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登录注册_西藏中学来我馆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4月8日,来自西藏中学的350名少数民族中学生走进逸夫博物馆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探索地球科学奥秘,体验高校博物馆科普魅力。 在志愿者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们先后参观了博物馆的六大展厅,了解地球46亿年的沧桑历史和地球生命的来龙去脉,欣赏地球赋予人类的绮丽瑰宝,学习矿物岩石的科学知识。参观过程中,同学边听讲解边记笔记,仔细观察着每一块标本的特征,不断汲取着科学知识营养。参观结束后,学生们走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直观感受双一流大学的学习科研及生活环境。正值春暖花开,地大美丽的校园景观,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以及雄厚的科研实力,在学生们心中埋下了奋发向上的种子,同学们纷纷表示此行收获颇丰,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和全国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是学校对外科普宣传教育的窗口。十余年来已组织500余所中小学校来馆开展研学旅行,近年更是结合校内资源,开展大学游、重点实验室参观学习、科学夏令营等研学项目,有效的引导大学资源服务社会,取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认可。
杏鑫注册链接_实验测试中心积极参加“2019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实验测试中心积极参加“2019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作者: 李松 发布时间: 2019-10-12 2019年10月9日-11日,2019(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隆重召开。大会期间矿业展览会同时开放。此次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设有矿业项目展示交流专题区和矿业国家展、自然资源、地勘(地矿)、矿业金融、矿业开采、选冶等展示区域,吸引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矿业企业、金融机构的代表共计1万余人参会。实验测试中心齐亚彬主任带队参加了本次盛会。 实验测试中心在展会上展示了科技成果展板及科技成果转化宣传手册。科技成果展板主要介绍了服务于页岩气地质调查的车载页岩气现场综合分析系统和服务于关键矿产锂金属资源勘查的便携式锂钾分析仪。科技成果转化手册主要展现了实验测试中心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来自主研发的产品和较为特色的技术服务能力,很受欢迎。 齐亚彬主任在大会期间强调,地质实验测试是高精尖行业,既要扎实做好技术创新,又要做好科普宣传推广工作。作为带“国家”字头的单位,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带头与引领,通过宣传与推广工作,进一步提升地质实验测试行业的整体水平和技术能力,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上一篇: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地勘行业十佳实验室揭晓
杏鑫怎么注册_实验测试人员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梯队
实验测试人员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梯队 发布时间: 2020-05-12 自然资源部2019年第47号公告,公布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梯队人员名单,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罗立强,湖北省地质实验研究所熊采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张勤入选其中,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郭威和青海省地质矿产测试应用中心刘氘入围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此次公布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梯队名单,旨在贯彻落实《中共自然资源部党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提升科技创新效能的实施意见》(自然资党发〔2018〕31号)、《中共自然资源部党组关于激励科技创新人才的若干措施》(自然资党发〔2019〕2号),加快推进相关激励措施政策的贯彻落实,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 上一篇: 实验测试中心与石城县自然资源局联合举办技术交流… 下一篇: 西安地调中心获国家发明专利
杏鑫登录注册_水环中心精准帮扶解决安全饮水之忧
