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怎么注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所喜获嫦娥五号任务首批科研样品
2021年7月12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在北京离子探针中心举行了嫦娥五号任务首批样品接收仪式,行星科学研究中心同期揭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严光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有关领导共同为中心揭牌,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出席仪式。 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杏鑫怎么注册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面。经第一届月球样品专家委员会和国防科技工业局审议批准,来自自然资源部、中科院、核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共13所科研机构获得月球科研样品。地质所刘敦一团队为自然资源部唯一一家获得样品的科研团队,获得的月球样品包括原始月壤样品2克、月球玄武岩、角砾岩薄片1片,其包含的各类岩屑、玻璃、单矿物等组分记录着丰富的月球演化信息。 据刘敦一介绍,嫦娥五号采样地点与此前阿波罗和露娜(Luna)的所有采样位置不同,具备采集到年轻样品的巨大潜力,此次依托地质所完善的微区原位无损同位素、元素分析技术,将为解决或修正多个月球演化历史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提供有力支撑。 长期以来,地质所聚焦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前沿,杏鑫注册链持续开展月球地质编图、行星演化与对比研究等工作。刘敦一团队自2007年与美国、澳大利亚合作开展月球样品合作研究以来,凭借高灵敏度、高分辨率二次离子质谱(SHRIMP)的技术优势,率先完成了阿波罗12号、14号和17号样品的分析研究工作,为解决月球岩浆演化和撞击历史两个关键科学问题作出重要贡献。后续,地质所科研人员将持续深化研究,争取在月球与行星演化、行星宜居性等方面产生新的认识,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 来自国防科技工业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有关科研院校和企业、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有关部室和有关局属单位的专家和代表等出席仪式。
杏鑫怎么注册自然资源部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Ⅲ级响应
为防御此次北方部分地区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根据《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御响应工作方案》,自然资源部于2021年7月21日8时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Ⅲ级响应,派出司局级领导带队的工作组赴河北、山西、河南,会同相关单位和部驻守专家,杏鑫怎么注册及时提供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持指导。河北、山西、河南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密监测雨情水情灾情,加强应急值守,杏鑫注册链接盯紧重点隐患区域,配合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群众转移避险准备工作。
杏鑫怎么注册上半年全国共成功预报地灾七十起
7-8月极端气象事件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须时刻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 记者近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150起,与去年同期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死亡失踪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均有较大幅度下降。上半年,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70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1828人。尤其是6月份以来南方地区局地雨情加重,地质灾害风险加剧,浙江、贵州、江西、四川、重庆多地先后发布橙色、红色预警,加强巡查排查、监测预警与转移避让等风险防御响应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据悉,上半年灾害类型以滑坡和崩塌为主,灾害级别以小型为主,诱发因素以降雨等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主要为建房切坡等。从地域看,湖北、湖南和广西等中南地区灾害数量最多、直接经济损失最重。 在上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各地坚持人民至上、杏鑫怎么注册生命至上,积极探索“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模式,开展隐患广域识别,提升监测精度,提高预警效率,部分地区加强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网格化建设和科技支撑,基层干部履职尽责,群众风险意识提高,社会动员能力增强,社区村组第一防线更加牢固、高效。 结合气象、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预测,下半年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极端气象事件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7~8月防灾减灾形势尤其严峻,极端气象事件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西南、杏鑫注册链接中南及西北部分地区是地质灾害发生和危害的重点地区,需严防群死群伤灾害事件。汶川、芦山、漾濞、玛多等地震影响区也要加强泥石流和滑坡地质灾害的监测防范。 部地质勘查管理司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已进入主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必须时刻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扎实做好下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下一步,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继续本着对人民群众极端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部门职责、深化细化工作部署、落实各项防灾措施。 一是进一步提高站位,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相关部门和地方做好地灾巡查排查、监测预警、应急演练、避险转移等工作;二是按照《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规划纲要》要求,做好新一轮区域性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人口聚集或风险较大的重点区域1∶1万大比例尺高精度调查评价及风险区划工作,推进防控方式由“隐患点防控”逐步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转变;三是加强普适型监测预警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提升基层防灾和应急处置能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基层第一防线作用,推进“人防﹢技防”新模式;四是加强人口聚集区、重大工程区、地震影响区和重要隐患点的监测预警、工程治理、排危除险和避险移民搬迁等工作;五是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联系和信息共享,加强与住建、交通、水利、文旅、应急、能源、铁路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形成合力。
杏鑫怎么注册郑州综合利用所3项“花岗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在花岗岩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持续攻关,取得多项发明专利。近日,《一种花岗岩细粒石粉全粒级除杂制备超细高白微粉的方法》(专利号ZL 201910979893.1)、《一种花岗岩石材废石制备陶瓷原料的方法》(专利号ZL 201910978877.0)、杏鑫注册链接《一种花岗岩石材锯泥石粉制备陶瓷原料的方法》(专利号ZL 201910532022.5)等3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 我国现有花岗岩开采及加工产业聚集基地20余处,年增固废超1.5亿吨,受运输半径限制,主要以集中堆存、填埋为主,造成资源浪费、土地占压、环境污染等问题。郑州综合利用所发挥国家非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人才和品牌优势,杏鑫怎么注册依托“华东地区脉石英晶质石墨等重要非金属矿综合利用评价”地质调查项目,形成花岗岩资源非金属矿物分离、除杂提纯、功能材料制备等综合利用技术,并完成年处理30万吨规模花岗岩固废制备陶瓷原料工业试验,实现花岗岩固废规模化消纳、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研究所充分发挥专利技术优势,与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共建非金属矿高效利用产学研用合作基地,构建“矿山开采—天然石材—边角废料—非金属矿加工—废浆废渣再利用—陶瓷原料—建筑卫生陶瓷建材—功能材料等”的循环产业链,促进了驻马店市非金属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以上3项“花岗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均采用无污染物理技术,绿色环保、经济高效,可在山东平邑、五莲、莱州;河南泌阳、南召;湖北麻城、随州、通山、咸丰、罗田;广西贺州、岑溪;新疆奇台、和硕、焉耆、哈密、博乐、托里;吉林蛟河;内蒙古镶黄旗、合林格尔等花岗岩资源基地推广应用。此外,该技术还适用于花岗岩型钽铌、锡铜、钨钼、锂铷铯等多金属矿废石及尾矿综合利用。
杏鑫怎么注册勘探技术所 “一种适用于深部钻探的井下动力钻具”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探技术研究所“一杏鑫注册链接种适用于深部钻探的井下动力钻具”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2022036976.8)。 随着地球深部探测工程的推进和干热岩勘查开发的进行,井下动力钻具作为最佳钻井工具之一,在钻探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专利提出的“一种适用于深部钻探的井下动力钻具”可满足井下高温工作条件的要求,实现较大扭矩的输出,且具有结构简单、杏鑫怎么注册易于实现的特点。 目前,高温硬岩钻进技术研究是勘探技术所重点任务之一,本专利的授权将为项目组继续开展耐高温井下动力钻具等提速增效器具的研究奠定基础,为高温硬岩钻井器具及工艺方法有效支撑服务中国地质调查局“十四五”规划和重大决策部署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