破。河南省地矿局持续做好战略性矿产和优势矿产勘查,全局实施地质勘查项目185项,新发现矿产地7处,新增和升级金、银、铅锌、铝土矿、钼、铜、三氧化钨、石墨、萤石等重要矿产的资源量,超额完成年度找矿任务,为河南省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二是服务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助力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三是服务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地质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四是服务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城市地质工作开启新征程。五是服务河南省高质量对外开放,境外资源合作取得新业绩。六是培育关键技术,基础地质和地质科技有了新进展。七是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三个服务”成效明显。八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笔者:2019年,河南省地矿局总体工作思路是什么? 郭轲:做好我局全年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河南省委经济工作部署,坚持“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围绕河南省打好“四张牌”和三大攻坚战,以党的建设高质量引领河南地矿高质量发展,强化“三个服务”理念,实施创新驱动、重大项目拉动、开放合作带动,发展地质事业,强化保障服务功能,加快转型升级,推进改革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笔者:2019年准备开展哪些主要工作? 郭轲:我局重点要做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资源保障,当好矿产勘查开发一体化的践行者。要顺应矿产勘查需求变化的新特征,做好新形势下的资源保障工作。在矿种选择上,更好地围绕河南省转型发展的矿产资源需求,主攻贵金属矿产、战略性新兴矿产和附加值高的非金属矿产;在找矿部署上,更加注重国外找矿,更加注重已知成矿区带综合找矿,更加注重在老矿山的深部和外围找矿,实现“攻深找盲”;在找矿组织上,更加注重成矿理论创新研究和精细化找矿,推广绿色勘查,加强勘查技术与集约化开采、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的交叉渗透,服务绿色矿山建设,实施好“灵宝市小秦岭金矿田整装勘查”等重点项目。同时,以坦桑尼亚金矿、坦桑尼亚石墨矿、尼日利亚铌钽矿等为重点,扩大生产规模,拉长产业链条,推进勘查开发一体化,并做好有开发前景矿产地的收储工作,扩大资源储备。特别是“中牟页岩气水平井施工及勘查开发核心技术”项目,更要精心组织,重点保障,争取提交可供工业化开发的新能源基地。 二是实践“两山论”,争做服务河南省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的主力军。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河南省负责组织实施的第一个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项目,给我局地质工作转型发展、加快技术融合带来巨大机遇。我们要靠前站位,主动请缨出战,务求必胜。在实施南太行工程的同时,做好其他市县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重金属污染防治、污染地块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尾矿库综合整治、绿色矿山建设等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服务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 三是学习雄安经验,做河南省精细化城市地质调查的先行者。郑州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是我局地质工作服务中原城市群建设的重头戏。各参与单位要按照工作方案部署,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围绕郑州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地热和浅层地温能调查与开发利用示范、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勘查、富硒等特色优质土地资源调查、地质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地质信息平台建设等重大问题,创新工作思路和成果表达方式,搞好与成果使用单位需求的对接,探索形成一套适合河南省的城市地质调查理论、技术和方法,为实现到2025年河南省地级以上城市地质工作全覆盖,打好基础。同时,借鉴郑州市城市地质调查的经验,积极做好洛阳市、许昌市等省辖市城市地质调查的相关工作。 四是深化局市合作,打造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升级版。要坚持已有的好经验、好做法,继续把地质工作融入地方发展这篇大文章做好。一要精准对接地方发展需求。要把当地发展的资源特色、发展定位、近期规划目标,以及党委政府确定的重点、百姓关注的焦点、社会发展的痛点,当作着力点,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制定操作性强、近期效果明显的解决办法。二要努力提供“一揽子”方案。要进一步打破单纯“干项目”的思维,针对当地需要破解的资源环境难题,进行力量整合、跨界融合,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解决以往技术方案“碎片化”的问题。三要提高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在当地设立工作机构,派驻工作人员,加强信息收集和研判,和有关部门建立动态联络机制,及时搞好需求对接,成为党委政府关键时候想得起来、拉得上去、可以信赖的“自己人”,成为帮助当地破解发展难题、助力转型升级的座上宾。 五是搞好力量整合,提升地质工作“走出去”的新高度。最近,河南省政府文件再次明确,发挥地勘单位在境外能源资源合作的“开路先锋”作用,带动矿业及矿山制造业“走出去”,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是河南省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长远布局。我们要继续坚持“商务先行、勘查跟进、快速突破、成果转化”的工作路径,实施更高水平、更大规模的“走出去”。一要巩固并扩大现有的工作基地。搞好工作协调,扩大坦桑尼亚金矿、尼日利亚铌钽矿等的勘查开发规模,实现预期投资收益;加快推进坦桑尼亚石墨矿开发利用的可行性研究,早日投入开发阶段;抓住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境外资源调查项目的机遇,开展津巴布韦、几内亚、卢旺达等国的资源勘查开发工作,提高优势资源储备。二要进一步搞好力量统筹协调。局属单位要强化“一盘棋”理念,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做大我局的海外板块。局相关单位要搞好“走出去”工作的协调、服务工作,在引领兄弟单位“走出去”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三要拉长境外地质服务的产业链条。要加强与“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合作,承担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矿产勘查、旅游资源开发、找水打井、工程测量、工勘施工等技术服务项目。 六是强化科技支撑,培育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新动能。要强化地质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大力培育新优势、新动能,打造核心竞争力。一要加强项目合作,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形成我们的专业优势。要突出问题导向,围绕“小秦岭金矿深部探测”、“中牟地区页岩气勘查开发利用”等重大课题,紧盯行业发展前沿,积极与高层次科研机构合作,更多地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实用新技术。二要搞好跨界融合,实施集成创新。围绕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善于整合不同专业的技术资源,提出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案;搞好与其他技术门类的“嫁接”,进行集成创新,形成我们的特色成果;要发挥我局科技专项资金的引领作用,重点支持有带动意义、能解决关键问题的科研应用类项目,形成现实的效益和竞争力。三要改革激励机制,持续营造创新创造氛围。要注意利用市场机制,把各类人才资源激励好。 笔者: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你们准备如何做好党建工作? 郭轲:我们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抓出特色,以推动发展的成果检验党的建设成效。 一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局各级党组织要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本单位实际,找准服务大局的结合点、落脚点和有效载体,确保中央和河南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在我局落地生根。要把服务河南省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职责,做好“三个服务”,持续推进转型发展。 二是加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建设。要进一步提高专业素养,培养顺应高质量发展的专业思维、专业方法,努力成为驾驭复杂形势、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学发展的行家里手。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正确引导预期,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确保各项工作为发展聚焦,朝中心发力。 三是激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担当作为。要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要完善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要更加关心关爱各级干部。 四是营造务实重干、狠抓落实的导向。要统筹谋划抓落实、突出重点抓落实、细化责任抓落实、强化监督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