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登录注册_青海工程勘察院创新发展纪实
今年5月中旬,青海工程勘察院作为“青海品牌企业”,其融入青海、投身青海、建设青海的先进事迹在青海广播电视台的《青海省新闻联播》栏目播发,这也是青海省众多地勘单位中唯一入选“青海品牌企业”并在《青海省新闻联播》栏目中集中宣传报道的地勘队伍。 一个不过百人、在青海省地勘单位中属于“小不点”的地勘队伍,缘何能入选“青海品牌企业”,并荣登青海省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头条”?《中国矿业报》记者近日来到青海工程勘察院进行了探访。 壮士断腕觅新机 青海工程勘察院隶属于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上世纪90年代初,该院根据当时形势和改革发展需要,由铀矿地质勘查领域转入民用地质工程勘察市场。 从一个旱涝保收、吃喝不愁专门勘查放射性矿产的专业队伍,突然转行到竞争激烈、高度市场化的民用地质工程勘察市场,许多干部职工的思想转不过弯儿来。而且,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自身的应对优势也明显不足。 彼时刚刚分配到青海工程勘察院、现在已成长为院长的郭歧山,亲身经历了这个阵痛的过程。谈到那时的情景,他记忆犹新:“当时局里为了改革发展的需要,对各个单位进行了工作方向分工调整,其中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大队以找放射性矿产为主,第二地质矿产勘查大队以找金属矿产为主,而青海工程勘察院则以民用地质工程勘察为主。” 从原来的上面给项目定指标拨资金,到现在的自己跑市场找项目要资金,对青海工程勘察院来说,这样的转型无疑是壮士断腕之举。更重要的是,由于行业跨度大,多年来积累形成的找矿优势荡然无存,却又不得不与原本不在同一个起跑线的民营工程勘察单位去竞争,其难度和风险之大可想而知。 事实也正是如此。青海工程勘察院刚刚“下海”涉足民用地质工程勘察市场后,由于缺乏人才和技术优势,再加上工程勘察行业本身就利润微薄,日子过得并不好,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辛辛苦苦从市场上赚来的钱,仅能维持工人的工资而已。 “那时的青海工程勘察院干的都是从市场承接的苦力活,挣来的也是辛苦钱,几乎没有什么利润可言。当时的首要任务就是保工资稳队伍,解决好职工的温饱问题,确保队伍不散、士气不减。”郭岐山说。 风险中往往孕育着机遇,而机遇又时常“眷恋”有心之人。2005年,青海工程勘察院与青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合作,联合承担了青海省柴达木至木里的柴木铁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这个项目虽然收入不多,总共才30多万元,但利润回报却很高。 “我们院以前没有地质灾害方面的资质。利用青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资质并与其合作完成了该项目后,我们发现了新的商机,并由此开始从单一的民用地质勘察市场向地质灾害防治、民生地质等领域拓展。”郭岐山介绍。 多点开花树品牌 资质是敲门砖,人才是动力源。在当时情形下,要想拓宽市场,资质自然是必不可少。从柴木铁路项目中尝到甜头的青海工程勘察院,把资质建设放在首位,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职工进行培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先后培养出一批注册工程师,为资质的取得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全院上下牢固树立人才为本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兴院、人才强院战略,公开招聘了一批本科毕业生,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了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郭岐山介绍,经过不同形式的培训,全院有9人取得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证书,10人取得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证书,7人取得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培训证书,8人入选青海省住建厅勘察设计协会专家组成员。人才队伍更趋于完善,形成了各个专业均有学术带头人、各个部门均有技术领头雁的良好局面,为资质的升级维护和市场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青海工程勘察院拥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资质,原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地质灾害治理勘查、设计、施工甲级资质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资质,青海省住建厅颁发的施工图勘察专项审查一类资质和地基与基础及土石方施工二级资质,青海省商务厅颁发的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许可证。同时,该院还通过了GB/T1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有了资质作“靠山”,有了人才作支撑,青海工程勘察院如虎添翼,开始在市场上长袖善舞,游刃有余。他们始终坚持质量至上,强化内部管理,对所有项目均按照质量、环境、安全体系认证要求进行考核检查,确保质量管理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各类项目成果优良率达到90%以上,真正实现了“开展一个项目,树立一个品牌”之目的。 