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登录注册_我国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取得重要成果

杏鑫登录注册_我国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取得重要成果

  中国地质调查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要求和国土资源部党组战略决策部署,不断加大油气、页岩油气调查评价力度,取得了一批重大突破和发现。   南方页岩气调查取得重大突破,有望建成两个页岩气资源基地。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方盆地外复杂构造区拓展9套新层系,圈定10处远景区,开辟了6万平方千米新区,取得了新区新层系的页岩气调查重大突破。长江上游贵州遵义安页1井获超过10万方/日的稳定高产工业气流;长江中游湖北宜昌鄂宜页1井在寒武系获得无阻流量12.38万方/日的高产页岩气流,并在震旦系获得迄今全球最古老页岩气藏的重大发现;下游安徽宣城港地1井同时获得页岩油、煤层气、致密气和页岩气的重要发现。页岩气勘探突破实现了从长江经济带上游向中游、下游拓展的态势,有望在贵州遵义、湖北宜昌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   北方油气调查实现新区新层系重大突破或发现。北方油气调查开辟50万平方千米勘查新区,拓展3套油气勘查新层系,圈定20处油气远景区,取得多项重大突破或发现。其中,创新性提出银额盆地石炭系-二叠系不存在区域不整合和区域变质的新认识,指导拐参1井等井位部署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打开了我国北方新区新层系油气勘探的广阔局面;陕西延安宜参1井在奥陶系风化壳钻获3.7万方/日的工业气流,预测资源量达1000亿立方米;内蒙古突泉突参1井取得侏罗系油气重大发现,经压裂获轻质原油。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完善并有序开放油气勘查开采体制,实行勘查区块竞争出让制度和更严格的区块退出机制,允许符合准入要求并获得资质的市场主体参与常规油气勘查开采,同时,进一步加强油气资源调查和潜力评价工作,拓展油气勘查开采的新领域,不断提升油气资源接续保障能力。

杏鑫登录注册_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重要突破

杏鑫登录注册_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重要突破

  页岩气勘探开发在四川盆地等地取得重大突破。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实践,在四川盆地及周缘的下古生界志留系龙马溪组的海相地层累计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7643亿立方米。其中,重庆涪陵页岩气田累计探明地质储量6008亿立方米,成为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田,预计2017年底将建成年产能100亿立方米。四川威远—长宁地区页岩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635亿立方米。2016年全国页岩气产量达到了78.82亿立方米,仅次于美国、加拿大,位于世界第三位。此外,延长油矿在鄂尔多斯盆地、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贵州遵义正安、湖北宜昌陆续获得页岩气工业气流,实现页岩气勘探新区新层系重大突破。   在以石油公司为主体的各方共同努力下,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技术攻关,我国已掌握了页岩气地球物理、钻完井、压裂改造等技术,具备了3500米以浅(部分地区已达4000米)水平井钻井及分段压裂能力,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地质条件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   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五年来,煤层气勘探评价、产能建设、开发和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储量产量快速增长,共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2692亿立方米,形成了沁水盆地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个千亿方储量规模区,地面开发的煤层气产量从2012年的26亿立方米增长到2016年的45亿立方米,产业化、规模化进程加快。