水环中心精准帮扶解决安全饮水之忧 作者: 孟顺祥 刘伟朋 发布时间: 2016-05-09 近日,水环中心在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顾家台村实施的“探采结合井”顺利完工,成功获取断裂构造裂隙水,单井涌水量超过20立方米/小时,可为全村居民的安全饮水提供保障。 顾家台村是太行山深处有360人口的贫困村,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阜平县龙泉关镇顾家台村、骆驼湾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2015年底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到阜平县顾家台村蹲点调研,对该村脱贫提出要求。在各级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多方帮扶下,顾家台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完善健全,解决当地居民安全饮水问题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而近几年在该村实施了2眼地下水开采井,均因水质氟含量超标不适合饮用,生活饮用水引自2公里外沟谷中的地表水,水质也没有保障。 水环中心技术人员充分利用已经完成的太行山1:5万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经过更详细的勘查,在顾家台村东约800米的粮站旧址院内确定孔位,采用空气潜孔锤成井工艺,成功实施一眼探采结合井,在孔深91~93米、104~108米部位钻遇富水性较好的断层破碎带,终孔深度120米,终孔孔径235毫米。单井出水量大于20立方米/小时,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水质优良,水量能满足顾家台全村群众饮用水,受到了当地政府、河北省住建厅帮扶队和当地群众的称赞。 此前,水环中心项目组还在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城南庄村、花山村寻找优质地下水,施工探采结合井,为三个村镇居民的饮水困难提供了安全、优质的地下水水源。
杏鑫注册链接_群测群防监测技术服务社会水平持续提高
群测群防监测技术服务社会水平持续提高 作者: 王洪磊 发布时间: 2015-07-06 5月17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报道了武警黄金部队在中尼大通道安装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仪情况。其中重点介绍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自主研发的滑坡预警伸缩仪的功能与使用方法,这是继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彝良地震、鲁甸地震等之后,又一次服务于震后次生灾害防治工作,实践证明地质调查成果服务社会水平得到持续提高。 滑坡预警伸缩仪作为群测群防监测的主要技术,近年来在地质灾害应急监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内地质灾害易发区得到了推广应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武警黄金部队于2014年采购一批地调局水环中心生产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并由中心对各支队进行了监测技术与使用方法培训工作,为本次震后次生灾害调查和应急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策划研发室:王洪磊)
杏鑫注册链接_地调局水环中心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国际合作再上新台阶
地调局水环中心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国际合作再上新台阶 作者: 刁玉杰 发布时间: 2016-03-31 全球气候变化已严重威胁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储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二氧化碳地质利用与储存方式主要包括强化油气开采、驱替煤层气、增强地热利用、铀矿浸出增采,以及强化深部咸水开采等。 2010年以来,地调局水环中心积极开展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选址和技术研究,先后参与了中澳CAGS、中欧NZEC和中英SPF等多个二氧化碳地质利用与储存国际合作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得到了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等国外科研机构的一致好评。 中澳二氧化碳地质封存(China-Australia CO2 Geological Storage,CAGS)项目是由亚太地区清洁发展和气候伙伴计划清洁利用化石能源项目所支持的双边合作项目,由澳大利亚政府资助,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和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共同管理,地调局水环中心主持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选址方法及其指标研究(2010-2012)”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目标区级别评价与筛选方法(2013-2015)”课题,在清华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单位科技人员的参与下,针对中国沉积盆地地质特点,初步建立了深部咸水层等目标区级别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选址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选定了一批适宜的目标区,分析了沉积体系对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适宜性的影响;提出了800~3500米深度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有效封存系数取值推荐方法,以及基于力学稳定性的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盆地选址方法。