据粗略统计,该院自进入民用地质工程勘察市场30多年来,先后完成各类工程项目3500多项,业务范围遍及全国16个省区,合格率达到100%。受青海省住建厅委托,该院主编的《青海省岩土工程勘察统一技术措施》成为地方勘察标准。尤其是近几年来,该院相继完成了青海省玉树市结石镇灾后重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欣荣小区高层住宅楼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大武至久治高等级公路勘察、鱼卡至一里坪地方铁路勘察、华土沟民用机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等800余个项目。其中,青海省玉树市结石镇灾后重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获国家优秀工程勘察二等奖、曹家堡机场跑道岩土工程勘察获国家优秀工程勘察三等奖。 与此同时,该院近几年来在地质灾害、矿山生态修复等领域也是硕果累累:先后完成了青海省玉树4·14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结石镇当得隆片区、果波隆片区及折隆沟片区泥石流灾害治理,青海省祁连县八宝镇南山泥石流灾害治理,青海省乐都高店南山牛梨壕沟泥石流灾害治理等30余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完成了青海省德令哈市雅沙图矿区地质环境治理、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大通煤矿地质环境治理示范等地质灾害治理施工、青海省大柴旦行委锡铁山泥石流防治治理、青海省互助柏木峡废弃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项目。此外,他们还相继承担了贵南县、同德县、曲麻莱县、治多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高寒草甸生态地质环境区的绿色勘查调查评价项目,贵南县茫拉乡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等10多项地勘基金项目。 青海工程勘察院还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把民生地质作为发展的重要方向,先后完成了同仁县、贵德县等地的地质调查,基本查明了当地饮水井供水现状,为当地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地下水保障。 “我们在开展地质调查过程中,把项目施工与脱贫攻坚、解决当地村民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肯定和村民的拥护。”青海工程勘察院副院长王克强举例说,他们在黄南州开展1∶5万水工环地质调查过程中,把许多试验井专门部署在当地需要用水的地方。项目完成后,把试验井及水泵等设施留给地方,实现了“勘查一处,造福一方”的目的。 位于德令哈市蓄集乡浩特茶汉村的土地整治项目,是青海工程勘察院实施民生工程、助力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该项目建设总规划1675.2公顷,项目完成后可为德令哈市新增耕地1599.8公顷,新增耕地率为95.5%。自2018年5月项目实施以来,已累计完成了1133公顷的土地整治。这些整治后的土地,今年种上青稞和燕麦后,已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谈起这几年青海工程勘察院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中做出的成绩时,郭岐山指着会议室里悬挂的一面面锦旗说:“近年来,我们着力践行青海‘一高两优’的发展理念,完成了多项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提高和改善了工程所在地周边群众的生活水平,重塑了青山绿水的美丽景象,使青海大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叫响品牌谋新篇 品牌就是市场,品牌就是效益。青海工程勘察院30多年来树立的品牌,不断铸就了该院新的辉煌。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该院广大职工一心一意谋发展,团结合作求质量,认真开展工程勘察、水工环地质、测绘等工作,全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全面完成目标任务7100万元,实现利润700万元,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令人可喜的是,在2018年末,该院相继中标了互助县林川乡高标准农田整理项目、湟源县东峡石崖庄村不稳定斜坡应急治理工程、刚察县第三次国土调查项目,以及引黄济宁项目全线1100多公里的地质灾害评估、压覆矿调查、土地复垦任务,为今年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青海省生态保护优先战略的实施,许多地方禁止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并开始注重和加强生态保护和矿山环境治理,这对我们而言,反而比其他传统的地勘队伍更有了优势。”谈起今年的工作,郭岐山说,“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开展刚察县第三次国土调查任务,层层落实责任,严格时间节点,确保2019年底完成调查成果整理、汇交。引黄济宁项目是青海省生态优先战略大西宁地区水资源保障工程,工期紧、任务重,要从坚持生态立省战略高度出发,按照绿色勘查的总体要求,做好周边环境的恢复整治。工程质量要让群众满意,业主赞誉。” 与此同时,该院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他们编制的4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立项报告,已纳入全省地灾治理工程规划中。 “今年,青海省强降雨天气持续增多,地质灾害防治任务日益繁重,我们要加大调研立项工作的力度,做好地质灾害施工治理项目的立项选点工作。唯有这样,我们的经济总量才会有新的突破,服务青海省重大战略的能力才能不断提升,青海工程勘察院这个品牌才能叫得更响更亮!”郭岐山最后表示。