杏鑫注册链接_雄安新区地质调查第一阶段成果公布

杏鑫注册链接_雄安新区地质调查第一阶段成果公布

  8月23日,在雄安新区第三次四方联席会议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向雄安新区管委会移交并公布了新区地质调查第一阶段成果资料。移交的90余万条涵盖工程地质调查、土地质量调查、地下水与地面沉降调查、浅层地温能调查等地质调查数据,为雄安新区暨起步区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精准地质依据。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地调局副局长王昆汇报了第一阶段地质调查成果和规划编制建议。   据了解,雄安新区第一阶段地质调查得出五点结论:一是区内场地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总体较好,稳定场地和基本稳定场地占89.5%,全区均适宜或较适宜工程建设,但应关注地面沉降问题。二是重点调查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件优越,70米以浅地层存在3层适合地下空间规模化开发的有利层位。三是重点调查区土壤环境清洁,土壤清洁区面积占99.3%,大部分土壤无重金属污染,容城县还有8600亩绿色富硒土地。四是地下水质量总体良好,38%浅层地下水可作为饮用水源,40%适当处理后可作为饮用水源;75%深层地下水可作为饮用水源,20%适当处理后可作为饮用水源;还有一定面积的富锶优质地下水分布区。五是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条件适宜,综合利用地源热泵系统供暖制冷,起步区可满足3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全区可满足约1亿平方米建筑面积。   下一步,中国地调局将分阶段开展工作:今年12月前,开展容城地热田初步勘查、重点地区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深层水文地质勘探试验、深部三维地质结构探测,初步搭建透明雄安数字平台框架;2018年~2019年,开展地面沉降严重区高分辨率InSAR调查,构建地面沉降立体监测网,建立地下水模拟与三维地面沉降模型,评估地面沉降风险;2019年~2020年,全面实施地热田整装勘查,深入开展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系统建立国土资源与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网络,全面建成透明雄安数字平台。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河北雄安新区、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矿局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杏鑫在线注册_中国地调局向雄安新区移交地质调查第一阶段地质调查成果

杏鑫在线注册_中国地调局向雄安新区移交地质调查第一阶段地质调查成果

  2017年8月2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河北雄安新区、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矿局在雄安新区临时办公驻地召开雄安新区地质调查第一阶段成果移交汇报暨四方联席会议。图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昆向雄安新区临时党委委员、筹委会副主任于振海移交地质调查第一阶段成果。

杏鑫怎么注册_雄安新区地质调查:全区适宜工程建设

杏鑫怎么注册_雄安新区地质调查:全区适宜工程建设

  央广网雄安8月23日消息(记者孟晓光)今天(8月23日)下午,记者从中国地质调查局、河北雄安新区、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雄安新区召开的联席会议上了解到,河北雄安新区地质调查第一阶段成果今天移交。第一阶段的调查得出,雄安新区全区适宜工程建设,重点调查区土壤环境清洁,地下水质总体良好等结论。调查结论初步构建了雄安新区100米以浅的三维模型和水土质量的生态基准,为编制总体规划和构建透明雄安奠定了基础。    雄安新区地质调查野外工作于2017年6月初正式启动,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工程地质调查、土地质量调查、地下水与地面沉降调查、浅层地温能调查。调查区范围包括雄县-容城-安新全境及周边部分地区,面积1770平方千米。    经过近两个月的调查,雄安新区地质调查第一阶段得出五点结论:一是区内场地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总体较好,稳定场地和基本稳定场地占89.5%,全区适宜工程建设。二是重点调查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件优越,适合规模化开发。三是重点调查区土壤环境清洁,大部分土壤无重金属污染,土壤清洁区面积占99.3%。四是地下水质量总体良好。38%浅层地下水可作为饮用水源;75%深层地下水可作为饮用水源。五是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条件适宜,起步区可满足3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全区可满足约1亿平方米建筑面积。    下一步,将分阶段开展下列工作:2017年8月-12月,开展容城地热田初步勘查、重点地区工程地质详细勘察等工作。2018年-2019年,开展地面沉降严重区高分辨率InSAR调查。2018年-2020年,全面实施地热田整装勘查,深入开展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全面建成透明雄安数字平台,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提供全过程地质解决方案。 

