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第22页

杏鑫登录注册_洋葱、桃子和鸡蛋,地球更像哪个?

杏鑫登录注册_洋葱、桃子和鸡蛋,地球更像哪个?
2年前 (2023-03-06) www.nxdzgc.com 杏鑫注册服务 214℃

我们“地球是圆的”,我猜你的爸爸妈妈或者老师一定给你讲过这个知识。“好奇怪,我看到的地面明明是平的呀,怎么会是球体呢?”难道你就没有产生过这个疑问吗?别着急,我们人类也不是一开始就发现地球是圆的,也是经历了由“地平说”到“地圆说”的过程。 古代人由于视野和活动范围的限制,视野所及之处大都是平的,天空像一口巨大的锅扣在地面上,故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应该是一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15世纪以后,地理大发现拓宽了人类的视野,科学革命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1519年-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航行,他沿着一个方向出发,一直往前走,最终还是回到了起点,这个壮举,证明了地球就是圆的。 20世纪后,人类搭乘飞船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时,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是一个不断自转的蔚蓝色球体。 太空中看地球 看见了地球外形的人类,并不知足,他们想把地球拆开,看看地球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 在试图拆开地球的过程中,人类也充满了各种想象。地球内部会不会跟洋葱一样,是均匀地分层状态,可以一层一层地剥开。还是像一个多汁的水蜜桃,外面软软的,中间有一个硬核。或者像一个鸡蛋,有薄薄的硬壳,有柔软的一层,还有核心的一层? 然而探索地球内部的结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初的时候,人类就想,干脆挖一个洞吧,如果能把地球挖穿,也就不难理解地球内部都是什么样了。在比较浅的深度下,这种方式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伴随着深度的增加,钻洞的难度也随之增加。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井能达到的深度为12.3千米。该怎么理解这个深度呢?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86米。哇,这么看来,深度够深了吧?!遗憾的是,这仅仅是地表到地心距离的1/500。通过挖洞一探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不可能了,那到底怎么探测地球的内部结构呢? 科学家发现,许多大地震的强度大到足以使地震波一直在地球内部传播,甚至在地球的另一端也能检测到地震波的存在。其实地震波的行为类似于对人体成像的医用X射线。这些大地震提供了一种“透视”地球的有效手段,并提供大量数据来解释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震波中的纵波、横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由于地球不是均匀的,其内部成分和结构复杂,所以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地震波通过地球内部时通常会发生反射、折射,进而反映地球内部不同圈层的界线,地震波从一层传播到另一层时,曲线会发生弯曲等。这些地震波的行为可用来确定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既然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我们的地球是像洋葱、桃子,还是鸡蛋呢?通过接收、研究地震波,人类将地球分为三个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在地球内部,有个很重要的界面,叫“莫霍面”。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呢?这是因为在分析1909年10月8日克罗地亚地震时, 莫霍洛维奇先生发现在地球内部地表以下56公里的地方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快了,此处将地球的地壳和地幔分开,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莫霍洛维奇先生,故称此界面“莫霍面”。“莫霍面”以上的部分便为地壳。 地壳是地球相对较薄的外壳,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地球有陆地和海洋,所以地壳也分为大陆地壳(简称陆壳)和大洋地壳(简称洋壳)。通过探测,我们发现洋壳的厚度较薄,平均约为7千米,是由玄武岩组成。相比之下,陆壳较厚,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在某些山区可达70多千米,例如喜马拉雅山脉。与成分单一的洋壳不同,大陆地壳包含许多类型的岩石,如泥岩、灰岩、花岗岩、闪长岩、片麻岩、大理岩等等。伴随着深度的增加,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增大,在“莫霍面”附近,地球内部的温度可达400-1000摄氏度,但岩石仍为固体。 “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上的部分为地幔。那么何为“古登堡面”呢?聪明的你一定猜到了,是不是“古登堡”发现了这个面。是的!美籍学者古登堡在研究地震波传播时发现,地震波从莫霍面向下,到地下2900公里处纵波速度由13.64公里/秒,突然降为8.1公里/秒,而横波由7.3公里/秒至此完全消失。地幔大约占据了地球体积的85%。地幔延伸的深度大约为2900千米。 上地幔从地壳底部开始一直延伸到深度约为660千米的位置。上地幔又分为两个部分。上地幔顶部是刚性岩石圈的一部分,下部是较软的软流圈,软流圈呈部分熔融的状态,就像我们平时喝的疙瘩汤,在这一层,P波速度减小。岩石圈包括整个地壳及上地幔,形成地球相对较冷的刚性外壳。岩石圈的平均厚度大约为100千米,但是在古老的大陆,岩石圈的厚度可超过250千米。 由于压力的不断增大,下地幔岩石强度逐渐增强。尽管强度增强了,但下地幔的岩石仍具有一些流动能力。在“古登堡”面,地球内部的温度已经达到3700摄氏度。 刚我们已经提到,“古登堡”面以上是地幔,所以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心,我们称为地核。通常,我们人类认为地核的成分是铁镍合金,并伴随有少量的氧、硅及经常与铁结合形成化合物的元素。地核分为具有不同物理强度的两个部分,外核是液态圈层,铁在该层运动产生了地球磁场。内核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尽管内核的温度非常高,但是由于地心存在巨大的压力,所以内核中的铁是固体。地幔内部的温度更高,到地核,温度已经到达了4500摄氏度。 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洋葱,桃子和鸡蛋,地球到底像哪一个呢?先说答案,我觉得地球更像是一个鸡蛋,蛋壳为地壳,蛋清为地幔,蛋黄为地核。因为这是非常好的对应关系。 结论也许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你在类比的过程中,更加了解这个蔚蓝色的、不停自转的星球。小朋友们,你们感觉地球像什么呢? (第五届“保护地球  精彩地质”科普作品大赛优秀作品)