杏鑫在线注册_地质调查科普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启动
7月22日,“弘扬李四光精神,探索地球奥秘”地质调查科普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启动,来自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萍乡市莲花县的25名青少年将在北京、青岛开始为期一周的地球科学研学之旅。 此次科普研学活动分北京、青岛两条特色路线,研学内容包括基础地学知识、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海洋地质、深地探测、李四光精神等。青少年学生将现场参观国家地质图书馆、实物标本园、地学实验室、李四光纪念馆等,系统了解地球深部探测、基础地质等最新地质科技成果。 “希望同学们珍视这次学习机会,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关注地球科学,重视科学发现,增强科学本领,掌握科学技术,为美丽家乡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地调局有关负责人对孩子们提出殷切希望。自然资源部扶贫办负责人表示,这次活动将地学知识、科学精神与北京人文特色相融合,是科普扶贫的一种探索。地学文献中心负责人表示,希望这次研学活动给老区的孩子们送去憧憬科学的梦想和追求幸福生活的希望,成为一项“为先烈续传承,为老区撒希望”的未来工程。
杏鑫怎么注册_江西有色地勘局大力实施“大地质立局,多产业并举”战略
记者从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7月30日召开的2019年年中经济工作会上获悉,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该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效益为中心不断扩大“大地质立局,多产业并举”战略成果。下半年,该局将全力延续稳健良好的发展态势,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原则推进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上半年,该局传统地质工作克难求进,共争取政府资金项目9个,新签社会项目16个,经费合计约1200万,完成产值1850万元。地质延伸产业开拓有力,新立项目406个,新签合同额近亿元,完成产值2.5亿元,收入1.5亿元。工程建设业稳中提质,局属有色建设集团新签合同总额近50亿元,收入超3亿元,同比均大幅增长。此外,产品制造业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商贸服务业稳步回升。 关于下半年重点工作,该局做了6个方面的安排。 一是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适应新时代行业发展新要求。在构建“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和谐统一的新格局下,努力提供以大数据为先导的大资源、大生态、大保障的大地质基础性服务;通过资源、环境、空间多要素整合,提供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地质工作方案和实施能力;不断调整地质勘查结构,从传统的地质找矿向水工环等更贴近生态和民生的“大地质”方向发展,必须紧跟国家政策走向和市场需求,通过转型升级争取新的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是持续优化结构,彰显大地质产业特色优势。加快推进局地质产业全方位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有效供给。继续巩固传统地质优势地位。加强重要成矿区带成矿理论及成矿预测研究,提高政府类项目立项命中率。加强项目实施组织管理,坚持找矿思路、方法及手段创新,优化地质效果,为项目续作提供保障。主动“靠大联强”,密切与大型矿企的业务合作,为江铜“三年创新倍增”计划和江钨的增储挖潜行动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以地勘基金项目、整装勘查区矿调项目为纽带争取更多财政资金支持。切实加强“走出去”战略,力争地质勘查工作走进非洲、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要培养壮大延伸产业新动能。践行“两山”理论,以实施绿色矿山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矿山环境调查评价,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及生态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市场开拓和技术保障能力建设,做大做强工勘、测绘和地灾传统业务。提升延伸产业层次,将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探索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地质调查、地下空间探测、智慧城市、环境修复等新兴市场。创造条件提升延伸产业资质水平,加强资质申办需要的人才队伍和技术装备建设,职称评聘向资质需求倾斜。 三是紧盯风险管控,促进工程建设产业做优做强。工程建设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土,拓展经济发达地区,优化区域布局,增强竞标能力,抢占市场份额。坚持量力而行的方针,严把PPP项目立项审核关,更加突出风险管控,注重标前、标后管理和全过程成本管理,扩大自主盈利空间。