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登录注册_浙江地勘局锁定2017年重点工作 着力推进矿产、海洋、城市、环境、地灾等地质工作

杏鑫登录注册_浙江地勘局锁定2017年重点工作 着力推进矿产、海洋、城市、环境、地灾等地质工作

  “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围绕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实现由传统地质向海洋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工程地质、旅游地质、环境地质等大地质领域发展”。这是日前浙江省地质勘查局召开地勘工作会议上确定的2017年工作重点之一。   据悉,该局在新的一年中,着力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做精矿产地质。加快推进地质工作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组建高效精干的地质找矿队伍。完善重点勘查区找矿方案,重点做好新兴产业、环保产业、高精尖产业所需矿种的研究与勘查,做好国家急需紧缺矿种的深部找矿研究工作,在贵金属、新能源等国家战略性矿种,地热、干热岩、温泉等地方政府关注矿种,新兴产业所需矿种以及萤石、叶蜡石等浙江省优势非金属矿上狠下功夫。继续梳理现有自主矿权,提升矿区的基础地质工作程度。探索矿业权与勘查服务分离,培育大型矿业企业集团。   二是做好海洋地质工作。推进浙江海洋地质勘探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探索海洋地质产业生态链,初步建立起服务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海洋地质项目库,促进海洋地质勘探产业发展。推动舟山服务基地和码头基地建设,启动省海洋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海勘船建设前期工作。拓展海洋地质项目渠道,抓好舟山市、嘉兴市海岸带重点区综合地质调查与监测项目和舟山渔山绿色石化基地海域工程地质调查与评价项目等工作。深化与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单位战略合作,提供好产品,助力沿海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做专城市地质。组织实施好现有城市地质调查项目,做优宁波、温州城市地质调查项目。加快构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新机制,加强城市地质基础理论研究,努力开拓三维城市地质调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地下管廊建设、城市环境地球化学监测、城市活动断裂调查与监测、城市地面塌陷调查与监测等新项目。通过以“一个项目开拓一方市场”的要求,造就技术领头人,培养一批骨干。   四是做大环境地质。从地质工作以资源为主,转向资源环境并重。积极参与浙江“711”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程,做大农业地质市场,努力走出地质工作服务农业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加大旅游地质需求供给,配合地方政府地质遗迹调查、地质公园申报。促进“实验测试、测绘与地理信息、物化探”转型升级,加快测绘与地理信息深度融入大地质工作,打造现代化检测机构,推进物化探工作服务领域拓展。   五是做强地灾防治专业支撑服务。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三年行动的总体部署,主动服务地质灾害重大隐患点村庄避让搬迁和综合整治工作。组建省内地灾防治专业化队伍,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水平。推进地勘单位与驻地政府部门应急联动,发挥好地灾应急中心作用,全力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技术保障工作。配合省国土资源厅做好“送科技下乡”活动,为平安浙江建设发挥好专业技术支撑。   六是转变地勘支柱产业发展方式。积极承接政府主导性重大建设项目,强化自营,提高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总承包项目、PPP项目和大项目的比重。推进跨界发展,精心选择服务领域、地域、合作伙伴,加强与大型企业、设计院等大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努力在轨道交通、水利水电、能源、新测绘等领域实现重大进展。加强资质体系建设,提高高等级资质的比重并优化资质的配置,打造有特色的产业链。科学划分事业和企业之间的人财物配置,有序推进地勘单位下属企业资源整合,逐步形成一个地勘单位下属一家或若干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探索内部专业化联合,增强局系统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七是切实提升地勘人才科技水平。加快人才结构转型,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各单位创造条件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继续推进与中国地科院、青岛海地所等单位的项目合作。积极申请增设海洋地质专业中高级任职资格评审,补齐海洋地质专业中高级人才紧缺的短板。落实人才培养措施,继续推行“师带徒”制度,启动各专业领域领军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细化分解“1226”人才培养指标。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制定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办法,重视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应用和仪器设备更新升级,研发配置重点领域仪器设备,提升单位综合实力。

