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怎么注册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工程取得重要进展
近两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启动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工程,在技术创新、数据收集、资源-环境综合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和认识,探索建立了全国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为自然资源管理、区域高质量发展等提供了数据和科技支撑。 一是探索建立全国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创新自然资源动态区划技术,将全国划为12个一级、100个二级和800个三级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级站网架构。建立了包括四大类、十四小类、三十四个模块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系统统一观测指标体系,杏鑫怎么注册形成了空-天-地-网立体协同观测技术方法和观测-模拟-预测技术体系,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等区域通过融合共建和空白添建方式,构建起覆盖全国11个典型自然资源区的30余个观测站。 二是高质量观测数据助力资源环境问题研究。构建了全国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一体化平台,实现了自然资源要素数据在线采集、存储、传输,现已汇聚形成5TB观测数据。开展了一系列资源-环境综合研究,初步摸清了长江源沱沱河地区冰川冻土资源家底,研究了格拉丹东大陆型冰川演变变化及其在2018~2020年期间年均消融产生的水资源量,计算了黄河三角洲单季水稻、黑麦草、苜蓿等作物全生育期单位面积耗水量。 三是典型示范成果带动科技发展与多方资金投入。杏鑫注册链接以观测站网建设和综合研究典型示范成果为依托,成功申报获批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要素耦合过程与效应重点实验室;召开“变化环境下的自然资源与观测预测”第706次香山科学会议,举办2期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大型研讨会;在黄河流域、云贵高原等地获得地方政府批准长久观测用地5处800余亩,带动相关高校和企业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向自然资源部、西藏自然资源厅等提供咨询建议报告4份。 “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扎实推进观测体系建设,力争到2025年形成覆盖全国的全天候、全时段、全要素天-空-地立体观测能力,形成不同区域、不同尺度下自然资源系统演化规律和生态环境退化机理等科学认知,助力自然资源“两统一”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及区域高质量发展。
杏鑫怎么注册2021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
(一)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获得最年轻火山活动年龄刷新月球演化认知 (二)我国首套大深度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勘查系统成功研发并应用 (三)深海探测技术获重大突破 (四)地球物质铅同位素组成新认识推动铅原子量修订并获国际专业机构采纳 (五)深部矿产资源智能预测理论方法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杏鑫注册链接 (六)5000米智能地质钻探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成功并应用 (七)岩心多参数数字化技术设备研发成功 (八)滇黔相邻区沉积型稀土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 (九)西北地区构造—杏鑫怎么注册古地理重建取得重大进展 (十)深部热能原位开采与储层强化增产技术研发成功并应用
杏鑫怎么注册《全国地质调查『十四五』规划》出炉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印发《全国地质调查“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地质调查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规划》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国家需求导向、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工作定位、创新驱动发展、统筹协调推进、国际开放合作”的原则,大力推进地质调查服务方向、指导理论和发展动力三大战略性转变,加快提升地质调查科技创新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着力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资源、环境、生态、灾害问题和地球系统科学问题,不断增强对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重大战略的服务能力,杏鑫怎么注册推进地质科技创新、信息化和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地质事业转型发展和矿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地质工作保障。 《规划》明确了11项主要任务。一是持续加强基础地质调查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不断提升对地球系统和资源国情的认识水平。二是加强清洁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杏鑫注册链接全力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三是加快推进海洋地质调查与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主动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四是开展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支撑水资源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五是开展国土空间生态地质调查与保护修复,为大江大河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等重大生态问题综合治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六是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七是聚焦关键需求,发挥地质科技优势,全力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与重大工程建设。八是加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监测预警,为地灾防治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九是深化国际地质调查与科技合作,提升服务国际矿业合作的能力和水平。十是瞄准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力提升地质科技创新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十一是加大地质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快推动地质调查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
杏鑫怎么注册2021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选揭晓
