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在线注册_赣皖湘自然资源部门全力投入地灾应急抢险

杏鑫在线注册_赣皖湘自然资源部门全力投入地灾应急抢险

  江西万年紧急转移受威胁群众二百五十余人   近日,连续强降雨天气导致江西省万年县发生多起小型地质灾害。该县自然资源部门紧急疏散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目前已转移受地灾威胁的群众79户、250余人。   7月12日~15日,万年县境内连续性强降水,雨量140毫米~180毫米,局部300毫米以上。通过紧急预警和动员,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拉网式巡查,在全县12个乡镇确定了398处地灾重点隐患点,其中县级重点地灾隐患点23个、省级隐患点1个。此外,发放了900多份《避险明白卡》和《防灾工作明白卡》,并出动无人机进行多次航拍,实时监控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   连续的强降雨已在该县引发了多起小型崩塌、滑坡事故,部分地灾隐患点的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该县自然资源局广大干部职工充分发挥防灾主力军作用,冒雨奔赴地灾隐患点,紧急疏散转移地灾点群众,目前已转移受地灾威胁的群众79户、250余人。其中,万年县大源村、港道村是省级地灾隐患点,共转移30户、104人,现均已妥善安排在安全地带,确保受灾群众有吃有住。   安徽:66个巡查指导组赴一线抢险救灾   记者日前从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获悉,截至7月14日24时,安徽境内已发生地质灾害灾情6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7万元。由于避让措施得当,未发生人员伤亡。   7月11日,据安徽省气象部门预报,12日~13日,黄山市、池州市、宣城市和安庆市南部等地有大雨到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雨。   针对此轮强降雨,安徽厅加密与省应急管理厅、省水利厅、省气象局等单位会商,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2次地质灾害黄色预警和1次橙色预警、3318条手机预警短信、56件传真等信息,频频从省地质灾害预警室精准投向预警区域,相关市、县两级发布黄色以上预警42次。   同时,安徽厅派出由厅领导带领的地质灾害防治专家队伍,分赴黄山、宣城、池州等重点地区,深入一线指导当地防灾工作。相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同志分赴各县(市、区)开展巡查检查,各级责任人靠前指挥,组织专业人员参与督查巡查,3288名群测群防员全部上岗到位,强化地质灾害隐患点、切坡建房等威胁区域的巡查排查,对隐患点地质条件变化情况进行及时分析预判,发现险情征兆,坚决果断转移受威胁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安徽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累计派出巡查指导组66个、248人次,巡查检查地质灾害隐患点336个,避险转移群众299户、508人。   风雨中,安徽省自然资源系统干部职工不忘初心一路奋进。   宣城市、宁国市地处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宁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考虑到近一段时间降雨较频繁、土壤含水趋于饱和的情况,在及时发布地灾橙色预警的同时,要求主要负责人站一线,组织人员配合各乡镇加强动态巡查,对受威胁群众实施提前转移。   7月13日上午6时30分,宁国市胡乐镇岛鸿线广竹园段发生山体崩塌,胡乐镇自然资源所及鸿门村委会接报后,第一时间派有关人员赶往现场进行处置,设立警戒线。同时,清理路面石块,保障车辆能够半幅安全通行。7月12日晚,仙霞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和当地自然资源所工作人员一同到宾馆看望该镇转移安置人员,积极妥善安排好转移群众的食宿;甲路镇也派出相关人员前往地灾隐患点组织人员转移……   13日7时,黄山市歙县北岸镇五渡村大岭组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导致大水流向农户房中,其中一户农房一楼已进水有1米深,家中有老人小孩被困其中,有较大险情。北岸镇自然资源所工作人员接报后,立即赶赴现场,配合当地政府和消防大队,将该户5人安全转移,并逐户排查险情。北岸镇政府现场调来挖掘机,疏通堵塞的河道,3小时后排除了险情。   黄山市休宁县是本轮强降雨的重点防范地区。黄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于13日8时向休宁县五城镇发出第一个红色实时定向预警,10时向溪口镇、岭南乡、璜尖乡发出了第二个实时红色定向预警,要求启动本级突发地灾应急Ⅳ级响应,应急队伍和综合救援队伍集结待命紧急转移疏散重要地灾隐患点受威胁人员及附近人员。   