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在线注册_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服务地方发展纪实
一条河流孕育了什么,一条河流又承载了什么……
当第一缕阳光透过泰沂山脉、沂蒙群山之巅的薄雾,幻化成万缕金光洒向大地时,会让人恍若置身仙境。站在沂蒙山眺望,两条大型山洪河道沂河和沭河纵贯沂蒙山区。她们自北向南,并驾齐驱,蜿蜒曲折,经鲁南流向苏北,并通过分沂入沭使两河融泉并流,形成了沂沭河,源源不竭,滋生万物。
“河在城中走,城在岸边长。”得益于沂沭河,临沂这座北方都市的大气豪迈中平添一份别样的温润与灵秀。今年的临沂,比往年的春季显得更为热闹。第50个世界地球日活动期间,在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临沂市人民政府指导下,由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办,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东宏原环保科技集团承办的“我的家园,我的生命共同体”公益科考行动在临沂启动,对沂沭河进行科学考察。
“沂沭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东夷文化,滋养了齐鲁大地。近些年,大量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保护母亲河,让她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一直是我们地勘单位的心愿。”沂水河畔长大的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院长余西顺在与记者的对话中,描述了他的“个人梦”——“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希望沂沭河重焕生机活力,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将城市融入大自然,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也是每个中国人的‘个人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位置,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新局面,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在沂蒙这片红色革命老区,绿色发展理念与红色基因的碰撞,又激发了新的活力。“这次沂沭河科学考察公益活动正是弘扬沂蒙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对自然资源的再认识,践行党中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理念,唤醒企业、公众的社会责任与环保意识。”余西顺介绍道。
溯源:在这里扎根
说起来,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与沂沭河有着不解之缘。
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组建于1957年,其前身是原地质部山东省办事处沂沭地质队、山东省809地质队。这支起源于沂河岸边的地质队伍,所提交的矿产资源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近千亿元。
1965年,七院在这里发现了我国第一个具有工业价值的金刚石原生矿,由此结束了我国没有金刚石原生矿的历史。
这次重大发现让这支队伍声名鹊起。之后的一段时间,他们接连攻克技术难关。数据显示,建院62年来,一代代“七院人”通过努力,共发现和评价各类矿产20余种,提交的矿产资源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近千亿元。其中,1965年发现了我国第一个具有工业价值的金刚石原生矿,两处大型金刚石矿产地;1988年发现了山东省第一个蓝宝石原生矿,评价大型蓝宝石砂矿产地一处;在黄金、铜、铅、锌、钼、铁、铬、稀土矿、石膏、石英砂岩、铝土矿、膨润土、长石、花岗岩、石灰岩、萤石、白云岩、磷灰石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地质找矿成果,为临沂市被命名为“中国金刚石之都”“中国地热城”做出了巨大贡献,先后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原地质部“地质找矿重大贡献嘉奖令”等重大奖项。
但是“高光”之后,这支被贴上了“金刚钻”标签的地质队伍却面临着有劲儿无处使的尴尬境地。
“金刚石是一种稀有、贵重的非金属矿产,在全世界范围内资源都不算丰富。”余西顺介绍说。这样的客观条件,把这支钻石队伍限制在一方小小的天地中。当兄弟单位们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七院好像走进了金刚钻的“迷宫”。
未来怎么发展,方向在哪,这支老牌地质队伍一时间有些茫然无措。
为本:讲好地质故事
作为一支地方公益性地质队伍,想要发展就要赢得社会各方面的了解、理解、关心与支持,就要主动融入地方,投入到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为地方分忧解愁,真正让地方感到地勘单位是“自己人”,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生力军。
七院的根在临沂,转型发展当从服务临沂开始。
沂蒙山区地形起伏大,山区峰高坡陡,地层发育齐全,构造运动强烈。近年来,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在积极融入地方,为经济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的同时,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全力配合临沂市各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做好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排险和治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地质服务和技术支撑,受到地方政府特别是广大群众的赞誉。
“不仅要在地灾防治,而且要在新旧动能转换、自然资源改革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为了这个目标,院长余西顺使出了“三板斧——讲故事、种豆子、无中生有”。
“讲故事”,就是沟通技巧能力,要告诉政府部门、单位,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是一个什么样的单位,我们能做什么,你们可能需要我们做什么。
“种豆子”,就是做事既要狠抓当前,更要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不追求短期效益,在临沂的9个县、4个区设立办事处,有人员在各地区驻扎,能精准对接需求,积极服务各级人民政府。
“无中生有”,就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能力,要具备创新思维,学会独立思考,锐意创新,敢为人先,善于发现和总结,进行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靠着这“三板斧”,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在临沂市场“砍”出了一片天地,诸多重大建设项目都留下了“七院人”的身影,助力乡村振兴,参与矿山修复治理、土地质量调查,为沂蒙山生态文明建设、还临沂一片绿水青山做出了贡献。近年来,该院全面履行公益性地质勘查职能,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先后与河东区人民政府、郯城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和地质服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多次受到山东省委省政府、临沂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和赞誉,是省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和“省级文明单位”。
转型:服务地方发展
“这次科学考察就是大地质观的一次集中体现,考察内容涵盖了地表水、地下水、环境承载力、旅游资源等多方面的综合地质调查评价,为临沂市委市政府在保护沂沭河生态环境方面,在政策的制定与保护决策方面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余西顺介绍了这次科考活动的初衷。
