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登录注册_土壤污染防治——地调局水环中心在行动

杏鑫登录注册_土壤污染防治——地调局水环中心在行动

土壤污染防治——地调局水环中心在行动 作者: 范基姣 发布时间: 2016-06-07 5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土壤污染防治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主要指标。土壤污染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6年开始,地调局水环中心地下水与土壤污染调查团队从保定市及其周边加油站、垃圾场调查入手,踏上了地下水与土壤污染调查之路。2012年成立地下水与土壤污染调查防控室,在地质调查项目的支持下,目前已完成石油类、污灌类、钢铁类等5类土壤污染场地的调查,积累了大量调查数据,形成了不同类型污染场地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在石油化工场地调查时,项目组人员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的功能,探索出便携式VOCs仪土层测气方法。在污灌类场地调查时,项目组技术人员利用便携式水质分析仪分析污水水质,为污水灌溉区水土污染范围的圈定提供了快速、准确的判断依据。 2014年,水环中心地下水与土壤污染调查团队四上雪域高原,历时3个月,踏遍西藏地区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河三个流域7万平方公里大地,在海拔3600-5200m的山地河谷中调查地下水、地表水体水质状况,参与完成第一轮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任务。 在完成地质调查项目和地下水与土壤污染调查实践基础上,项目组技术人员还参与完成了《中国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调查报告》的编写任务。结合我国国情和行业特色,牵头编写出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调查与风险评价技术标准》(DD 2014-06),该技术突破了国际惯用的三阶段调查模式,提炼为初步与详细调查两个阶段;贯穿了土壤与地下水一体化调查及污染源-途径-受体系统调查的理念;以全季节污染信息捕获、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为特点,联合运用遥感、物探、钻探、成井、监测等多种技术,实现了对场地水土污染快速、有效、完整诊断,具有鲜明的地质特色,成为我国污染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价重要技术文件。 目前,水环中心地下水与土壤污染调查防治技术团队正在开展我国豫北平原冲洪积扇的水土污染调查。未来,水环中心将开展我国不同岩土结构类型、不同污染类型场地的地质调查,建立污染场地调查信息数据库;依托典型污染场地、污染水文地质试验基地和地下水与土壤污染防控实验室,开展修复技术试验研究及地下水污染动态监测;编制我国污染场地调查、风险评价与修复控制的行业技术标准,建立典型污染物的科学观测技术方法体系;积极参与国家污染场地调查以及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为全面治理我国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提供技术支撑,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杏鑫注册链接_沂蒙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完成面上调查

杏鑫注册链接_沂蒙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完成面上调查

沂蒙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完成面上调查 作者: 王新峰、李伟 发布时间: 2015-11-18   近日,由沂蒙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组获悉,通过项目组100余天的野外工作,基本完成了沂源幅、燕崖幅、东里幅、马站幅1720平方千米的水文地质调查,经初步梳理,分析总结,获得了以下六方面阶段成果: 一是填写各类调查表1800余张,调查机民井、泉水、地表水1237点,现场水质快速检测1025组,掌握了525个村庄、约43万人口的饮水现状和缺水情况,划定了水质型缺水、水量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的范围和解困难度。 二是细化工作步骤,量化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为全面掌握调查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实测剖面1630.2米,统一了含水岩组划分依据和填图单位,发现了处1∶5万地质图的填图错误,进行了追索调查和修正。 三是建设水文长观点58个,每百平方千米达3个,其中自建长观点53个,涵盖大泉流量、机民井水位、降水量、水库和河流水位及流量的长期观测。为水文动态分析、水资源量计算评价奠定了基础数据依据。 四是初步查明了上五井大断裂水文地质性质。上五井断裂整体表现为走向NE30°的张性、张扭性导水断裂,为区域地下水汇流排泄带,控制着周边区域的地下水流向和水化学性质,但在局部地段表现为明显的压性断裂阻水性质,断裂带两侧出现20米水位差。 五是圈定了4处潜在水源地。水源地水源以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为主,水量合计达19292m3/d,水质良好,可以满足缺水区地下水开发与合理利用规划的需求。 六是岩溶洞穴调查助推鲁山地区旅游发展。对区内3个层位6个典型洞穴进行了1477米探测,洞穴发育以水平层状为主,发育海拔高度分别为330-390米、400-450米、500米以上共3层;其中400-450米高度的中层溶洞,分布有北方岩溶洞穴罕见的大面积层状沉积物,层理清晰,具有良好的磨圆度和较高的分选性。从岩溶洞穴旅游开发角度,提出了科学开发洞穴景点、完善灯光布设、优化景观地学说明、增设四维洞穴展示图等方面的建议。 目前,项目组正积极推进水位水量统测、水文地质剖面测绘、岩土水样采取、水文地质野外试验和水文地质钻探工作,力争12月底全面完成野外工作,尽早转入室内资料整理阶段。(水文地质调查室:王新峰、李伟)