根据预警要求,13日10时30分,休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溪口镇政府对杨家山滑坡隐患点共12户、18名受威胁群众进行转移,并妥善安置。就在人员全部转移后不到半小时,杨家山滑坡面发现小面积滑塌,且滑坡体出现裂缝,休宁县地灾办第一时间组织技术专家进行应急调查,对坡体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制定下一步排险方案,以精准快捷的定向预警确保了人员安全。   据安徽省气象部门预报,未来几日,黄山、池州南部和宣城南部的局部仍有暴雨。预警仍未解除,安徽省自然资源系统干部职工仍在坚守一线,备战新一轮风雨。   湖南:7支应急处置队上演“生死时速”   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怀化告急、邵阳告急、衡阳告急……距6月27日~6月30日持续性强降雨结束才一周,湖湘大地又再次拉响警报。面对新一轮的严峻挑战,全省自然资源系统上下迅速行动,周密部署,形成地灾防治强大合力,最大限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今年入汛以来,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多次强调,要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层层落实地灾防治责任,坚决打赢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7月6日,湖南厅抢在暴雨来临前紧急部署,组建7个省级应急处突技术支撑工作组待命。当天下午,《“7.5~7.14”持续性强降雨过程地质灾害省级应急技术支撑响应方案》编制出炉。《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专报》(7月6日~7月15日)通过“湖南地灾防治”工作QQ群迅速下达至全省各市县区。   监测实录显示,7日8时~8日8时,湘中以南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全省共382个乡镇出现暴雨,127个乡镇出现大暴雨,最大日降雨量达290.7毫米,最大降雨强度72.7毫米1小时。   分析研判全省雨情险情后,驻守在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的省自然资源厅地勘处负责人调整思路,决定集中精力打好重点地质灾害防御战。“怀化、邵阳是主战场,永州、娄底、衡阳以及湘东局部地区也面临较大压力。”7月7日上午,湖南厅地勘处负责人在“省厅应急工作”微信群里调度全省地灾应急工作。   灾情就是战鼓。应急处突工作组收到通知后,火速赶往怀化、邵阳指导市县开展地灾防治应急督导工作,并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   “请中心值班室发一张雷达图和云图。绥宁的雨从早上下到现在没停过,而且现在雨很大,开车都有些看不清路了。”“未来3~6个小时,邵阳南部、永州、衡阳、株洲中部以及郴州北部等地山地丘陵地段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风险大(橙色)—很大(红色)。要高度重视,加大督查力度。”   雨势越来越大,“省厅应急工作”微信群的紧急通知一条接着一条。7月9日凌晨3时,湖南厅地勘处负责人在“省厅应急工作”微信群紧急调度:“从云图中看,湘中、湘南降雨已持续数小时,且一直没有变化。再这么下几个小时很危险啦!要抓紧组织避险!”暴雨轮番来袭,驻守在省应急中心的后方“参谋部”和一线应急处突队伍又过了一个不眠夜。   受强降雨影响,截至7月10日,全省已发生地灾602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22.7万元。   自7月8日11时起,全省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涉及长沙、衡阳、株洲、湘潭、邵阳、岳阳、常德等13个市州。9日,湖南省防汛应急响应提升为Ⅲ级。   暴雨中,一场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大转移在各地紧急展开。   7月7日凌晨,衡东县暴雨如注。7时,衡东县自然资源局安排全县各乡镇迅速组织村组和监测人开展巡查排查。8时,霞流镇兴垅村村干部许建设在巡查中发现该村二组出现山体滑坡险情立即上报。霞流镇政府第一时间将情况反馈到县自然资源局地灾值班室,并安排镇村干部疏散撤离群众,拉设警戒线;局值班室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和技术员奔赴现场。由于预警及时,受威胁群众33人已提前转移,未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7月7日下午,绥宁县瓦屋镇刚上任9个月的镇长沈忠友和副镇长黄民等人到各村巡查,驻村干部全部下乡到村蹲守。7月8日凌晨2时,因降雨较大,绥宁县瓦屋镇下达紧急撤离低洼地带和地灾隐患点受威胁群众的通知,组织2600多人紧急转移。   7月9日13时,芷江县禾犁坳乡大沙界村发生重大滑坡险情,19户42人成功避险,并已被妥善安置。   强降雨仍在持续,这场地灾防治的硬仗还未停息……