中国地质学会2021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近日揭晓。 2021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是:杏鑫怎么注册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获得最年轻火山活动年龄刷新月球演化认知、多学科交叉揭示地幔柱驱动岩石圈地幔的克拉通再生、地球物质铅同位素组成与铅原子量的修订获国际专业机构采纳、深部矿产资源大数据立体预测理论方法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超深层油气成因与成藏保存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川西雷口坡组潮坪相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富集规律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新疆丰富煤层气资源有效勘探开发为我国煤层气产业开辟新区域、阿拉伯地盾铀钍多矿产快速预测技术与找矿实现重大突破、高原高寒地区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国际首套复杂深海工程地质环境原位长期监测装备研制成功。 2021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是:辽宁省本溪市南芬铁矿扩界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江西省靖安县大雾塘矿区钨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山东省招平断裂带深部探获超大型金矿、山西省孝义市发现特大型单矿体铝土矿床、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阿德格哈善图地区探明大型萤石矿、杏鑫注册链接贵州瓮福地区探获首个隐伏超大型磷矿床、准噶尔盆地坳陷区二叠系油气藏勘探获得重大发现、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北斜坡蓬莱气区立体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河套盆地兴隆构造带石油勘探实现重大突破与规模储量发现、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纳林希里矿区实现煤炭资源找矿重大突破。
杏鑫怎么注册新修订的《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印发
为进一步做好涉密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自然资源部、国家保密局近日印发新修订的《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下称《细则》),对地质资料定密、涉密地质资料标志与保管、涉密地质资料服务等进行了新的规定。 《细则》强调,涉密地质资料管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杏鑫注册链接又有利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细则》适用于地质资料的汇交、接收、保管和利用,增加了涉及工作秘密的地质资料管理规定。 在地质资料定密上,《细则》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地质资料的确定、变更和解除,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依据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中央有关机关制定的保密事项范围进行。涉及工作秘密的地质资料的确定和解除,依据自然资源部有关规定进行。汇交地质资料的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有定密权的,应当依法确定拟汇交地质资料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没有定密权的,应当先行拟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杏鑫怎么注册并立即报请有定密权的上级机关、单位确定;没有上级机关、单位的,应当报请省级(含)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在涉密地质资料标志和保管上,《细则》规定,涉密地质资料要按件、按装具标注国家秘密标志和工作秘密标志。馆藏机构应当加强涉密地质资料的著录管理,具备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的涉密数据处理、存储环境。各馆藏机构的主管部门应当保障涉密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所需的人员、资金和环境。 在涉密地质资料服务上,《细则》对借阅复制不同密级的地质资料所需提供的证件材料及相关程序进行了明确,要求借阅复制单位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涉密地质资料管理。
杏鑫在线注册自然资源部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Ⅳ级响应
当前,我国南方地区陆续进入主汛期,江南、华南、西南等地已经遭遇多次强降雨过程,接连发生贵州织金、四川荣县、福建武平等多起地质灾害。自然资源部于5月27日18时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Ⅳ级响应。该部66名专家分赴各地,一线驻守加强基层地质灾害防御技术支持,联合各省专家队伍,指导趋势研判、监测预警和避险转移,协助优化落实防灾预案,做好应急救援技术支撑,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气象部门预报,5月28日至31日,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地区自北向南有较强降雨过程,局地雨量可达150~200毫米。经省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会商研判,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西等省区局地灾害风险较高。 根据《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御响应工作方案》有关规定,自然资源部于27日18时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Ⅳ级响应,增派上述省份现场专家技术力量,杏鑫在线注册并要求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切实做好风险隐患巡查群测与滚动预警,对中高风险区要预置防御力量,强化避险转移和值班值守、信息速报等工作。 自然资源部表示,各地应不断检视优化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方案,严实细化预警响应行动。相关行业部门应严格落实易发区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重视对公路铁路、矿山、水电工程、输油(气)管线、旅游景区、人居环境建筑边坡等险工险段排查,尤其是防范高陡斜坡下、泥石流沟谷区临时厂地、工棚及其他生产生活区地质灾害风险。 自然资源部技术指导中心专家跟踪研判认为,杏鑫怎么注册考虑到山坡渗流弱化滞后性及多期降雨叠加作用,应继续加强上述地区地质灾害风险防御,中高易发区县(市)应确保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高效运转,并结合过程雨量、气象预报和灾险情变化,不断提高预警时效性,做好危险区避险疏散准备,遇到重大险情应果断转移受威胁群众。 今日8时,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未来24小时预警:2022年5月29日08时至30日08时,浙江西部、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广西东部、贵州南部、新疆西部局部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黄色预警);浙江西部局部、安徽南部局部、江西东北部局部、贵州西南部局部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高(橙色预警)。