杏鑫注册链接_“红背包暖心行动”演绎人间真情 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小记

杏鑫注册链接_“红背包暖心行动”演绎人间真情 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小记

  2016年7月4日清晨6时50分许,一场百年难遇的泥石流从海拔近800米的山顶呼啸而至,仅2分多钟就抵达半山腰的汨罗市川山坪镇玉池山村陈家组,冲垮11栋房屋,淤泥深达2米多……不久前,记者来到该组,看到泥石流滚下的痕迹、造成的损害仍清晰可见,当初的威力可想而知,所幸560多名村民转移及时,无一遇难。   “好惊险啊!我们刚转移完不到10分钟,泥石流就来了。”玉池山村党支部书记陈海波告诉记者,“多亏了国土资源部门的培训和预警,让我们预见了泥石流的即将发生。”   汛前省级大排查   3月6日,湖南2017年度省级地质灾害汛前排查和检查全面启动。   每年3月底到9月底是湖南的汛期,也是全省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开展汛前地质灾害排查是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据悉,此次排查和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2017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准备情况;现场排查大型及以上地质灾害隐患情况、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和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根据安排,在县(市、区)全面排查辖区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的基础上,市(州)负责对辖区威胁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省级负责对全省威胁100人以上、险情重大、拟列入2017年度省级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教育、住房与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国资、安监、旅游、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地质灾害排查。   “今年巡查应用了新技术应用,无人机的上帝视角:有矿山恢复治理的对比,有公路边的护坡治理,有老百姓房后治理工程,非常直观清晰。”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办公室主任曾令科表示。   同时,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还制作了200多幅1∶1000~1∶2000比例尺、空间分辨率0.2~0.5米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正射影像图,为排查检查提供了充分的影像数据支持。采用如此高分辨率的航天航空遥感影像辅助地质灾害排查,在湖南尚属首次。   红背包在行动   与排查组同行的还有一些社会志愿者,大家都背着红背包,带队的还举着红旗。为做好2017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本月启动了2017年度省级地质灾害汛前排查和检查工作,并首次开展湖南地质灾害防治红背包暖心行动,开设红背包志愿者体验营,广邀社会志愿者和媒体代表参加。体验营内容包括:学习地灾急救知识,跟随专业人员前往湖南省地灾隐患点,参与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活动,通过“体验日记”的方式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进而提升全社会防灾、避灾意识。目前,已确定走访汨罗、古丈、汝城3个县市,汨罗是第一站。   3月9日下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汛前地灾隐患排查队来到汨罗市川山坪镇桥坪村大元组。带组巡查的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戴长华铺开一张该村全景图,向镇上、村组及当地国土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分析、提醒要重点盯防哪些地方。   “我这个组本周巡查岳阳市,下周是湘潭市。两市共31处地灾隐患点,我们都要一一查看。”第二天,戴长华在川山坪镇对地质灾害测防人员和各村负责人进行了集中培训,普及怎么识灾、怎么避灾——“泉水变混了,山上流下的水由黄转黑,鸡飞狗跳等等,都是泥石流的预兆。”“到下雨天,要多留意观察房前屋后。”“下雨经过易滑坡路段,驾驶人要注意观察,谨慎过。”   据介绍,湖南是全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重点省份。尽管该省去年汛期降雨量和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为近8年来最多,但因灾死亡率为近8年来最低,没有发生群死群伤事件。究其原因,该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什么是红背包   红背包是借鉴红丝带、红十字等通用国际符号,在全国率先创造的一种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宣传用的视觉象征,以此来警示、呼吁全社会更加珍惜生命安全,防范地质灾害。通过2~3年努力,逐渐在全社会形成以红背包为独特标识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标识。   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象征,红背包选择代表生机、激情和鲜血的红色作为背包的颜色,表达了警示、感恩、鼓励、关怀和爱,也象征全社会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支持。同时,作为物质实体,红背包也是地灾防治工作的装备包,分为两种:一种是配备给专业地灾群测群防员使用的,包括手电筒、钢卷尺、雨衣、口哨、应急记录本、群测群防手持终端等;一种是普通家用常备的,包括手电筒、口哨、水壶、救生绳、地灾宣传及自救小册子等。   “‘红背包行动’是融入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巡查工作中的一项特殊的宣传行动,并逐步成为全民皆可参与的公益活动,可全面提高老百姓识灾、防灾、避灾意识,打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湖南标签’。”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宣传中心负责人表示。

杏鑫怎么注册_发挥专业优势 支撑重大工程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工作亮点扫描

杏鑫怎么注册_发挥专业优势 支撑重大工程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工作亮点扫描

  2016年,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以严的精神和实的作风,投身于防灾减灾,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政府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圆满完成了年度地质勘查工作任务。   在地质环境保护方面,该院协助修订了《甘肃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该条例现已发布实施;承担了国土资源部科研专项项目《甘肃华亭煤矿基于多参数沉降监测研究监测应用示范》,开展矿区地质环境监测研究,其成果对甘肃省矿山地面塌陷监测具有指导意义。   该院承担完成了《甘肃省中西部精准扶贫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报告》,开展了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对水资源不足的片区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全力保障民生。项目主要针对甘肃省中西部干旱缺水区,涵盖了8个地级市州、39个县区。   该院发挥专业优势,支撑重大水利工程和生态保护工程,开展了“引哈济党”工程调水规模水资源论证工作、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水相关调查工作等。此外,他们还开展了白银银西产业工业园区及长庆油田2016年作业废水处理工程等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出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和应急响应预案,为保护地下水环境提供依据。   西成成矿带典型片区为甘肃省规模最大铅锌矿矿区中部的核心地段。该院通过项目区防治示范工作实施,拉开了陇南市新一轮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序幕,为启动甘肃省重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奠定基础,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改善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区上游水源涵养区的生态环境,支撑全省乃至西部精准扶贫的主战场尽快脱贫。   2016年,该院共调查了尾矿库181座、工程弃渣156处,基本查明了甘肃省主要尾矿库周边及工程弃渣区地质灾害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该院主要开展各类地质灾害防治项目110项,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对区内地质灾害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系统调查,查明了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的分布、形成的环境地质条件和发育特征,并对地质灾害点进行风险评估,提出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管理建议,从地质灾害防治方面提出山区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建议,建立了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空间数据库。   另外,该院积极响应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的号召,从地方病、地质遗迹、水文水资源、矿山环境等四方面编制完成了《甘肃省水工环地质可持续发展及战略研究》;与市州国土资源部门联合共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示范区,编制建设方案11个,参与地方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应急调查、排查等项目共计53项。   该院还提交了甘肃省、兰州市和兰州市四县区及白银市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项目共计7项。这些规划是“十三五”期间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安排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各级地方政府履行地质环境保护、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