杏鑫在线注册_“一带一路”国际地学合作与矿业投资论坛在西安召开

杏鑫在线注册_“一带一路”国际地学合作与矿业投资论坛在西安召开

  9月10-11日,2019“‘一带一路’国际地学合作与矿业投资论坛暨上海合作组织地质青年实践交流营”在古城西安召开。本次论坛是在“欧亚经济论坛”框架下,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依托“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上合地学中心”)共同举办,论坛主题为“推动地学高水平合作,助力矿业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西安市政协副主席李佐成出席会议并讲话。     论坛对上合地学中心成立5年来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总体框架下,中心现已建设成为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睦邻友好的重要平台、服务国际矿业投资的桥梁和纽带、国内地学科技创新和国际成果交流的重要一极,以及地学人才与文化交流使者的摇篮和地学领域智库研究的重要伙伴。截至目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已与上合组织国家签署了共11份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40余份项目合作协议及意向书,为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上合组织及丝路沿线国家开展实质性地学合作奠定良好基础,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了进一步推动上合地学中心建设,促进国际地学合作与矿业投资,论坛提出了四点倡议。一是充分发挥上合地学中心的平台作用,不断深化双边、多边地学合作与交流,促进域内国家地质科技创新与发展;二是促进国际矿业投资与产能合作,助推丝路沿线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快域内国家地质矿产信息的共享,适时发布矿业投资信息;四是依托“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武汉学院”,加大人才培养和文化交流。    论坛召开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分别向乌兹别克斯坦地质矿产委员会、巴基斯坦地质调查局移交了前期在两国境内联合开展的国家尺度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资料(低密度地球化学图集)。该成果由双方科研人员联合编制,收集了自2016年以来双方通过野外样品采集、分析测试和数据处理获得的海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这些数据和图件是支撑和服务政府自然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决策最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料,可广泛应用于地质科学研究、环境监测、矿产勘查、农业规划等领域。    论坛期间举行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武汉学院”揭牌仪式和“上海合作组织地质青年实践交流营”活动。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立的“武汉学院”,将为上合组织相关国家地学人才培养与交流提供平台,打造上合组织国家地学人才摇篮,实现“上合地学中心”服务上合国家人才发展的初衷。实践交流营活动也将有助于地质青年间增进了解,促进各国地学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化。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蒙古、摩尔多瓦、亚美尼亚、尼日尔、安哥拉、埃塞俄比亚、阿根廷、津巴布韦、摩洛哥、尼日利亚、加纳、柬埔寨、苏丹、约旦、古巴等23个国家地矿机构的领导和科研人员,自然资源部有关司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有关直属单位,地勘单位,地学研究机构,矿业企业,媒体方面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杏鑫在线注册_自然资源部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监管