杏鑫登录注册_科技活动周|地震科技之地震监测台网

杏鑫登录注册_科技活动周|地震科技之地震监测台网
2年前 (2023-03-05)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194℃

今年的5.21-5.28日是科技活动周,趁此机会为大家介绍一张集多功能于一身的网——地震监测台网。地震监测是指在地震发生前后,对地震前兆异常和地震活动的监视、测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地震监测台网体系,而且手段丰富,门类齐全,实现了地震监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而地震监测所得到的数据不仅可以用于地球科学研究;更可以在发生地震后的应急期发挥作用,比如发布地震速报。

杏鑫怎么注册_保加利亚发现史前大熊猫揭示大熊猫的早期演化和迁徙

杏鑫怎么注册_保加利亚发现史前大熊猫揭示大熊猫的早期演化和迁徙
2年前 (2023-03-04) www.nxdzgc.com 杏鑫注册服务 231℃

近日,中科院古脊椎所毕业生江左其杲和保加利亚自然历史博物馆斯帕索夫(Spassov)教授联合针对保加利亚的2枚化石牙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认为该物种属于史前大熊猫类,郊熊猫的一个新种,即尼氏郊熊猫Agriarctos nikolovi。研究人员借此机会系统回顾研究了世界上已知的晚中新世(1150-530万年前)大熊猫亚科成员,对大熊猫的早期演化和迁徙方面有了重大突破。 尼氏郊熊猫复原图

杏鑫注册链接_翼龙爱吃什么?只要嘴够大,恐龙都能吞得下!