杏鑫登录注册_地调局水环中心在沂蒙山区圈定23处地下水富水块段

杏鑫登录注册_地调局水环中心在沂蒙山区圈定23处地下水富水块段

地调局水环中心在沂蒙山区圈定23处地下水富水块段 作者: 王新峰 李伟 邓启军 刘元晴 发布时间: 2016-05-25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的“沂蒙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在淄博市沂源县圈定地下水富水块段23处。 “沂蒙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组技术人员在对2015年野外调查、物探、钻探等实物工作进行总结、资料整理和水文地质图编制工作过程中,注重调查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经项目组对调查的961口机民井、135眼泉和收集的453口机民井系统梳理,分析了65眼机民井抽水试验数据和8眼大泉长期观测数据,结合对11个乡镇486个村庄997眼井、231眼泉水的开采量现状调查,经与沂源县水务局、自来水公司等相关单位交流研讨,在北流水、孟坡、九龙泉、芝芳等地圈定23处地下水富水块段,总面积50平方公里,总水量每天80000余立方米,为沂源县持续增加的用水需求指明了供水方向,并且富锶、富锂、富锌矿泉水分布范围的圈定,将进一步提升沂源“矿泉水之乡”的美誉。 23处地下水富水块段的圈定,是“沂蒙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组继完成16眼探采结合井, 为4.4万余饮水困难群众提供优质供水水源之后,“项目落地、成果开花”的再次体现,是项目成果转化利用、服务地方的再次实践。

杏鑫在线注册_青海省东部1∶5万水工环调查项目物探勘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杏鑫在线注册_青海省东部1∶5万水工环调查项目物探勘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青海省东部1∶5万水工环调查项目物探勘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作者: 孙晟、龙慧、成连俊、孙逊 发布时间: 2015-10-30   “青海省东部城市群重点地区1∶5万水工环地质综合调查评价”项目物探勘查组近日采用EH-4音频大地电磁法和浅层地震勘探法在青海省苏家堡、大通、互助和平安4幅1∶5万图幅典型区域内开展物探勘查工作,阶段性成果显著。 一是完成了8眼水文地质孔宜井孔位勘查工作和46眼工程地质孔物探剖面勘查工作,在查明基岩埋藏深度,获得地层电阻率空间展布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价地层结构和含水层富水性。通过对比验证,物探解释的地层岩性和地层结构与钻探结果吻合。 二是查明了调查区300米以浅深度范围内地层结构和断裂带空间展布特征。首先利用水文地质孔和工程地质孔建立了地层岩性与电性关系,掌握了岩土体类型及其岩性、电性特征;然后,利用物探方法查明了调查区地下300米深度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对苏家堡幅云谷川水库南断裂、互助幅南门峡水库南侧峡门逆冲推覆断裂、平安幅水磨沟断裂等断裂构造的倾向、走向及倾角进行了全面探查。 三是通过对互助幅石山乡石板滩滑坡的测量,掌握了滑坡的地层结构,根据电性特征划分出风化层与基岩、基岩中不同岩性地层的界面,为分析滑坡可能的滑动面提供了基础。(地震技术室:孙晟、龙慧、成连俊、孙逊)

