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注册链接_土壤

杏鑫注册链接_土壤
1年前 (2023-03-27)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150℃

土壤(soil)是富含腐殖质的细粒而松散的生物风化作用产物。土壤的组成包括腐殖质、矿物质、水分和空气。 腐殖质是生物、微生物遗体在风化产物中不断聚集腐烂后形成的,它的存在是土壤区别与其他松散堆积物的主要标志。 土壤的厚度一般是50~60cm到1~2m,最厚可达10余米。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根据其成分、颜色和结构特点,可分为三层。  

杏鑫怎么注册_残积物与风化壳

杏鑫怎么注册_残积物与风化壳
1年前 (2023-03-27) www.nxdzgc.com 杏鑫注册服务 137℃

岩石风化后在原地残留的物质称为残积物(eluvium)。其中除碎屑物外尚有少量新形成的矿物,它们的结构松散,碎屑往往大小不均,棱角显著,无层理。   残积物多分布在分水岭、山坡和低洼地带,其顶面较平坦,而底界起伏不平,与基岩呈过渡关系,残积物的厚度因地而异。

杏鑫在线注册_地震为何没有10级?一旦发生,将撕裂半个地球

杏鑫在线注册_地震为何没有10级?一旦发生,将撕裂半个地球
1年前 (2023-03-27) www.nxdzgc.com 杏鑫注册服务 150℃

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和18时24分,土耳其先后发生两次7.8级地震,造成数万人伤亡。据介绍,第一次地震发生时破坏力很大,约等于130颗原子弹的当量。 这让人们十分好奇,地震震级和破坏力是什么关系?地震震级又是怎么算出来的?中国地震局蔡晋安老师为大家精彩解读。 每当地震发生的时候,我们都会在新闻中间看到震级的信息。有些网友就问:10级地震会发生什么事?到底有没有10级以上的地震?今天就给大家说说地震震级的一些事。 地震是地球上一种自然现象,因为爆发的突发性和对人类社会破坏的惨烈,给人们心理带来巨大恐慌。人们用一个地震震级的概念,来度量地震的大小。 多数地震发生的时候,往往伴随着断层的破裂,这就是说,地震发生时会释放能量。这种撕开断层的能量,就目前人类的认识水平,还无法直接测量。聪明的科学家就想了个办法,通过测量地震释放出来的地震波能量,来间接地反映地震能量。所以地震震级表述的,就是地震时释放出来的地震波的能量。 当一个地震发生后,往往大家都会听到震级和烈度的概念。刚才说了,震级是根据地震时地震波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地震烈度是对地震造成破坏程度的度量,它是由人的感觉、房屋和地形地貌破坏程度来决定的。 随着与震中的远近,一个地震可以划出多个烈度不同的区域。举例来说,2008年发生了汶川地震,它的震级是8.0,但它的烈度可以从6度一直分布到11度。 那么地震震级怎么测出来的呢? 实际上,在19世纪末期,科学家就发明了近代地震记录仪器,来记录地震激发出来的波形,这为震级的测定奠定了基础。到了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里科特和古登堡等人就发现,可以用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振幅跟相应的周期来计算地震震级。这就是我们目前竟然听到的所谓“里氏震级”。 当然,因为地震有远近和深浅之分,因而科学家们也就用“近震震级”、“体波震级”、“面波震级”等等来表述。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震级还会饱和,又发展了“矩震级”。目前我们中国参照国际震级标准,已经制定了自己的震级标准。 刚刚谈到的震级概念很抽象,所以我们将震级能量跟爆破当量进行对比,给大家提供更加直观的一些认识: 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一个5级地震发生时所释放的地震波能量,相当于500吨左右的TNT炸弹量;一个6级地震释放能量就相当于“二战”期间,美国扔向日本广岛“小男孩”原子弹的能量大小。 大家知道震级越高,释放能量也越多。地震每增加一个震级,能量就相差32倍。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2个5级地震释放的能量;而一个7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释放的能量。 还有一个现象,震级有“负震级”。那么负震级表示什么意思,是不是能量亏欠?这得从0级地震的规定谈起。 我们早些时候在规定0级地震时,是用伍德·安德森短周期地震仪,在100千米处记录到最大地震幅值为1微米的震动,把它定为0级。因此,我们的负震级,仅仅表示,观测到的最大地震幅值低于1微米,但还是有能量的。 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气象领域对风力可以分为18个等级;地震领域将地震烈度可以分为12个等级,但是震级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明确的等级范围。现今全球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9.5级地震。 那么能不能把震级往上划分到10级、11级呢? 科学家们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根据历史地震引发断层破裂长度的研究,一个7级地震引发断层破裂长度大约在30~60千米左右,比如2013年四川芦山7.0级地震,引发的断层破裂长度大约在40千米左右;一个8级地震引发的断层破裂长度大约在100~400千米左右,例如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引发的断层破裂长度大约在300千米左右。 如果这种经验认识是正确的话,照此外推,一个10级地震引发的断层破裂长度,大约在2万千米左右,而我们的地球周长大约是4万千米。也就是说,如果发生一个10级地震,已经撕裂了半个地球,人类的生存环境都受到致命的威胁,那么震级再往上划分还有什么意义呢? 编辑:张凡 校对:马微 审核:梁忠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杏鑫注册链接_二谈学习贯彻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精神 ——找准新时代地调工作的发力点

