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怎么注册_地质调查支撑国家脱贫攻坚战略
地质调查支撑国家脱贫攻坚战略 作者: 范基姣 魏玉梅 发布时间: 2016-05-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情系扶贫、心系扶贫,多次到贫困地区进行调研,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对做好扶贫开发作出明确指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理念。“坚持共享发展,让社会共享地质调查新成果。特别是要加大贫困地区资源、环境、灾害调查力度,有效支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强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开采,努力缓解群众饮水困难;”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加自觉地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 1999-2015年,在国土资源部领导和财政部支持下,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26个省区市地勘队伍及地调局直属单位共2.5万人,在我国黄土高原、内陆盆地、基岩山区、红层盆地和饮水型地方病区,实施了集中连片扶贫区和革命老区地下水勘查与扶贫找水。完成探采结合井6600余眼、供水浅井213.5万眼,直接解决了贫困区2250万缺水群众的饮用水水源问题,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促进了脱贫致富。 一、 有效支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1.针对革命老区河北省阜平县实际,开展地下水、地热和地质遗迹综合调查,保障供水安全,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采用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探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探采结合孔21眼,最大出水量2740立方米/天、最小出水量144立方米/天,成井率100%,在六个乡镇包括城南庄、史家寨、骆驼湾村在内的21个村庄解决了3.1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在阜平县大台乡发现长约1100m溶洞,暗河流量达17280立方米/天,是北方罕见的地质景观,极具科学与开发价值。发现了地热异常靶区,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 2.落实国家扶贫规划,解决了四川阿坝州大骨节病区饮水安全问题,并将其经验推广到西藏病区,促进了脱贫致富。解决了四川省8市(州)27个县大骨节病区17万农牧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划定宜井区段260处,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11.3亿立方米/年,为国家集中扶贫特殊政策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脱贫致富提供了充足的地下水资源保障。在西藏自治区大骨节病重病县和重点城镇,实施探采结合井197眼,解决了10万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3.在严重缺水的甘肃省环县,发现新的供水层位,实施的探采结合井可为解决县城供水提供了地下水水源。在该区实施探采结合井两眼,发现局部富集相对优质的地下水,可作为稳定供水水源,矿化度1.7克/升、实际抽水稳定出水量超过1500立方米/天。在洛河组含水层实施的钻孔出水量5244立方米/天,可解决县城2万多人的生活用水。带动地方资金又施工2处供水井,总出水量达6640立方米/天,通过适当处理后可解决庆阳北部4万多人严重缺水问题。 4.在湖南省新田县,作为重点扶贫工作的水资源开发取得突破,解决了8万多人的饮水困难。国土资源部2002年将新田县确定为定点扶贫县以来,把最为迫切的水资源勘探开发工作列为扶贫工作的重点,十年来先后投入资金1250万元,共实施水文地质钻探孔17眼、成井11眼,涌水量4377立方米/天,实施岩溶开发利用示范工程5处,成功解决了8个乡镇16个行政村8.16万多人的饮水难题,改善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600多亩,赢得了贫困群众和地方政府的称赞,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 地质调查和科技创新相互促进 1、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实现勘查找水高效率、低成本。建立了缺水区“逐步逼近式”找水模式,从找水、增水到改水的完整技术方法体系。 2、根据红层找水地区当地农户居住分散、人畜饮用日需水量小、间歇性用水的特点,结合发现的“浅层风化裂隙水分布广,埋藏浅,补给充沛,更新速度快”的自然规律,创造性地建立了一户一井“分散式”“庭院式自来水”供水新模式,实现了红层风化裂隙水资源化的历史性突破。在饮水型地方病区,针对第四系粉细砂松散含水层钻孔易涌砂、难成井、成井后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难题,研发出不同透水性能的“塑衬贴砾滤水管”,使用寿命可达50年,形成了粉细砂松散地层的成井新工艺。 