杏鑫在线注册_自然资源部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监管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征求《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监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切实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并就征求意见稿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在两个方面提出8条要求。   在强化矿业权和地质工作项目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方面,征求意见稿要求:一是探矿权人应按规定汇交本探矿权期内已开展的各类地质工作所形成的地质资料。探矿权变更缩小面积的,应汇交面积缩小部分形成的地质资料;探矿权保留期间无需汇交地质资料。二是采矿权延续、注销、面积扩大、阶段性关闭矿井,或采矿权人开发矿产资源时发现新矿体、新矿种或者矿产资源储量发生重大变化的,应按规定汇交本采矿权期内开展的矿山地质工作形成的地质资料。其中油气采矿权中,对于成规模部署的开发井,每平方公里内应至少汇交2口油井的地质资料,其他开发井的地质资料按委托保管相关规定管理。三是自然资源部和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加强国家财政出资地质工作项目地质资料汇交监管,每季度将中央和省级财政出资的地质工作项目纳入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四是2019年12月31日前到期,且未汇交地质资料的非油气矿业权,可不按矿业权延续次数汇交,矿业权人应在2020年6月30日前将所开展地质工作形成的地质资料一次性向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汇交,领取《地质资料汇交凭证》。五是对因不可抗力等原因,未开展地质工作、也未形成任何地质资料的矿业权或地质工作项目,地质资料汇交人应向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交《矿业权/项目未形成地质资料告知单》,承诺未形成地质资料事实,由相关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发放标注了未形成地质资料等相关信息的汇交凭证;对开展了部分地质工作,形成了阶段性地质资料的矿业权和地质工作项目,地质资料汇交人应向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交地质工作总结报告和已形成的原始或实物地质资料后,领取地质资料汇交凭证。六是自然资源部和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按《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的要求,向逾期未汇交地质资料的汇交人发放《限期汇交地质资料通知书》,其中无法联系到汇交人的,通过门户网站以公告形式发放。《限期汇交地质资料通知书》发放后60日内仍不汇交地质资料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予以通报。自通报之日起至全部汇交地质资料之日止,部和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不受理被通报汇交人探矿权、采矿权新立申请和国家出资的地质工作项目申请。同时,将相关矿业权人列入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的异常名录,并依法实施联合惩戒。   在强化信息公开和监督检查方面,征求意见稿强调:一是自然资源部和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和门户网站及时向社会公开矿业权和地质工作项目汇交信息、《限期汇交地质资料通知书》、《矿业权/项目未形成地质资料告知单》、通报等监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二是自然资源部和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加强对逾期未汇交和未形成地质资料的矿业权和地质工作项目的监督检查。