杏鑫怎么注册_地质调查支撑国家脱贫攻坚战略

杏鑫怎么注册_地质调查支撑国家脱贫攻坚战略

地质调查支撑国家脱贫攻坚战略 作者: 范基姣 魏玉梅 发布时间: 2016-05-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情系扶贫、心系扶贫,多次到贫困地区进行调研,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对做好扶贫开发作出明确指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理念。“坚持共享发展,让社会共享地质调查新成果。特别是要加大贫困地区资源、环境、灾害调查力度,有效支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强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开采,努力缓解群众饮水困难;”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加自觉地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 1999-2015年,在国土资源部领导和财政部支持下,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26个省区市地勘队伍及地调局直属单位共2.5万人,在我国黄土高原、内陆盆地、基岩山区、红层盆地和饮水型地方病区,实施了集中连片扶贫区和革命老区地下水勘查与扶贫找水。完成探采结合井6600余眼、供水浅井213.5万眼,直接解决了贫困区2250万缺水群众的饮用水水源问题,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促进了脱贫致富。 一、 有效支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1.针对革命老区河北省阜平县实际,开展地下水、地热和地质遗迹综合调查,保障供水安全,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采用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探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探采结合孔21眼,最大出水量2740立方米/天、最小出水量144立方米/天,成井率100%,在六个乡镇包括城南庄、史家寨、骆驼湾村在内的21个村庄解决了3.1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在阜平县大台乡发现长约1100m溶洞,暗河流量达17280立方米/天,是北方罕见的地质景观,极具科学与开发价值。发现了地热异常靶区,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 2.落实国家扶贫规划,解决了四川阿坝州大骨节病区饮水安全问题,并将其经验推广到西藏病区,促进了脱贫致富。解决了四川省8市(州)27个县大骨节病区17万农牧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划定宜井区段260处,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11.3亿立方米/年,为国家集中扶贫特殊政策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脱贫致富提供了充足的地下水资源保障。在西藏自治区大骨节病重病县和重点城镇,实施探采结合井197眼,解决了10万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3.在严重缺水的甘肃省环县,发现新的供水层位,实施的探采结合井可为解决县城供水提供了地下水水源。在该区实施探采结合井两眼,发现局部富集相对优质的地下水,可作为稳定供水水源,矿化度1.7克/升、实际抽水稳定出水量超过1500立方米/天。在洛河组含水层实施的钻孔出水量5244立方米/天,可解决县城2万多人的生活用水。带动地方资金又施工2处供水井,总出水量达6640立方米/天,通过适当处理后可解决庆阳北部4万多人严重缺水问题。 4.在湖南省新田县,作为重点扶贫工作的水资源开发取得突破,解决了8万多人的饮水困难。国土资源部2002年将新田县确定为定点扶贫县以来,把最为迫切的水资源勘探开发工作列为扶贫工作的重点,十年来先后投入资金1250万元,共实施水文地质钻探孔17眼、成井11眼,涌水量4377立方米/天,实施岩溶开发利用示范工程5处,成功解决了8个乡镇16个行政村8.16万多人的饮水难题,改善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600多亩,赢得了贫困群众和地方政府的称赞,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 地质调查和科技创新相互促进 1、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实现勘查找水高效率、低成本。建立了缺水区“逐步逼近式”找水模式,从找水、增水到改水的完整技术方法体系。 2、根据红层找水地区当地农户居住分散、人畜饮用日需水量小、间歇性用水的特点,结合发现的“浅层风化裂隙水分布广,埋藏浅,补给充沛,更新速度快”的自然规律,创造性地建立了一户一井“分散式”“庭院式自来水”供水新模式,实现了红层风化裂隙水资源化的历史性突破。在饮水型地方病区,针对第四系粉细砂松散含水层钻孔易涌砂、难成井、成井后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难题,研发出不同透水性能的“塑衬贴砾滤水管”,使用寿命可达50年,形成了粉细砂松散地层的成井新工艺。 3.针对不同地层条件,研发出了高效增水技术,提高了供水能力。针对不是因为地质条件差而出水量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水井,开发了基岩水井水力压裂增水技术。通过对河北、山东、北京等地实施的基岩水井压裂增水工程统计,与压裂前相比出水量最大增加900%、最小增加51.5%;高压喷射洗井,提高松散地层供水管井出水量,实现了有效洗井增加水井出水量的目的,应用结果增加水量超过2倍;水平井开采方式,提高低渗透含水层出水能力,开发了一套由垂直主井+水平汇水井+虹吸系统构成的浅层水平井虹吸集水装置。在沧州地区进行试验推广结果显示,相同深度的集水井出水量由原来的15立方米/小时增加到40立方米/小时,成倍提高了出水量。同时,也可有效降低地下水位,阻断盐分上升,改造盐渍化土地。 4.水质改良技术,开拓了劣质水区供水新渠道。开发出经济高效的高岭土-菱铁矿复合矿物除砷材料和装置,对高砷地下水中砷去除率稳定在90%,可满足分散式供水砷含量小于0.05毫克/升的要求;开发出降氟除盐材料和装置,已在宁夏南部西吉县严重缺水区某村小型集中供水站运行一年,出水中F-及TDS含量均满足国家饮用水标准,以每户居民40升/人来计,每天产水6立方米,以8个月计算,处理1吨水的成本仅为0.35元。 三、 以革命老区地质调查为抓手支持脱贫攻坚 十三五期间,水环中心依托地质调查项目继续推进地质调查扶贫工作,将全力助推老区脱贫,未来五年,水环中心的主要扶贫区域包括陕甘宁、沂蒙山和燕山—太行山革命老区。依托中心多年找水扶贫经验,发挥资料积累多和多种技术方法勘查找水优势,查明工作区基础水文地质条件,实施探采结合示范工程,直接解决部分人畜饮水困难,解决因水致贫问题;通过野外调查,圈定富水地段,编制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提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聚焦当地扶贫需求,找水精准到位,为连片贫困区饮水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水文地质支撑,实现地质调查支撑国家脱贫攻坚战略。