杏鑫在线注册_成都综合所与贵州省地矿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打造贵州大型能源三稀资源基地

杏鑫在线注册_成都综合所与贵州省地矿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打造贵州大型能源三稀资源基地

  中国地调局成都综合所与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近日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贵州毕节-六盘水地区能源三稀资源大型基地。   根据协议,双方将以大型能源资源基地建设为引领,围绕“区调、矿调、环调”地质调查评价、能源资源经济性评价、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示范,结合精准扶贫行动,共建产学研创新平台,推动地质科技成果集成与转化,助推乌蒙山毕节地区脱贫攻坚。   贵州毕节-六盘水地区能源资源富集,特别是煤及煤层气、页岩气等能源矿产和稀土等“三稀”矿产资源潜力巨大,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的我国南方重要战略资源支撑基地。该项目的启动,符合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需求,契合双方发展需要,是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2017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继续加大三稀矿产勘查力度”的具体行动,是主动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建设、助推乌蒙山脱贫攻坚战工作的重要举措,将为贵州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矿政管理提供基础服务。   成都综合所副所长秦建华、贵州省地矿局总工程师周琦代表双方签订协议。成都综合所所长胡泽松、贵州地矿局局长付贵林等有关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

杏鑫在线注册_做老百姓看得见的实事 贵州省地矿局局长付贵林一行六盘水走村串户指导扶贫目击

杏鑫在线注册_做老百姓看得见的实事 贵州省地矿局局长付贵林一行六盘水走村串户指导扶贫目击

  3月1日,一场“倒春寒”不声不响地袭击了贵州六盘水,不到4摄氏度的低温裹挟着阵阵寒风,偶尔还有几滴阴雨赶来凑热闹。一大早,贵州省地矿局党委书记、局长付贵林,局驻钟山区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队长、局副巡视员石平以及局党办副主任陈跃康,按计划从贵阳赶往六盘水。   中午11点45分,付贵林一行到达六盘水,刚下高速,来不及熄火的越野车继续转动车轮,急急往钟山区月照社区玉顶村驶去。   此行,付贵林要去的是钟山区驻村扶贫点。他牵挂那里还未脱贫的百姓。   脱贫攻坚“五千行动”   2016年,贵州省地矿局党委根据省委、省直工委决策部署,将同步小康对口帮扶对象从毕节市的织金县转移到了六盘水市的钟山区。扶贫工作的对象和地方变了,但贵州省地矿局党委驻村工作的责任和决心没有变,仍然一如既往地担负起实现同步小康的光荣使命。   六盘水市钟山区位于贵州西部,紧邻贵州屋脊、乌蒙山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是贵州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区)之一。钟山区国土总面积468平方千米,辖3镇15个社区、92个居委会、44个村,居住着汉、彝、苗、白等31个民族,常住人口60.08万人,现有扶贫开发重点乡镇5个、贫困村22个,贫困发生率约为9%。虽然,钟山区经济与区位条件比过去的织金县优越很多,但是脱贫致富的担子依然沉重。   根据2016年同步小康驻村暨脱贫攻坚“五千行动”计划,贵州省地矿局党委从全局20多个基层单位遴选了40余名候选队员,召开局驻村工作专题会,研究确定了来自十余家单位的17位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骨干,组成了2016年贵州省地矿局赴六盘水市钟山区驻村工作队,由局副巡视员石平任队长。驻地在六盘水的贵州省地矿局113队充当了此次的主力军,派出了6名专业及管理技术骨干充实到驻村队伍中,其中总工程师孟昌忠任驻村工作队副队长。   贵州省地矿局党委还制定了《关于认真组织开展助推脱贫攻坚“五千行动”工作方案及计划》与《贵州地矿局六盘水市钟山区同步小康驻村及脱贫攻坚“五千行动”结对帮村一览表》。采取“多帮一”模式,由9名局领导、13个处室、20多个基层单位的30余名处级党员干部、支部书记及40个党支部参与对口帮扶工作,实现了对钟山区16个村的同步小康驻村暨脱贫攻坚“五千行动”的全面覆盖,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建强基层组织、帮助推动经济发展、帮助推动精准扶贫、帮助提升治理水平、帮助为民办事服务的“一宣五帮”要求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机结合,为六盘水市钟山区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后援力量。   一年来,在贵州省地矿局局长、局党委书记付贵林的示范带动下,贵州省地矿局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入村入户调研帮扶活动,入户调查超过5千户,协助为2236贫困户和7568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对49户极贫困家庭和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送去了4万余元物品及慰问金,受到当地政府与村民的高度赞扬。   