杏鑫注册链接_翼龙爱吃什么?只要嘴够大,恐龙都能吞得下!
2年前 (2023-03-03) www.nxdzgc.com 杏鑫注册服务 239℃

翼龙是一类生活在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的史前爬行动物,它们不是恐龙,而是恐龙的远亲。翼龙是第一类飞上蓝天的脊椎动物,它们的前肢极度特化,第四根手指(无名指)大幅增长,撑起一片皮质翼膜,构成飞行用的翅膀。 1784年,意大利博物学家克利尼在德国发现了首具翼龙化石。这只翼龙后来被鉴定为翼手龙,是一种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小型翼龙。由于翼龙的化石常常出土于海洋或淡水流域的地层中,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家都认为翼龙是一种海生动物。翼龙的翅膀结构与蝙蝠有些类似,也曾被学者们当作是它们在水下划水用的“船桨”。 随着越来越多的翼龙化石出土,人们才意识到翼龙是个种类繁多、个头有别、生存时间跨越数亿年的飞行家族。进入21世纪以来,新兴科技的介入让古生物学家对翼龙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关于翼龙求偶、繁衍、捕猎和进食等方方面面的信息,也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翼龙的鱼肉盛宴 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翼龙都“傍水而居”,有的分布在沿海地区,有的栖息于内陆河流和湖泊附近。“近水楼台先得月”,喜欢生活在水边的翼龙会不会以鱼为主食呢? 以翼龙中最著名的无齿翼龙为例,其化石发现地美国的烟山(Smoky Hill)化石点在白垩纪晚期就曾是一片温暖的浅海。温暖的洋流孕育了无数海洋生命,其中就包括各种史前鱼类。无齿翼龙平时在海面捕猎,受伤或被掠食者袭击后坠入海中,因此在海底留下了大量化石。如名字所示,无齿翼龙没有牙齿,嘴部只有尖锐锋利的喙,乍一看仿佛是大号的军舰鸟或鲣鸟。所以科学家相信,像无齿翼龙这样的翼龙,习性应该如同现代的海鸟,以海鱼为主食。 不仅如此,古生物学家们还发现了翼龙吃鱼的“实锤”:猎手鬼龙是来自中国辽宁的中型翼龙,生活在距今1.2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它的脑袋细长,吻部有着夸张的长牙。科学家在其骨骼化石周围发现了粪便化石的痕迹,粪便内带有细小的骨片,被推测是当地一种名为狼鳍鱼的鱼类残骸。 双型齿翼龙生活在侏罗纪早期的英国,粗壮膨大的脑袋让它和今天的海鹦无比神似,加上双型齿翼龙满口的尖牙,难免让科学家以为它们和海鹦一样最爱吃鱼。然而分析了双型齿翼龙的身体结构和栖息环境,科学家们指出,双型齿翼龙飞行能力较弱,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陆地上活动,应该靠追逐昆虫、蜥蜴和小型哺乳类陆栖小动物为生。 口味大不同,食谱得看嘴 如此看来,翼龙似乎都是以鱼为主食?古生物学家摇摇头,表示并非所有翼龙都爱吃鱼,翼龙的食物依据嘴部和身体结构的差异而不大相同。 个体小小的蛙嘴翼龙看起来像只大蝙蝠,大大的眼睛可以帮助它们在夜间捕捉飞虫。 准噶尔翼龙来自中国新疆,它们的喙朝上弯曲,口中有粗钝的牙齿。科学家推测,准噶尔翼龙的钝牙是凿开贝类坚硬外壳的利器,它们平时喜欢在河边捕捉虾、蟹及各种螺和贝。 无齿翼龙没有牙,但是喙部锋利,可以捕捉小鱼和鱿鱼。 匙喙翼龙长相酷似琵鹭,长而扁的嘴部边沿长有突出的牙齿,可以从淤泥和滩涂上拽出滑溜溜的蠕虫。 最古怪的要数南翼龙,它们的下颌长有数百颗细密的牙齿,组成了一把齿梳。这样的结构和火烈鸟如出一辙。古生物学家相信,南翼龙能用齿梳过滤水中的浮游生物,是种滤食性动物。 古神翼龙于南美洲被发现,它们短而坚硬的喙不免让人想到鹦鹉,坚果、植物种子和水果是它们的最爱。 哈特兹哥翼龙甚至可以吞食恐龙! 敢把恐龙吞下肚 看起来翼龙似乎只以小鱼、小虾和昆虫等小动物为食,但化石证据告诉我们,某些大型翼龙敢向大型动物发起进攻,甚至敢把恐龙吞下肚! 罗马尼亚中部的城镇哈采格,在白垩纪曾是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小岛。古生物学家在当地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既有属于蜥脚类的马扎尔龙,又有属于鸟翼类的地狱双爪龙,还有属于鸭嘴龙类的沼泽龙。哈采格岛上的恐龙体形和它的大陆近亲相比,堪称是“岛屿侏儒”。岛上最大的恐龙马扎尔龙仅有6米长,这在被称为巨人家族的蜥脚类恐龙中完全称得上是小不点。 名为哈特兹哥翼龙的巨型翼龙翼展可达10~11米,硕大的头颅依靠短粗的脖子与躯干连接,光滑而锐利的喙仿佛是一把利刃。专家推测,哈特兹哥翼龙会在岛上漫步,伺机捕捉原野上的恐龙。锁定猎物后,它们就会挥动脑袋,用喙刺穿猎物的身体。 编辑:张凡 校对:马微 审核:梁忠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杏鑫怎么注册_地球有生死吗?它的归宿是什么?(上)

杏鑫怎么注册_地球有生死吗?它的归宿是什么?(上)
2年前 (2023-03-03) www.nxdzgc.com 杏鑫官网 194℃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大家形象的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称之为地球村(Earth village),把我们自己称为地球人。作为地球人不了解地球村是不行的。于是,了解地球是个什么样的星球,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是否还会变化,变老?它是否也有生命的终结呢?作为地球人,我们应该为地球村做什么?这些问题非常基础,也非常有科学内涵。 地球村这个词近几年来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第一原因就是世界变小了,因为交通发达了,科技的迅速发展,缩小了地球的时空距离,所以大家就觉得是一个村子一样。地球给人类提供了空间和条件来生存,人类也必须依靠地球来生存。 我们也可以概括地说,地球与人类有三大依存关系。 第一是地球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环境,第二它给人类提供了必须的自然资源,称为三大资源,即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现在很多人还提到四大资源,把空气也算成是资源。第三是地球提供人类生存条件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自然灾害。 例如我国近年来频频出现的地震,另如暴雨、冰冻、海啸、火山喷发等都属于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地球生命中的自然现象,人们不能完全避免它,但可以更好地认识它,并尽量减少损失。也有些灾害是人类生活本身引发和加剧的。例如过载地用水和能源与矿产资源,生产活动和生活消费造成雾霾、水污染等。地球对于人来讲,是它既付出又被消耗,可是人们只有一个地球村, 这就引出了“人地关系”这个极为重要的科学命题。