杏鑫在线注册地调局物化探所“一种用于常规陆域地震数据的多尺度全波形反演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研发的“一种用于常规陆域地震数据的多尺度全波形反演方法”日前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全波形反演的实用化技术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杏鑫在线注册有许多应用于海域地震数据的成功实例,但是常规陆域地震数据应用相对较少。由于陆域地表情况复杂,常规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一致性较差,且一般采用10赫兹模拟检波器接收造成低频信息的缺失,这给全波形反演的实用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导致应用于常规陆域地震数据的全波形反演技术相对较少。 本发明通过“由近到远,由浅到深,由低频到高频”的多尺度反演策略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常规陆域地震数据的拉普拉斯-傅里叶域多尺度全波形反演方法,杏鑫怎么注册可有效解决常规陆域地震数据中低频数据缺失以及反演中的“周跳”问题,从而获得高精度的速度结构。 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雄安新区深反射地震数据解译工作,获得了研究区基岩界面以下的碳酸盐岩内部速度结构,识别了地热储层的低速异常,为雄安新区地热资源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撑。
杏鑫在线注册首家全国性行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正式投入建设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日前组织召开了全国地质行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建设交流研讨会。会议介绍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大型仪器共享情况,讨论了共享中心建设方案,为行业单位交流经验、建言献策提供了重要平台。会议的圆满召开也宣告了首家全国性的行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正式投入建设。 会议指出,开展地质行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建设,杏鑫在线注册建成地质行业专业化、智能化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服务平台体系,并实现对社会开放服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需要,也是推进地质行业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中国地质调查局一直将仪器设备使用和共享工作作为实现“装备一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各省地质实验测试单位积极开展实验室建设及开放共享,也为建设地质行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奠定了基础。 会议要求,共享中心各参建单位要坚持统一管理,明确职责权利,主动服务地质事业发展。一是共享中心要做好支撑服务工作;二是充分利用共享平台,做好仪器共享信息发布以及仪器使用情况的统计和监管;三是提高认识,紧抓日常管理;四是坚持中国地质调查局、共享中心、参建单位三级管理运行体系,线上线下联动做好共享调度;五是组织好大型仪器共享考核工作;杏鑫怎么注册六是加快共享管理和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作为主要支撑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职能、资源、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全力协助共享中心建立行业共享标准和规范,服务好共享中心的建设和运行,与局属实验室、省实验室等携手打造“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新型协作模式,以共享建设带动地质调查装备管理现代化。 此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
杏鑫在线注册地质云新增6个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品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积极支撑“地质云”建设,加大实物地质资料科研成果宣传,近日新增发布6个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品,提供共享服务。 本次新增发布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品,杏鑫在线注册包括地学科普类产品2个,标准规范类产品4个,分别是钻孔数据库服务介绍视频、全国数字岩心平台资源与服务介绍视频、《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技术要求》(DZ/T 0385-2021)、《岩心数字化技术规程 第1部分:总则》(DD 2022-1.1)、《岩心数字化技术规程 第2部分:表面图像数字化》(DD 2022-1.2)、《岩心数字化技术规程 第3部分:光谱扫描》(DD 2022-1.3)。 目前,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品总量达432个。杏鑫怎么注册中国地调局实物资料中心将根据各项工作进展,及时发布信息服务产品,宣传科研成果,为“地质云”建设提供丰富的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资源。
杏鑫在线注册去年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率提升6%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日前发布的《关于2021年度全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显示,2021年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率达92.7%,比上年提升6个百分点,油气地质资料补交全面完成。 《通报》指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油气体制改革要求,自然资源部组织全国地质资料馆、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中石油、中石化、中国海油等单位和企业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油气地质资料补交,历时3年,于2021年全面完成8921个油气矿业权涉及的358.35万件油气地质资料补交工作,包括成果资料35.52万件、原始资料322.83万件、实物岩心116.09万米,为提升油气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和服务利用水平、支撑油气体制机制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通报》提出,地质资料汇交监管持续加强。部省两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强化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杏鑫在线注册加强逾期矿业权地质资料汇交信息清理,2021年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率达92.7%,比2020年提升6个百分点。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等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地质资料管理向市县延伸,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管理,初步构建了省、市(县)一体化管理体系,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 《通报》显示,地质资料资源积累持续丰富。2021年,全国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共接收汇交成果地质资料4.12万档,截至2021年底,部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成果地质资料馆藏总量达69.48万档,同比增长6.3%。部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共接收原始地质资料0.61万档、48.31万件,截至2021年底,该两级机构原始地质资料馆藏总量达5.66万档、327.27万件;杏鑫怎么注册受托单位共接收原始地质资料223.80万档,累计保管原始地质资料332.33万档,同比增长130.1%。部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新增保管实物地质资料岩心43.84万米、岩屑2.63万袋、标本0.75万块、光薄片0.71万片、样品114.27万袋(瓶)。截至2021年底,该两级机构共保存岩心291.78万米;受托单位共接收实物地质资料岩心78.05万米,累计委托保管岩心161.67万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