誓叫朝阳出云来   在玉顶村,听取了117队派出的驻村队员李邦勇的汇报后,付贵林指出,一是要从抓群众思想工作与党员干部思想工作两个方面抓好党建工作,带好队伍;二是要立足全省的春季扶贫攻势,增强群众自身发展动力,开办各种技能培训班,“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三是要补足短板,做强长板。   付贵林要求,一是要做好规定动作,要以党建工作带动发展,在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等方面体现“精准”;二是对因病因灾返贫村民要关注,要进行精准的动态管理;三是要用好用足政策,制度性脱贫;四是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好自选动作。比如结合地矿局专业技能强项,解决目前急需的人畜饮水问题;尝试将钟山区打包作旅游产品推出,在乌蒙山地质公园的基础上,打造省级地质公园;结合地学元素,打造地质文化村。   付贵林希望驻村队员要在工作中得到锻炼,掌握社情民意,做老百姓看得见的实事。   李邦勇不只是玉顶村驻村第一书记,在不久前村支两委的换届选举中,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这在我局的驻村扶贫工作中尚属首例。月照社区主任杜锦用12个字评价李邦勇“有思路、工作实、见成绩、得认可”,听到评价,付贵林脸上显出欣慰的笑容。   走出村委会,已是下午1点。   此时,113队几名地质人员正在往玉顶村赶来。他们此行是为玉顶村的一口需要清理的水井而来。原来,在玉顶村的工作汇报中,听说该村一口水井出现问题,陪同调研的113队队长、党委书记张远国立即将情况以短信告知该队技术人员,要求他们马上赶来处理,立说立行在驻村工作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一缕阳光,挣脱云层的束缚,轻轻地照在钟山区的土地上。   “抓两头带中间”   1点15分,付贵林一行已坐在月照社区金钟村委会的回风炉前,墙上的扶贫攻坚作战图,让这一场春季脱贫攻坚战隐隐透出一股紧张气息。   来自都匀104队的张斌,是金钟村的驻村队员。张斌的老父亲长期生病,其他兄弟姊妹都不在老人身边,远在六盘水驻村扶贫的张斌,只好请了一个保姆照顾老人。   “牢牢抓住致富带头人,抓住贫困户,带动中间共同发展!”这是付贵林在了解金钟村的情况后,得出的“抓两头带中间”理论。同时充分利用该村离城近的优势,引导村民到现代工业产业上,在“三变”的基础上,让农民变市民。   短短20分钟的交流,指向明确,金钟村似乎远远看见了那个通往脱贫致富的路标。   下午2点,付贵林一行已经赶到了月照社区双洞村,而此时,中午饭尚未落肚。   田间地头畅谈致富经   简单吃过饭,付贵林一行来到了双洞村致富带头人陈太祥家。   黄色的菜花,还有粉粉的樱桃花,将陈太祥家黄色的两层小楼装点得春意盎然。樱桃树下,成群的鸡正在觅食,一只色彩艳丽的大公鸡追逐着几只体态丰腴的母鸡。   陈太祥今年40来岁,两个娃娃在水钢读书。20岁时,初中文化的他在水钢打零工,曾经用背篓背过沙、背过砖;也在家里种过蔬菜,喂猪喂牛;在云南拉起一帮兄弟伙搞过装修,卖过水果。现在,他在家门口种樱桃、养林下鸡、搞烧烤、养蜂。   当听到陈太祥说起去年他家靠庭院经济接待近4万人,仅去年”五一”期间,他家一天仅门票收入就达到5000多元时,原本与陈太祥坐在回风炉旁攀谈的付贵林站了起来,来到楼前院坝里,透过樱桃花,向对面望去。对面山下的瑞士风情小镇,在陈太祥家樱桃树枝杈间,借着樱桃花做前景,风情万种地展现着她的魅力。深深地吸了一口清冽中带着隐隐花香的空气,付贵林转过头来,对109队派出的驻村干部邹立志说,要复制陈太祥家的致富经验,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   走出陈太祥家,付贵林忽然指着邹立志,问陈太祥“你认识他不?”“咋个不认得哟,他是省里面派来的驻村干部,跑我家找我吹家常都跑了好多次了。”陈太祥看着邹立志说:“长得又黑又壮,跟我们农村人一个样子,哪里像个干部呀!”一行人的笑声,把陈太祥家的鸡群惊得往樱桃树脚奔去。   路过月照养生谷景区,付贵林走下车来,指着神雕峰说,这是沉积岩断面,是建地质公园的良好资源,要充分加以利用,打造地质旅游产业。   年过六旬的伏恒来自云南曲靖,他在双洞村租了350亩土地用来培育苗木,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喊来30多岁的儿子来帮忙。付贵林与他们父子俩沿着苗圃大棚旁的一条小河边走边谈,风将他们的谈话吹向河对面,我们听不清谈话内容,却看得到他们脸上有春风拂过。   一年之计在于春   “我家的房子,政府给我修了80平方米,剩余的是我自己修的。”独山村村民陈阳庆指着自家的三层楼房对付贵林说。回风炉是六盘水特有的取暖设备,以煤为燃料,既能取暖又能烹煮,是抵御六盘水阴冷潮湿天气的最佳武器。还是坐在回风炉旁,喝着老陈家的老土茶,嗑着老陈自己家炒的葵花籽,一场家常就这样拉开了。   “你今年有哪样打算嘛?”付贵林问。   “准备把二楼和三楼装修起来,搞农家旅社。”老陈有些拘谨地回答。他有一手装修的手艺,木工瓦工水泥工,都能来两下子,就靠这门手艺,他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如果装修村里没有补助,还干不干?”   老陈不好意思地抹了把脸,“大补大干,小补小干,不补也干,量体裁衣。”话语中透出一丝精明。   “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早做谋划,早做打算!”付贵林说。   与老陈攀谈间隙,付贵林关心起驻村队员唐耀的个人问题。唐耀是该局派出的最年轻的驻村队员,来自局实验室的他腆腼着不知如何作答。   老陈在旁抢过话题,“我从没见过这样吃得苦的干部,白天爬山,天黑了一晚上、一晚上地在老百姓家谈心,我们是大老粗,没文化,全靠他们给我们挨家宣传政策。”   半天的时间里,付贵林与扶贫工作队长石平,工作队副队长孟昌忠,113队队长、党委书记张远国等一行,简洁高效地走访了4个村3位致富带头人。局党办副主任陈跃康感慨于付局长此行带给大家的启示:“认识论深刻,方法论灵活,实践论落细落实落具体。”   又见花开,春天来了。

