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怎么注册_太平洋上观国庆阅兵盛典
10月1日,祖国母亲迎来了70周岁的生日,远在西太平洋执行大洋科考任务的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全体科考队员也迎来了难得的一天休整时间。临时党委决定,组织全体船员观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现场直播。 在船上看网络直播,这曾是一个想都不敢想的愿望。自2011年执行远洋科考任务以来,“海洋六号”从最初的依靠电子邮件系统发展到现在的无线卫星网络,通信条件一直在改善,但收看网络直播还是第一次。“我们在2017年执行南极科考任务的时候恰好赶上春节,当时打算让大家看春晚,可惜网速不够,直播看起来像幻灯片,效果不理想。”船长蓝明华告诉记者。据悉,今年“海洋六号”的网络再一次升级换代,使用了第五代海事卫星网络,带宽从之前的2兆提高到10兆,理论上已经可以满足观看网络直播的需要。“看国庆阅兵意义重大,也是大家的迫切愿望,能够激发大家的爱国情怀,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我们决定要试一试。”蓝明华说。 一大早,负责全船网络的报务员陈进军就在餐厅的电视机前做起了调试,当屏幕上出现清晰流畅的影像后,他才松了一口气。“正式开始的时候把全船的无线网暂时关掉,全力保障直播,可不能掉链子呀!”他一边鼓捣着电脑一边说。由于当地与北京有2个小时的时差,11点左右,船员们陆续来到餐厅,其中还包括刚下夜班的船员们。“得把阅兵看完再去睡,我可不想错过这么重要的活动。”调查部的夜班负责人陈春亮倒了杯可乐喝了几大口,算是提提神。 大会开始后,大家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距离较远的船员们纷纷把椅子搬到电视机前的过道上。在升国旗唱国歌环节,船员们不约而同地起立,餐厅响彻嘹亮的国歌声。观看过程中,大家被壮观的场面、整齐划一的步伐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所折服,时而交头议论,时而发出由衷的赞叹,脸上写满了骄傲和自豪。轮机长耿志爱激动地说:“这次阅兵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有气势,说明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当“蛟龙”号、“海马”号模型出现在群众游行花车上时,大家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这两个先进装备为我国的海洋科考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能作为亲历者看着它们取得一项项成果,心里倍感欣慰,‘海洋六号’科考队员为祖国的海洋科考事业出了一份力!”蓝明华说。 下午2点多,大会在歌唱祖国的歌声中圆满落幕。科考队员们显得意犹未尽,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在海上,投放漂流瓶或许是最有仪式感的情感表达方式。大家小心翼翼地将自己对祖国的美好祝福写在小纸条上,叠成不同的造型,塞进小小的漂流瓶中:祝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祝祖国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祝东方巨龙永远昂首腾飞……美好的寄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跃入大洋,伴随着轻柔的浪花飘向远方。
杏鑫注册链接_自然资源部出台《关于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为统筹推进地勘单位改革,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近日,自然资源部出台《关于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地勘单位改革指导、业务引领、监管服务方面提出要求。 《指导意见》要求,地质勘查行业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统筹行业发展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各省(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和要求,按照省级党委和政府统一部署,把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作为重点工作事项,与其他部门协调谋划,切实深化地勘单位改革,促进发展。 《指导意见》在地勘单位改革指导、业务引领以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监管服务方面具体作出要求。在地勘单位改革指导方面,一是要积极稳妥推进事企分开,不立不破、先立后破。明晰地勘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将地勘单位明确为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和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支撑的两类事业单位。二是要求自然资源系统要支持改革,在提供矿业权区块建议、参与勘查成果收益分配方面探索激励政策,支持地勘单位依法盘活土地,同时积极争取其他部门在人员安置、社会保障、国有资产、财税等方面政策支持。 在地勘单位业务引领方面,《指导意见》要求各省(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协调、指导地勘单位,抓住机遇,按照功能定位,在服务生态文明、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指导地勘单位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装备研发能力和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地质勘查行业监管与服务方面,《指导意见》要求,各省(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加强地质勘查活动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建设,维护行业秩序,为地勘行业发展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和发展空间,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
杏鑫登录注册_中国硅灰石产业基地在新余揭牌