杏鑫在线注册_“地质云”共享一批资源环境权威信息产品

杏鑫在线注册_“地质云”共享一批资源环境权威信息产品

  2019年10月10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地质调查新进展论坛上,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地质云”2019年新产品上线服务。   “地质云”是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持研发的国家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旨在通过数据资源整合和信息系统集成,全面提升地质调查数据采集、汇聚、处理、分析、共享与服务能力,为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转型升级提供核心动力,及时、有效地满足政府部门、行业用户、社会公众等各类用户对地质信息的多元需求,以信息化带动地质调查现代化。   2017年、2018年分别上线了“地质云1.0”、“地质云2.0”,实现了地质调查数据共享破冰和高效服务。2019年,围绕云平台、智能化、大数据“三位一体”建设,地质云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云上数据资源和系统功能得以全面升级,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地质调查“在线化”全面推广应用。自2019年起,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464个地质调查二级项目全部使用“地质云—地调在线”模块,搭建项目级云上工作环境,成功实现野外数据采集、项目数据存储管理、数据处理建模、数据集成应用、项目组内部信息共享、项目组织实施等多项功能。截至9月底,在线化登录75万次、形成调查文件72万个,支撑深化项目预研究及一定范围内实现成果进展共享,进一步提高了调查效率,“云+端”现代化地质调查工作模式构建取得明显进展。   二是四个领域智能化应用加快推进。第一是智能调查,成功研发地质调查智能空间平台,实现野外端数据采集、云上大数据综合分析处理和智能编图。第二是智能识别,基于遥感影像的地质灾害隐患智能化识别形成初步框架,并开展了实验研究;研发上线了岩矿智能识别模块(实验版)。第三是智能搜索,利用用户画像、知识库等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地质云资源搜索的精准性。第四是智能管理,开展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管理辅助,实现全局项目、人、财、物、安全生产等的云上综合管理和智能调度。   三是云上数据产品“质”、“量”齐升。新增上线7000余个资源环境权威信息产品、90万件成果地质资料、10万个重要钻孔数据(累计深度2500万米)、8万米重要岩心图像数据等。首次在线发布完整的全国1:20万、1:25万地质图1264幅。云上累计共享96个国家核心地质数据库、1.3万个资源环境权威信息产品、500万件成果地质资料、100万个重要钻孔数据(累计深度2.5亿米)、37万米重要岩心图像数据等,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实施和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为社会公众了解地球结构、物质组成和演变历史等提供了权威信息服务。   四是上线升级十余个重要地质调查应用系统和专题服务。上线地质云“双评价”系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系统),支撑全国、区域、省级及市县级“双评价”数据集成、成果展示和在线评价。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实现与25个省级数据库的互联互通,系统掌握全国地质灾害隐患本底数据、群测群防数据、部分专业监测数据和灾害事件等,及时掌握全国和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国家地下水监测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全国一万多个地下水监测站点的自动监测与数据服务。城市地质信息服务系统提供330个城市自然地理地质条件、地质结构、地质资源、重大资源环境问题等信息,为全国、城市群、城市三个层次规划决策提供信息支撑服务。地质云井场调度指挥系统应用服务于16口油气钻井,并成功拓展应用到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井场监控,提供远程监控、辅助决策,及时会商功能。地质调查业务管理大数据系统实现全局项目、人、财、物、安全生产等的动态与历史数据一站掌控、数据分析与辅助管理决策。“地质云”安全生产管理保障系统上线智能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功能,实时向野外人员推送雷电、暴雨、大风、台风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2万余条。   上线地质信息专题服务,面向“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脱贫攻坚、青藏高原、海岸带、黑土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等提供精准服务。上线“地质云•陕西节点”等,打造行业地质信息共享平台。   五是进一步夯实了基础设施支撑与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服务器新增6.4%、内存新增21.4%、存储新增83.7%;所有地质云物理节点完成网络安全三级等保。   截至2019年9月底,地质云访问量达到286.4万次(累计799万次),注册用户2.8万人,数据产品浏览95.7万次(累计275万次),数据产品下载55.7万次(累计105万次)、下载量26TB(累计48TB),显著扩大了地质数据共享服务规模,提升了地质信息服务水平。   下一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将进一步聚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着力推进地质云、智能化、大数据“三位一体”建设,加强地质调查数据在线化采集和智能化处理,深度挖掘开发地质资料,开发满足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等各类用户的权威信息产品,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杏鑫注册链接_地质调查战略规划研究工程2019年成果交流会召开

杏鑫注册链接_地质调查战略规划研究工程2019年成果交流会召开

  受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委托,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地质调查战略规划研究工程2019年度成果交流会。会议旨在了解各二级项目工作进展,掌握目标任务和预期成果完成情况,研讨下一步工作计划。   会上,工程所属各二级项目负责人围绕地质调查中长期发展动力与方向、资源环境重大问题综合区划与开发保护策略、国家地质调查成果集成与规划、海洋地质与能源矿产资源战略、地质调查预算标准动态更新与支出绩效管理机制、地质调查标准化与标准制修订等汇报了2019年取得的成果及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并就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路径进行了探讨,进一步聚焦了工程总体目标任务,为2020年度工程的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工程取得的成果,认为工程围绕国家重大战略、自然资源管理等重大需求,在开展地质调查发展战略、地质调查规划研究、国内外地质调查新技术发展前沿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地质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撑;围绕国家地质行业管理需要,在开展地质调查进展研究、行业调查与战略研究、全国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调查与监测预警等方面成效显著,为地质勘查行业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服务;满足地质调查转型发展需要,建立完善了多门类标准融合的地质调查标准体系,研究了水资源调查、生态地质调查、绿色勘查标准以及定额预算等系列标准,修订更新了一批难以满足当前实际需要的标准,并使部分局级标准升级为行标或国标;积极服务地质调查管理,运用最新技术手段开展地质调查成果传播推广,加强了科技创新平台与成果转化平台信息化建设,完善了地质调查安全生产制度标准,建立了青藏高原艰险地区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后勤保障和紧急求援标准化工作体系。同时,专家对工程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地质行业管理需求、地质调查转型发展需求等开展工作,确保地质调查成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相关链接:    地质调查战略规划研究工程下属12个二级项目,2019年目标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开展水资源调查评价、地热能应用、氢能科技等重大战略科技问题的研究,开展资源环境重大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作用综合评价与区划等理论方法的研究,总结和研判国际地质调查发展现状、趋势和发展方向等。   二是支撑全国地质调查规划(2019年-2025年)获批,完成《国家地质调查中长期发展方向研究报告(2019年-2025年)》;研究编制《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内部刊物、《中国地质调查年度报告2019年》;编制地质调查工作部署图册(2019年)、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图册(2019年)。   三是开展《生态地质调查规范》等36-38项阶段性标准制订;开展绿色勘查标准规范研究,完成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初稿和编制说明;开展地质调查概预算标准规划研究与地质调查预算标准动态跟踪评估、地质调查财务内控体系建设顶层设计与对策研究。   四是支撑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开展全国地质勘查进展与形势动态分析、全国地质勘查行业调查跟踪与战略研究、全国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调查与监测预警,编制地质勘查进展与形势分析报告和图件。   五是服务地质调查安全管理,编制《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工作站工作标准手册》,研发野外重点工作点远程视频监控子平台以及APP,运行完善“地质云”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平台,确保青藏高原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后勤服务和紧急求援工作稳定运行。   六是服务地质调查成果宣传和转化管理,宣传中国地质调查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先进典型;开展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以及优化布局研究、地质调查创新平台发展研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试点建设研究。