坚定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海外施工壮大发展。 四是坚持创新引领,巩固产品制造业领军优势。该局所属的产品制造企业将充分依托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的科研创新优势,抢占5G通信、军民融合等应用领域的战略先机;主动对接市场新需求,开发手机背板、结构陶瓷等新产品业务。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等负面影响,努力拓展市场新领域,提升市场占有率,打造具有全产业链的生产研发集聚地;保持稳定的盈利能力,坚守安全生产和环保底线,抓住江西省“映山红行动”大好机遇,梳理问题有的放矢、突出实效全力攻坚,力争早日实现上市目标。 五是深挖管理潜能,提升商贸服务业核心竞争力。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密切关注中央和地方政府调控政策动态,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努力创新营销手段,打造精干团队,持续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抓好在建项目的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酒店餐饮企业坚持稳字当头,努力增收节支改善经营局面,保障安全经营和队伍稳定;充分利用新媒体等互联网渠道创新丰富营销手段,强化全员营销激励机制;以差异化特色和高性价比服务争取优质客户群,打造知名品牌扩大行业影响力;持续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营资源利用率。 六是激发制度活力,将各项改革措施引向深入。切实贯彻中央、江西省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结合发展实际大力推进各项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制度建设、提升自身软硬实力。着力开展经营机制创新,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深入推进激励机制、用人机制、容错机制和分配办法等重点领域的改革,为改革者撑腰,为实干者鼓劲,落实“以亩产论英雄”导向,充分保护和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发挥好该局公职律师办公室职能,与法律顾问协同配合,当好依法决策的“智囊团”、制度文件的“守门员”、法律风险的“防火员”及处理法律纠纷的“先锋队”。
杏鑫登录注册_我国首批滨海湿地增温研究全球观测网建设运行取得阶段性成果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滨海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过渡地带,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9月22日至23日,鳌山论坛—“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研讨会暨世界海洋大会海洋生态地质分会在青岛举办。 会议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滨海湿地生物地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带与大陆架地质研究中心承办。 会议主题为“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关注气候变化、水体污染、生物入侵、蓝碳埋藏等影响湿地生态功能的热点问题,研讨滨海湿地保护修复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实践经验。来自丹麦、荷兰、西班牙以及国内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等50余家单位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代表国际滨海湿地最新研究成果的22个学术报告在大会亮相。 会议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滨海湿地生物地质重点实验室主任叶思源研究员,介绍了我国首批4个滨海湿地增温研究全球观测网的野外监测站建设运行成果和数据。 全球变暖会通过与温度有关的环境因子变化影响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野外自然条件下的生态系统模拟增温试验是进行气候变化相关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有助于解决“气候变化和相关环境因素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等科学问题。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于2018年在我国辽宁盘锦、山东东营、江苏盐城新洋港和四卯酉滨海湿地建设了4个滨海湿地增温研究全球观测网野外监测站。这4个监测站布设于我国北方芦苇和互花米草植被类型的滨海湿地,与美国佛罗里达湿地、西班牙埃布罗三角洲以及丹麦斯凯灵恩半岛湿地建设的监测站共同组成了全球典型滨海湿地生态地质环境监测网,可以开展全球不同纬度带、不同生境、不同历史演化阶段的湿地生态系统对比研究,为全球科学家解决滨海湿地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平台。 监测对象包括滨海湿地的大气、地表水、孔隙水、土壤和植物等多圈层多要素。自动监测的内容包括增温和非增温条件下的光合、生态系统呼吸、硫化氢释放通量以及地表高程动态变化。现场调查的内容包括生物量调查监测、表层土壤和孔隙水取样、环境理化参数初步测试,以及芦苇生境区大气下垫面的二氧化碳、水分等物质和能量交换监测等。监测站可持续地产出数据,每站每天可获得46个观测参数的监测数据,自2018年5月至今4个站累计获得约7600万组数据,总数据量超过30G,大部分数据可以实时在线观测,并通过“地质云”共享下载。监测网运行一年多以来,通过连续观测收集环境气象数据,设置增温情境对比研究增温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初步掌握了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产力的影响情况。