杏鑫注册链接_二谈学习贯彻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精神 ——找准新时代地调工作的发力点
1年前 (2023-03-27) www.nxdzgc.com 杏鑫注册服务 146℃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在“全力支撑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的基本定位中,地质调查工作该如何作答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这张考卷,从而开创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新局面?毫无疑问,对于地质调查工作而言,就是一定要找准发力点。   找准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力点至关重要,这个发力点是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实现新作为的关键点和突破点,甚至是撬动整个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的阿基米德支点。这个点牵系着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的全局。地质调查工作的实践证明,正是因为找准并推进了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力点,地质调查工作才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只有找准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力点,才能服务好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地质调查工作只有被置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国土资源工作的全局之中统筹谋划,才能开拓创新,从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能源资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能源转型与能源革命走向纵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地质调查工作抓住低碳清洁能源调查这个“牛鼻子”,精心实施重大科技攻坚战,实现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功试采、长江经济带页岩气调查重大突破、新区新层系常规油气调查重大进展……   只有找准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力点,才能发挥好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无论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还是支撑国土资源中心工作,地质调查工作必须聚焦重大战略实施所面临的地质、资源、环境问题,聚焦“加快建设安全、绿色、高效、法治、和谐的美丽国土”,通过资源、环境、空间、灾害多要素调查,提供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地质解决方案。5年来,地质调查工作围绕国家“三大战略”,组织编制了系列图集和报告,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积极主动为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提供地质方案……   只有找准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力点,才能推进地质调查战略性结构调整。应该看到,地质调查工作面临的外部形势、内部条件,特别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这样的重大变化,地质调查工作主动对接国家需求,强化问题导向,突出能源地质调查、民生地质调查和海洋地质调查等,推出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在脱贫攻坚、海洋强国建设、军民融合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当前,这一重大变化仍在进行,地质调查工作仍需要继续探索和推进改革调整,例如,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对地质调查部署进行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拓展地质调查工作和服务领域,积极拓展服务第三次土地调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乡村振兴等新兴领域……   时代是出卷人。如何找准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力点,需要回到新时代的坐标之下予以考量。不可否认,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今后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也是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的一个落脚点。   一方面,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需要安全、可靠、持续、稳定的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保障。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已经从高速度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有更高质量的能源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保障。支撑服务能源资源保障,依然是地质调查工作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要求地质调查工作必须通过资源、环境、空间、灾害多要素调查提供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地质解决方案。同时,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求地质调查工作必须把服务脱贫攻坚和防灾减灾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此外,实施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七大战略”、“三大攻坚战”等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地质调查工作更加精准、有效地发挥基础性、先行性作用。   当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还要求地质调查事业必须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放在地质调查事业的突出位置。而落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加快建设部党组提出的“安全、绿色、高效、法治、和谐的美丽国土”,也要求地质调查工作提供更加有效的地球科学依据和资源环境信息。   知之不难,行之不易。找准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力点,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好党的十九大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今后一个时期着力推进10项重点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产业化进程。二是加快实施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大洋钻探船)建造项目。三是全力推进地球深部探测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立项和实施。四是精心实施陆域五场地质科技攻坚战。五是精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发展、海洋强国、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六是加快推进“地质云”建设和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服务。七是着力推进 “十大计划60多项工程300多个项目”,出大成果、出大人才,不出大问题。八是改革完善新型的中央与地方、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体系。九是加大科技人才队伍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十是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   应当说,这10项工作是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的具体着力点,是地质调查工作需要集中用力的“牛鼻子”。牵住了这个“牛鼻子”,地质调查工作就有了制胜砝码,从而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良好局面。   当然,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力点并不是孤立推进的,需要与地质调查工作改革调整、科技创新、地质文化建设等统筹推进。地质调查工作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发展,是其外部形势和内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新要求,必须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是地质调查事业的核心,人才是地质调查事业的关键,必须毫不动摇地把科技创新摆在新时代地质调查事业的突出位置,义无反顾地把人才培养作为新时代地质调查事业的关键环节。同时,必须把地质文化建设作为新时代地质调查事业的精神支柱,大力弘扬“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的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力点,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对地质调查工作新要求,落实国土资源部党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对地质调查工作要求的落地点,必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抓好统筹落实,推进地质调查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开创出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新局面。