3.针对不同地层条件,研发出了高效增水技术,提高了供水能力。针对不是因为地质条件差而出水量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水井,开发了基岩水井水力压裂增水技术。通过对河北、山东、北京等地实施的基岩水井压裂增水工程统计,与压裂前相比出水量最大增加900%、最小增加51.5%;高压喷射洗井,提高松散地层供水管井出水量,实现了有效洗井增加水井出水量的目的,应用结果增加水量超过2倍;水平井开采方式,提高低渗透含水层出水能力,开发了一套由垂直主井+水平汇水井+虹吸系统构成的浅层水平井虹吸集水装置。在沧州地区进行试验推广结果显示,相同深度的集水井出水量由原来的15立方米/小时增加到40立方米/小时,成倍提高了出水量。同时,也可有效降低地下水位,阻断盐分上升,改造盐渍化土地。 4.水质改良技术,开拓了劣质水区供水新渠道。开发出经济高效的高岭土-菱铁矿复合矿物除砷材料和装置,对高砷地下水中砷去除率稳定在90%,可满足分散式供水砷含量小于0.05毫克/升的要求;开发出降氟除盐材料和装置,已在宁夏南部西吉县严重缺水区某村小型集中供水站运行一年,出水中F-及TDS含量均满足国家饮用水标准,以每户居民40升/人来计,每天产水6立方米,以8个月计算,处理1吨水的成本仅为0.35元。 三、 以革命老区地质调查为抓手支持脱贫攻坚 十三五期间,水环中心依托地质调查项目继续推进地质调查扶贫工作,将全力助推老区脱贫,未来五年,水环中心的主要扶贫区域包括陕甘宁、沂蒙山和燕山—太行山革命老区。依托中心多年找水扶贫经验,发挥资料积累多和多种技术方法勘查找水优势,查明工作区基础水文地质条件,实施探采结合示范工程,直接解决部分人畜饮水困难,解决因水致贫问题;通过野外调查,圈定富水地段,编制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提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聚焦当地扶贫需求,找水精准到位,为连片贫困区饮水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水文地质支撑,实现地质调查支撑国家脱贫攻坚战略。
杏鑫登录注册_罗布泊深层固液相钾盐资源调查评价项目稳步推进
罗布泊深层固液相钾盐资源调查评价项目稳步推进 作者: 查恩来、明圆圆、李秋辰、牛雪、谢兴隆 发布时间: 2015-10-20 我国作为可溶性钾盐资源贫乏的国家,钾盐资源调查一直被列为国家重点计划。2013年至今,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利用多种地球物理技术方法与勘查手段在青海柴达木马海和冷湖地区,新疆莎车、乌恰和罗布泊地区,以及非洲刚果布奎卢省布谷马西地区开展了先导性试验与探索研究,并取得了一批应用技术成果,为我国钾盐资源调查评价提供了有利技术支撑。 2015年,地调局水环中心实施了罗布泊深层固液相钾盐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测区重力连续24小时静态试验、12小时动态试验,建立高精度GPS测量控制基准点8个,累计完成483个高精度重力物理点与快速静态测量点,检查点21个,已完成总工作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累计步行距离超过280千米,勘探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同时完成了贯穿工区北部、南部和控制区外钻孔的剖面共计30多千米,并取得了300平方千米南北部重力布格低值异常区的初步成果。 罗布泊工作区属荒芜戈壁无人区,区内由盐壳盆地和雅丹群构成,只有少数10年前废弃的石油勘探断头工程路,行进困难。项目组为保证项目野外作业和安全救援需要,踏勘出工区可行驶道路主干线6条,支线5条,线路总长度约260千米。罗布泊地区具有降水量小、蒸发量高、昼夜温差大及风力强等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特征,工作组所有队员发扬了地质队员“三光荣”精神,以及连续奋战、克服困难、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不惧路途遥远、风餐露宿、道路颠簸、中午酷热和盐湖恶劣天气等困难艰苦条件,每天背负仪器设备和淡水给养,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徒步导航寻点采集测量,平均每日乘车百多公里、步行超过20多千米路程进行CG-5重力采集与GPS快速静态测量工作。(地震技术室:查恩来、明圆圆、李秋辰、牛雪、谢兴隆)
杏鑫在线注册_地调局水环中心开展阜平神仙山岩溶景观调查
地调局水环中心开展阜平神仙山岩溶景观调查 作者: 杨涛、杨旭东、孟顺祥、贾国欣、宋绵 发布时间: 2015-09-08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简称“地调局水环中心”)在开展燕山-太行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中,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密切与地方政府沟通,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挖掘当地地质资源,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了阜平县东北部炭灰铺区岩溶地质景观为主的专项调查,进一步验证了炭灰铺向斜盆地内古生界、元古界碳酸盐岩分布状况和岩溶发育特征,认为该区域天坑、暗河、落水洞等岩溶洞穴交错纵横,峰丛、峰林等地貌景观争奇斗艳,是燕山-太行山地区少有的地质景观资源。