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登录注册_地调局水环中心精准扶贫,解决因水致贫问题
地调局水环中心精准扶贫,解决因水致贫问题 古家庄村找水记 作者: 李明 发布时间: 2016-03-28 2015年,地调局水环中心驻曲阳县齐村乡古家庄村帮扶工作队带着党和地方政府的重托,进村驻点,开展扶贫工作。在真帮实扶中践行“三严三实”的根本要求,按照“摸底子、谋路子、出点子”的工作步骤,确定脱贫攻坚重点方向。 该村基础条件薄弱,在修建王快水库时,淹掉该村沟谷水浇地100余亩,村民居住地势较高,全村300余人,180多人饮用自然沟岔的浅层地下水。据调查,现浅层地下水已被生活垃圾污染,约60%的村民饮水安全无保障。除了生活饮用水极度匮乏,该村农田灌溉水利设施基本为零,农田灌溉用水严重缺乏,大部分农田“靠天收”,据调查,2014年全村秋季作物300亩颗粒无收,直接经济损失20多万元,严重制约着本村的农业经济发展。从建设农村安全饮用水源与水利基础设施入手,发挥我中心地调科研专业优势,将该村饮水安全及农田灌溉水利设施建设列入中心《太行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计划。 经过遥感、物探、钻探多专业联合作战,寻找到集聚于闭坑多年挖掘铁矿的矿洞内、储存量巨大的基岩裂隙水。该井除解决驻村180多口村民安全饮水外,还能用于灌溉村里500亩耕地,约占全村70%的农田,确保农作物丰收,经济增收约36万元/年。 这次在闭坑矿洞内成功打出基岩地下水,再次见证了地质调查成果在解决“因水致贫”,精准服务于地方需求所取得的实效,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大力称赞。 乡干部现场感叹作诗一首: 清冽喷薄出天地,一线晴天映苍穹。 古有愚公移山记,近看扶贫攻坚篇!
杏鑫怎么注册_大河雄峰——甘肃景泰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甘肃景泰龙湾村的黄河岸边,这些巍然耸立的峰林颇具一种震人魂魄的气势。虽然是土林,但其壮观气势远远超过了云南路南石林。 黄河九曲,相比中国其他大河入海的行程,黄河走了更多的弯路。而九曲黄河之曲,主要在黄河的中上游地区。黄河东出星宿海,到了若尔盖因受岷山所阻,不得不掉头返向西北,到了龙羊峡才又重归东流之路,但过兰州后又遇屈吴山—六盘山挡路,再次向北迂回,这一次绕了一个更大的圈,在宁蒙地区留下富庶的河套平原之后,又被管涔山—吕梁山所迫,只好由鄂尔多斯高原南下,切出晋陕大峡谷,在潼关顺应秦岭的走向,完成了最后一个华丽转身,才终于直奔东方。 黄河由河源经川西北、青海至甘肃境,大致相当黄河地貌上的第一级阶梯。而由青海的龙羊峡至甘肃与宁夏交界处的黑山峡,好比黄河由青藏高原东北缘下降至内蒙古高原的“阶坎”,在这一河段,形成峡谷与“川地”交替的地貌景观,而且多有蜿转的深切河曲。在甘肃景泰县龙湾村旁,黄河留下一段极富韵律的河湾,著名的黄河石林就位于这段河湾的左岸凹岸处。
杏鑫注册链接_北极明珠
斯瓦尔巴群岛
北极地区的斯瓦尔巴群岛,虽然气候严酷——皑皑冰川覆盖了它60%的土地,冬夏各有100多天的极夜与极昼,但资源丰富,不仅有各类北极特有的动植物,而且还有多种矿藏。每到夏天,世界各地追求新奇的人们,便会来到这个被挪威人称为“北极明珠”的岛屿上考察与观光。有意思的是,这个北冰洋深处的岛屿,与中国还有着曲折的历史渊源…… 这是斯瓦尔巴群岛上沉积了几十万年的冰川,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与南极不同的是,这里的冰川上面银白,下部淡蓝,冰体破碎,犬牙交错。全球变暖使这里的冰川在加速消融。 飞机从奥斯陆起飞,越过挪威本土,进入巴伦支海上空,太阳已经沉入大海,开始夜间飞行。机舱空间有限,人影模糊。窗外无边无际,一片黑暗。我闭上眼睛,任思绪漫游。忽然,飞机快速下降(也许遇到了下降气流的缘故),我的心头也随着一沉,仿佛坠入时空隧道。就在这时,我想起了荷兰人巴伦支,他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1594年,有三艘荷兰航船,从阿姆斯特丹出发,到北极去探险。其中一艘船上的年轻船长,就是24岁的巴伦支,那是他探险生涯的开始。巴伦支指挥着自己的航船,向新地岛的北岛出发,穿过喀拉海,到达了新地岛的最北端。第二年,巴伦支又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一支由7艘船组成的船队,装满了出口中国的货物,浩浩荡荡地向中国进发,但在新地岛以东的喀拉海入口处被冻住,结果无功而返。
杏鑫怎么注册_漫长之旅:发现稀土元素
1991年,邓小平在上海大众公司视察时说:“中国稀土资源世界第一,用处是多方面的。”一个美国朋友说,你们有这个宝,等于有中东的石油。可见,中国稀土在世界上的战略地位是非常高、非常重要的。稀土有优异的光、电、磁等性质,被誉为新材料的“宝库”。稀土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中有着广泛应用,是发展高科技产业必需的“战略元素”。 稀土英文为Rare Earth(简称RE或R),意思是“稀少的土”。稀土元素的氧化物(REO)既不溶于水,也没有金属光泽,与组成“土”的氧化物十分相似。早期的化学家们把既不溶于水,又不受加热影响的物质都称之为“土”,如称氧化铝为“陶土”,称氧化钙为“碱土”,称氧化钇为“钇土”。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有限,发现的稀土矿物很少,人们只能制得一些不纯的、像土一样的氧化物,所以人们敬畏大自然,给这组氧化物取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名字——稀土。 实际上,稀土既不“稀少”,也不是“土”。例如铥(Tm 0.01%)和镥(Lu 0.01%),在地壳中的丰度比未被认定为稀有的元素,如锑(Sb 0.002%)和铋(Bi 0.0017%)的还要高,在地壳中它们的含量并不稀少。另外,稀土元素的化学活动性仅次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是一组典型的金属元素,稀土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例如,它们的粉末可以自燃,可用于制造电光弹、曳光枪弹和“打火石”。 我国地域辽阔,拥有全球最丰富的稀土资源。据报道,我国稀土资源量曾占到全球稀土已知储量的80%,生产占60% ~ 90%。