杏鑫登录注册_三谈学习贯彻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精神 ——人才是发展之基

杏鑫登录注册_三谈学习贯彻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精神 ——人才是发展之基
1年前 (2023-03-27)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132℃

  一流人才是建设一流队伍的基础,是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地质调查局的基础。   1月23日,2018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公布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第三批“李四光学者”、“杰出地质人才”和第二批“优秀地质人才”名单。   刚刚过去的五年,中国地质调查局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国土资源部党组部署,主动对接国家需求,强化问题导向,深入推进地质调查战略性结构调整,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做出了积极贡献。而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得益于中国地质调查局有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   五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摆在突出位置,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成了地质科技创新总体布局,研究制定了中国地质调查“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科普规划和信息化建设三大规划,确立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地质调查局目标,推出了百项理论、百项技术和百项成果,出台19个文件促进和加强地质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涌现了一批科技成果和高端人才,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项,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5项,3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5人当选两院院士,评选出卓越、杰出和优秀三级人才145名,打造了中国地质调查人才品牌。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包括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等在内的一系列重要论断,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新时代地质调查事业要把牢支撑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方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找准历史方位,聚焦“加快建设安全、绿色、高效、法治、和谐的美丽国土”,研究谋划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的创新发展,夯实保障“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的能源资源基础,牢牢守住能源、矿产、水和粮食资源安全的供给底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安全、稳定、经济、可靠的资源保障。这一使命艰巨而光荣,而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在新时代实现新作为,就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从严治党,力争打造一支高素质、创新型、专业化的地质调查队伍。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新时代实现新作为,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然而人才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如同凤凰涅槃,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而中国地质调查局从未停止过人才建设的步伐。自2010年启动人才建设工作以来,一直在不断完善,一步步走向成熟。2015年1月27日,钟自然局长在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人才一流是建设世界一流地调局的关键,扭转地质调查能力不足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中心工作需求不适应的局面,关键靠人才;扭转地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难以破解重大能源、资源、环境和灾害难题的局面,关键靠人才;扭转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国内、国际影响力不强的局面,关键靠人才。   这为全局人才改革奠定了总基调。同年9月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出台了《中共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关于加强地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对地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标志着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翻开新篇章,具有里程碑意义。   同年10月25日,22名地质专家获得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李四光学者”和“杰出地质人才”称号,包括:2名卓越地质人才、2名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和18名杰出地质人才。同年12月22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向其各直属单位、各部室印发《关于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聘计划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了人才建设工作。同年12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本年度的地质科技奖评奖工作,在原“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的基础上,正式更名设立“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与以往相比,进一步扩大了奖励范围,参评项目不再局限于中国地调局组织实施的地质调查项目形成的成果。中国地调局直属单位承担的其他来源项目或未依托项目的个人或集体完成的成果均可申报,让真正优秀的成果都能入围参评,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致治之要,育才为先。只有为人才提供合适的成长土壤、研究土壤、价值实现土壤,才能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新时代赋予了地质调查新任务,而要完成这些新任务,实现新作为,迫切需要提升地质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激发地质科技人才队伍创新活力。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钟自然指出,必须义无反顾地把人才培养作为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的关键环节。他表示,科技创新没有人才不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五问”、“五不唯”的成果与人才评价标准。二是坚持实行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成长“双通道”。三是坚持优化人才成长的环境。四是坚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五是坚持实行人才激励机制,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地质工作不是简单地上项目、干工程,它不仅是一项科技含量高、风险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以科学研究为主的研究型工作,还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风餐露宿是常态,从业人员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更需要一种奉献精神。因此在选拔培养专业人才时要坚持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标准,在使用专业人才上,既要为他们创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工作环境,又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状态,为他们排忧解难。   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唯有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落实好中央各项科技人才政策,努力构建多出成果、留住人才、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队伍,才能筑牢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的根基,在新时代实现新作为。