杏鑫注册链接_自然资源部全力做好近期地震地质灾害防范
云南漾濞、青海玛多地震发生后,自然资源部迅速作出部署,着力做好地震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调查评估、监测预警、防御响应等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一是派出两组由司局级负责同志带队的工作组和技术专家团队,分别赶赴云南漾濞和青海玛多震区,指导地方开展地震地质灾害防范。 二是组织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制作震区卫星遥感图像,开展InSAR解译,及时提供前方。同时,向漾濞震区派出由9名技术人员和4架无人机组成的应急测绘保障分队,紧急制作并提供震中区域0.15米分辨率和部分受灾严重地区0.05米分辨率无人机遥感影像。 三是组织有关单位综合分析震区24小时、3天和7天降雨情况及地震影响,开展漾濞和玛多震区地质灾害趋势预测研判,并加强“人防+技防”监测预警。 四是协助两省组织开展震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排查工作。截至目前,共组织专业技术人员327人分赴云南和青海两地,其中云南102人、青海225人;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378处,其中云南76处、青海302处,累计发现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4处(均在云南),并对地震影响范围内威胁居民点的潜在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
杏鑫怎么注册_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赴缅甸开展海洋地质合作交流及野外地质考察活动
应缅甸东仰光大学校长觉觉康(Kyaw Kyaw Khaung)教授邀请,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何高文副总工程师近日率区调所、信息所一行7人赴缅甸开展海洋地质合作交流及野外地质考察活动。 10月29日,“第三届中缅海洋和地球科学实质性科学合作国际会议”在缅甸仰光大学钻石庆典会堂隆重召开。来自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西安石油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驻缅甸大使馆4家单位共23名中方代表参会,以及近200名来自多家缅甸高校和单位的代表参加。东仰光大学校长觉觉康和广州海洋局何高文副总工程师分别代表参会的中缅双方致词。 中缅双方80多位科技人员围绕陆地和海洋地学研究分别作了口头报告和交流,报告内容涵盖了地质灾害、地层古生物、油气资源调查、大地构造、古气候古环境变化、岩石学、沉积学等多个领域。广州海洋局何高文、李学杰、姚永坚、严杰担任学术交流会场主持人,赵利和严杰分别做“南海西部海域ZBW钻孔地球化学特征”、“海洋地质调查数据库建设的关键问题探讨”的口头报告,并与缅甸科技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期间,何高文副总工程师和觉觉康校长就中缅海洋地学领域合作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均表示,将努力克服困难,推进实质性合作。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一等秘书苏哲向何高文副总工程师详细了解了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与缅甸东仰光大学开展海洋地学合作的情况,对双方合作取得的成果表示高度赞扬,认为是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中缅合作深入发展的典范,是中缅开展进一步长远合作的一个好开端。缅甸当地报纸和电视台均对本次国际合作交流会议进行了报道,“中缅海洋地学领域国际合作平台”搭建初见成效。 会后,出访团赴缅甸南部河流开展为期6天的野外地质考察。出访团在考察期间共采集上述河流及安达曼海岸带沉积物及岩石样品47件,下一步将对样品开展分析测试工作,收集区域地质资料,联合缅甸东仰光大学、曼德勒大学开展缅甸河流及海岸带沉积的源-汇特征及沉积环境变迁等研究工作,切实推进中缅两国海洋地学领域的合作。 中缅双方通过学术交流与联合野外地质考察,加深了解,凝聚共识,勾画蓝图,共同推进,进而为广州海洋局“深海地质探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添砖加瓦,精心服务于 “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杏鑫登录注册地勘信用信息红名单增至四百五十一家
中国矿业联合会发布2021年第二批地质勘查信用信息红名单公告,杏鑫在线注册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等19家单位入选。至此,全国地质勘查信用信息红名单累计增至451家。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以及国家有关部委关于加强行业自律的要求,中国矿业联合会在会员单位中开展地勘行业诚信自律体系建设,已连续2年发布地质勘查信用信息红名单,旨在向社会展示会员单位执业能力、工作业绩和良好行为记录。中国矿业联合会对红名单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接受社会监督。在地质勘查资质取消的新形势下,红名单制度在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杏鑫登录注册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红名单的最终确定,需经会员单位自愿申报,中国矿业联合会进行信息完整性审核、利用“信用中国”网站进行信用服务数据核查、网上公示等程序。 详情可登录中国矿业网“地质勘查信用信息公示系统”(http://credit.chinamining.org.cn/),点击“红名单—2021—首次申报”进行查询。