杏鑫在线注册_部长办公会议研究加快推进城市地质调查工作

杏鑫在线注册_部长办公会议研究加快推进城市地质调查工作

  8月21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主持召开第18次部长办公会议,提出加快推进我国城市地质调查工作。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加强城市地质调查”,部党组高度重视,将进一步做好城市地质工作作为战略任务来抓。会议要求,要适应引领把握新常态,面向新时期对我国城市地质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开辟地质调查工作和地勘队伍转型发展新空间。   会议强调,要全面系统性地推进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创新城市地质工作理念技术方法,强化大资源、大环境、大数据工作意识,以需求为导向,分类推进城市地质调查工作,重点围绕省会城市、城市群重点区域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和重大工程建设开展地质调查工作;开拓城市地下发展新空间,统筹规划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探索实行地下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加强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政策扶持;开辟城市建设新资源,推进地热和浅层地温能的规模化开发利用,促进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推动海绵城市和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设;健全完善城市地质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城市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加快建设地下空间资源大数据平台,实现地质工作与城市建设管理的有机融合。   会议还听取了2017年第10次用地会审情况的报告。   部领导孙绍骋、库热西、曹卫星、赵凤桐、凌月明、张德霖、钟自然、严之尧、王广华、赵龙、冯志礼出席会议,总规划师李永杰,部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杏鑫登录注册_中美丹联合完成“全球芦苇同质园”监测工作

杏鑫登录注册_中美丹联合完成“全球芦苇同质园”监测工作

  中国地调局青岛海洋所湿地课题组叶思源研究员近日带领科研人员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Edward Laws教授、丹麦奥胡斯大学Franziska Petra Eller博士和Emil Jespersen博士生、青岛农业大学郭霄博士及山东大学代表共同在辽宁盘锦辽河三角洲完成了“全球芦苇同质园”的监测工作。   “全球芦苇同质园”是该所承担的二级项目“渤海湾西部等重点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点研究内容。该芦苇同质园培养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芦苇基因种共46种,分别采用淡水、盐水两个处理方式进行野外原位培养。经过一个生长周期的种植培养期后,项目组对芦苇叶绿素、光合作用速率、芦苇蒸散发参数、芦苇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和指示芦苇生理的其他参数进行了全面测试,同时采集了同质园内不同介质样品进行ICP测试和DNA测序工作。随后,科研人员对芦苇进行了回种,以便开展下一轮芦苇植物园的种植和监测工作。   据悉,全球芦苇同质园遍布欧洲、亚洲、北美洲、大洋洲等10多个国家与地区,其中建设于意大利、丹麦与中国盘锦、莱芜的4个观测基地的芦苇基因类型完全相同。该同质园成果能揭示不同纬度梯度条件下不同基因类型芦苇生理参数的演变,从而回答未来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条件下沿海低地区地形地貌演变规律、光合固碳过程以及地表水地下水均衡预测等一系重大地学问题。将湿地植物作为地球表面地质过程一个重要的地质营力加以研究在世界湿地学术界还属首例。

杏鑫注册链接_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云”呼之欲出 “1.0版”建设已基本完成,拟今年10月上线试运行

杏鑫注册链接_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云”呼之欲出 “1.0版”建设已基本完成,拟今年10月上线试运行

  中国地质调查局近日举行了“地质云”建设进展通报会。记者了解到,从今年4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形成建设总体方案至今,“地质云”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其基础设施平台、分布式大数据中心、地质信息产品体系、应用服务体系、安全保障及制度标准体系等已经粗具雏形,“地质云1.0版”有望在今年10月上线试运行。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昆介绍说,“地质云”的建设开发,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窗口”为指导,以“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大集成”为理念,构建地质调查、业务管理、数据共享与信息服务一体化云支撑平台。在即将到来的“互联网+地质调查”新时代,“地质云”将助推实现现代化的地质调查、管理与信息服务全新工作模式,全面提升地质调查与服务能力。   根据“地质云”建设总体方案部署,2017年要实现的目标包括:完成“地质云”顶层设计;“地质云1.0版”上线运行,业务用户实现29家中国地调局局属单位互联互通,以及1个主中心节点+6个区域分中心节点+12个专业分中心节点的部分专题数据共享;向公共用户提供10(类)+3(国家重大战略)+N(定制)的地质信息产品及服务;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智能化试点进一步扩大等。在即将上线试运行的“地质云1.0版”里,这些任务目标将基本得以实现。   会上,有专家表示,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地质云”建设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让人惊喜和欣慰。下一步,要特别注意数据共享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要在云环境下实现地质信息的便捷高效共享,同时要通过云平台的建设,促进地质调查新工作模式和新工作机制的建设。   来自国土资源部网信办、咨询中心、信息中心,国家测绘产品检验测试中心、中科院计算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各部室、网信办的相关负责人及有关专家,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各有关直属单位、“地质云”工作组成员、各节点单位分管领导和技术负责人等8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还针对“地质云”建设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行了深入讨论。   此外,中国地质调查局日前面向社会开展了“地质云”标识图案公开征集活动。目前,该征集活动已经进入网络投票阶段,公众可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参与投票。

