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登录注册_中国地质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综述

  聆听一次会,胜读数本书。前不久于云南昆明召开的中国地质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让参会代表们不虚此行。尤其是此次年会组织的36个分会场的议题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为地质科研、地质工作提供了先进的理念和广阔的思路。通过这次会议,我们不但能够体会到地质学的无限乐趣,更重要的是还能真正认识和理解并合理利用保护好地球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这36个分会场的议题既有研究岩石、地质构造和过去的生命活动轨迹的传统地质学的内容,也拓展到研究大气圈、水圈、陆圈(岩石圈、地幔、地核)和生物圈(包括人类)之间关系的地球系统科学;既有研究成矿新理论的内容,也有研究勘查新技术、新标准的内容。在这其中有不少议题紧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比如深海找矿、深地找矿、非常规油气、新兴战略矿产、绿色勘查、生态地质调查、城市地质等。

  探究地球奥秘

  岩石,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岩石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研究它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历史,可以根据某些线索寻找矿产资源,还可以为解决工程地质、地震、火山灾害、环境的变化等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本届学术年会的第一分会场就是围绕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申报的“造山带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专题进行研讨。会议特别邀请了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的谢桂青研究员作了“矽卡岩矿床组合新模型探讨:以华南为例”的主题报告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史仁灯研究员作了“西藏永珠洋壳化大陆岩石圈地幔橄榄岩特征”的主题报告。分会场参会人员以年青学者和研究生为主,主题报告讨论热烈。

  古生物是确定相对地质年代和划分、对比地层的主要依据,是识别古代生物世界的窗口,为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研究提供直接的证据,是重建古环境、古地理和古气候的可靠依据。可以说,古生物的发展历史为人类提供了保护地球的借鉴。

  在本届年会第四分会场上,古生物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我国在地层古生物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地球早期生命和环境背景,重大地质历史事件中的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关系,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重要生物群及其生态环境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参会报告基本反映了我国近年来古生物学研究的主要热点,如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寒武纪大爆发、三叠纪生物复苏、缅甸白垩纪琥珀等领域。本次分会场参与人包括多位在国内外古生物学界有较大影响的学者,如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黄迪影研究员、西北大学韩健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欧强教授、贵州大学彭进教授等,他们的参与对提高古生物分会场的影响起到了很好的帮助。本次分会场参会人员的年轻面孔多,以研究生和年轻人为主,体现了古生物学科的兴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要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地球、保护地球,离不开科普工作。本届年会第三十五分会场专门探讨“地学科普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在地学科普作品、服务和工作创新与发展,地学研学旅行课程、服务和工作创新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讨论。

  破解能源瓶颈

  能源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现能源安全要立足国内。

  深地、深海是地球科学也是我国地质工作今后的重要战略方向。向地球深部进军,拓展深部矿产尤其是深层油气资源,对筑牢我国能源安全的资源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与战略意义。走向深海大洋,开发深海油气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实施深地、深海探测战略,都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理论创新成果。同时,要突破制约深地、深海探测能力的核心关键技术,带动深地、深海技术装备的自主产业发展,有效拓展第二找矿空间和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对能源需求的攀升和常规油气资源的不断消耗,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非常规油气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我国油页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仍面临诸多难题。

  做到能源安全,除了数量有保障,质量也要有保障。我国煤炭占能源结构比重较大,煤炭清洁利用是能源转型的突破口,也是保证能源安全的重要一环。

  本届年会第七、八、九、十五分会场针对上述问题,分别围绕“海洋地质与探测技术”“盆地深部地质作用与深层油气资源”“非常规油气的成藏理论与勘查技术”“煤炭绿色开发与清洁利用”等议题展开讨论。

  第七分会场围绕针对制约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生态保护、海洋能源资源找矿突破和地球系统科学进步的技术瓶颈,内容涵盖海洋地质领域的能源、资源、环境、灾害的调查评价和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研究等方向,也包括海底综合探测技术方法和海洋地质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第八分会场针对油气勘探目标埋深逐渐增加的现实,围绕深部地质作用对沉积盆地影响的方式、规模、范围,聚焦深部地质作用过程对沉积盆地多类型资源形成与分布的影响机制,探讨深部流体携带的物质与能量对资源成藏效应和资源潜力的影响,服务于我国深层油气勘探实践。第九分会场围绕非常规油气成藏理论和勘查技术方面的新成果、新思路和新领域进行研讨交流,以推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进一步突破。第十五分会场围绕煤田沉积地质、煤田构造地质、煤田水文地质、煤系气地质及成因机理、瓦斯地质、煤系矿产资源成因机理与赋存规律、煤系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技术、绿色矿山建设与环境保护技术、煤矿开采安全保障技术、煤炭清洁利用地质评价以及其他相关内容展开研讨交流。