杏鑫怎么注册_“十三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出台 重点针对三大领域

杏鑫怎么注册_“十三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出台 重点针对三大领域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等8部局联合印发《“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文化旅游在开展公民教育,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带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项目筛选过程中,将向贫困地区适当倾斜,向配合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的遗产保护项目倾斜。   根据《方案》,将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国家级珍贵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单中,遴选具有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科学普及等教育价值,且近5年来拟实施相关保护利用设施项目的遗产资源。经地方申报、专家评审、部门审核和地方公示,共计1184个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不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地区项目)列入实施方案项目库。   《方案》提出,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国家自然遗产地(主要包括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保护利用中,要重点建设必要的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综合防灾减灾和监测预警、科普成列馆等设施。   《方案》明确,文化旅游提升工程相关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是地方人民政府。原则上东、中、西部地区(含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分别享受中、西部待遇的地区)中央投资补助比例为30%、60%和80%。西藏自治区、四省藏区和新疆自治区南疆四地州(含兵团)的项目可按规划确定的最高补助额度予以全额补助。在上述补助比例的基础上,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三类项目还依据自身特点,分别设置了单个项目最高补助标准。其中,被列入国家自然遗产的国家地质公园最高可申请总投资1200万元的中央补助。   《方案》强调,要建立有效的规划协调机制,做好遗产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等衔接,依法保障设施用地。相关部门要争取把相关项目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杏鑫注册链接_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规划编制咨询研讨会提出:水工环地调工作力争形成重大示范性成果

杏鑫注册链接_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规划编制咨询研讨会提出:水工环地调工作力争形成重大示范性成果

  记者近日从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规划编制咨询研讨会上获悉,中国地质调查局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在2017年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力推进重大成果的形成。   今年,全国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将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示范性成果列为重中之重,开展江苏沿海、长株潭城市群等地区的合作项目成果集成。   会议明确,重点形成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成果,包括地下水含水层修复与保护、地下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控、石漠化综合治理与产业化、岩溶动力系统与资源环境灾害效应、干热岩调查探测与开发利用等;开展重点片区地灾调查成果总结,研发地灾早期识别、监测预警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实现对地灾的快速识别和风险评估。   为全面提升全国水工环地质调查队伍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提出,强化新技术方法应用推广力度,全面推广使用水文地质、地灾野外调查数据采集系统,构建野外数据采集培训、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站长总工研讨、工程层面业务培训等平台;加强新方法在水工环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开展无人机等新技术方法在地灾调查监测方面的推广。   同时,积极推进“三深一土”调查研究,全力推进地球深部探测计划(工程)申报和启动实施,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开展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关联效应评估研究,建设国土资源土地质量检测监督评估平台;加快水工环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修订工作,2017年基本形成水文地质调查规范、编图规范、数据库标准“三位一体”的技术标准体系。