主要内生稀土矿床有白云鄂博稀土矿、微山稀土矿和冕宁稀土矿,主要外生稀土矿床有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为了更好地利用稀土资源,把稀土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科技优势和经济优势,本文回顾了稀土元素是如何发现的,让大家初步了解稀土,以便更好地利用稀土。 世界稀土储量分布图 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给稀土元素的定义,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简称REE)是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57~71的15个镧系元素(La—Lu),外加电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相似、原子序数分别为21和39的2个化学元素钪(Sc)和钇(Y)的统称。除钪(Sc)和钷(Pm)外,其他15个元素常常共生。
杏鑫注册链接_泰坦之金——走进钛的世界
自然界中有一种金属元素名为钛,英文名为Titanium,取自泰坦神族“Titan”。那么,钛具有怎样的魅力,能够被赋予这样一个霸气的名字,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钛的世界。 钛,化学符号Ti,是一种银白色过渡金属元素。钛在壳中分布广泛,在10000米厚的地球表面含量高达6‰,在所有元素中位居第9位。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机械强度高、耐高低温、耐腐蚀、不易氧化、还原性强等特点。在常温下,钛表面易生成一层极薄的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使其不会与硝酸、稀硫酸、稀盐酸以及酸中之王王水反应。但要注意的是,钛会与氢氟酸、浓盐酸、浓硫酸反应。钛的突出优点是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强,这两点也决定了钛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天神之名——钛的发现 钛金属在航空航天等新兴科技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更是被誉为“战略金属”,这种重要战略资源是最晚被人类发现的几种金属。钛最早被人类发现是在1791年,一位英格兰业余矿物爱好者发现这种白色粉末。之后在1795年,德国化学家才确认这种元素并将其命名为钛。但实际上两位前辈发现的都是粉末状的二氧化钛。直到1910年,经过了一个多世纪,人类才发现制取钛的方法,美国化学家亨特第一次制得真正意义上的金属钛(纯度达到99%)。但是因为钛的氧化物极其稳定,对冶炼工艺要求非常高,使得人们长期无法制得大量的钛。因此,尽管钛在地壳中含量远远高于许多常见的金属,但其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历史并不长。 钛虽然属于铁族系列元素而被归入黑色金属类别,但它却是典型的亲石元素,常常以氧化物矿物的形式出现。自然界中发现的含钛矿物有140多种,但被工业利用的主要有钛铁矿、金红石和钛磁铁矿,等等。
杏鑫在线注册_内蒙古发现小型伤齿龙科恐龙新属种
伤齿龙科恐龙是一类中小体型的兽脚类恐龙,和鸟类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与鸟翼类、驰龙类共同构成了近鸟类,因此伤齿龙科恐龙的研究对理解非鸟恐龙向鸟类的演化过程的具体细节具有重要意义。
杏鑫登录注册_全国泥炭沼泽碳库补充调查稳步推进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近日组织召开“全国泥炭沼泽碳库补充调查工作进展研讨会”。会议对项目进展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后续泥炭沼泽碳库调查提出了明确要求。 此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国地调局西安地调中心、中国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中国地调局探矿工程所项目负责人分别介绍了青海省、四川省与内蒙古自治区泥炭沼泽碳库补充调查所取得的进展、成果、认识,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中国地调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生态地质调查工程”副首席介绍了黑龙江、吉林、辽宁、云南四个省所取得的调查进展与成果,并对全国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对后续调查范围、全国调查成果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要求。与会人员就目前工作进展、采用技术手段、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议在全面总结的同时,还对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工作机制、数据库建设、工作安排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下一步,相关项目组将根据会议要求,集成泥炭沼泽碳库调查成果,以查清我国泥炭沼泽碳库现状为目标,为泥炭沼泽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杏鑫注册链接_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视频会