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区内神仙洞全长约1100米,相对高差137米,气势恢宏,景观独特;洞口位于炭灰铺村东侧半山腰处,高程约660米;神仙洞自上而下共分四层,各层溶洞之间由天井贯通,整体展布方向近东南-西北方向,洞顶与洞底累计相对高差约137米,最大溶洞大厅长约25米,宽约18米,高约20米,洞内发育石柱、石钟乳、石笋、石盾、天锅、双穴、洞穴珍珠、卷曲石、石幔、壁流石等各种化学沉积景观,第四层有地下暗河发育,河水奔流不息,跌宕起伏,飞帘瀑布,涟起泉涌,流量达17280立方米/天。 神仙洞发育地层为奥陶系马家沟组的厚层致密灰岩,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太行山间歇性隆起和地下水长期溶蚀、侵蚀和岩体崩塌等作用,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岩溶洞穴及异彩缤纷的岩溶景观,成为记录太行山演化与地质环境变迁的历史档案馆。 本次专项调查还发现,在溶洞内多处留有金.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6)洞壁文字、人体骨骼和草木灰等人文遗迹,极具科学研究、历史考古与旅游开发价值。 根据专项调查结果,项目组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和已开发旅游资源,提出了以县城为中心,集城南庄红色之旅、天生桥瀑布群生态景观之旅、神仙山岩溶人文景观之旅于一身的整体旅游框架格局,为提升阜平县旅游资源开发的科学价值、促进阜平经济社会健康稳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技术支撑与成果服务作用。(环境地质调查室:杨涛、杨旭东、孟顺祥、贾国欣、宋绵)
杏鑫怎么注册_地调局水环中心承担太行山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显著
地调局水环中心承担太行山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显著 作者: 孟顺祥、杨旭东、刘伟朋、杨涛 发布时间: 2015-08-28 近日,河北阜平县国土资源局代表县政府举办了由中南大学博士科技志愿服务团、地调局水环中心、石家庄经济学院参加的相关专业科技扶贫共谋发展的经验交流专题会议,并对神仙山溶洞群及岩溶地貌进行了实地考察。 地调局水环中心就阜平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成果与展望进行了汇报交流。介绍了2013年项目实施以来,太行山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五方面进展与成果: 一是太行山1∶5水文地质调查工作,2013—2014年共完成阜平1∶5万水文地质调查面积1500平方千米,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是跟进地方需求,推进新农村建设。以1∶5万水文地质调查为平台,结合《阜平县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先后为规划建设中的县城区、天生桥镇、龙泉关镇优选了后备水源地,保证了城镇发展;与此同时,调查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探采结合,在骆驼湾、天生桥、凹里、葛家台、上东漕、槐树庄、法华、东漕岭等村庄,实施探采结合井8眼,总进尺1000米,单井出水量120-2160立方米/天,直接解决当地群众10993人饮水困难,彰显了地调成果直接服务于城镇建设与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三是发挥专业优势,挖掘资源潜力。在1∶5万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进一步查明了县域内丰富的地下热水与矿泉水分布规律、资源量、成因类型及质量,为地质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助推老区快速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 四是加强农业地质调查,助力太行秀美山川。以1∶5万水文地质调查为平台,对区域内大沙河、胭脂河、鹞子河、板峪河、平阳河、北流河等流域岩性与土壤关系、土壤与植被适宜性、地下水开发与水土保持关系等进行了科学论证,编制水土流失治理方案,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和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规划。 五是开发岩溶人文资源,提升旅游科学品味。以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为基础,加强阜平神仙山区域溶洞群和历史人文调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城南庄红色之旅,天生桥瀑布群生态景观之旅,神仙山人文岩溶景观之旅,各具特色、异彩纷呈,集生态景观旅游、红色旅游、人文旅游和科普旅游于一身的整体旅游框架格局,提升旅游科学品位,推动阜平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县政府、与会专家肯定了地调局水环中心的工作,称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是给阜平老区量身打造的,可为阜平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地学支撑,并对项目的后续工作提出了希望。(环境地质调查室:孟顺祥、杨旭东、刘伟朋、杨涛)