杏鑫注册链接_“三对接”助力协调联动发展 中国地质调查局华东项目办负责人谈地质调查工作与地方需求精准对接

杏鑫注册链接_“三对接”助力协调联动发展 中国地质调查局华东项目办负责人谈地质调查工作与地方需求精准对接

  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华东项目办以需求、问题、目标为导向,深入开展“三对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上下联动的方式,形成良性互动的有利局面。那么,该项目办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华东地区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   问:华东地区地质调查项目主要通过哪几个层次实现需求立体、精准对接?   答:一是通过高层对接,为华东地区地质调查战略布局指明了前进方向,同时也为地质调查事业营造出有利的合作氛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均对华东地区地质调查工作给予高度重视,部省之间高层对接频繁,沟通渠道顺畅。2015年6月24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杭州签订了《关于推进浙江省地质调查战略合作协议》。2015年12月11日,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签订了《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合作协议》。2016年11月14日,安徽省专门派出小组到南京地调中心(华东项目办)调研,并表示将全力支持省部合作协议落实,加强合作,实现共赢。   二是通过厅办对接,明确重点领域。华东项目办积极与五省一市国土资源部厅(局)进行对接,从省(市)层面综合了解各地需求。2016年上半年,项目办负责人率队相继到安徽省、江苏省、福建省、江西省、上海市、浙江省开展调研对接,全面了解相关省(市)地质工作需求,进一步明确了华东地区地质调查评价工作主要需求方向,即“T”型带急需开展大地质问题的探索与实践,承接江苏沿海、浙江沿海和福建海峡经济区,辐射江苏丹阳、浙江宁波和武夷山区;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对城市地质调查需求强劲,急需从环境地质综合调查进一步深化到地下空间资源探测;从海陆统筹的思路推动海陆工作一体化,实现海洋经济和近海盆地及大陆架地质工作的协同发展;支撑服务脱贫攻坚,地质工作内容和方式需要进行重大转变;新层系“三气一油”与下扬子、南黄海地区页岩气勘查有望取得突破性进 ;基础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和深部找矿工作的深入与发展;边海防营地建设急需地质工作提供减灾防灾和应急水源服务,军事地质工作需求旺盛。结合实际分析,华东五省一市全部处于“T”形带辐射区,地质工作整体上呈现“资源环境并重,环境优先”的战略格局。按照“国家战略有要求,区域发展有需求”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各具特色的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重点领域:江苏省和上海市侧重后工业化时期地质-资源-环境调查与应用的方法体系;安徽省资源环境并重,推进皖江经济带的综合地质调查;浙江省重点推进土地质量地质调查与海岸带重点区综合地质调查;江西省全力开展支撑服务赣南中央苏区脱贫攻坚地质调查;福建省地质调查工作注重服务海峡西岸的生态文明建设。   三是通过落地对接,厘定需求清单。按照“T”形带辐射区的工作思路,华东项目办组织、引导、协调相关单位与市、县人民政府进行深入对接,列出点对点式的地质工作需求清单。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负责人亲自带队赴江西赣州实地考察了7个乡镇和3个厂矿,同赣州市、4县、13个主要乡镇开展需求对接座谈,快速、准确掌握赣南脱贫攻坚对地质工作的需求,最终形成“关于支撑服务赣州六县精准脱贫攻坚地质调查需求调研情况的报告”,分门别类列出脱贫攻坚对地质调查工作的“八大需求”清单。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与丹阳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丹阳城镇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合作协议书》,重点满足丹阳市在三维地质结构、地下空间资源、地下水资源、浅层地温能、土壤环境质量、地质环境和地质信息数据库与管理服务系统建设等方面的紧迫需求。另外,华东项目办组织有关方面延伸对接,促成南京地调中心与莆田市人民政府、福建省煤田地质局三方签署莆田市城市地质调查合作协议,联合推进莆田市城市1∶5万环境地质调查、应急水源地、地壳稳定性、工程地质评价、环境安全性评价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建立莆田市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和信息系统。宁波市人民政府、南京地调中心和浙江省地质勘查局三方共同签订了宁波市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合作协议,重点开展宁波市城市地质、海岸带地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地质灾害和清洁能源等调查,建立宁波市地质环境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为海绵城市建设、国土资源开发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提供技术支撑。   问:在对接过程中,如何实现央地融合,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华东项目办向各省(市)发送“一张图”、工作程度等数据,会同各省(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整合资源、共同谋划、统筹部署中央和地方地质调查工作。   一是与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共同组织编制“支撑服务赣州六县精准脱贫攻坚地质调查实施方案”。确定“围绕一个目标、聚焦八项内容、划分两个阶段、实现四个覆盖、开展八类示范”的工作主线;华东项目办还与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赣州市人民政府、赣州六县县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工作对接,就“支撑赣州苏区脱贫攻坚地质调查工作方案”征询意见,并最终落实2016年地质调查资金3445万元、 2017年“一上”预算资金17340万元。赣南脱贫攻坚工作做到了“政策措施精准、行业特色明显”。   二是会同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共同组织编制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总体实施方案。以皖江流域为单元,以皖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通过开展国土空间与资源环境综合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以生态保护为主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地质调查和资源潜力区矿产地质调查,创建以流域为单元的重要经济区综合地质调查工作新模式。   三是会同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共同组织编制“浙江省深部找矿实施方案”、“浙江省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实施方案”、“浙江省城市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实施方案”、“浙江海岸带重点区综合地质调查实施方案” 。目前,4个实施方案已经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审定,成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合作的行动指南。   四是与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建立了稳定的业务联系机制,统筹部署安排公益性地质工作,合作推进“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等重点项目。此外,上海市组织编制了 “上海后工业化时期地质-资源-环境调查与应用示范实施方案”,福建省组织编制了“福建省综合地质调查总体实施方案”。   通过多方对接和部署,目前,已在华东地区初步编制完成较为系统的中央与地方合作开展地质调查系列实施方案,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开展公益性地质调查的合作格局。在项目安排上,各方案都坚持了中央资金主要用于中比例尺的面积性调查,地方资金主要用于中-大比例尺地质调查,基本实现点面结合统筹部署。   问:近几年,华东项目办在协调联动、创新工作机制方面形成了哪些可推广的模式?   答:一是长江经济带工作协调机制。中国地质调查局与11省国土资源厅(局)联合成立长江经济带地质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2016年11月17日,长江经济带地质工作研讨会在南京成功召开,共同落实协调机制,交流工作进展与经验。二是皖江经济带联席会议机制。安徽省人民政府发文成立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华东项目办与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将共同打造“需求清晰、部署统一、分工明确、实施协同、科技引领、服务高效”的“皖江模式”,为长江经济带合作开展综合地质调查提供示范。根据这一机制,局省双方联合成立综合研究组,下设8个专题研究组,共同组织推进“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实施方案”。2016年11月,联席会议办公室到马鞍山市国土资源局现场办公,协调推进该市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作。三是赣南中央苏区协调联动机制。为确保“支撑服务赣州六县精准脱贫攻坚地质调查实施方案(2016-2020)”顺利实施,华东项目办会同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发起成立协调联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2016年底,协调联动办公室在赣州市矿产资源管理局正式挂牌运行,华东项目办派专人轮驻,并聘请当地人员值守。   近年来,华东项目办积极推动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单位、地方政府、地勘单位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探索项目共管和成果共享机制,还初步形成城镇、城市和城市群三个层次的合作模式。   问:在成果集成转化,服务水平提升方面,华东项目办做了哪些努力?   答:目前,华东地区的大地质工作格局已经开始结出硕果。一是整装集成,形成一批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地质调查成果,《中国城市地质调查报告》、《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地质调查报告》、《支撑服务皖江经济带发展地质调查报告》、《支撑服务长三角经济区发展地质调查报告》、《支撑服务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发展地质调查报告》相继发布。二是持续深化,形成地质调查成果服务区域发展的示范效应,长三角地面沉降与地裂缝调查监测、浙江省土地质量地质球化学调查调查、上海市城市地质调查研究、丹阳小城镇综合地质调查等成果已经成为“知名品牌”。依托这些项目,还成长起一批懂地质、爱地质、用地质的政府官员。三是快速转化,订单式的地质工作及时满足典型地区的特殊需求。脱贫攻坚战“以非常之策落实非常之举”: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快速提交、快速转化支撑特色农业发展;水文地质调查打破常规快速推进,为缺水村庄找到丰富的矿泉水。   华东项目办积极对接地方需求,保障业务推进,服务成果集成,取得一定成效。但如何以“三对接”更好地促进工作方式转变,更快提高服务水平,激发更多地质需求,从而真正形成良性循环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索。