目前正在开展第三期 “准噶尔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利用与封存潜力评估及准东地区早期示范机会研究(2016-2017)”项目工作。 中欧煤炭利用近零排放合作项目(China-EU Cooperation on Near Zero Emissions Coal,NZEC),旨在应对中国日益增加的燃煤能源生产和二氧化碳排放,由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负责管理。地调局水环中心承担了第二阶段课题“华能玉环电厂50万吨/年全流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场地筛选与评估”的研究工作,在浙江沿海及东海陆架沉积盆地丽水—椒江坳陷,通过储存潜力的多源信息评估,优选出三个目标靶区,为华能玉环电厂5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提供了基础依据和地学支撑。 中英繁荣战略基金项目(Strategic Prosperity Fund,SPF)由英国政府资助,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与重庆市发改委联合管理。地调局水环中心承担了重庆大学牵头的“四川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利用与封存潜力及早期机会”项目,负责“四川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利用与封存理论封存潜力评估(2015-2016)”课题,开展了盆地二氧化碳驱油(天然气)、煤层气、咸卤水和地质封存潜力评估,优选出一批适宜的地质储存靶区。 随着国际合作研究与交流的不断深入,促进了地调局水环中心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地质调查研究水平的提高,培养出一支以青年科技人才为骨干的优秀团队。
杏鑫在线注册_山地王国
南北三大阶梯,东西八道河谷
不丹国土面积不足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重庆面积的一半。由于是山地国家,即使在今天,从最西端的哈宗到最东面的塔希冈宗,驾车沿着路况最好的北纬27.5度一线行驶,也要整整三天。重重山脉阻隔着条条河谷,独特的地理条件决定了不丹人徒步多过乘车。 多楚拉山口的108座佛塔。海拔3140米的多楚拉山口风景优美,群山巍峨,原始森林密布。这些有顶的白色建筑是佛塔,一共有108座,是不丹王太后阿嬉多杰·旺姆·旺楚克发愿修建的,为了纪念在剿灭盘踞在不丹南部的印度阿萨姆反对派武装战争中丧生的人。 透过舷窗和舷窗外缥缈的丝缕云烟,看到地面上平缓的田地与河流渐渐隐入茂密的森林,我知道已经进入不丹的地界了。我乘坐的飞机从印度大吉岭附近起飞50分钟后,右转90度,紧贴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由西向东飞行。不丹被包裹在一片原始森林中,葱绿色簇拥着皑皑雪峰。 这是2011年春天,是我4年来第4次来到不丹,相比这次从曼谷起飞,经停印度西孟加拉巴格多格拉机场的航程,我更喜欢前3次从加德满都飞帕罗的航线——因为一路上可以看到希夏邦马峰、卓奥友峰、珠穆朗玛峰、洛子峰和马卡鲁峰5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当宛如姊妹牵手的卓木拉日双峰在左舷出现时,飞机降低了飞行高度,在高山夹峙的峡谷中穿行,那种感觉妙不可言。
杏鑫登录注册_“震”经玉树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中位于玉树县城结古镇西北100公里处的日麻村,而结古镇却是这次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方。玉树是个怎样的地方?这里为什么会发生地震?这次地震的受灾情况如何?我们为您一一解答。 4月18日清晨,玉树结古镇的震后废墟上,一户藏族人家正在准备早餐。自4月14日玉树发生7.1级强震以来,余震逐渐呈现出正常衰减的趋势,受灾群众也逐渐从震后的恐慌中渐渐恢复。摄影/孙建军 从4月15日的航空遥感监测照片中可以看到,结古镇西部的一个洪积扇上,房屋损毁非常严重,几乎已经全部倒塌。据专家分析,这可能是由于洪积扇土质堆积较为疏松,房屋地基不坚固而造成的。这个发现对灾后重建很有参考价值。 供图/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从结古镇镇中心的航空遥感监测照片中可以看到,镇中心钢筋框架结构的房屋大部分都没有倒塌,而其周边土木、砖木结构的房屋却几乎无一幸免。 供图/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玉树县周边断裂带及地震带分布示意图 巴颜喀拉地块像一块顶端伸向西北的楔子,底边与龙门山断裂带重合,南边与鲜水河断裂带重合。地质学家范晓说,玉树县就位于鲜水河断裂带向西北方向的延长线上。鲜水河断裂带是一条地震活动频发的地带,断裂带上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地区曾分别于1923年、1973年爆发了7.25级、7.6级地震。而玉树县在历史上则很少发生震级较大的地震。