立足中国硅灰石产业基地,促进硅灰石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由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与新余市渝水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 “2019江西新余渝水区硅灰石产业发展大会”举行。 硅灰石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兴非金属矿产,广泛应用于陶瓷、化工、冶金、造纸、塑料、涂料等领域。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硅灰石资源量、生产量、国际市场占有量第一大国。江西新余硅灰石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高品位硅灰石矿产资源,形成了区域特色产业。该市渝水区石竹山区域的硅灰石资源量为1.1亿吨,是世界最大硅灰石矿床,为当地硅灰石产业发展乃至中国硅灰石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培育行动,推动硅灰石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综合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构建成集政策扶持、资源采选、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市场应用、标准检测于一体的政产学研用产业化体系,努力打造“中国硅灰石产业基地”。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文利谈到渝水区硅灰石产业未来发展时表示,要做好区域产业发展定位,打造新型工业化特色产业基地,从资源开发、加工、深加工到下游应用产业,将适合产业园区的产品集中到产业园,将资源优势化作产业优势;做好产品定位,通过创新拓展应用领域,发展系列化产品,实现资源的“优质优用、物尽其用”,提高产品附加值,支撑高端产品需求;推进行业绿色发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节能降耗,减少粉尘排放;推进硅灰石产业整合,通过产业集群发展带动行业转型升级,形成特色硅灰石产业,实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与会的专家代表们围绕我国及渝水区硅灰石产业现状及存在瓶颈问题,共同探讨区域特色非金属矿产业发展之路。他们纷纷表示,本次会议的举行,对实现渝水区硅灰石资源高效、有序、绿色开发,更好地打造中国硅灰石产业基地,推动我国硅灰石产业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共建“中国硅灰石产业基地”揭牌仪式和新余市渝水区硅灰石产业招商推介。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与渝水区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新余市南方硅灰石有限公司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余蒙和硅灰石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新余聚源硅灰石有限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新余仁和顺安矿业有限公司与长沙矿冶研究院分别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与江西省等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及全国硅灰石及上下游行业相关企业负责人80余位嘉宾与代表出席会议。
杏鑫在线注册11省份地灾监测预警实验仪器试运行
截至4月15日,2021年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实验首批11个省(区、市)全部按计划完成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安装和并网工作,进入试运行阶段。 今年,自然资源部在全国17个省(区、市)开展了2万余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实验工作,计划在汛期前全部建成运行。截至目前,福建、贵州、广西、云南、重庆、江西、浙江、广东、湖北、湖南及四川(一般地区)已完成仪器安装,进入试运行阶段,其余西北地区省份及高寒地区将于5月底完成安装。 为进一步加强仪器选型与布设安装的科学性,杏鑫在线注册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日前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检查指导与技术培训。截至目前,共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培训70余场、现场技术指导800余次。 据了解,下一步,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实验工作将加快推进西北地区省份及高寒地区的仪器安装和并网工作,并组建专家团队对已建成运行的省(区、市)进行质量抽查,杏鑫怎么注册以查促建,加强数据对接与信息平台运维保障,聚焦分析预警等关键环节持续攻关,全力提升监测预警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杏鑫在线注册三十家单位获评第二批地学科普研学基地
中国地质学会在近日召开的2021年度全国秘书长工作会议上,为获评第二批地学科普研学基地(营地)的30家单位授牌。至此,中国地质学会地学科普研学基地(营地)已增至63家。 按照《中国地质学会关于申报地学科普研学基地(营地)的通知》《中国地质学会地学科普研学基地(营地)评选授牌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杏鑫怎么注册中国地质学会第二批地学科普研学基地(营地)申报及推荐工作于2020年11月启动,共收到合格推荐材料46份。经专家评审和公示,河北省地质博物馆、李四光纪念馆等30家单位成功获评中国地质学会第二批地学科普研学基地(营地)。 仪式上,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兼常务副秘书长朱立新表示,杏鑫在线注册科普教育基地是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利用科普资源将弘扬历史文化和科学普及结合起来,打造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基地,必将助力学会科普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他希望上述30家科普研学基地单位要在新的起点上更加彰显特色、更好发挥作用,提高对外开放频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地质学会科普与会员服务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对学会科普工作等进行了汇报。湖南、广东、江苏、上海等省级地质学会和浙江东方地质博物馆的主要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工作经验交流,与其他省级地质学会、分支机构分享了科普工作思路。 在分组讨论阶段,学会科普传播专家和科普基地负责人、代表就下一步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管理、运营和科普宣传工作积极建言献策,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大家一致表示,将继续发挥科普队伍公益职能,加强科普基地管理,做好地质科普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杏鑫在线注册自然资源部发布公益性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品