杏鑫登录注册_太行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太行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作者: 孟顺祥 发布时间: 2016-05-13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的“太行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历时三年全面完成既定绩效目标,取得了丰硕成果,为阜平老区群众寻找饮用水源、改善民生、荒山治理、经济建设、旅游开发、地热开发、防灾减灾和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以打造阜平经济建设平台为目标,精准扶贫,订单服务,受到地方政府、社会群众高度赞扬。 首先,精准找水解群众当务之急。项目组结合《阜平县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在太行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帮扶贫困缺水村落寻找饮用水源,实施探采结合井29眼,总进尺3500米,单井涌水量120~2736立方米/天,总涌水量17460立方米/天,先后为2013年12月29日习近平主席考察的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以及1948年毛主席居住过的城南庄村、花山村、天生桥村等28个村镇配备了优质地下水源,地下水质优量大,大部分基岩裂隙水偏硅酸与锶指标达到矿泉水指标要求,直接解决当地群众33443人饮水问题,解决了一些村饮用松散层孔隙水,也解决了部分村庄因旱季缺水的窘况,为城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二,地热资源绿色开发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再添活力。项目查明具有分布广、埋深浅、受构造与地下岩体控制的特点,具有规模地热开发潜力5处,地下热水温度在25℃~60℃之间,条带状分布,属低温地热资源;热水适宜作为医疗矿泉水(氟水、硅水),为集中供暖、发展旅游、温室大棚等产业打造了发展平台,推动了地方经济,改善了民生、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其三,矿泉资源遍地开花,助推经济改善民生。项目查明了县域内丰富的矿泉水资源,以泉或集水井的形式溢出地表,具有分布广,埋深浅,受小构造控制,遍地开花,量小而均布。通过野外调查与分析测试发现,均为富锶、偏硅酸矿泉水,其矿泉水资源可增加GDP4.6亿元,便于村落分散开发;尤其在神仙山碳酸盐岩分布区矿泉水多以大泉的形式涌出,成为河的源头,其流量9600立方米/天以上,适合规模开发,成为提振地方经济,助力老区快速脱贫致富奔小康又一地学平台。 其四,岩溶资源直接服务于旅游强县建设。项目以《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为指南,以1:5万水文地质调查为平台,查明了以阜平县神东北部仙山岩溶地质景观为主的地质遗迹资源,构造及其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具有6大类25小类,岩溶景观集南方岩溶与北方岩溶之大成,有地下瀑布暗河(17400立方米/天)、地下大厅、石笋、石钟乳、鹅管、石柱等岩溶景观,是一颗亟待开发的地质瑰宝,直接应用于阜平旅游强县建设,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又一平台,让地调工作落地并成为地质调查精准服务建设小康社会的典范。以地方旅游强县建设为目标,打造产、学、研地质平台,助推阜平社会经济发展。 其五,地下水源上山梁,荒山变成米粮仓。国土资源部针对阜平县耕地面积缺乏,打造脱贫致富平台,批准阜平县开展土地整治(20万亩)工程。在太行山半干旱地区这一造福于民工程成功关键就是水源保证。为此,项目组以1:5万水文地质调查为平台,与阜平县政府进行工作对接,为荒山开发造地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并进行技术指导。现已为首期土地开发2.8万亩土地精确确定集水井位94处,并对成井结构、集水方式进行了设计,确保了国土资源部老区扶贫攻坚政策的顺利实施,再造青山绿水,华北江南,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老区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筑起发展平台。 其六,地质环境监测为开荒造地工作保驾护航。土地整治项目破坏了岩土体结构,在原来沟谷填筑的梯田土体疏松,有遇水边坡失稳的潜在威胁。为此,在关键地段安装GPS自动变形监测仪与自动监测雨量计,以监测在强降雨情况下土地变形,防患于未然,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安全运行,以及保证沟口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16年项目组按照地调局工作部署,针对阜平老区发展需求,还将进一步开展阜平新增土地地球化学调查、神仙山地区地质遗迹调查、新开垦耕地水源规划及地质灾害防治,使地质调查成果成为落实国务院《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的平台,成为老区脱贫致富源泉,成为再造太行生态京津的屏障。