杏鑫登录注册广西首次发现我国南方地区基干禽龙化石新属种
近日,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携手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在广西扶绥县山圩镇开展的那派盆地古生物化石保护项目取得重要成果。研究人员发表学术论文《中国南方首次发现的基干禽龙类化石新属种》,确立并命名了我国南方第一个基干禽龙类恐龙属种,杏鑫在线注册这是脊椎动物演化研究历史上一次新的重大突破。 据了解,2020年12月,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化石保护与修复技术研发中心的工作人员在那派盆地新发现了2件初步鉴定为禽龙的化石标本。杏鑫登录注册该标本距今约1.2亿年前,分别是长48.5厘米的右肠骨和长56厘米的右坐骨,二者均为腰带右侧的骨骼,属于基干禽龙类,但部分独有特征又明显区别于基干禽龙类其他属种。经过9个月的研究考证,最终确立为禽龙新属种,同时命名为“广西那派龙”。 广西那派龙的发现丰富了那派盆地恐龙动物群物种和生态多样性,极大地扩展了我国早白垩世禽龙类化石的地理分布范围——从北方地区向南扩展到广西南部,为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及东南亚泰国等地同时代恐龙动物群的对比及古地理环境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实证资料。
杏鑫登录注册自然资源部全力做好四川天全县暴雨灾害应对工作
收到信息反映,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喇叭河镇水电站库区堰塞湖溃决引发洪水,造成库区复建公路工程二标段工棚被冲毁,交通通信中断,62人被困。自然资源部高度重视,杏鑫在线注册陆昊部长立即部署,第一时间派出司局级领导带队的工作组和技术专家赶赴现场,协助抢险救援并指导开展成因调查认定、暴雨灾害应对等工作。 目前,四川省已启动地质灾害Ⅲ级响应,杏鑫登录注册省自然资源厅主要负责同志已带领专家组赶到现场开展应急调查工作,指导帮助当地政府抢险救灾。经初步核实,截至9月26日17时,48名群众被转移至安全区域,灾害已致2人死亡,12人失联。失联人员搜救工作仍在进行中。 收到李克强总理、王勇国务委员的重要批示后,自然资源部立即启动加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会商,加强区域地表形变综合遥感识别和监测分析,部专家工作组会同四川省厅加大巡查排查力度,强化地质灾害防范措施。截至9月26日16时,雅安市共组织排查地质灾害隐患354处,避险转移3577人,其中天全县排查地质灾害隐患35处、避险转移80人。
杏鑫登录注册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络订单”系统服务用户成效显著
为认真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满足“后疫情时代”广大地质资料用户对“无接触”获取地质资料的需求,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地质资料服务积极转型升级,形成了以“在线订单+在线服务”为核心的新型网络服务,于2020年初在全国馆网站开通“网络订单”服务。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形成“在线借阅、审批,涉密资料线下加工”的一套服务模式,用户可以在网站检索地质资料数据,整体在线下单,全国馆收到订单进行加工处理。用户既可以申请通过邮件领取资料,也可以到馆领取资料。杏鑫登录注册真正做到了让申请利用地质资料像“网购”一样方便,“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自“网络订单”系统开通一年半以来,累计向用户提供服务1854单,提供资料17272档次、63968件次,数据服务量1.19TB。目前,网络订单数量占比已经达到同期全国地质资料馆订单总量的83%,资料服务量达到总服务量的78%。同时,地质资料“网络订单”服务系统的开通也带动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的用户访问量同比上涨了63%。 地质资料“网络订单”系统不仅压缩了用户借阅地质资料的时间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更是打破了偏远地区用户使用地质资料的空间约束。杏鑫在线注册在日常服务中,100%的本地用户只用到馆一次领取资料,超过51%的外地用户(317单)通过邮寄服务收到了其申请的资料,真正做到了让用户“只用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的服务目标。 通过地质资料“网络订单”系统,全国地质资料馆获取到沿江高铁、青藏科考、南水北调、粤港澳大湾区互通建设等国家社会重大需求,已精准对接提供专题服务,使社会化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目前,全国地质资料馆正在积极推动地质资料“网络订单”服务模式向省市区延伸,湖南、江西、四川、吉林、甘肃、云南、广东、新疆等8个省(区)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计划年内纳入地质资料“网络订单”协同服务体系,逐渐实现全国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服务上线、信息共享、流程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