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怎么注册_忠诚书写赣核梦 ——记全国“最美地质队员”、江西省核工业地调院矿产勘查开发公司副总工程师陈育林

  在第二届“最美地质队员事迹报告会”上,江西省核工业地调院矿产勘查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地矿公司”)副总工程师陈育林当选本届“最美地质队员”。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地质储量评审专家库”、“地灾评估专家库和地质矿产专家库成员”……在江西省的地矿行业内,陈育林以业务的炉火纯青赢得口碑,而这次获此殊荣,众望所归。

  然而,在这一个个耀眼光环的背后,却是陈育林32年扎根基层,付出半生心血的辛劳。

  像战士一样坚守阵地

  “当年高考填报志愿时,也不知道核地质是干什么的,就稀里糊涂报名了。”没想到这次无心的选择,却让陈育林与核地质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

  陈育林出生于1964年,自1986年从华东地质学院放射性地质专业毕业后,便被安排到江西省核工业地调院地质分队工作,主要负责地质填图工作。一年后,由于其业务水平出色,陈育林被任命为地质填图小组长,后又成为地质分队技术负责。

  时间回溯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全国核地质行业陷入低迷,计划内找矿项目逐年减少。地调院不得不将工作重心逐渐转向测绘、物探、工勘等市场项目上。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一些人特别是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各种形式离开了单位,但陈育林从来没有想过离开,而是多岗位工作。1998年,单位成立了地质科研公司,陈育林被安排到沪昆、京珠等高速公路实施岩土工程勘察、施工项目,他尽心尽责,认真工作,项目施工进展顺利。随着地调院测绘产业逐渐发展,单位下属的测绘院急缺人手,单位又于2000年将他放到了测量岗位。面对电脑作业这一大难题,年近40的他没有退缩,而是与时俱进主动向年轻人请教,一有时间就练习打字、画图,不仅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基本的电脑操作,还能熟练运用CAD等画图软件。

  2006年,因我国南方硬质岩铀矿普查工作启动,桃山恢复找矿,单位承担了宁都县大府上北部地区、宁都黄泥田、兴国营前3个地区的铀矿普查项目。陈育林又挑起了大梁,负责兴国营前铀矿普查项目。兴国营前铀矿普查项目是中央基金项目,作为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的陈育林深知自己责任重大。那时,陈育林阔别地质找矿已近10年。为了尽快开展工作,他加班加点重温铀矿知识,认真学习矿体特点和破碎带的钻井工艺,刻苦研究钻孔部署,还不时与桃山同期2个项目的负责人交流经验。最终,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后来的桃山找矿工作打开了思路,奠定了基础。

  2012年,单位承接了海外找矿项目——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铜矿地质调查项目,当时的陈育林已年近5旬,由于常年奔波在野外一线,加之饮食不规律和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他不仅患有慢性胃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地质病”,还在当年被检查出腰椎间盘突出,且年迈体弱的母亲需要照顾,但他得知单位亟须一名经验丰富的负责人带队前往时,他又一次挑起了重担,带领队伍远赴异国他乡留守一年,圆满完成了任务。

  数年来,陈育林先后参与和负责完成了江西省宁都县桃山地区多个铀矿地质普查、广昌县竹坑铜银矿和陈庄银铅锌矿区详查、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铜多金属矿地质调查,以及沪昆、赣粤、京珠高速公路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施工、地质灾害调查等几十个项目,涉及单一铀矿找矿到多矿种找矿全覆盖。他坚持学习最新的科学理论知识,刻苦钻研找矿技术,探索找矿规律,将理论经验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用责任和坚持书写着自己对核地质事业的热爱。

  勤奋终有大惊喜

  “陈育林工作踏实,一直坚守在基层一线,为单位的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一切看似平常却实属不平凡。”采访中,江西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党委书记周建民如是说。

  “老陈对找矿有着非同一般的热爱,只要有新发现,他就会特别兴奋,迫不及待地将矿石制成模片放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有时候能抱着样本研究一个晚上。”和陈育林共事30多年的同事——地质高级工程师周庆武也向记者介绍说,“一根筋”的陈育林对找矿情有独钟,每每有新发现时,总会兴奋不已。

  2007年,桃山地区宁都县大布矿床西部铀矿普查项目实施时,身为项目经理的陈育林和同事们一起加班加点开展工作。他们白天研究大布矿床西部的地质情况,夜晚仔细查阅桃山地区的地质资料,认真总结桃山地区的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连睡觉想的都是如何将钻孔布置在最有利的位置,提高钻孔见矿率。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钻机一如往常地轰鸣。陈育林忙着岩芯编录。