杏鑫怎么注册_与时间赛跑 与风险抗衡 孔庄煤矿7435工作面回撤全记录

杏鑫怎么注册_与时间赛跑 与风险抗衡 孔庄煤矿7435工作面回撤全记录

  瓦斯异常、矿压显现、移架受阻、煤炭自燃倾向增加……自今年1月底以来,孔庄煤矿7435工作面回撤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火、瓦斯、一氧化碳时刻威胁着矿井安全,地质条件相当苛刻,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危险在步步逼近,每一秒钟都有事故发生的可能,每一秒钟都有危及生命的不测。一时间,孔庄人的心揪紧了,全矿上下为之振动。空前的压力摆在面前,一颗颗坚定的心,发出同样的誓言:快速回撤,安全回撤!   “腹背受敌” 快速回撤成难题   孔庄煤矿7435工作面深达千米,坡度陡、走向长、矿压大、温度高,开采一年来,过程坎坷,极为不易。随着服务年限临近,工作面生产接近尾声,回撤工作提上日程。   然而,事与愿违,工作面的现状给回撤带来了极大阻碍:一方面是矿压大、坡度陡,支架锈蚀,拆卸困难,造成回撤进度缓慢;另一方面是采空区顶煤破碎、氧化加剧、热量集聚,煤炭出现自燃倾向。   对于采煤面而言,采空区顶煤一旦发生自燃,后果将不堪设想。据该矿通风部门人员介绍,造成煤炭自燃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支架上方煤体破碎严重,大量浮煤堆积,煤体空隙率增强使得内部漏风加大,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碎煤发生氧化,造成热量集聚,一旦达到着火点,就会引起燃烧,不仅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还会引起瓦斯爆炸。   严峻的现实,犹如警钟,时刻敲打着孔庄人的心。“一定要理清工作思路,明确拆除措施。要想把液压支架在煤炭自燃之前挪出工作面,就必须一边压着火,一边快速拆,两面作战同时进行。兵贵神速,刻不容缓!”该矿领导提出明确要求。   随着一道道紧急命令传达到各部门单位、一项项坚实举措逐项实施,该矿分管安全、生产、技术等各专业系统、各部门负责人精神紧绷,拆除领导小组、防灭火领导小组、监督领导小组随即到位,一场与时间赛跑、与风险抗衡的硬仗在千米深处打响。   众志成城 戮力化解“燃眉之急”   今年的春节,对于通风科而言,是最难忘的一个春节。眼前严峻的防灭火形势,让所有人都打消了回家团圆的念头。他们轮守岗位,并肩作战,从防灭火工作开始到回撤结束,大家夜以继日,为了防止煤炭自燃,为工作面撤出创造条件,几乎是废寝忘食。   在通风科科长孟凡武的办公桌上,一摞摞防灭火措施方案、一张张施工图纸、一叠叠7435工作面“通防”日报,字里行间渗透着他们的艰辛付出与努力。   为了尽快遏制住自然发火的态势,通风科加强了灭火攻势。在工作面停采后,不仅采取了降风量、将上行通风改为下行通风等一系列均压措施,减少向火区漏风供氧;还重点采取了均压、堵漏及压注惰性气体等有效措施进行防灭火。   “我们向采空区大量注浆及压注惰性气体后,采空区自燃的散热带和氧化带的范围大大缩小,窒息带的范围增大,起到了明显的遏制效果。”副科长王胜说,“但这工作干起来相当艰难。”   工作面走向200余米,共150架支架,要想在每架间压注惰性气体,直至充填满,绝非易事。惰性气体都是用密封桶装,有的每桶重达50斤。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次抗风险中,仅压注马丽散共计85吨,多达3400桶;罗克休66吨,多达2640桶。而这些,都是靠人工完成运输。   从管理干部到技术人员、从救护队员到普通职工,当他们拎着一桶桶材料,沿着平均24度的陡坡,从上到下反复攀爬,累到直不起腰、抬不起胳膊来时,却没有一人叫累的;当他们全身沾满了煤泥,手上磨出血泡,汗水湿透工作服时,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当从架间漏出具有强腐蚀的惰性气体滴到衣服和皮肤上时,大家都忍着,没有人喊叫疼痛……   必胜的信念把他们紧紧团结起来,在对抗大自然的面前,显得不再渺小。在30多个日夜里,喘息声、号子声、打钻声、轰鸣声,最终交织成了一首响亮的凯旋曲。   “乘胜追击” 闪转腾挪见真功   随着通风科不停地加大防灭火攻势,2月13日,该矿拆除小组终于迎来了动工拆除之机,综采一队、生产准备科等单位严阵以待,迅速出击,为快速回撤做好了一切准备。   然而,现实条件再一次打乱了“作战方针”,收支架的过程中,存在的小问题却带来了大麻烦。原来,7435工作面的液压支架在投入使用时就是二次利用,再加上埋在千米深处一年多,在矿压的不断作用下和潮气的腐蚀下,支架液压系统出现严重老化,关键部位零件锈蚀,难以实现缩架、降立柱等撤出之前最基本的动作。综采一队队长陈敏科既无奈又着急,他说:“本来就强调速度不仅要快,更要安全,从而减轻防灭火的压力,尽早实施封面。而现在这个状况,想快也快不起来,只能一点点干了……”   要想解决这些难题,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按部就班:哪台架子的液压管路不顺畅、老化串液,就拆了重新接,反反复复,直至顺畅可以操作为止;立柱缩节半圆环锈死,就只能蹲在狭小的空间里,用大锤、风镐不停地敲打,直至敲到活动为止。支架工赵富贵深有感触地说:“一台架子4个半圆环,关键是后立柱的半圆环,一旦出现锈死,就必须不停地敲击。有时候三四个人围着一个架子拆卸两三个小时,也只能拆下来一个半圆环,相当不容易。   除此之外,为了确保支架运输安全,李德庆、王祖栋、杨卫忠三个队长早、中、夜班轮流带队作战。为了确保工作面上下口始终保持风流畅通,他们还带领大家泡在寒冷的水里打木垛。李德庆介绍,工作面支架一旦挪动,原本支撑的地方会出现垮落,因此必须用木垛在靠近煤壁的地方,从工作面下口挨近溜子道处向上建造通道,供风流穿过。   从上口运道木,再到下口搭木垛,整个过程都是人工完成,又苦又脏又累。有时候,大家在水中打木垛,一泡就是一个班,每个人的手脚都泡涨了,手掌、膝盖和肩膀都磨肿了;还有的职工一个班下来要在倾斜工作面来回攀爬数趟;有的施工空间根本让人直不起腰,就用爬、翻、靠、转、挪、蹲等高难度动作完成一项项拆除任务。   而这些,仅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在施工现场,为了赢得更多时间,每个人都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每个人都在咬牙坚持,每个人都在默默付出,尽自己最大努力,加快着拆除的速度;他们的眼神从未迷茫,前进的脚步铿锵有力,且一刻不曾停歇……当最后一台支架平稳撤出工作面,那一刻,所有人悬着的心都放了下来。硝烟过后,豁然开朗,孔庄人将在新的征途上披荆斩棘,续写千米深井新篇。