杏鑫怎么注册中国地质调查局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杏鑫怎么注册中国地质调查局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6月29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钟自然出席会议,杏鑫怎么注册并为老党员代表李广湧、牟绪赞和路解放三位同志颁发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党史学习教育中央第二十三指导组副组长张红梅和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出席仪式。仪式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主持。   此次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将党组织的关怀送到老党员老同志的心坎上,对老党员长期以来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和极大褒奖,同时教育引导年轻党员对标老党员的崇高境界和务实作风,赓续光荣传统,在致敬和传承中牢记初心使命,为推动地质调查事业转型发展积蓄精神力量。   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各部室负责同志在局机关主会场参会,杏鑫注册链接局属43家单位设视频分会场,并通过welink方式同步在线直播。

杏鑫怎么注册实验测试中心研究成果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杏鑫怎么注册实验测试中心研究成果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联合发布文件,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的研究成果“地质分析标准研制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2020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项目成果国家计量标准JJF1646-2017《地质分析标准物质的研制》、杏鑫注册链行业标准《地质分析标准方法研制技术规范》均属国内原创。项目研发的“软件即服务”(简称“SaaS”)模式的标准研制关键技术应用在线计算模型(GSM、GRM)经专利和期刊数据库查新为国内外创新。   项目筛查研究确定了适用于地质分析标准物质和标准方法研制的试验设计和关键统计技术,建立完善的多参数高通量的标准研制数据分析模型,杏鑫怎么注册浏览器端实时网络计算。项目解决了地质类标准物质、标准方法研制的关键技术特性问题,规范地质行业测试标准研制,促进分析结果国际互认,已推广应用于地质、有色、环境、农业、海洋、核工业、冶金等行业标准研制机构的180余项标准方法和230余种标准物质研制。结果表明该技术重现性好,成熟度高,提升了标准研制数据统计的效率和准确度。为我国在地质分析技术方面主导国际相关领域标准研制和技术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提升了市场竞争能力。节约了标准研制时间和人员成本,提升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对于确保国家资源环境及基础地质调查评价等工作分析数据有效性,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杏鑫怎么注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所喜获嫦娥五号任务首批科研样品

