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注册链接_“三对接”助力协调联动发展 中国地质调查局华东项目办负责人谈地质调查工作与地方需求精准对接

2年前 (2022-12-24)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已收录 218℃

  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华东项目办以需求、问题、目标为导向,深入开展“三对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上下联动的方式,形成良性互动的有利局面。那么,该项目办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华东地区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

  问:华东地区地质调查项目主要通过哪几个层次实现需求立体、精准对接?

  答:一是通过高层对接,为华东地区地质调查战略布局指明了前进方向,同时也为地质调查事业营造出有利的合作氛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均对华东地区地质调查工作给予高度重视,部省之间高层对接频繁,沟通渠道顺畅。2015年6月24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杭州签订了《关于推进浙江省地质调查战略合作协议》。2015年12月11日,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签订了《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合作协议》。2016年11月14日,安徽省专门派出小组到南京地调中心(华东项目办)调研,并表示将全力支持省部合作协议落实,加强合作,实现共赢。

  二是通过厅办对接,明确重点领域。华东项目办积极与五省一市国土资源部厅(局)进行对接,从省(市)层面综合了解各地需求。2016年上半年,项目办负责人率队相继到安徽省、江苏省、福建省、江西省、上海市、浙江省开展调研对接,全面了解相关省(市)地质工作需求,进一步明确了华东地区地质调查评价工作主要需求方向,即“T”型带急需开展大地质问题的探索与实践,承接江苏沿海、浙江沿海和福建海峡经济区,辐射江苏丹阳、浙江宁波和武夷山区;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对城市地质调查需求强劲,急需从环境地质综合调查进一步深化到地下空间资源探测;从海陆统筹的思路推动海陆工作一体化,实现海洋经济和近海盆地及大陆架地质工作的协同发展;支撑服务脱贫攻坚,地质工作内容和方式需要进行重大转变;新层系“三气一油”与下扬子、南黄海地区页岩气勘查有望取得突破性进 ;基础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和深部找矿工作的深入与发展;边海防营地建设急需地质工作提供减灾防灾和应急水源服务,军事地质工作需求旺盛。结合实际分析,华东五省一市全部处于“T”形带辐射区,地质工作整体上呈现“资源环境并重,环境优先”的战略格局。按照“国家战略有要求,区域发展有需求”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各具特色的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重点领域:江苏省和上海市侧重后工业化时期地质-资源-环境调查与应用的方法体系;安徽省资源环境并重,推进皖江经济带的综合地质调查;浙江省重点推进土地质量地质调查与海岸带重点区综合地质调查;江西省全力开展支撑服务赣南中央苏区脱贫攻坚地质调查;福建省地质调查工作注重服务海峡西岸的生态文明建设。

  三是通过落地对接,厘定需求清单。按照“T”形带辐射区的工作思路,华东项目办组织、引导、协调相关单位与市、县人民政府进行深入对接,列出点对点式的地质工作需求清单。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负责人亲自带队赴江西赣州实地考察了7个乡镇和3个厂矿,同赣州市、4县、13个主要乡镇开展需求对接座谈,快速、准确掌握赣南脱贫攻坚对地质工作的需求,最终形成“关于支撑服务赣州六县精准脱贫攻坚地质调查需求调研情况的报告”,分门别类列出脱贫攻坚对地质调查工作的“八大需求”清单。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与丹阳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丹阳城镇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合作协议书》,重点满足丹阳市在三维地质结构、地下空间资源、地下水资源、浅层地温能、土壤环境质量、地质环境和地质信息数据库与管理服务系统建设等方面的紧迫需求。另外,华东项目办组织有关方面延伸对接,促成南京地调中心与莆田市人民政府、福建省煤田地质局三方签署莆田市城市地质调查合作协议,联合推进莆田市城市1∶5万环境地质调查、应急水源地、地壳稳定性、工程地质评价、环境安全性评价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建立莆田市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和信息系统。宁波市人民政府、南京地调中心和浙江省地质勘查局三方共同签订了宁波市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合作协议,重点开展宁波市城市地质、海岸带地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地质灾害和清洁能源等调查,建立宁波市地质环境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为海绵城市建设、国土资源开发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提供技术支撑。

  问:在对接过程中,如何实现央地融合,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华东项目办向各省(市)发送“一张图”、工作程度等数据,会同各省(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整合资源、共同谋划、统筹部署中央和地方地质调查工作。