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了公益性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品(2020),旨在充分发挥地质资料信息作用,进一步推进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资料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这批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品包括:非涉密成果地质资料全文数据(2020),提供非涉密地质资料全文数据,包含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杏鑫在线注册矿产勘查报告、城市环境调查报告、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遥感地质解译报告等共计20万件成果报告全文数据与成果图件;解密成果地质资料全文数据(2020),提供按保密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解密的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共3870档,涉及全国1∶20万、1∶25万和1∶50万地质成果资料;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2020),提供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包含110万个钻孔的柱状图、钻孔基础信息;全国重要岩心图像信息数据库(2020),提供全国重要岩心图像信息数据,包含42.7万米(512个项目794个钻孔)的岩心的扫描图像、岩性描述及部分岩心化学分析数据信息。 上述资料向社会提供公开查询借阅利用,杏鑫怎么注册用户可直接登录相关网站检索查阅或凭本人居民身份证等相关材料到馆借阅。
杏鑫在线注册专家共谋三峡库区地灾防灾减灾良方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近日在湖北宜昌组织开展2021年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趋势会商。 会上,代表们分享了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经验与做法,杏鑫怎么注册研判了2021年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趋势与形势,商议了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对策与良方,并重点讨论了2021年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测报告。 代表们认为,2021年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防范、科学应对、高效处置突发地质灾害,从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巡查排查和临灾准备、值班值守和临灾处置等方面,强化防灾减灾工作。本次会商形成了多项共识,要加强协调联动,杏鑫在线注册坚持问题导向,运用先进技术,加快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共享,提升监测预警智能化水平。
杏鑫在线注册“地质调查+”特色帮扶之路
相比以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三团村民如今更加忙碌了,因为他们还要种好面积500亩的盐渍化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园区。该园区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与该团场合作而建。 第二师三十三团位于天山南麓巴州尉犁县境内,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那里淡水资源稀缺,土壤盐渍化、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2019年5月,乌鲁木齐调查中心“南疆地区盐渍化区生态地质调查”项目组进驻该团,在塔里木盆地实施盐渍土改良应用示范工程。 经过反复调查论证和实验,项目组以高盐碱水灌溉盐碱地,成功种植出盐地碱篷、盐角草等16种高耐盐植物。这让当地百姓看到了生态修复的希望。“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脱的是生态之贫,攻的是修复之坚。”项目负责人说。 其实,这只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及其所属13个专业中心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助力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这支队伍始终把支撑服务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度参与地方精准扶贫,杏鑫怎么注册蹚出了一条以找水打井、防灾减灾、富硒土地调查、生态修复等为主要内容的“地质调查+”特色帮扶之路。 以地质项目为抓手打好扶贫“爱民井” 饮水是群众急需,也是脱贫之基。 辽宁省辽阳县甜水满族乡陈家村地处山区,曾是省级重点贫困村。村庄所在地区地势较高,地表覆盖较浅,第四系含水层受气候环境影响较大,每到秋冬干旱季节,地下水供应不足,居民生活用水困难。 2020年7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辽阳城市地质调查”项目组3次前往陈家村实地调查走访,详细了解情况,通过科学手段优选供水点2处。承担施工任务的钻探分队加班加点、争分夺秒,用时30天打出大口径水井6口,日涌水量达到1.4万吨以上,满足了周边420余户居民日常生活用水需求。 队伍开进哪里,哪里就有他们奋战的身影。2020年10月27日,经过一个多月的施工,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中心鄂尔多斯项目组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成功钻取5口深水井并交付驻地政府,日均出水量达70吨,且水质优良,符合饮用标准,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周边6个村社2000余名村民的吃水、用水难题。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各单位充分结合自身优势,找准切入点,发挥了突击队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金山镇石家渠村和三成仁壕村位于阴山主脉北麓山区,此前这里是自治区级重点贫困村。过去,受周边矿山的影响,村民们常为饮用水和灌溉水的质量担忧。2020年5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呼和浩特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九原区-达茂旗矿集区生态修复支撑调查”项目组进驻该地。