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在线注册_地学科普,原来这么有趣! 中国地调局实物中心“小学地学科普知识竞赛”活动侧记
“一、二、三,看镜头!”在中国地调局实物中心配套服务楼的门口,几名小学生手里各拿着一张奖状,在高兴地拍着合影。这里刚刚结束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地学科普知识竞赛,而这些手捧奖状的小学生们,正是这场竞赛的参赛选手。
4月19日下午,作为实物中心开展的“第48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小学地学科普知识竞赛”如期举行。本次竞赛由实物中心与燕郊高新区管委会联合举办,经过前期选拔,共有来自燕郊地区26所小学中的24组代表队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参赛选手们均做好了充分准备,在比赛中展现了丰富的知识储备。经过紧张激烈地比赛,最终决出了一等奖1组、二等奖4组、三等奖7组。
影响范围达十万人
针对中小学生的地学科普,难点在于如何做到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让他们愿意且主动参与进来,收获到知识,活动影响范围也才会更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本次“小学地学知识竞赛”不仅得到了广大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其科普影响范围更是达到了10万人之多。
“我们在燕郊地区各小学给每一位学生都发放了‘第48个世界地球日科普知识竞赛答卷’,一共发出去近40000份。从后期初步统计来看,问卷回收率超过了95%,答题情况也很不错。”本次活动负责人告诉记者,近4万份问卷发出去后,学校的老师会引导学生们从三方面寻找答案:一是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二是回家与家长一起答题;三是通过开主题班会的形式共同答题。这样一来,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也成为了科普对象,相当于每一份问卷对应的答题对象基本都有2到3人,整体算下来这次活动的科普范围超过10万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合作创新科普方式
据了解,本次活动从确定方案到具体实施,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影响范围十分广泛,这与实物中心创新地学科普方式是分不开的。
3月24日,实物中心确定了《第48个地球日宣传活动方案》,明确了“小学生地学科普知识竞赛” 活动的具体内容。“举办竞赛的初衷其实并没有想过范围要做这么大。最初的计划也就是覆盖单位大院周边的3~5所小学即可。”活动负责人说,联系周边几所学校的过程非常顺利,不仅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响应,而且有学校建议,“将活动范围扩大到整个燕郊地区小学”。
对此建议,实物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协调小组来到燕郊高新区社会发展局,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扩大活动范围等事项进行了对接,最终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
4月初,燕郊高新区社会发展局教育科、燕郊学区中心校召集了燕郊地区所有小学校校长,详细介绍了实物中心的单位性质、地学科普职能等,并部署了竞赛问卷发放的相关事宜,确保全区4万多名小学生每一名都能参与到问卷答题中来,真正学到地学知识。
在双方的共同沟通组织下,地学科普职能单位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联合举办的燕郊地区首届“小学地学科普知识竞赛”就这样诞生了。
实物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地学科普工作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创新活动方式,并且联合各方面的资源、力量,配合起来做科普,才能扩大活动影响范围,也才能保证活动不是流于形式,取得良好的效果。”
地学知识覆盖面广
“有利于石油储存的岩石是什么?”“哪种矿物可以在生活中用来治疗腹泻?”“‘羊煤土气’指的是我国哪一个省份?”这些问题,都摘选于本次发放的“第48个世界地球日科普知识竞赛答卷”中。记者大致浏览一遍问卷后发现,问卷一共60题,知识范围覆盖了基础地质、地球科学及与地球日相关内容,很多题目不仅贴近生活,而且极易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本次竞赛题目的编写工作让竞赛筹备组费了不少心思——题目出得太深太难,学生们答起来费劲,也达不到科普效果;题目出得太简单,又达不到竞赛的目的。
为了出好竞赛题目,出题组集思广益,经过几个通宵的奋战,从《地球科学概论》、《矿物学基础》、《结晶学与矿物学》、《系统珠宝学》、《岩浆岩岩石学》、《沉积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等近10本高校课本中,尽量选择与生活相关、浅显易懂的基础知识点,再结合实际情况,最终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小学生科普的地学题库。而且,这套题库还得到了实物中心相关专家的检查、指导,确保了知识的准确性。
参赛热情积极高涨
决赛当天,24支参赛队伍的72名小选手们早早就来到了会场。他们坐在椅子上,利用等待比赛开始的这一会儿功夫背题、看资料,脸上的那股认真劲儿着实让人赞叹。
记者了解到,本次进入决赛的参赛选手是每个学校经过严格选拔产生的,综合了学生本次地学知识问卷的回答情况和平时的学习表现情况,参赛选手从二年级到六年级都有。而且,这些小选手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几乎都对地学知识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很多同学还具备了一定的地学知识储备。例如,在竞赛抢答环节,主持人在询问相关题目答案的同时,往往都会做一些知识的延伸,问一问回答问题的同学一些相关地学知识,他们不仅都能答上来,而且正确率颇高。
“这些孩子们在学校做问卷的时候就特别积极,查阅资料、相互讨论、找人请教,很多同学都对地学知识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一位带队老师告诉记者,参加竞赛,得到名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养成学习知识的习惯,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所以,等比赛结束后,我要带着同学们在实物中心的标本园里逛逛,认识认识矿石,把地学科普从纸上变到实地。”
记者手记:看着比赛现场孩子们紧张、热情、争先的场面,不禁让人回忆起那些朝气蓬勃的学生时代,而地学科普的意义可能也在于此——不仅是地学知识的传播,也要弘扬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激情、创先争优的生活学习态度。这些10岁左右的孩子中,也许就有未来的地球科学家,他们目前能做的,是汲取前人留下的地学知识,传承老一辈留下的地质传统,而现在我们能做的,是营造一种学习知识的氛围,培育一方养育人才的沃土。在创新地学科普方式、扩大活动影响力度方面,不得不说,中国地调局实物中心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据了解,实物资料中心也将把这项活动继续坚持下去,做成品牌,让地球科学插上创新与普及的翅膀,飞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