  一是与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共同组织编制“支撑服务赣州六县精准脱贫攻坚地质调查实施方案”。确定“围绕一个目标、聚焦八项内容、划分两个阶段、实现四个覆盖、开展八类示范”的工作主线;华东项目办还与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赣州市人民政府、赣州六县县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工作对接,就“支撑赣州苏区脱贫攻坚地质调查工作方案”征询意见,并最终落实2016年地质调查资金3445万元、 2017年“一上”预算资金17340万元。赣南脱贫攻坚工作做到了“政策措施精准、行业特色明显”。

  二是会同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共同组织编制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总体实施方案。以皖江流域为单元,以皖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通过开展国土空间与资源环境综合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以生态保护为主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地质调查和资源潜力区矿产地质调查,创建以流域为单元的重要经济区综合地质调查工作新模式。

  三是会同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共同组织编制“浙江省深部找矿实施方案”、“浙江省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实施方案”、“浙江省城市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实施方案”、“浙江海岸带重点区综合地质调查实施方案” 。目前,4个实施方案已经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审定,成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合作的行动指南。

  四是与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建立了稳定的业务联系机制,统筹部署安排公益性地质工作,合作推进“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等重点项目。此外,上海市组织编制了 “上海后工业化时期地质-资源-环境调查与应用示范实施方案”,福建省组织编制了“福建省综合地质调查总体实施方案”。

  通过多方对接和部署,目前,已在华东地区初步编制完成较为系统的中央与地方合作开展地质调查系列实施方案,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开展公益性地质调查的合作格局。在项目安排上,各方案都坚持了中央资金主要用于中比例尺的面积性调查,地方资金主要用于中-大比例尺地质调查,基本实现点面结合统筹部署。

  问:近几年,华东项目办在协调联动、创新工作机制方面形成了哪些可推广的模式?

  答:一是长江经济带工作协调机制。中国地质调查局与11省国土资源厅(局)联合成立长江经济带地质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2016年11月17日,长江经济带地质工作研讨会在南京成功召开,共同落实协调机制,交流工作进展与经验。二是皖江经济带联席会议机制。安徽省人民政府发文成立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华东项目办与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将共同打造“需求清晰、部署统一、分工明确、实施协同、科技引领、服务高效”的“皖江模式”,为长江经济带合作开展综合地质调查提供示范。根据这一机制,局省双方联合成立综合研究组,下设8个专题研究组,共同组织推进“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实施方案”。2016年11月,联席会议办公室到马鞍山市国土资源局现场办公,协调推进该市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作。三是赣南中央苏区协调联动机制。为确保“支撑服务赣州六县精准脱贫攻坚地质调查实施方案(2016-2020)”顺利实施,华东项目办会同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发起成立协调联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2016年底,协调联动办公室在赣州市矿产资源管理局正式挂牌运行,华东项目办派专人轮驻,并聘请当地人员值守。

  近年来,华东项目办积极推动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单位、地方政府、地勘单位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探索项目共管和成果共享机制,还初步形成城镇、城市和城市群三个层次的合作模式。

  问:在成果集成转化,服务水平提升方面,华东项目办做了哪些努力?

  答:目前,华东地区的大地质工作格局已经开始结出硕果。一是整装集成,形成一批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地质调查成果,《中国城市地质调查报告》、《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地质调查报告》、《支撑服务皖江经济带发展地质调查报告》、《支撑服务长三角经济区发展地质调查报告》、《支撑服务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发展地质调查报告》相继发布。二是持续深化,形成地质调查成果服务区域发展的示范效应,长三角地面沉降与地裂缝调查监测、浙江省土地质量地质球化学调查调查、上海市城市地质调查研究、丹阳小城镇综合地质调查等成果已经成为“知名品牌”。依托这些项目,还成长起一批懂地质、爱地质、用地质的政府官员。三是快速转化,订单式的地质工作及时满足典型地区的特殊需求。脱贫攻坚战“以非常之策落实非常之举”: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快速提交、快速转化支撑特色农业发展;水文地质调查打破常规快速推进,为缺水村庄找到丰富的矿泉水。

  华东项目办积极对接地方需求,保障业务推进,服务成果集成,取得一定成效。但如何以“三对接”更好地促进工作方式转变,更快提高服务水平,激发更多地质需求,从而真正形成良性循环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索。

这货来去如风,什么鬼都没留下!!!

相关推荐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