通过详细了解调查区实际情况,项目组分别在周围村镇布设水文地质钻孔7眼,成井后日涌水量达到600吨以上,很大程度解决了当地饮水及灌溉用水问题,为当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提供了支撑。 2020年6月,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依托“牡丹江城市地质调查”项目,在海林市海林镇施工4眼探采结合井,解决了村办企业、村民吃水用水的困难。2020年7月,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依托“熊耳山-伏牛山矿集区生态调查”项目,在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成功施工一口280米深水井,日出水量500余吨,水质检测全优,有效解决了赵庄村300余户村民生活用水难题,让该村从此告别了汛期水窖存水、旱季无水灌溉的历史。据统计,202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及其所属13个专业中心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在全国贫困区累计施工探采结合井40余口,为2万多名贫困区群众提供了水源保障。 以地质服务为基础建好科学“咨询站” 西马峰、柳条寨、西大窑镇位于辽宁省辽阳市北部采煤区,多年矿业开采导致该区域地面沉降、采空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多发。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中心辽阳项目组科学运用“调查+物探+钻探+遥感”综合技术手段,对区域内地面沉陷等地灾分布形态、规模及发展趋势进行探测研究,为地灾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川省攀枝花市地处攀西裂谷,山高谷深,地灾隐患突出。201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应用地质研究中心在攀枝花地区开展了“大河流域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项目,对攀枝花大河流域攀枝花幅、仁和街幅、立溪冬幅、平地幅、拉鲊幅等5个图幅开展地灾调查工作,共排查并核实灾害点204处,其中新发现地灾及隐患点83处。2020年7月16日,在攀枝花市政府举行的地灾调查成果项目扶贫移交仪式上,该中心将历时3年编制完成的《四川攀枝花大河流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报告》移交攀枝花市政府,为该市城市建设规划、防灾减灾和乡村建设、精准扶贫提供了基础地质信息和决策依据。 这并不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应用地质研究中心第一次为地方政府提供地灾排查服务。2019年,该中心列麦项目组在西藏自治区隆子县开展应用地质调查期间,发现隆子县加玉乡庞村南侧存在滑坡地灾隐患,及时向该县自然资源局和加玉乡政府提交了调查报告和意见建议,为隆子县政府组织加玉乡庞村进行整体搬迁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避免了因地灾引发的伤亡,确保了当地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南澳县是广东省的海岛县,受人类工程活动和城乡开发建设的影响,地灾多发、频发。但近10年来针对该区域开展的地灾调查相对缺乏,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严峻。202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在该区域投入28万元,开展1∶5万地灾调查,为当地贫困地区防灾减灾、地灾紧急避险提供支撑。调查发现,南澳岛地灾类型主要以小型的崩塌、滑坡为主,共发现崩塌隐患点40处、滑坡隐患点21处。项目组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地灾防治建议,移交汕头市自然资源局使用,取得了良好成效。 以地质数据为支撑种好优质“科学田” 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在西部。 宁夏固原地区属六盘山国家级集中连片特困区及陕甘宁革命老区,涉及地域面积广,贫困人口众多,扶贫任务艰巨,这里是国家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中国地质调查局呼和浩特中心于2019年5月在当地启动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经过1年的科学调查,精准查明了固原地区土地质量状况及优质特色土地资源空间分布情况,圈定绿色富硒土地资源10.9万亩、富钼土地资源66.2万亩。为使调查评价成果尽快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助力六盘山贫困区群众走上致富路,项目组及时将调查发现的富硒土地资源等成果形成政府版报告和图册,全面评价绿色食品产地,富硒、富钼等优质土地资源分布情况及农作物生态效应,提出平衡施肥、优化土地开发和“天然富硒土地标识划定”申报建议,指导固原市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富硒农业生产基地。2020年8月,该中心与固原市政府召开成果移交会,向社会发布调查成果,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扬。 把目光转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该市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部,北依天山,南依阿尔金山。2020年4月,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中心在该地区实施了“南疆铁门关地区土地生态修复支撑调查”项目。通过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和生态地质调查,项目组精准圈定绿色富硒土地20万亩,其中AA级绿色富硒土地15万亩,针对当地农业产业布局提出了科学规划建议,受到当地政府高度赞誉。 九佰垌国家级特色农业示范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平吉镇九佰垌为中心,包括永隆村委会、广平村委会、平里村委会、垭塘村委会、古隆村委会、新胜村委会的全部或部分区域,园区总占地约27800亩。2020年3月,中国地质调查局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在该地区实施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得出该区域硒元素含量是全国表层土壤均值的2.03倍,土壤硒含量丰富的结论,进一步助力该地区特色农业发展。 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及其所属13个专业中心在全国调查评价富硒土地资源60.69万亩,支撑建设宁夏固原富硒农业产业示范园等,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实现了“造血式”扶贫。 