这次玉树地震是逆时针方向的走滑地震,与鲜水河断裂带上发生的历次地震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范晓认为玉树地震与鲜水河断裂带的活动关系密切。 玉树地震中的妇女和儿童正在让自己适应眼前的废墟景象。熟悉的街区瞬间夷为平地,亲人离散,无家可归。地震的可怕不仅在于它的杀伤力,更在于它的不可预测。生活在地震带上的人们,就像生活在一头沉睡的狮子旁边,不知它什么时候会突然醒来张开大嘴。摄影/青可 2010年4月14日,又将成为中国人记忆里抹不掉的日子。这一天清晨,宁静清冷的青藏高原打了一个哆嗦,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玉树县被7.1级地震震醒了。 中国国家地震局的地震信息网监测到的数据显示,玉树县城结古镇西北100多公里处的一个名叫日麻村的牧业村是这次地震的震中,而玉树县人口密度最大的结古镇却是这次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杏鑫注册链接_地震为何没有10级?一旦发生,将撕裂半个地球
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和18时24分,土耳其先后发生两次7.8级地震,造成数万人伤亡。据介绍,第一次地震发生时破坏力很大,约等于130颗原子弹的当量。 这让人们十分好奇,地震震级和破坏力是什么关系?地震震级又是怎么算出来的?中国地震局蔡晋安老师为大家精彩解读。 每当地震发生的时候,我们都会在新闻中间看到震级的信息。有些网友就问:10级地震会发生什么事?到底有没有10级以上的地震?今天就给大家说说地震震级的一些事。 地震是地球上一种自然现象,因为爆发的突发性和对人类社会破坏的惨烈,给人们心理带来巨大恐慌。人们用一个地震震级的概念,来度量地震的大小。 多数地震发生的时候,往往伴随着断层的破裂,这就是说,地震发生时会释放能量。这种撕开断层的能量,就目前人类的认识水平,还无法直接测量。聪明的科学家就想了个办法,通过测量地震释放出来的地震波能量,来间接地反映地震能量。所以地震震级表述的,就是地震时释放出来的地震波的能量。 当一个地震发生后,往往大家都会听到震级和烈度的概念。刚才说了,震级是根据地震时地震波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地震烈度是对地震造成破坏程度的度量,它是由人的感觉、房屋和地形地貌破坏程度来决定的。 随着与震中的远近,一个地震可以划出多个烈度不同的区域。举例来说,2008年发生了汶川地震,它的震级是8.0,但它的烈度可以从6度一直分布到11度。 那么地震震级怎么测出来的呢? 实际上,在19世纪末期,科学家就发明了近代地震记录仪器,来记录地震激发出来的波形,这为震级的测定奠定了基础。到了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里科特和古登堡等人就发现,可以用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振幅跟相应的周期来计算地震震级。这就是我们目前竟然听到的所谓“里氏震级”。 当然,因为地震有远近和深浅之分,因而科学家们也就用“近震震级”、“体波震级”、“面波震级”等等来表述。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震级还会饱和,又发展了“矩震级”。目前我们中国参照国际震级标准,已经制定了自己的震级标准。 刚刚谈到的震级概念很抽象,所以我们将震级能量跟爆破当量进行对比,给大家提供更加直观的一些认识: 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一个5级地震发生时所释放的地震波能量,相当于500吨左右的TNT炸弹量;一个6级地震释放能量就相当于“二战”期间,美国扔向日本广岛“小男孩”原子弹的能量大小。 大家知道震级越高,释放能量也越多。地震每增加一个震级,能量就相差32倍。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2个5级地震释放的能量;而一个7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释放的能量。 还有一个现象,震级有“负震级”。那么负震级表示什么意思,是不是能量亏欠?这得从0级地震的规定谈起。 我们早些时候在规定0级地震时,是用伍德·安德森短周期地震仪,在100千米处记录到最大地震幅值为1微米的震动,把它定为0级。因此,我们的负震级,仅仅表示,观测到的最大地震幅值低于1微米,但还是有能量的。 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气象领域对风力可以分为18个等级;地震领域将地震烈度可以分为12个等级,但是震级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明确的等级范围。现今全球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9.5级地震。 那么能不能把震级往上划分到10级、11级呢? 科学家们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根据历史地震引发断层破裂长度的研究,一个7级地震引发断层破裂长度大约在30~60千米左右,比如2013年四川芦山7.0级地震,引发的断层破裂长度大约在40千米左右;一个8级地震引发的断层破裂长度大约在100~400千米左右,例如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引发的断层破裂长度大约在300千米左右。 如果这种经验认识是正确的话,照此外推,一个10级地震引发的断层破裂长度,大约在2万千米左右,而我们的地球周长大约是4万千米。也就是说,如果发生一个10级地震,已经撕裂了半个地球,人类的生存环境都受到致命的威胁,那么震级再往上划分还有什么意义呢? 编辑:张凡 校对:马微 审核:梁忠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杏鑫登录注册_洋葱、桃子和鸡蛋,地球更像哪个?