与其说是初衷,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理念”。正是靠着这样的理念,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立足于地质工作基础性、先行性、战略性、公益性事业职能,在转型过程中将“大地质、大资源、大生态”的工作理念贯穿于发展始终,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积极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在服务保障新旧动能转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海洋强省建设、自然灾害应急预警救援治理等大地质工作中实干担当,谋得了一席之地,为山东省矿山修复、生态环境治理做了大量工作。
在水文地质调查中,他们探明临沂市第二地下水供水水源地,长期对临沂市地下水动态和地质环境进行监测,为城市供水安全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积极参加2011年山东省抗旱打井找水工作,被原国土资源部授予“抗旱打井找水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在地质灾害防治中,他们发挥技术优势,完成蒙山旅游区采空区治理、罗庄区非煤矿山采空区治理、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等一批地质灾害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积极参与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服务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
在矿山环境整治中,他们提交了临沂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报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规划,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提供了基础依据;先后编制了《苍山县铭源石膏矿治理恢复方案》等设计数千份,施工了费县探沂镇青山湖西南山、新庄镇石龙庄村西、新庄镇东流村等3个村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土地复垦设计与施工项目等矿山环境治理工程百余项;开展破损山体修复治理工程,修复治理面积1250公顷,进一步改善矿山地质环境,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建设一方绿水青山。
在清洁能源地热资源勘查开发中,他们在河东区、罗庄区成功打出优质地热井一批,助力临沂建设“中国地热城”:对沂沭断裂带成热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划分了3个深层地热田;完成日照市、沂水县、罗庄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示范工程,为解决山东省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成功实施临沂市河东区回迁房浅层地温能示范工程,大力向乡镇社区推广,打造浅层地温能“农村样板”,解决农村冬季“取暖难”问题。
在城市地质调查中,他们加强临沂市地质调查工作,建立临沂城市地质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统筹城市地上、地下空间,发挥地质工作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技术服务功能。
在旅游地质调查中,他们协助地方政府,调查规划旅游地质资源,成功申报世界级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地质公园2处,省级地质公园2处,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在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实践中,该院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主动全面对接8个省乡村振兴服务队,由院无偿出资300余万元,在土地质量调查、找水打井、田园综合体等方面进行合作,充分体现了地质先行性、公益性作用。
那些亲眼见证七院改革发展的“功勋前辈”们,谈起现在的七院时,“翻天覆地”总会成为他们的口头禅。2018年底,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评选出了4个干事创业标兵单位,七院异军突起,与另外3家“家底雄厚”的兄弟单位一起获得,就是靠的这股发展的后劲和服务地方的定位及大地质的理念。如今的七院,通过深化合作、优化队伍、培养人才,不断升级改造,拥有工程技术研究员14人,高级工程师52人,岩土、测绘和造价注册师12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0余名,拥有各类甲级资质16项、乙级资质6项。目前,该院建有“山东省金刚石找矿与深部探测”院士工作站、智慧地矿大数据应用平台及鲁南地区重点实验室。
兴业:奏响英雄赞歌
在临沂,北城新区、鲁南高铁、临沂飞机场、长途汽车站、电视塔等地方性建设项目,都离不开这支队伍的专业技术支持。
谈到未来的发展,余西顺反复提到两个词“人才”和“科技”。在记者看来,当他提到“人才”时,总是带着一些“焦虑”。他总是“焦虑”单位里的年轻人发展平台不够,总是“焦虑”缺少领军人才,总是“焦虑”是否还有什么制约人才发展的桎梏。
但是当记者采访单位里的项目负责人时,听到的却是另一个版本。“在咱们七院,非常重视培养专业技术人员,院长经常与我们召开座谈会,一起商讨问题。最重要的是,凡是关系到业务布局、产业发展的会议,一定会邀请我们这些项目负责人参加。这不光是尊重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凝聚了思想,达成了共识,更有利于单位发展和个人成长。”
在2019年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工作会议上,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忠明强调了“地质报国、事业立局、科技引领、有为有位、争创一流”的工作理念。这也坚定了七院科技发展的布局。立足于临沂的特色农业与岩溶地质,七院大力发展“农业地质、浅层地温能、城市地质”三大学术委员会和重点实验室,要求科研人员不仅要做项目,更重要的是要总结项目经验,提炼成果,形成可以指导今后工作的模板和样本,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能源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关于七院的发展,余西顺提到了一个词,让记者感受颇深,那就是“守护者”。他希望未来的七院,能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成为临沂市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生命共同体的守护者。这次沂沭河公益科考行动,就是一次积极的尝试,以此为一个起点,引导社会公众同地勘单位一道,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守护母亲河沂沭河的生态环境。
美丽的沂沭河翻起了阵阵水浪,时而是湍急的浪花,奏响的是沂蒙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热情,时而是流畅的水流,鼓舞了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干部职工服务地方转型发展的干劲,最终汇聚成一曲新时代的《沂蒙山小调》,唱响了绿色发展、风光无限的沂蒙好风景。
正如七院人所说的那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将传承和践行“三光荣”、“四特别”精神,秉持对党忠诚、为党尽职的政治品格,树立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发扬不畏困难、敢于碰硬的担当精神,坚持与时俱进、勇于探索的创新理念和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用热血和汗水奏响新时代地质人的英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