  “陈工快来看啊,岩芯好像不太一样。”突然, 钻机机长传来异样的喊叫声,原来是钻机机长凭经验看出当时取出的岩芯十分特别,陈育林赶紧跑过来,一把接过岩芯仔细端详,发现上面有黑色树状的矿脉,便迅速地拿出伽马辐射仪上前检测。只见平时“闷不做声”的伽马辐射仪频频传出急促的警报声。经验丰富的陈育林一看便知此次找到的铀矿品位不低。

  经专家认证,此次发现找到的铀矿为沥青铀矿、铀石一类原生铀矿。

  “这未经氧化的原生铀矿十分罕见,且品位高,有些人找了一辈子的铀矿也不一定能见到,我找了20年的矿也是头回见。”陈育林兴奋地说着,声音都有些颤抖。

  辛勤的汗水终于换回意外的惊喜,陈育林激动不已。

  沥青铀矿的发现,打破了前人对该地区矿体小、品位低,难以找到大矿富矿的言论。

  在之后施工的钻孔中,几乎孔孔见矿,且有的品位高达百分之一,有的地方甚至厚达七八米。

  业务精深守清廉

  谈起陈育林,地矿公司的“80后”博士、工程师曾广亮也竖起大拇指:“说起陈工,那可是我们单位的‘活地图’。”同样是在桃山找矿项目,曾广亮回忆说,那时,有时候出任务要跑十几个点,用GPS定点虽然准确,但十分费力,一天只能定几个点,而陈育林只看看地形地貌,就可以用罗盘直接定点,不仅速度快还十分准确。曾广亮介绍说,陈育林还十分熟悉桃山的地质成矿背景,对江西省的图幅也了如指掌,不管走到哪里,都能马上知道要去省厅资料馆收集哪个图幅的资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陈育林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贯穿于他所从事的每一个项目中。2016年,地矿公司承接到于都银坑银铅锌矿调查项目,该项目对验证钻孔要求非常高,需要严格控制钻孔倾角和方位。而测斜仪的准确性是保证钻孔倾角和方位准确的关键,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每次钻孔测斜前,陈育林都再三要求技术人员要在校验台反复检查测斜仪,检测合格后方可上钻机测量,从而保证了施工测量时数据的准确度,使项目得以高质量地实施。

  江西省广昌县竹坑铜银矿区详查项目属于有色金属找矿,又是坑道探矿,陈育林还是头一回接触到该类项目。为此,他又拿出特有的拼命劲,刻苦学习相关知识,仔细研究该类矿体特征、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合理科学地设计布置坑道,并停止了一些不合理的坑道工程。最后,不但帮业主找到了富矿,顺利办下了采矿证,仅合理布置坑道便为业主省下了一两百万元的费用,获得了业主的好评。

  陈育林不仅熟练掌握找矿知识,还能熟练地将测绘和工勘的知识运用到找矿工作中。2010年,单位安排陈育林到江西省广昌县陈庄银铅锌矿区详查项目做技术指导。当时项目采用坑道探矿,用的还是罗盘、测绳等老办法测量定位,坑道设计不安全,各坑道之间不通风。干过几年测绘的陈育林深知位置准确的重要性,来到项目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上测量,借助于测绘的精准定位,陈育林将原本没有贯通的坑道连接了起来,合理布置坑道工程,还建议业主增加钻孔,使得探矿工程整体布局更加合理,找矿目的性更强,更为业主节省了一大笔资金。

  这期间,不乏有些民营矿业老板想重金挖走他:“跟着我干吧,钱和股份都不是问题。”面对金钱的诱惑,陈育林总是摇摇头,婉言谢绝了,因为他知道,他是核地质人,他要扎根在核地质的土壤上。

  陈育林不仅十分注重项目实施的进度和细节,对于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也有着严格的要求。2008年,单位承接了江西省广昌县竹坑铜银矿区详查项目,作为项目技术负责的陈育林来到坑道口熟悉项目情况时,突然听见一声巨响,随后一阵冲击波向他袭来。原来业主前期已经聘请了矿山施工队,当时正在坑道内施工爆破生产,陈育林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找到了业主进行沟通,要求错开时间作业,在做好自身安全生产工作的同时,还督促业主做好安全教育,监督施工队伍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安全作业,从而确保了项目的安全实施。

  传承教诲后来人

  地矿公司总经理易清平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是这样评价陈育林的:“他工作踏实,为人诚恳,多岗位无私奉献,特别是在传帮带上,带出了一大批在业务上能独当一面的年轻人。”

  是的,不善言辞的陈育林不会说那么多的大道理,却总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引领着身边的年轻人。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次经历,为了不放过一个矿苗子,那么险峻的山陈老都能上,下次不管遇到多陡峭的山,我也会想办法爬过去。”地矿公司工程师夏训文和我们谈起了2014年和陈育林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铜矿地质调查项目的一次野外勘探经历。