杏鑫怎么注册_“一种准分布式拉杆裂缝位移监测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一种准分布式拉杆裂缝位移监测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作者: 史彦新 发布时间: 2016-05-09 近日,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研发的“一种准分布式拉杆裂缝位移监测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210473941.8。 准分布式拉杆裂缝位移监测装置由多个传感器和监测控制器组成,监测控制器具备传感器驱动、电压电流测量、微处理器控制及数据无线发射等功能。使用时,将多个具有独立ID号的位移传感器按一定间距布设在地表裂缝处,用一根多芯电缆将每个传感器串接后接入监测控制器。监测控制器发送不同测量命令,只有测量命令选中的传感器才会响应并进行位移变化测量,从而实现沿裂缝走向不同部位位移变化的轮询、自动监测,具有“准分布式”特征,克服了传统拉杆式位移监测仪只能垂直布置在单个裂缝或每一条裂缝单点的弊端。 准分布式拉杆裂缝位移监测装置成本低,一个监测控制器可根据需要联接多个位移传感器。该装置已应用于云南昭通赶马路垭口滑坡监测,垭口滑坡在后缘、中部和两侧发育多条滑坡裂缝,为全面、准确掌握滑坡体不同部位的裂缝变化情况,在滑坡后缘、中部、侧缘选择变形迹象较明显的地段布设了五个位移监测传感器,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云南省昭通市国土局,为地方主管部门及时研判滑坡整体变形情况和鲁甸“8.3”地震对滑坡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监测数据,为当地政府应急救灾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杏鑫登录注册_水环中心精准帮扶解决安全饮水之忧
水环中心精准帮扶解决安全饮水之忧 作者: 孟顺祥 刘伟朋 发布时间: 2016-05-09 近日,水环中心在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顾家台村实施的“探采结合井”顺利完工,成功获取断裂构造裂隙水,单井涌水量超过20立方米/小时,可为全村居民的安全饮水提供保障。 顾家台村是太行山深处有360人口的贫困村,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阜平县龙泉关镇顾家台村、骆驼湾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2015年底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到阜平县顾家台村蹲点调研,对该村脱贫提出要求。在各级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多方帮扶下,顾家台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完善健全,解决当地居民安全饮水问题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而近几年在该村实施了2眼地下水开采井,均因水质氟含量超标不适合饮用,生活饮用水引自2公里外沟谷中的地表水,水质也没有保障。 水环中心技术人员充分利用已经完成的太行山1:5万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经过更详细的勘查,在顾家台村东约800米的粮站旧址院内确定孔位,采用空气潜孔锤成井工艺,成功实施一眼探采结合井,在孔深91~93米、104~108米部位钻遇富水性较好的断层破碎带,终孔深度120米,终孔孔径235毫米。单井出水量大于20立方米/小时,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水质优良,水量能满足顾家台全村群众饮用水,受到了当地政府、河北省住建厅帮扶队和当地群众的称赞。 此前,水环中心项目组还在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城南庄村、花山村寻找优质地下水,施工探采结合井,为三个村镇居民的饮水困难提供了安全、优质的地下水水源。
杏鑫登录注册_地调局水环中心积极参与重庆市山洪灾害应急抢险
地调局水环中心积极参与重庆市山洪灾害应急抢险 作者: 乐琪浪、孙向东、邓兵、郭颖平 发布时间: 2015-09-08 2015年7月14日19时许,重庆市巫溪县北门沟发生重大山洪灾害,山洪携带大量泥沙,呈黄褐色,局部夹块石,以高约1.3米的水柱瞬间冲入大宁河,速度快,破坏强烈,目前已造成1人死亡、1人失踪,十余辆汽车冲至大宁河中,当场救出3人,沟口处多家商户、民居遭到破坏,伤亡情况仍在进一步核实当中,救援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灾情发生后,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三峡库区巫山段危岩体”项目组连夜赶赴现场,积极与地方对接,第一时间参与到应急抢险工作中,成立应急调查组对灾害进行详细调查,并提出防灾减灾建议。北门沟于几十年前发生过一次大型泥石流,携带大量块石冲至大宁河中,将河中船只推至江对岸,造成严重的破坏。据了解,北门沟泥石流暴发频率较高,但往年强度较低。本次山洪暴发与14日17时至19时持续的暴雨过程密切相关,降雨量约50至60毫米,局部达到100毫米,北门沟泥石流汇水面积达到8.52平方公里,物源区面积为6.78平方公里,松散物主要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地层风化残坡积层以及修建房屋、公路的土石弃渣,储量较大,物源补给多为坡面侵蚀,纵坡降比大,主沟长度为3.55公里,向北西方向延伸,其发育四条支沟呈现为南北向,平均长度为1.7公里,流通区由北西向南东方向延伸约1.97公里,北门沟沟口处人户居住密集,人工改造活动强烈,形成狭窄的流通通道,影响区范围约0.03平方公里,直接影响大宁河河道274.3米,暴发频度较高,危害严重。地调局水环中心项目组建议当前,巫溪县正值雨季,暴雨频发,应加强巫溪县城北侧赵河坝泥石流和龙涧沟泥石流的监测,对北门沟泥石流要对物源区土石弃渣进行清理,疏通流通通道,加强暴雨监测,防止灾难性事件再次发生。(地质灾害调查室:乐琪浪、孙向东、邓兵;遥感与测绘技术室:郭颖平)