杏鑫注册链接_贵州局出台地质工作“十大计划”

杏鑫注册链接_贵州局出台地质工作“十大计划”

  《贵州省地矿局地质工作十大计划(2017~2020年)》近日正式公布。这项酝酿长达4个月之久的计划,是对地质勘查开发、地质科技发展、矿业开发、水工环和人才发展4个专项规划的具体集成和凝炼升华,更是未来4年该局做强做精地质勘查主业、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计划。   据了解,此项计划的拟定源于2016年9月初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的一系列重点任务。其中,科技创新、“三深一土”以及机制障碍清除和良好学术生态营造成为关注点。贵州省地矿局局长、党委书记付贵林及时传达会议精神,并在该局第一支部学习讨论会上,要求加强对“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深入学习。随后,全局各支部结合“如何做强做精贵州省地矿局地质工作主业、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省内领先、全国知名’目标”展开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计划,同时召开全局所有博士和部分硕士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讨论征集意见建议。历经4个月数次修改,最终形成《贵州省地矿局地质工作十大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   据介绍,《计划》共设置10项计划、65个工程,计划培养10~12名领军人才,30~50余名杰出人才和80~100名优秀人才。10项计划主要包括地质科技创新与基础地质研究计划、能源矿产找矿计划、优势矿产找矿计划、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计划、重要经济区和城市地质大数据管控计划、国土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地学支撑计划、山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地学支撑计划、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服务计划、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科技创新人才与团队建设计划等,每项计划包括总体思路、主要目标与工作部署三大部分;65个工程重点围绕国土资源部实施“三深一土”战略,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大扶贫、大数据、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地质工作在服务生态利用、循环高效、低碳清洁、环境治理等产业以及青山、蓝天、碧水、净土等方面,譬如开展深地资源勘查研究工程、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研究工程、土壤污染修复理论技术研究工程、页岩气调(勘)查开发工程、煤层气调(勘)查开发工程、地热勘查开发利用工程、地质公园建设工程等,每项工程具体详实、可操作性较强。除此之外,《计划》首次将人才培养与之对应,形成整体,而“计划”、“工程”与“领军人才”、“杰出人才”等均将打破原有单位之间的界限。   据悉,《计划》的制订,为今后4年该局地质工作实现“省内领先、全国知名”的总体目标指明了工作重点和具体计划,为地勘单位有效推进改革发展找准了工作定位,也将为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地质工作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