杏鑫注册链接_地震为何没有10级?一旦发生,将撕裂半个地球

杏鑫注册链接_地震为何没有10级?一旦发生,将撕裂半个地球
1年前 (2023-03-27) www.nxdzgc.com 杏鑫注册服务 138℃

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和18时24分,土耳其先后发生两次7.8级地震,造成数万人伤亡。据介绍,第一次地震发生时破坏力很大,约等于130颗原子弹的当量。 这让人们十分好奇,地震震级和破坏力是什么关系?地震震级又是怎么算出来的?中国地震局蔡晋安老师为大家精彩解读。 每当地震发生的时候,我们都会在新闻中间看到震级的信息。有些网友就问:10级地震会发生什么事?到底有没有10级以上的地震?今天就给大家说说地震震级的一些事。 地震是地球上一种自然现象,因为爆发的突发性和对人类社会破坏的惨烈,给人们心理带来巨大恐慌。人们用一个地震震级的概念,来度量地震的大小。 多数地震发生的时候,往往伴随着断层的破裂,这就是说,地震发生时会释放能量。这种撕开断层的能量,就目前人类的认识水平,还无法直接测量。聪明的科学家就想了个办法,通过测量地震释放出来的地震波能量,来间接地反映地震能量。所以地震震级表述的,就是地震时释放出来的地震波的能量。 当一个地震发生后,往往大家都会听到震级和烈度的概念。刚才说了,震级是根据地震时地震波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地震烈度是对地震造成破坏程度的度量,它是由人的感觉、房屋和地形地貌破坏程度来决定的。 随着与震中的远近,一个地震可以划出多个烈度不同的区域。举例来说,2008年发生了汶川地震,它的震级是8.0,但它的烈度可以从6度一直分布到11度。 那么地震震级怎么测出来的呢? 实际上,在19世纪末期,科学家就发明了近代地震记录仪器,来记录地震激发出来的波形,这为震级的测定奠定了基础。到了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里科特和古登堡等人就发现,可以用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振幅跟相应的周期来计算地震震级。这就是我们目前竟然听到的所谓“里氏震级”。 当然,因为地震有远近和深浅之分,因而科学家们也就用“近震震级”、“体波震级”、“面波震级”等等来表述。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震级还会饱和,又发展了“矩震级”。目前我们中国参照国际震级标准,已经制定了自己的震级标准。 刚刚谈到的震级概念很抽象,所以我们将震级能量跟爆破当量进行对比,给大家提供更加直观的一些认识: 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一个5级地震发生时所释放的地震波能量,相当于500吨左右的TNT炸弹量;一个6级地震释放能量就相当于“二战”期间,美国扔向日本广岛“小男孩”原子弹的能量大小。 大家知道震级越高,释放能量也越多。地震每增加一个震级,能量就相差32倍。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2个5级地震释放的能量;而一个7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释放的能量。 还有一个现象,震级有“负震级”。那么负震级表示什么意思,是不是能量亏欠?这得从0级地震的规定谈起。 我们早些时候在规定0级地震时,是用伍德·安德森短周期地震仪,在100千米处记录到最大地震幅值为1微米的震动,把它定为0级。因此,我们的负震级,仅仅表示,观测到的最大地震幅值低于1微米,但还是有能量的。 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气象领域对风力可以分为18个等级;地震领域将地震烈度可以分为12个等级,但是震级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明确的等级范围。现今全球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9.5级地震。 那么能不能把震级往上划分到10级、11级呢? 科学家们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根据历史地震引发断层破裂长度的研究,一个7级地震引发断层破裂长度大约在30~60千米左右,比如2013年四川芦山7.0级地震,引发的断层破裂长度大约在40千米左右;一个8级地震引发的断层破裂长度大约在100~400千米左右,例如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引发的断层破裂长度大约在300千米左右。 如果这种经验认识是正确的话,照此外推,一个10级地震引发的断层破裂长度,大约在2万千米左右,而我们的地球周长大约是4万千米。也就是说,如果发生一个10级地震,已经撕裂了半个地球,人类的生存环境都受到致命的威胁,那么震级再往上划分还有什么意义呢? 编辑:张凡 校对:马微 审核:梁忠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杏鑫在线注册_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 致敬所有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