  当时,他们住的地方离矿区有80多公里,每天要驱车一两个小时才能赶到矿区。有一次在进行矿区调查时,车子开到了路的尽头,需要步行几公里才能到达调查点。抬头望去,只见山体由一个个光秃秃的裸露基岩构成,山石多、山崖陡、山体滑,想要徒步上山十分困难且危险。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夏训文心里打起了退堂鼓,便提议从旁边较为平坦的路上山。当时,陈育林并没有反驳他,而是与他兵分两路上山,自己沿着成矿构造追溯,一路翻山越岭。最终,在有利部位进行槽探揭露验证,陈育林发现了矿苗子。正是陈育林身体力行的教导,让夏训文明白,只有敢于攀登最险的峰,才不会错过沿途最美的“矿景”。

  “只要是出任务,陈总永远是那个走在最前面的人,等到确定没有危险了,才会叫我们跟上来。”在地矿公司小青年的眼中,陈育林不仅是个专业过硬、平易近人、工作踏实、以身作则的好老师,还是那个“披荆斩棘”的领路人。

  江西省赣县松山排铅多金属矿普查是地矿公司2013年承担的一个勘探项目,普查区山高林密,还有许多由个体采矿者挖掘的采矿巷道,稍不留神,时刻都有跌入民窿的危险。虽然早已年过半百,还有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老毛病,但陈育林仍然坚持每天和大家一起上山。大家每天背着干粮出发,项目上的年轻人担心他腰伤复发,想帮他分担。陈育林却说:“你们的东西已经够多了,我自己的东西我能背。”

  白天野外地质调查时,陈育林都会叫年轻人走在他身后,由于走在最前面,好几次踩空险些入坑。为了摸清矿体规模、产状及特征,就必须对民窿进行逐一的调查。有些民窿荒废了几十年,成了老窿,不仅有蛇、老鼠、蝙蝠等不明生物,还充斥着一股刺鼻的味道,连当地老百姓都不敢进去。为了查明老窿内的地质情况,陈育林总是身先士卒,第一个爬进仅能容纳一人行走的狭小民窿,确定里面没有危险后,才会叫他们进去。

  身先士卒,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别人,是陈育林对自己的苛求。对于单位年轻人业务技能的传授,陈育林更是将其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自20世纪90年代地质行业低迷以来,地调院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充实过年轻力量,当2004年地矿公司成立时,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层现象。作为传帮带的主力军,陈育林在教导年轻人时总是倾囊相授、毫无保留,要求也特别严,特别强调学以致用,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地矿公司的青年骨干方磊介绍说,2015年在德兴石坞金矿尽职调查项目时,陈育林每天带领大家一起下高差达100多米的坑道,在坑道内作业的同时,还要手把手教年轻人怎么取样、编录、在素描图中哪个位置标注等。以刻槽取样工作为例,一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时,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在取样时往往忽略了位置这一重要因素,有的可能在顶上取样,有的可能在壁上取样。“在圈定矿体、计算储量时,刻槽取样位置的不同,往往会影响圈定矿体的面积,进而影响储量计算。一条矿体的时候影响不大,但是一旦矿体多了,就会严重影响准确性。”这时,陈育林总会及时纠正,耐心解释原因,并要求他们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每次都在统一的位置取样。

  项目部不乏高学历的年轻人,为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尽快成长,回到项目部,陈育林仍然停不下来,他总是会结合白天的工作,教导年轻人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生产相结合。陈育林还时常与年轻人打成一片,喜欢和他们一起讨论工作,善于倾听大家的意见,每每有年轻人提出好的想法时,他总是会大加赞赏,并默默记下运用到之后的工作中。

  此外,陈育林还十分关心项目部成员的衣食住行。外出作业时,他总是仔细留心每个人的喜好和口味,时不时地询问大家想吃什么,尽可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改善伙食。有时野外作业住在老乡家,条件简陋,门窗不严实。遇上刮风下雨的天气,陈育林就会睡不着,总是半夜起身去检查大家的门窗,确认不会漏风漏水,他才能安睡。

  在陈育林的帮助和关爱下,地矿公司的年轻人快速成长起来,大都成为了技术全面、有着丰富经验的项目经理和技术骨干,为地矿公司的发展作出了各自应有的贡献。地矿公司也从当初成立时仅有10余人的小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成如今拥有近90人的专业化团队。

  早已过了知命之年的陈育林本该像一些人一样,回机关“享享清福”,谋个轻松的差事。但他依然选择坚守在基层一线,用责任、忠诚、担当谱写着赣核人的忠诚奉献之歌。

这货来去如风,什么鬼都没留下!!!

相关推荐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