杏鑫怎么注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所喜获嫦娥五号任务首批科研样品

 2021年7月12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在北京离子探针中心举行了嫦娥五号任务首批样品接收仪式,行星科学研究中心同期揭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严光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有关领导共同为中心揭牌,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出席仪式。   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杏鑫怎么注册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面。经第一届月球样品专家委员会和国防科技工业局审议批准,来自自然资源部、中科院、核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共13所科研机构获得月球科研样品。地质所刘敦一团队为自然资源部唯一一家获得样品的科研团队,获得的月球样品包括原始月壤样品2克、月球玄武岩、角砾岩薄片1片,其包含的各类岩屑、玻璃、单矿物等组分记录着丰富的月球演化信息。    据刘敦一介绍,嫦娥五号采样地点与此前阿波罗和露娜(Luna)的所有采样位置不同,具备采集到年轻样品的巨大潜力,此次依托地质所完善的微区原位无损同位素、元素分析技术,将为解决或修正多个月球演化历史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提供有力支撑。   长期以来,地质所聚焦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前沿,杏鑫注册链持续开展月球地质编图、行星演化与对比研究等工作。刘敦一团队自2007年与美国、澳大利亚合作开展月球样品合作研究以来,凭借高灵敏度、高分辨率二次离子质谱(SHRIMP)的技术优势,率先完成了阿波罗12号、14号和17号样品的分析研究工作,为解决月球岩浆演化和撞击历史两个关键科学问题作出重要贡献。后续,地质所科研人员将持续深化研究,争取在月球与行星演化、行星宜居性等方面产生新的认识,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   来自国防科技工业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有关科研院校和企业、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有关部室和有关局属单位的专家和代表等出席仪式。 

杏鑫怎么注册自然资源部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Ⅲ级响应

杏鑫怎么注册自然资源部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Ⅲ级响应

 为防御此次北方部分地区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根据《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御响应工作方案》,自然资源部于2021年7月21日8时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Ⅲ级响应,派出司局级领导带队的工作组赴河北、山西、河南,会同相关单位和部驻守专家,杏鑫怎么注册及时提供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持指导。河北、山西、河南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密监测雨情水情灾情,加强应急值守,杏鑫注册链接盯紧重点隐患区域,配合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群众转移避险准备工作。

杏鑫怎么注册上半年全国共成功预报地灾七十起

杏鑫怎么注册上半年全国共成功预报地灾七十起

  7-8月极端气象事件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须时刻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   记者近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150起,与去年同期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死亡失踪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均有较大幅度下降。上半年,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70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1828人。尤其是6月份以来南方地区局地雨情加重,地质灾害风险加剧,浙江、贵州、江西、四川、重庆多地先后发布橙色、红色预警,加强巡查排查、监测预警与转移避让等风险防御响应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据悉,上半年灾害类型以滑坡和崩塌为主,灾害级别以小型为主,诱发因素以降雨等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主要为建房切坡等。从地域看,湖北、湖南和广西等中南地区灾害数量最多、直接经济损失最重。   在上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各地坚持人民至上、杏鑫怎么注册生命至上,积极探索“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模式,开展隐患广域识别,提升监测精度,提高预警效率,部分地区加强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网格化建设和科技支撑,基层干部履职尽责,群众风险意识提高,社会动员能力增强,社区村组第一防线更加牢固、高效。   结合气象、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预测,下半年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极端气象事件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7~8月防灾减灾形势尤其严峻,极端气象事件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西南、杏鑫注册链接中南及西北部分地区是地质灾害发生和危害的重点地区,需严防群死群伤灾害事件。汶川、芦山、漾濞、玛多等地震影响区也要加强泥石流和滑坡地质灾害的监测防范。   部地质勘查管理司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已进入主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必须时刻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扎实做好下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下一步,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继续本着对人民群众极端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部门职责、深化细化工作部署、落实各项防灾措施。   一是进一步提高站位,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相关部门和地方做好地灾巡查排查、监测预警、应急演练、避险转移等工作;二是按照《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规划纲要》要求,做好新一轮区域性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人口聚集或风险较大的重点区域1∶1万大比例尺高精度调查评价及风险区划工作,推进防控方式由“隐患点防控”逐步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转变;三是加强普适型监测预警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提升基层防灾和应急处置能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基层第一防线作用,推进“人防﹢技防”新模式;四是加强人口聚集区、重大工程区、地震影响区和重要隐患点的监测预警、工程治理、排危除险和避险移民搬迁等工作;五是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联系和信息共享,加强与住建、交通、水利、文旅、应急、能源、铁路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