杏鑫登录注册_罗布泊深层固液相钾盐资源调查评价项目稳步推进

杏鑫登录注册_罗布泊深层固液相钾盐资源调查评价项目稳步推进

罗布泊深层固液相钾盐资源调查评价项目稳步推进 作者: 查恩来、明圆圆、李秋辰、牛雪、谢兴隆 发布时间: 2015-10-20   我国作为可溶性钾盐资源贫乏的国家,钾盐资源调查一直被列为国家重点计划。2013年至今,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利用多种地球物理技术方法与勘查手段在青海柴达木马海和冷湖地区,新疆莎车、乌恰和罗布泊地区,以及非洲刚果布奎卢省布谷马西地区开展了先导性试验与探索研究,并取得了一批应用技术成果,为我国钾盐资源调查评价提供了有利技术支撑。 2015年,地调局水环中心实施了罗布泊深层固液相钾盐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测区重力连续24小时静态试验、12小时动态试验,建立高精度GPS测量控制基准点8个,累计完成483个高精度重力物理点与快速静态测量点,检查点21个,已完成总工作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累计步行距离超过280千米,勘探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同时完成了贯穿工区北部、南部和控制区外钻孔的剖面共计30多千米,并取得了300平方千米南北部重力布格低值异常区的初步成果。 罗布泊工作区属荒芜戈壁无人区,区内由盐壳盆地和雅丹群构成,只有少数10年前废弃的石油勘探断头工程路,行进困难。项目组为保证项目野外作业和安全救援需要,踏勘出工区可行驶道路主干线6条,支线5条,线路总长度约260千米。罗布泊地区具有降水量小、蒸发量高、昼夜温差大及风力强等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特征,工作组所有队员发扬了地质队员“三光荣”精神,以及连续奋战、克服困难、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不惧路途遥远、风餐露宿、道路颠簸、中午酷热和盐湖恶劣天气等困难艰苦条件,每天背负仪器设备和淡水给养,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徒步导航寻点采集测量,平均每日乘车百多公里、步行超过20多千米路程进行CG-5重力采集与GPS快速静态测量工作。(地震技术室:查恩来、明圆圆、李秋辰、牛雪、谢兴隆)