我们“地球是圆的”,我猜你的爸爸妈妈或者老师一定给你讲过这个知识。“好奇怪,我看到的地面明明是平的呀,怎么会是球体呢?”难道你就没有产生过这个疑问吗?别着急,我们人类也不是一开始就发现地球是圆的,也是经历了由“地平说”到“地圆说”的过程。 古代人由于视野和活动范围的限制,视野所及之处大都是平的,天空像一口巨大的锅扣在地面上,故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应该是一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15世纪以后,地理大发现拓宽了人类的视野,科学革命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1519年-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航行,他沿着一个方向出发,一直往前走,最终还是回到了起点,这个壮举,证明了地球就是圆的。 20世纪后,人类搭乘飞船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时,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是一个不断自转的蔚蓝色球体。 太空中看地球 看见了地球外形的人类,并不知足,他们想把地球拆开,看看地球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 在试图拆开地球的过程中,人类也充满了各种想象。地球内部会不会跟洋葱一样,是均匀地分层状态,可以一层一层地剥开。还是像一个多汁的水蜜桃,外面软软的,中间有一个硬核。或者像一个鸡蛋,有薄薄的硬壳,有柔软的一层,还有核心的一层? 然而探索地球内部的结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初的时候,人类就想,干脆挖一个洞吧,如果能把地球挖穿,也就不难理解地球内部都是什么样了。在比较浅的深度下,这种方式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伴随着深度的增加,钻洞的难度也随之增加。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井能达到的深度为12.3千米。该怎么理解这个深度呢?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86米。哇,这么看来,深度够深了吧?!遗憾的是,这仅仅是地表到地心距离的1/500。通过挖洞一探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不可能了,那到底怎么探测地球的内部结构呢? 科学家发现,许多大地震的强度大到足以使地震波一直在地球内部传播,甚至在地球的另一端也能检测到地震波的存在。其实地震波的行为类似于对人体成像的医用X射线。这些大地震提供了一种“透视”地球的有效手段,并提供大量数据来解释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震波中的纵波、横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由于地球不是均匀的,其内部成分和结构复杂,所以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地震波通过地球内部时通常会发生反射、折射,进而反映地球内部不同圈层的界线,地震波从一层传播到另一层时,曲线会发生弯曲等。这些地震波的行为可用来确定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既然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我们的地球是像洋葱、桃子,还是鸡蛋呢?通过接收、研究地震波,人类将地球分为三个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在地球内部,有个很重要的界面,叫“莫霍面”。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呢?这是因为在分析1909年10月8日克罗地亚地震时, 莫霍洛维奇先生发现在地球内部地表以下56公里的地方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快了,此处将地球的地壳和地幔分开,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莫霍洛维奇先生,故称此界面“莫霍面”。“莫霍面”以上的部分便为地壳。 地壳是地球相对较薄的外壳,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地球有陆地和海洋,所以地壳也分为大陆地壳(简称陆壳)和大洋地壳(简称洋壳)。通过探测,我们发现洋壳的厚度较薄,平均约为7千米,是由玄武岩组成。相比之下,陆壳较厚,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在某些山区可达70多千米,例如喜马拉雅山脉。与成分单一的洋壳不同,大陆地壳包含许多类型的岩石,如泥岩、灰岩、花岗岩、闪长岩、片麻岩、大理岩等等。伴随着深度的增加,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增大,在“莫霍面”附近,地球内部的温度可达400-1000摄氏度,但岩石仍为固体。 “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上的部分为地幔。那么何为“古登堡面”呢?聪明的你一定猜到了,是不是“古登堡”发现了这个面。是的!美籍学者古登堡在研究地震波传播时发现,地震波从莫霍面向下,到地下2900公里处纵波速度由13.64公里/秒,突然降为8.1公里/秒,而横波由7.3公里/秒至此完全消失。地幔大约占据了地球体积的85%。地幔延伸的深度大约为2900千米。 上地幔从地壳底部开始一直延伸到深度约为660千米的位置。上地幔又分为两个部分。上地幔顶部是刚性岩石圈的一部分,下部是较软的软流圈,软流圈呈部分熔融的状态,就像我们平时喝的疙瘩汤,在这一层,P波速度减小。岩石圈包括整个地壳及上地幔,形成地球相对较冷的刚性外壳。岩石圈的平均厚度大约为100千米,但是在古老的大陆,岩石圈的厚度可超过250千米。 由于压力的不断增大,下地幔岩石强度逐渐增强。尽管强度增强了,但下地幔的岩石仍具有一些流动能力。在“古登堡”面,地球内部的温度已经达到3700摄氏度。 刚我们已经提到,“古登堡”面以上是地幔,所以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心,我们称为地核。通常,我们人类认为地核的成分是铁镍合金,并伴随有少量的氧、硅及经常与铁结合形成化合物的元素。地核分为具有不同物理强度的两个部分,外核是液态圈层,铁在该层运动产生了地球磁场。内核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尽管内核的温度非常高,但是由于地心存在巨大的压力,所以内核中的铁是固体。地幔内部的温度更高,到地核,温度已经到达了4500摄氏度。 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洋葱,桃子和鸡蛋,地球到底像哪一个呢?先说答案,我觉得地球更像是一个鸡蛋,蛋壳为地壳,蛋清为地幔,蛋黄为地核。因为这是非常好的对应关系。 结论也许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你在类比的过程中,更加了解这个蔚蓝色的、不停自转的星球。小朋友们,你们感觉地球像什么呢? (第五届“保护地球 精彩地质”科普作品大赛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