2月2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视频会暨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培训研讨班开班式在京召开。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局长钟自然在会上强调,2017年要着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强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钟自然指出,要深入学习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回顾过去一年,中国地调局从七个方面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巩固“八问”责任传导机制,推动“两个责任”落实;全面完成国土资源部对局14个直属单位的巡视工作,有效发挥利剑作用;突出内部审计和专项检查的抓手作用,强化局党组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建立健全廉政风险排查防控体系,确保审计不出大的问题;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格问题线索核查和纪律审查;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强化纪检监察双重领导体制,全面履行“两项任务”和“三项职能”。局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形势总体向好,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从严检查、从严整改、从严执纪问责的新常态基本形成。 钟自然强调,2017年是部党组确定的“责任落实年”,中国地调局各级党组织要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和整体合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地生根。要着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二是精心组织国土资源部对地调局直属单位的巡视工作,推动解决管党治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强化局党组重大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推动形成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有效机制。四是巩固和深化“八问”责任传导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落地生根。五是建立健全廉政风险动态排查防控机制,加大从源头预防和廉政风险防范力度,确保审计不出大问题。六是加强纪检监察审计队伍自身建设,全面履行“两项职能”和“三项重点任务”。 中国地质调查局各直属单位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直属单位班子成员、处室负责同志、支部书记、纪委委员、项目负责人和纪检监察干部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杏鑫注册链接_甘肃省地矿局水工环地质及地质灾害治理成果显著 去年水工环地质工作完成产值12个亿
甘肃省地矿局近日召开的2016年度水工环地质及地质灾害治理成果专项汇报会议传来喜讯:去年,该局水工环地质工作不等不靠、奋力而为,服务保障有力有序,能力素质不断提升,市场开拓亮点纷呈,完成产值12亿元左右,为全局地勘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6年,该局水工环地质工作亮点突出,不仅创造了良好的产值,同时充分发挥资质和专业技术优势,主动与兰州、酒泉、张掖、金昌、定西、平凉、庆阳、天水、临夏等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着力推进地质工作与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深度融合,努力为全省防灾减灾、旱区找水、环境保护、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工程建设提供保障服务;积极参与全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整体工作按计划有为有序推进;成功实施兰州市伏龙坪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在地质灾害开发式治理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加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积极开展全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且成效显著;加强与中国地调局及水利等部门合作,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黑河流域及巴丹吉林沙漠水文地质调查等项目顺利推进;嘉峪关大草滩水源地迁建和张掖市甘州区、武威市凉州区、平凉市崆峒区、瓜州县等县区水源地勘查,以及兰州市、张掖市、临夏州、天水市、平凉市、敦煌市等地区地热资源勘查成效显著,特别是甘肃二勘院承担的兰州市城区地热资源勘查取得重大突破,成井深度2502米,出口水温74℃,涌水量每日保持在2000立方米以上,是甘肃省迄今为止出水温度最高、出水量最大、揭露地层最为完整的地热井。 在谈到今后工作时,会议提出,作为全省惟一的综合性地勘单位,甘肃省地矿局必须树立大地质、大环境、大服务理念,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服务中,保障全局地勘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同时,要以水工环地质的新业态、新需求、新业务为引领,推动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一要在主动提供服务支撑中拓宽发展空间;二要在提升队伍素质中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三要在注重风险管控中强化经营管理。 据了解,该局近年来参与了大量重大基础性、公益性民生工程项目的建设,在水工环地质勘查、地质环境监测、地下水资源开发保护、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地质灾害勘查治理与预警排查、地质遗迹保护,以及城市地质、农业地质与旅游地质调查规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