杏鑫在线注册_地调局水环中心开展阜平神仙山岩溶景观调查

杏鑫在线注册_地调局水环中心开展阜平神仙山岩溶景观调查

地调局水环中心开展阜平神仙山岩溶景观调查 作者: 杨涛、杨旭东、孟顺祥、贾国欣、宋绵 发布时间: 2015-09-08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简称“地调局水环中心”)在开展燕山-太行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中,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密切与地方政府沟通,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挖掘当地地质资源,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了阜平县东北部炭灰铺区岩溶地质景观为主的专项调查,进一步验证了炭灰铺向斜盆地内古生界、元古界碳酸盐岩分布状况和岩溶发育特征,认为该区域天坑、暗河、落水洞等岩溶洞穴交错纵横,峰丛、峰林等地貌景观争奇斗艳,是燕山-太行山地区少有的地质景观资源。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区内神仙洞全长约1100米,相对高差137米,气势恢宏,景观独特;洞口位于炭灰铺村东侧半山腰处,高程约660米;神仙洞自上而下共分四层,各层溶洞之间由天井贯通,整体展布方向近东南-西北方向,洞顶与洞底累计相对高差约137米,最大溶洞大厅长约25米,宽约18米,高约20米,洞内发育石柱、石钟乳、石笋、石盾、天锅、双穴、洞穴珍珠、卷曲石、石幔、壁流石等各种化学沉积景观,第四层有地下暗河发育,河水奔流不息,跌宕起伏,飞帘瀑布,涟起泉涌,流量达17280立方米/天。 神仙洞发育地层为奥陶系马家沟组的厚层致密灰岩,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太行山间歇性隆起和地下水长期溶蚀、侵蚀和岩体崩塌等作用,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岩溶洞穴及异彩缤纷的岩溶景观,成为记录太行山演化与地质环境变迁的历史档案馆。 本次专项调查还发现,在溶洞内多处留有金.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6)洞壁文字、人体骨骼和草木灰等人文遗迹,极具科学研究、历史考古与旅游开发价值。 根据专项调查结果,项目组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和已开发旅游资源,提出了以县城为中心,集城南庄红色之旅、天生桥瀑布群生态景观之旅、神仙山岩溶人文景观之旅于一身的整体旅游框架格局,为提升阜平县旅游资源开发的科学价值、促进阜平经济社会健康稳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技术支撑与成果服务作用。(环境地质调查室:杨涛、杨旭东、孟顺祥、贾国欣、宋绵)