杏鑫在线注册_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 致敬所有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
1年前 (2023-03-27)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143℃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于2016年11月25日设立,时间为每年5月30日,明确由中国科协、科技部商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是组织科技志愿者解答本领域、本地区广大群众关于生活生产的相关问题和实际需求,组织中国科学家精神报告团,深入中小学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宣讲活动等。 中国科技界第一次拥有属于科技工作者自己的节日,旨在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使命责任,切实担负起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作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瞄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创新报国,引领发展。 今年的5月30日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是“创新争优、自立自强”。值此特别的日子,致敬所有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致敬大地上的星火! 大地之上,何为星火?有一些伟大的名字,如天上星辰,指引着时代的方向。而时代,不止有星辰,这片大地上,还有许多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开辟新的道路。他们在各个领域发出光,亦点亮了我们的时代。他们,便是大地上的星火。义无反顾地燃烧,以科学家精神创造着光亮,也为我们创造着时代的希望。

杏鑫怎么注册_铌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铌矿

杏鑫怎么注册_铌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铌矿
1年前 (2023-03-06)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165℃

铌是一种银灰色、质地较软的稀有金属,耐高温、耐腐蚀、导电性优良,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超导材料等领域。世界最大的铌资源产出大国为巴西,我国铌资源也较丰富,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白云鄂博、巴尔哲等地。要获取更多的铌资源,我们需要了解矿床中铌的源、运、储等过程,而这些过程与铌的地球化学特征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介绍铌的赋存状态、铌的地球化学行为与不同类型的铌矿床的关系。

杏鑫登录注册_洋葱、桃子和鸡蛋,地球更像哪个?

