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注册链接_中阿地调合作应在互利双赢中行稳致远 ——对加强中国-阿拉伯国家地质调查合作的思考与建议
阿拉伯国家联盟(以下简称“阿盟”)由地处西亚、北非的22个国家组成,陆地总面积约1330万平方公里,区内石油、天然气、金、铅、锌、铁、铬、磷、铀等能源资源十分丰富,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我国外交的重要地区之一。2016年1月,中国政府发布首份《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提出要深化在产能、能源、卫星及其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合作、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合作。加强与阿拉伯国家地质调查与地学研究合作,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提升中阿友好关系与合作地学研究水平、推进新型一流地质调查局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阿地质调查合作有了初步基础
中国-阿拉伯国家(以下简称“中阿”)地质调查领域相对较大规模合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为解决当地民众饮水问题而开展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中阿地质调查国际合作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积极拓展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地学合作网络,为阿拉伯国家矿业部门培养了一批管理和技术人才,并与苏丹、摩洛哥等地质调查机构合作实施了合作编图、地质地球化学填图等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提高了阿拉伯国家地质工作程度,为改善矿产勘查投资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阿地质地球化学填图合作示范与水工环地质调查合作效果明显
中国地质调查局先后与摩洛哥、苏丹等国地调机构签署项目合作协议3份,实施合作项目7项,合作开展了十余个图幅的1∶5万~1∶25万地质地球化学填图示范,编制系列地质、地球化学图件,提高了合作国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和吸引矿业投资的能力,也为合作国自然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地质数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与阿尔及利亚、埃及、摩洛哥、苏丹等国,合作开展了水文地质调查、供水勘查及供水工程等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完成供水井1000余眼,解决了超过300万人口的生活用水问题。
中阿地质科学合作研究初显成效
中国地质调查局与苏丹等国地质调查机构合作开展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编制了东北非地区1∶250万地质图、矿产分布图、构造岩浆岩图及成矿区带及成矿远景区划分图,总结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对东北非地区进行了构造单元和成矿带划分。
为阿拉伯国家培养了一批地质调查人才,初步搭建了中阿地质调查国际合作网络
近十年来,通过学历学位教育、短期研修、技术培训、现场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为埃及、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也门、苏丹等阿拉伯国家培养了一批地质调查人才,仅中国地质调查局就为阿拉伯国家培养200余人。
中国地质调查局利用中国国际矿业大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和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等平台,加大与阿拉伯国家在地学相关领域的合作,并专门成立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阿拉伯国家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和西非北非地学中心,积极拓展与阿盟的地学合作网络。
问题与挑战
近年来,中阿地质调查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与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面临诸多挑战。
稳定合作网络与机制亟待建立
受双边关系、合作国政治环境与经济形势等影响,中国与阿盟各国合作交流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国际合作关系的建立也存在一定困难。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阿盟各国建立的国际合作网络局限在北非和沙特阿拉伯等少数几个国家的双边合作。虽然以我国为主,成立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阿拉伯国家地学合作中心(以下简称“中阿中心”),但与大部分阿拉伯国家未建立合作关系,也缺乏多边合作机制,更缺乏持续的项目合作与交流机制。
阿盟国家总体上受西方影响大,对我国的地质调查与地质科学研究能力迄今尚不很了解。随着中阿双边、多边合作往来日益密切,急需拓展与中东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国家以及阿盟之间多边、系统、全面的合作平台。
合作领域急需大力拓展和深化
目前中阿地学领域的合作局限于少数国家,且主要集中在地质地球化学填图等个别领域。
阿拉伯地区沙漠覆盖面积大,水资源严重缺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阿盟各国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监测评估与保护、地质灾害防治、荒漠化和岩溶地区石漠化防治等领域的合作有迫切的需求。阿盟地区是我国石油、天然气的主要输入地区,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发挥重要作用。近年因油气需求疲软价格大幅下降,传统阿拉伯油气生产大国也纷纷启动资源勘查开发多元化,对开展全面的能源资源评价有急迫需求。通过能源资源及环境的合作调查研究,进一步提高阿拉伯地区的能源资源形成与区域分布规律,摸清阿拉伯主要资源国能源资源潜力,提升阿拉伯国家水工环地质调查能力与水平,将促进中阿互利双赢。
人才团队建设有待加强
中阿合作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地学人才队伍,但距一流国际合作团队相差甚远,还无法满足中阿地学国际合作的实际需要。具体表现在缺乏地学国际合作的领军人才,缺乏懂国际法则、技术过硬,精通阿拉伯语的复合型国际合作人才,缺乏稳定的人才交流培养渠道等问题。急需通过项目支持,依托国际合作,培养中青年人才,吸收合作国优秀人才,提升国际合作能力建设,建立稳定的区域性国际合作团队。
加快中阿地质调查合作的对策建议
中阿地质调查合作开展多年,已经建立了友好互信的合作基础,合作前景广阔。扎实推进中阿地质调查国际合作,必将促进中阿互利共赢。为进一步推动中阿地质调查领域合作,提出如下建议:
加快建设稳定的中阿多双边国际合作平台
以中阿地学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快与阿盟及相关国家合作平台的构建和合作机制的落实。在双边合作方面,巩固和深化与现有摩洛哥、苏丹、沙特阿拉伯3个阿拉伯国家的合作关系,积极拓展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合作。在多边合作方面,尽快与阿盟进行沟通与协商,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结合中国-阿盟双方共同关注的关键地学问题,加快双边与多边合作项目的沟通协调,并通过签署合作项目协议落实。加强与阿盟之间稳定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借助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平台,定期召开与阿拉伯国家地学合作交流,逐步将合作平台建实建好。
尽快合作编制完成中阿地质调查顶层设计
依托中阿地学中心,召开中-阿地学研讨会,进一步了解阿拉伯国家地质调查与地学研究合作需求,结合阿拉伯国家的需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与产能合作,尽快推进合作编制中阿地学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全面提升中阿合作战略研究水平与能力,促进中-阿产能合作及矿业合作健康发展。
积极拓展中阿地质调查合作领域
阿拉伯地区地处冈瓦纳板块北部与特提斯-地中海结合带,后者与我国青藏高原冈底斯带都是特提斯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开展阿拉伯地区以及与我国青藏高原资源环境对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继续推进“化学地球”和“全球岩溶”大科学计划在阿拉伯国家的实施的同时,围绕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共同关注的重大地质-能源资源-环境问题,共同推动特提斯-地中海-阿拉伯地学大科学计划(或大工程计划)的落地,合作开展关键地学问题研究,能源与矿产资源评价,建立中阿地学信息共享平台;深化阿拉伯地区的区域成矿规律、资源能源潜力研究。推广我国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监测评估与保护、地质灾害防治、荒漠化和岩溶地区石漠化防治等领域的先进方法技术,解决阿拉伯国家环境和民生问题。促进中阿双方地球科学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
加快中阿地质调查合作人才的培养
建立与阿拉伯国家地学人才的双向培养机制。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等单位,通过援外培训、人才引进、攻读学位、交流访问等多种方式,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地学人才提供双向培训和交流机会;为我国和阿拉伯国家培养一批地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