杏鑫登录注册_太行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杏鑫登录注册_太行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太行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作者: 孟顺祥 发布时间: 2016-05-13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的“太行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历时三年全面完成既定绩效目标,取得了丰硕成果,为阜平老区群众寻找饮用水源、改善民生、荒山治理、经济建设、旅游开发、地热开发、防灾减灾和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以打造阜平经济建设平台为目标,精准扶贫,订单服务,受到地方政府、社会群众高度赞扬。 首先,精准找水解群众当务之急。项目组结合《阜平县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在太行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帮扶贫困缺水村落寻找饮用水源,实施探采结合井29眼,总进尺3500米,单井涌水量120~2736立方米/天,总涌水量17460立方米/天,先后为2013年12月29日习近平主席考察的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以及1948年毛主席居住过的城南庄村、花山村、天生桥村等28个村镇配备了优质地下水源,地下水质优量大,大部分基岩裂隙水偏硅酸与锶指标达到矿泉水指标要求,直接解决当地群众33443人饮水问题,解决了一些村饮用松散层孔隙水,也解决了部分村庄因旱季缺水的窘况,为城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二,地热资源绿色开发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再添活力。项目查明具有分布广、埋深浅、受构造与地下岩体控制的特点,具有规模地热开发潜力5处,地下热水温度在25℃~60℃之间,条带状分布,属低温地热资源;热水适宜作为医疗矿泉水(氟水、硅水),为集中供暖、发展旅游、温室大棚等产业打造了发展平台,推动了地方经济,改善了民生、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其三,矿泉资源遍地开花,助推经济改善民生。项目查明了县域内丰富的矿泉水资源,以泉或集水井的形式溢出地表,具有分布广,埋深浅,受小构造控制,遍地开花,量小而均布。通过野外调查与分析测试发现,均为富锶、偏硅酸矿泉水,其矿泉水资源可增加GDP4.6亿元,便于村落分散开发;尤其在神仙山碳酸盐岩分布区矿泉水多以大泉的形式涌出,成为河的源头,其流量9600立方米/天以上,适合规模开发,成为提振地方经济,助力老区快速脱贫致富奔小康又一地学平台。 其四,岩溶资源直接服务于旅游强县建设。项目以《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为指南,以1:5万水文地质调查为平台,查明了以阜平县神东北部仙山岩溶地质景观为主的地质遗迹资源,构造及其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具有6大类25小类,岩溶景观集南方岩溶与北方岩溶之大成,有地下瀑布暗河(17400立方米/天)、地下大厅、石笋、石钟乳、鹅管、石柱等岩溶景观,是一颗亟待开发的地质瑰宝,直接应用于阜平旅游强县建设,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又一平台,让地调工作落地并成为地质调查精准服务建设小康社会的典范。以地方旅游强县建设为目标,打造产、学、研地质平台,助推阜平社会经济发展。 其五,地下水源上山梁,荒山变成米粮仓。国土资源部针对阜平县耕地面积缺乏,打造脱贫致富平台,批准阜平县开展土地整治(20万亩)工程。在太行山半干旱地区这一造福于民工程成功关键就是水源保证。为此,项目组以1:5万水文地质调查为平台,与阜平县政府进行工作对接,为荒山开发造地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并进行技术指导。现已为首期土地开发2.8万亩土地精确确定集水井位94处,并对成井结构、集水方式进行了设计,确保了国土资源部老区扶贫攻坚政策的顺利实施,再造青山绿水,华北江南,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老区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筑起发展平台。 其六,地质环境监测为开荒造地工作保驾护航。土地整治项目破坏了岩土体结构,在原来沟谷填筑的梯田土体疏松,有遇水边坡失稳的潜在威胁。为此,在关键地段安装GPS自动变形监测仪与自动监测雨量计,以监测在强降雨情况下土地变形,防患于未然,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安全运行,以及保证沟口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16年项目组按照地调局工作部署,针对阜平老区发展需求,还将进一步开展阜平新增土地地球化学调查、神仙山地区地质遗迹调查、新开垦耕地水源规划及地质灾害防治,使地质调查成果成为落实国务院《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的平台,成为老区脱贫致富源泉,成为再造太行生态京津的屏障。  