杏鑫登录注册_洋葱、桃子和鸡蛋,地球更像哪个?
1年前 (2023-03-06) www.nxdzgc.com 杏鑫注册服务 147℃

我们“地球是圆的”,我猜你的爸爸妈妈或者老师一定给你讲过这个知识。“好奇怪,我看到的地面明明是平的呀,怎么会是球体呢?”难道你就没有产生过这个疑问吗?别着急,我们人类也不是一开始就发现地球是圆的,也是经历了由“地平说”到“地圆说”的过程。 古代人由于视野和活动范围的限制,视野所及之处大都是平的,天空像一口巨大的锅扣在地面上,故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应该是一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15世纪以后,地理大发现拓宽了人类的视野,科学革命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1519年-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航行,他沿着一个方向出发,一直往前走,最终还是回到了起点,这个壮举,证明了地球就是圆的。 20世纪后,人类搭乘飞船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时,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是一个不断自转的蔚蓝色球体。 太空中看地球 看见了地球外形的人类,并不知足,他们想把地球拆开,看看地球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 在试图拆开地球的过程中,人类也充满了各种想象。地球内部会不会跟洋葱一样,是均匀地分层状态,可以一层一层地剥开。还是像一个多汁的水蜜桃,外面软软的,中间有一个硬核。或者像一个鸡蛋,有薄薄的硬壳,有柔软的一层,还有核心的一层? 然而探索地球内部的结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初的时候,人类就想,干脆挖一个洞吧,如果能把地球挖穿,也就不难理解地球内部都是什么样了。在比较浅的深度下,这种方式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伴随着深度的增加,钻洞的难度也随之增加。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井能达到的深度为12.3千米。该怎么理解这个深度呢?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86米。哇,这么看来,深度够深了吧?!遗憾的是,这仅仅是地表到地心距离的1/500。通过挖洞一探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不可能了,那到底怎么探测地球的内部结构呢? 科学家发现,许多大地震的强度大到足以使地震波一直在地球内部传播,甚至在地球的另一端也能检测到地震波的存在。其实地震波的行为类似于对人体成像的医用X射线。这些大地震提供了一种“透视”地球的有效手段,并提供大量数据来解释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震波中的纵波、横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由于地球不是均匀的,其内部成分和结构复杂,所以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地震波通过地球内部时通常会发生反射、折射,进而反映地球内部不同圈层的界线,地震波从一层传播到另一层时,曲线会发生弯曲等。这些地震波的行为可用来确定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既然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我们的地球是像洋葱、桃子,还是鸡蛋呢?通过接收、研究地震波,人类将地球分为三个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在地球内部,有个很重要的界面,叫“莫霍面”。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呢?这是因为在分析1909年10月8日克罗地亚地震时, 莫霍洛维奇先生发现在地球内部地表以下56公里的地方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快了,此处将地球的地壳和地幔分开,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莫霍洛维奇先生,故称此界面“莫霍面”。“莫霍面”以上的部分便为地壳。 地壳是地球相对较薄的外壳,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地球有陆地和海洋,所以地壳也分为大陆地壳(简称陆壳)和大洋地壳(简称洋壳)。通过探测,我们发现洋壳的厚度较薄,平均约为7千米,是由玄武岩组成。相比之下,陆壳较厚,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在某些山区可达70多千米,例如喜马拉雅山脉。与成分单一的洋壳不同,大陆地壳包含许多类型的岩石,如泥岩、灰岩、花岗岩、闪长岩、片麻岩、大理岩等等。伴随着深度的增加,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增大,在“莫霍面”附近,地球内部的温度可达400-1000摄氏度,但岩石仍为固体。 “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上的部分为地幔。那么何为“古登堡面”呢?聪明的你一定猜到了,是不是“古登堡”发现了这个面。是的!美籍学者古登堡在研究地震波传播时发现,地震波从莫霍面向下,到地下2900公里处纵波速度由13.64公里/秒,突然降为8.1公里/秒,而横波由7.3公里/秒至此完全消失。地幔大约占据了地球体积的85%。地幔延伸的深度大约为2900千米。 上地幔从地壳底部开始一直延伸到深度约为660千米的位置。上地幔又分为两个部分。上地幔顶部是刚性岩石圈的一部分,下部是较软的软流圈,软流圈呈部分熔融的状态,就像我们平时喝的疙瘩汤,在这一层,P波速度减小。岩石圈包括整个地壳及上地幔,形成地球相对较冷的刚性外壳。岩石圈的平均厚度大约为100千米,但是在古老的大陆,岩石圈的厚度可超过250千米。 由于压力的不断增大,下地幔岩石强度逐渐增强。尽管强度增强了,但下地幔的岩石仍具有一些流动能力。在“古登堡”面,地球内部的温度已经达到3700摄氏度。 刚我们已经提到,“古登堡”面以上是地幔,所以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心,我们称为地核。通常,我们人类认为地核的成分是铁镍合金,并伴随有少量的氧、硅及经常与铁结合形成化合物的元素。地核分为具有不同物理强度的两个部分,外核是液态圈层,铁在该层运动产生了地球磁场。内核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尽管内核的温度非常高,但是由于地心存在巨大的压力,所以内核中的铁是固体。地幔内部的温度更高,到地核,温度已经到达了4500摄氏度。 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洋葱,桃子和鸡蛋,地球到底像哪一个呢?先说答案,我觉得地球更像是一个鸡蛋,蛋壳为地壳,蛋清为地幔,蛋黄为地核。因为这是非常好的对应关系。 结论也许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你在类比的过程中,更加了解这个蔚蓝色的、不停自转的星球。小朋友们,你们感觉地球像什么呢? (第五届“保护地球  精彩地质”科普作品大赛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