  服务生态建设

  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资源、环境与生态需求三重叠加,服务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是地质调查工作新的历史使命。地质事业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转型的关键时期。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地质调查工作要更好地发挥好先行性、基础性作用,更好地与生态保护相融合。

  生态地质调查就是响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是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拓展领域之一,主要调查研究各种生态问题或生态过程的地学机理、地质作用过程及背景条件,形成岩石-风化壳-土壤-水-生态完整的地表与地下一体化的权威数据,为生态系统整体保护修复、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工作提供地球系统科学解决方案。

  与生态地质相比,环境地质大家了解得更多。环境地质就是应用地质数据和原理解决人类占有或活动造成的问题。

  本届年会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分会场以及另外两个和城市地质有关的分会场(下边单独列出),都和生态地质、环境地质有关。可见,地质调查转型在学术领域已受到相当重视。

  第二十三分会场围绕“生态地质调查与技术”议题,旨在探索地质调查工作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探讨综合地质调查的技术方法与理论,分享地质工作转型升级的经验以及模式。第二十四分会场围绕“地质环境、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在地质-生态-健康、生态水文地质、土壤-地下水环境中的新型污染物、地质环境修复理论与关键技术等方面展开研讨交流。第二十五分会场围绕环境地质国内外研究现状、环境地质调查规范、环境地质调查新技术新方法、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方法、环境地质调查最新成果、地质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等方面展开交流讨论。第二十六分会场围绕重大工程防灾减灾科技创新、高位远程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地质灾害精细化预警模型与判据、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装备研发等方面展开交流研讨。第二十七分会场主要围绕黄土地区、冻土地区、岩溶地区和红层地区的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与风险防控展开研讨与交流。第二十八分会场围绕岩溶地质、岩溶水文地质、岩溶生态、岩溶景观、岩溶碳汇与全球气候变化、岩溶地质灾害等领域内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关注岩溶关键带最新研究成果,并对其形成机理、受控因素等方面开展深入研讨与交流。

  以第二十六分会场为例,会议取得以下主要成效:一是学习领会地质事业转型升级发展部署,尤其是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的展望,为实现地质灾害科技减灾创新,提供了理论源泉和跨学科驱动力。二是一些防灾减灾新理论新观点,引起代表共鸣,发挥了凝心聚智、会商研讨的作用,可以更好地指导解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问题。对科技支撑防灾减灾新机制的探讨,也得到了热烈响应。三是中国地质大学、长安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和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学生代表,踊跃发言,表现突出,防灾减灾增添许多新鲜血液。四是组织有序,中国地质学会凝聚力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研究分会还建议,中国地质学会进一步加强协调,各分支机构突出各自领域特点,集中办好相关活动。

  支撑城市建设

  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考验着国家的治理智慧。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形成城镇发展新格局的重点任务。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城市地质工作将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提供支撑服务。

  本届年会有第二十九、第三十两个分会场关注城市地质研究。

  以第三十分会场为例,会议以“城市地质理论方法与探测技术”为主题,内容涵盖重要经济区城市群地质调查工作思路、城市地质调查工程主要进展、城市地质调查新技术新方法、城市地下空间透明化关键技术、城市地下空间协同利用理论方法、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理论方法、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应用服务等内容,为城市地质工作全面开展提供了先进的理念和广阔的思路。会议取得以下成效:一是提供了城市地质工作交流平台。城市地质工作部署、城市地质调查研究、城市地质信息化建设、城市地质成果应用等多方面人员代表汇聚一起讨论交流,研讨工作需求和工作方向,共同探索城市地质理论技术方法,提高城市地质工作水平,科学支撑服务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二是展示了城市地质最新研究成果。国内从事规划、管理、科研、生产等多个方面知名专家参加研讨,代表着城市地质工作最新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地质调查研究水平、促进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应用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三是提出了城市地质关键问题解决方案。会议报告就大家关注的城市强干扰地区地质结构精准探测问题、城市地质三维动态属性建模问题、城市地下空间透明化问题、城市地下空间安全评价问题、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有效应用服务问题等给出了典型案例和实践经验。四是培训了城市地质专业队伍。利用中国地质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契机,全国相关地勘单位技术业务人员参加了城市地质理论方法与探测技术论坛,了解了中国地调局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思路及工作部署,学习了城市地质调查新方法新技术,领会了城市地质成果应用服务方向,促进了城市地质业务技术人才成长。

  事实上,本届年会其他分会场的内容同样精彩,比如探讨“新兴战略矿产资源勘查”的第十二分会场、探讨“地质遗迹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十一分会场、探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第三十二分会场等,限于篇幅不再详细介绍。总之,通过本届年会各分会场的研讨而形成的共识,将进一步促进地质科研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地质工作转型升级和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这货来去如风,什么鬼都没留下!!!

相关推荐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