杏鑫怎么注册_“一种准分布式拉杆裂缝位移监测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杏鑫怎么注册_“一种准分布式拉杆裂缝位移监测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一种准分布式拉杆裂缝位移监测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作者: 史彦新 发布时间: 2016-05-09 近日,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研发的“一种准分布式拉杆裂缝位移监测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210473941.8。 准分布式拉杆裂缝位移监测装置由多个传感器和监测控制器组成,监测控制器具备传感器驱动、电压电流测量、微处理器控制及数据无线发射等功能。使用时,将多个具有独立ID号的位移传感器按一定间距布设在地表裂缝处,用一根多芯电缆将每个传感器串接后接入监测控制器。监测控制器发送不同测量命令,只有测量命令选中的传感器才会响应并进行位移变化测量,从而实现沿裂缝走向不同部位位移变化的轮询、自动监测,具有“准分布式”特征,克服了传统拉杆式位移监测仪只能垂直布置在单个裂缝或每一条裂缝单点的弊端。 准分布式拉杆裂缝位移监测装置成本低,一个监测控制器可根据需要联接多个位移传感器。该装置已应用于云南昭通赶马路垭口滑坡监测,垭口滑坡在后缘、中部和两侧发育多条滑坡裂缝,为全面、准确掌握滑坡体不同部位的裂缝变化情况,在滑坡后缘、中部、侧缘选择变形迹象较明显的地段布设了五个位移监测传感器,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云南省昭通市国土局,为地方主管部门及时研判滑坡整体变形情况和鲁甸“8.3”地震对滑坡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监测数据,为当地政府应急救灾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杏鑫怎么注册_云南1∶5万水文地质调查取得五大成果

杏鑫怎么注册_云南1∶5万水文地质调查取得五大成果

云南1∶5万水文地质调查取得五大成果 作者: 王新峰、李伟 发布时间: 2015-07-07 云南1∶5万老寨街幅、文山县幅、老街子幅、平坝街幅水文地质调查为2013年1月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地质调查项目,是在全国率先开展探索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方法、工作周期、工作模式的项目,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承担,历时两年,于2014年底全面结束了野外调查工作,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和成果报告编写阶段。 按照总体目标与任务要求,投入了包括遥感、水文地质测绘、物探、钻探、探洞、野外试验、岩土水样品测试分析等多种手段,调查岩溶水点2037个,样品测试451组,实施水文地质钻探2200米,基本查明了工作区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和地下水富集分布特征、主要污染源分布、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地下河分布与控制因素及人畜饮水现状等。经过初步分析总结,目前获得了以下五方面主要成果: 一是刻画了工作区地貌特征。经过遥感解译、GIS分析,结合地面调查和地质背景,对工作区2000平方公里内的地貌按照构造侵蚀、剥蚀、侵蚀溶蚀、溶蚀、构造堆积等五大成因类型做了细致划分,分析认为地貌类型分布严格受控于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部位。 二是提高了工作区水文地质调查精度,开展了五级岩溶水系统划分。地下水由工作区中部薄竹山,呈辐射状向周边径流,西、北、东三侧被弧形条带隔水层环围,形成了地下水径流阻滞带和与地表水的转换带,而南部地下水侧向补给强烈,在充水断裂带和峰丛谷地,形成地下水集聚区。基于水文地质特征,明确了岩溶水系统边界,将盘龙河和南溪河两个三级岩溶水系统划分为13个四级岩溶水系统,并在相对完整且岩溶发育强烈的四级岩溶水系统中划分了11个五级岩溶水系统。 三是查明了区内地下河分布特征和发育规律。通过调查,工作区内地下河总数已达14条,相比20万水文地质图增加了9条。整理分析认为,地下河的发育规模和展布主要受控于加里东期和燕山—喜山期北西向、北东向张性构造,及不同期次的岩溶侵蚀基准面,形成了悬挂型、平流型、隐伏型和上涌型四种基本类型。 四是查明了工作区内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问题。通过对1340个天然水点和岩溶点的整理分析,查明了农业、林业和工矿业造成的泉水位置变迁、地下水疏干、石漠化和岩溶塌陷、土壤污染、水质污染及重金属超标等水环境问题。 五是着力需求,提高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服务水平。探索表层岩溶泉开发利用2处,圈画了8处地下水富集带,建议规划城市后备水源地2处,综合评价了密底洞、人字桥溶洞群等岩溶遗迹的旅游资源和开发价值。(水文地质调查室:王新峰、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