以地质资源为依托打造特色“旅游点” 生态环境没有代替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2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在云南富源-贵州盘州一带开展矿产能源集中区生态修复支撑调查项目,对祖宗洞、天福洞2个岩溶洞穴开展调查,发现水乡石林、龙泉吐纳地质景观,提出“红色文化+彝族文化+地质文化”旅游发展思路,建议加强基础设施投入、保护乡村环境、清理洗羊塘煤矸石堆。项目组还提供了地质景观分布图、洞穴三向图等调查成果,对当地旅游开发、产业转型、脱贫攻坚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 2020年6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中心辽阳项目组积极探索符合矿业区村镇绿色发展的地质支撑方案,在冮官-燕州城附近区域开展地质遗迹调查,杏鑫在线注册发现区域内有丰富的溶洞、湿地、断层三角面等地质遗迹资源,发掘了包括燕州古城遗址、冮官窑遗址在内的历史文化底蕴,协助小屯镇政府完成《冮官地质文化村建设报告》,有效支撑了贫困地区的转型发展。 2020年7月,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中心城市地质项目组调查了牡丹江市40处地质遗迹资源,掌握了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保护情况,制作了镜泊湖形成与演化科普视频;调查新发现丹霞地貌景观1处,是黑龙江省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丹霞地貌;编制了牡丹江市自然资源图集和地质遗迹调查图集,有效服务牡丹江市自然资源管理工作。 2020年8月,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中心在新疆哈密南湖戈壁开展矿山集中区生态修复支撑调查项目时,发现一处中侏罗世脊椎动物化石群,共梳理出45块骨骼碎片,经专家鉴定为马门溪龙和龟鳖类化石。此次脊椎动物化石群的发现丰富了新疆哈密地区中侏罗世的化石种类和生物组合。项目组及时与驻地政府对接,计划将化石发现区与哈密翼龙-雅丹国家地质公园联合起来,打造当地特色古生物遗迹旅游项目,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近年来,这支地质调查队伍支撑湿地公园和沙漠公园建设各1处,与地方队伍联合探索打造地质文化村2处,积极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从生态治理到产业发展,从盘活矿产资源到改善基础设施……一组组帮扶数据令人振奋,一幅幅生动画面催人奋进。未来,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及其所属13个专业中心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奋斗推进乡村振兴,努力书写新的时代答卷。
杏鑫在线注册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5月8日至14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为以鲜活事例增强社会公众地质灾害风险意识、杏鑫在线注册激发全社会防御能力,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联合部宣传教育中心、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推选2020年地质灾害成功避险经典案例,分享各地好经验好做法,传播地质灾害科普知识。 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杏鑫怎么注册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普及地灾避险知识,提升基层地灾避险能力,更有效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杏鑫在线注册2020年全国地质勘查成果发布
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地质勘查成果通报》显示,去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资金161.61亿元,在矿产勘查、基础地质调查和水文地质调查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探矿权设置方面,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效期内非油气探矿权共9561个,登记勘查面积11.38万平方千米,新立非油气探矿权303个。矿产勘查方面,2020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96处,新发现矿产地数量排名前5位矿种为金、地热、铜、陶瓷土、水泥用灰岩。同时,全国457处矿产地完成阶段性勘查。 基础地质调查方面,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5.5万平方千米;完成1:5万重力测量0.5万平方千米,1:25万区域重力测量6万平方千米,航空物探20.3万测线千米;完成1:5万地球化学调查4.6万平方千米,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3.8万平方千米,杏鑫在线注册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4.7万平方千米,圈定清洁土壤面积1.3亿亩,圈定富硒(锌)土地820万亩;完成1:5万矿产地质调查5.4万平方千米,圈定见矿物探化探异常99处。此外,“海洋地质八号”船在南海完成5368千米二维地震调查,“海洋地质九号”船在印度洋完成7120千米二维地震调查;在海南东方—乐东近海海域圈定8个海砂矿体,在广东近海初步圈定35个海砂体,在福建、台湾浅滩圈定3个海砂资源有利区。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方面,一是完成1:5万水文地质调查3.6万平方千米。构建“全国—流域—省级”地下水资源评价组织体系,形成全国地下水资源量和储存资源年度变化成果,首次实现全国地下水资源年度出数。完成全国地下水位统一监测,测点总数达6.7万个,实现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34个地下水漏斗年度变化监测。在江西赣南红层区、滇桂黔岩溶区和西部干旱区成功找水打井1600余眼。 二是完成1:5万环境地质调查5.7万平方千米。完成雄安新区“一主五辅”地区工程地质详查、土地质量调查、深部地质结构探测。编制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区等系列环境地质图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及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评估。完成黄河流域“双评价”研究。 三是完成1:5万地灾调查26.8万平方千米。杏鑫怎么注册对10省市312县开展地灾隐患综合遥感识别,覆盖118万平方千米,识别出1.1665万处疑似隐患。实现对2512处滑坡监测预警实验点实时监测,成功预警15次。完成云南泸水市为代表的县市级和浙江杭州市鸬鸟镇为代表的乡镇级地灾风险区划。 四是开展地热调查,在青海共和盆地完成深度超4000米、井底温度超200℃的双靶点干热岩定向井,成功实施超千万立方米干热岩规模化储层建造。初步建成雄安新区地热动态网,布设长期观测孔3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