杏鑫怎么注册_云南1∶5万水文地质调查取得五大成果
云南1∶5万水文地质调查取得五大成果 作者: 王新峰、李伟 发布时间: 2015-07-07 云南1∶5万老寨街幅、文山县幅、老街子幅、平坝街幅水文地质调查为2013年1月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地质调查项目,是在全国率先开展探索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方法、工作周期、工作模式的项目,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承担,历时两年,于2014年底全面结束了野外调查工作,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和成果报告编写阶段。 按照总体目标与任务要求,投入了包括遥感、水文地质测绘、物探、钻探、探洞、野外试验、岩土水样品测试分析等多种手段,调查岩溶水点2037个,样品测试451组,实施水文地质钻探2200米,基本查明了工作区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和地下水富集分布特征、主要污染源分布、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地下河分布与控制因素及人畜饮水现状等。经过初步分析总结,目前获得了以下五方面主要成果: 一是刻画了工作区地貌特征。经过遥感解译、GIS分析,结合地面调查和地质背景,对工作区2000平方公里内的地貌按照构造侵蚀、剥蚀、侵蚀溶蚀、溶蚀、构造堆积等五大成因类型做了细致划分,分析认为地貌类型分布严格受控于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部位。 二是提高了工作区水文地质调查精度,开展了五级岩溶水系统划分。地下水由工作区中部薄竹山,呈辐射状向周边径流,西、北、东三侧被弧形条带隔水层环围,形成了地下水径流阻滞带和与地表水的转换带,而南部地下水侧向补给强烈,在充水断裂带和峰丛谷地,形成地下水集聚区。基于水文地质特征,明确了岩溶水系统边界,将盘龙河和南溪河两个三级岩溶水系统划分为13个四级岩溶水系统,并在相对完整且岩溶发育强烈的四级岩溶水系统中划分了11个五级岩溶水系统。 三是查明了区内地下河分布特征和发育规律。通过调查,工作区内地下河总数已达14条,相比20万水文地质图增加了9条。整理分析认为,地下河的发育规模和展布主要受控于加里东期和燕山—喜山期北西向、北东向张性构造,及不同期次的岩溶侵蚀基准面,形成了悬挂型、平流型、隐伏型和上涌型四种基本类型。 四是查明了工作区内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问题。通过对1340个天然水点和岩溶点的整理分析,查明了农业、林业和工矿业造成的泉水位置变迁、地下水疏干、石漠化和岩溶塌陷、土壤污染、水质污染及重金属超标等水环境问题。 五是着力需求,提高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服务水平。探索表层岩溶泉开发利用2处,圈画了8处地下水富集带,建议规划城市后备水源地2处,综合评价了密底洞、人字桥溶洞群等岩溶遗迹的旅游资源和开发价值。(水文地质调查室:王新峰、李伟)
杏鑫登录注册_冀中平原典型盐碱化地区建成物理模拟实验装置
冀中平原典型盐碱化地区建成物理模拟实验装置 作者: 何计彬、付雷、何锦 发布时间: 2015-07-07 我国水土资源短缺紧张且土地盐碱化严重,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地下咸水、改善咸水区水土环境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浅层地下咸水的供水作用和意义重大。针对华北平原地下咸水埋深浅、层位薄、分布广泛、渗透性低,咸水开发利用难度大等特点,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的“冀中平原典型盐碱化地区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开展了浅层弱渗透性含水层开发利用技术方法研究与应用示范;对不同井型、成井工艺技术对降水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解决弱渗透性含水层高效开采技术与成井工艺关键技术,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改良提供技术支撑。 经实践证明,水平井技术是解决浅层弱渗透性含水层开采效率低下的有效开采技术。项目组在前期进行野外施工的基础上,积极摸索水平井成井工艺及其影响下的水盐运移规律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其降水规律与传统竖井不同(图1),同时为研制为揭示水平井降水机理和确定影响范围项目组自行设计加工了物理模拟实验箱(图2)。该箱采用依据相似理论与模型试验原理对水平井降水开展物理模拟试验,通过试验模拟水平井与竖井的降水效率对比;对不同规格(口径、滤水管长度)的水平滤水管降水条件下的降水效果和规律进行定量比较,得出水头、流量、流速、时间等物理量的基本关系。 同时,该套装置的建成,也为今后定量研究各类地下取水构筑物取水机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钻探工程技术室:何计彬;水文地质调查室:付雷、何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