杏鑫登录注册_更精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升自然资源利用效率,解决重大地质问题

杏鑫登录注册_更精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升自然资源利用效率,解决重大地质问题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海洋局)、河北省地质矿产局、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协办,天津地调中心、青岛海洋所、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承办的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研讨会日前在秦皇岛召开。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昆指出,海岸带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也是资源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的地区。做好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必须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要从具体工程上精准聚焦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调查评价,提升滩涂、岸线、矿产、海洋、海岛、地质遗迹等多种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服务沿海城镇和重大工程规划建设的需求和解决重大地质问题为导向,在海岸带地质调查过程中突出科技创新,从技术方法、理论、机制上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模式和体系,提升解决重大资源、环境和灾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他建议,将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效结合,及时提出可能危及地方经济环境社会发展的风险,优先聚焦与地质调查自身发展目标契合的海岸带地质调查项目;同时,瞄准世界前沿,梳理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的优势与不足,争取在海岸带地质调查领域实现更多“世界领跑”。   据了解,自199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海岸带地区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开展了大量水工环地质、海洋地质、地质资源、水土环境、地质灾害等调查工作,探索形成了一套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经验和技术方法,取得一系列重大调查研究成果,为重点地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精准服务。特别是组织编制了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自然资源与环境图集,及时提供给广东省政府和香港、澳门特区政府使用,为大湾区规划建设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吴裕根表示,2007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海洋局)持续开展了河北省海岸带地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曹妃甸区、渤海新区等重点地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1∶5万唐山-秦皇岛城市地质调查等基础性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十三五”期间,该省仍然需要基础地质工作的先行保障支持。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继军表示,为深化和提升海陆生态资源质量,必须长期依靠国内的地质专家学者,用世界一流的调查研究和整治修复工作水平,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好、治理好、保护好宝贵的海域和生态环境。据悉,秦皇岛市已成功获批国家首批“十三五”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秦皇岛市国家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城市、北戴河新区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首个北戴河生命健康创新示范区。该成果为省部合作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示范经验。   来自11个沿海省市区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单位的170余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部分代表就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的成果和经验进行了交流,并展出了2017年全国海岸带地质调查相关成果。

杏鑫在线注册_北部湾经济区地质调查成果发布

杏鑫在线注册_北部湾经济区地质调查成果发布

  “中国-东盟泛珠三角地区地质环境调查暨北部湾城市群地质调查成果报告会”近日在广西南宁隆重召开。作为“2017(第八届)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暨推介展示会”的重要分论坛之一,会上发布了北部湾经济区系列地质调查成果。   报告会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西国土资源厅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调中心承办。会议介绍了泛珠三角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进展与成果、支撑服务北部湾城市群(广西区)发展地质调查报告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等系列专题研究报告。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向广西国土资源厅移交了北部湾经济区地质调查成果。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在会上表示,东盟是中国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和优先地区。北部湾经济区在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通道,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王研强调,本次报告会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月19日到广西考察调研时提出的“要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和“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动中国大开发”重要指示的实际举措,是地质调查支撑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国土资源中心工作的有利时机。王研对北部湾经济区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坚持基本定位,服务国家战略,全力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二是坚持创新驱动,服务区域发展;三是坚持开放合作,弘扬优良传统,努力开启地质调查新纪元。   广西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郑杰忠对中国地质调查局为广西发展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感谢。他表示,今后将全力支持配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区内的地质调查工作。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地质调查工作的作用,实现地质调查成果的有效服务,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的综合集成,促进地质调查成果的有效转化和服务应用;二是进一步加强海岸带的地质调查工作,特别是陆海统筹工作;三是进一步支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水工环地质等面上的调查工作。   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局属单位,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国土资源厅、地矿局、地质局及相关地勘单位的专家、代表100余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